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
Y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发,共40分)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图1),分析回答1—4题。1.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2.目前,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A.(1)阶段B.(2)阶段C.(3)阶段D.(4)阶段3.第(4)种人口再生产类型,其死亡率又略有上升的原因是()A.频繁的战争,医疗卫生条件差B.人口的年龄化C.出生率的下降D.生活质量的下降4.有关我国目前人口再生产阶段的正确说法是()A.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已处于第(1)、(2)阶段B.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已处于第(2)、(3)阶段C.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仍属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增长率阶段D.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将步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阶段读某年年年初人口相等的四城市的人口资料(如图2),判断回答5—6小题。5.这四个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应为()A.②④①③B.①③②④C.③④②①D.②③①④6.按经济发展的规律,经济发展较好、就业水平较高的城市是()A.①B.②C.③D.④读“20世纪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的相关示意图”(图3),回答7~8问题。7.关于人口增长、资源、环境污染相关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日增长与资源呈负相关,与环境污染无相关关系B.人口增长与资源无相关关系,与环境污染正相关C.人口增长与资源和环境污染均无相关关系D.人口增长与资源呈负相关,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8.由图3示可反映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资源B.环境质量C.科技发展水平D.对外开放程度9.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生育率的关系是()A.生育率数量上就是出生率B.生育率是决定该地区人口增长率的基础C.自然环境对生育率往往有较大影响D.妇女受教育程度高,生育率也相应提高10.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而任何时期都无法对环境人口容量作定量的估计B.假设影响因素相对稳定,可作相对定量的估算C.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D.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11.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的原因是()A.环境受到污染,大气中铅的含量超标B.环境中硒的含量缺乏C.环境中硒的含量过量D.环境中碘异常12.关于中国人迁移的论述,正确的是()A.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主要是自发的人口迁移B.历史上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引起的C.新中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人口迁移规模大、频率高D.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从农村到城市读地租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表(表1),根据有关知识回答13~14题。13.住宅区距离市中心的距离约为()A.0—2km左右B.0—4km左右C.3—5km左右D.5km14.有关住宅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地租考虑,住宅区只能位于距市中心5km以上B.住宅区分化只表现在建筑质量上C.城市规模越小,住宅区分异越明显D.在母城周围建卫星城镇,是住宅区分异的一种表现15.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①靠近交通干道②拓展城市范围③降低生产成本④保护城市环境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16.关于设置“卫生防护带”的叙述正确的是()距市中心距离(km)各种土地利用的租金(相对数)商店住宅工业01507230110060272504824325362145241850121560012700980069003A.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应设立“卫生防护带”B.只能利用绿地(含种树种草)作为卫生防护带,别无选择C.卫生防护带设置的目的在于改善人们的工作环境D.卫生防护带内严禁设置任何建筑读图4回答17—18题。17.能够表示欧洲人口再生产状况的是()A.①B.②C.③D.④18.①比③人口死亡率高的原因是()A.③的生活水平高B.①的环境污染严重C.①的人口老龄化严重D.③已完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19.图5反映的是英国某大城市居住空间的演变过程,分析并回答: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市居民进一步向郊区迁移,这主要得益于()①城市无轨电车向郊区延伸②公共交通及地铁的发展③城市高速公路及快速环路的发展④城市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向郊区迁移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20.上图是住宅高度与距市中心关系示意,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建筑技术水平B.交通条件C.地价水平D.环境质量21.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建设体现了()①社会因素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影响②历史背景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影响③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通达性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影响④商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2.关于中心商务区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B.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C.建筑物出现高层和低层混杂局面D.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23.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有()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通达度③知名度④种族和宗教影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图424.图6中的六个工厂中,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布局较合理的是()A.自来水厂、普通服装厂、砖瓦厂B.电镀厂、有色冶金厂、造纸厂C.造纸厂、普通服务厂、自来水厂D.电镀厂、自来水厂、砖瓦厂25.下列关于城市规划的内容合理的是()①过境道路应与市内道路相分离②商业服务区应与文娱区紧密结合集中分布③主干道应尽量远离生活区和商业服务区④生活区应与工厂区、机关集中区保持适当的距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图7“二分二至”示意图,判断26~27题:26.