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村干部配合做好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村干部配合做好扶贫工作总结范文第一篇范文:驻村干部如何做好扶贫工作做到精准扶贫文档驻村干部如何做好扶贫工作做到精准扶贫驻村干部;精准扶贫;造血功能文献标识码:A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开展扶贫工作要充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广大驻村干部是派驻到困难村的“扶贫先锋”,是落实“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驻村干部要全面学习贯彻扶贫相关文件精神,通过充分调研,结合自身优势,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开展好扶贫工作,做到精准扶贫。1深入学习扶贫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做到学以致用、贯彻落实驻村干部在驻村之前和驻村开展扶贫工作过程中,都要充分、全面地学习中央和地方的扶贫相关文件精神,并将扶贫文件精神渗透到帮扶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贯彻“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在扶贫工作中努力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4个切实”具体要求中的内容。并紧紧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强村富民、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供有效智力支撑、完善基层治理机制、维护农村安定稳定扎实开展扶贫工作,使扶贫的文件精神落到实处。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干中学”,将上级的指导思想与困难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贯彻落实。2树立理想目标、找准角色定位,换位思考,真正融入到困难群众中去驻村干部要树立目标,要有通过自身努力为困难村和村民的生活带来变化的追求抱负,对待扶贫工作要有一番作为、大展身手的想法和热情。要转变角色,适应农村的工作生活环境,吃苦耐劳,找准角色定位,驻村干部不同于普通村干部又相似于普通村干部,做好“村官”,严格要求自己,明确自身的责任就是要带领村民脱贫,为村民服务,要有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百折不挠的精神。要了解工作对象,学会换位思考,在与村干部和村民打交道的时候要多站在村民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并以包容学习的态度与村民进行沟通交流。要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真正做到接地气,融入到村民中去。与村民打成一片,才能真正了解农民,为调动农民投身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打下基础。3扶贫先扶志,激活“内因”,注重思想引领,着力智力帮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有的困难户贫困的原因除了一些外在的客观因素以外,内因往往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些困难户之所以贫困,物质缺乏是一个方面,但更多的是不思进取,缺乏脱贫致富的志气和信心,缺乏勤劳实干的精神,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所以改变内因是扶贫的关键,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扶贫不只要推动经济发展,也需要精神层面的帮扶。要向村民灌输“人穷志不能穷”的理念,要改变贫困地区干部和群众的精神面貌,振奋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真正把“内因”激活起来。贫穷往往源自“思想上的贫穷”,要注重对村干部及村民的思想引领,了解困难群众在思想上的“落后”,找准思想上的差距,通过合适的方式将先进的思想理念介绍给村民,并使村民乐于接受,在当地人民群众心目之中树立竞争意识、市场意识、自主致富意识。扶贫