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至B点时,北京为夏天B.D→A期间,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变慢C.C→D期间,阿富汗各地昼越来越短D.D处时,纽约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27.相关地理现象可信的是()A.地球运行在D→A期间,我国北方多沙尘暴B.地球位于A附近时,小浪底已进入发电旺季C.地球位于C处时,加拿大正值小麦播种时节D.地球位于B处时,巴西高原上草原一片枯黄28.当莫斯科(东三区)的区时是某日8点时,北京时间是()A.当日8时B.次日8时C.当日13时D.当日3时29.有一艘船只在太平洋上航行,于2004年元月8日12:00从180°经线附近出发,5分钟后航行到180°经线另一侧,问此时该船所在位置的区时是()①2004年元月8日12:05②2004年元月9日12:05③2004年元月7日12:05④2004年元月8日13:05⑤2004年元月8日11:55A.③④B.①⑤C.②③D.④⑤读图8,回答30—31题: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所在图表示的实地范围较乙地的大B.甲地所在图的比例尺比乙地所在图的大C.乙地在甲地的西南方向D.两地处同一纬线上的两个不同的地方31.有关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相差经度9°,相差纬度0°②相差经度29°,相差纬度40°③同在东半球④同在西半球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2.在赤道上()A.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无变化B.全年昼夜长短无变化C.地转偏向力最大D.自转角速度最快33.于黄赤交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B.黄赤交角是地球“斜着身子”绕日公转造成的C.黄赤交角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D.黄赤交角决定了极昼、极夜的范围34.下列城市,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悉尼B.海口C.科伦坡D.新加坡35.北半球的夏至日()A.是12月22日B.地球的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C.太阳光直射北纬23°26′D.地球公转速度较快36.全世界属于5月1日和5月2日的范围恰巧相等,这时()A.中时区的区时是1日12时B.中时区的区时是2日零时C.东十二区的区时是1日24时D.西十二区的区时是2日12时37.在地球仪上,0度纬线0度经线相比()A.正好等长B.0度纬线稍长C.0度经线稍长D.0度纬线是0度经线长度的2倍多38.某地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左偏,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该地位于()A.赤道B.23°26′NC.23°26′SD.66°34′S39.从5月1日到10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A.先向南后向北B.先向北后向南C.持续北移D.持续南移40.某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他位于()A.出发点B.出发点以西C.出发点东北D.出发点以东二、综合题(共3大题,30空,每空2分,共60分)41.读图9,完成下列问题:(22分)(1)图中A、B、C为农业区,分别布局小麦区、花圃和奶牛场,布局均合理。奶牛场应布局在(填字母)。(2)图中D、E、F为工业企业,将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钢铁厂,自来水厂,服装厂。(3)该城市拟建一座化工厂,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在H、G两地中较合理的是(填字母),理由是。(4)图中的服装厂属于指向型工业。(5)从图可看出该城市的地域形态为,这种形态的优点是。(6)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A.规模的大小B.重要的程度C.支付出租金的高度D.由政府的决策(7)土地租金高低的主要因素()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土地利用方式③交通通达度④企业的支付能力,其中主要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读表2我国1950年至2000年人口数量变化表,回答问题(18分)表2年份(年)195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全国人口(亿)5.56.16.67.28.29.29.810.511.312.112.6(1)在表3中画出我国人口增长的曲线图(用铅笔)。(2)从1950—1975年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为%,从1975—2000年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为%。从计算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但每年还要增加1000多万,其原因是。(3)根据表4分析人口增快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表4世界中国美国俄罗斯A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0.240.080.760.87B1998年人均GDP(美元)5020775312502300A。B。(4)读表5“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构成表”说明我国人口的存在问题是。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扩招,这种情况已有显著改善。表5:2000年我国每10万人拥有各种文化程度人数大学及以上高中初中小学文盲、半文盲3611111463396135701870(5)读表6“1981年我国育龄妇女文化程度与生育率之间的关系表”分析提高人口素质控人口数量之间的辩证关系。表6文化程度大学高中初中小学文盲、半文盲生育率%41.563.967.686.494.4多胎率%1.23.49.126.740.2(6)我国采取的人口政策是。4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1)图中四个位置代表的节气是:ABCD(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的时段是(填字母);(3)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填字母);(4)北半球白昼逐渐缩短的时段是(填字母);(5)太阳直射赤道时,地球位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地球位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地球位于。高二地理参考答案1—5BCBDB6—10ADABB11—15DDCDB16—20AACBC21—25CDAAD26—30BACCB31—35CBCDC36—40BDCBD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60分)41.(22分)(1)B(2)F,D,E(3)H地处城市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的郊外和地处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废气,废水对城市污染较轻;(4)廉价劳动力(5)(团块状)集中式,便于集中设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也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6)C(7)B42.(18分)(1)见图(2)2.71.5人口基数大(3)A我国人均耕地少,仅占世界人均数的1/3B我国人均GDP远低于世界人均GDP(4)文化教育水平低,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少,与实现现代化要求不适应(5)生育
本文标题: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553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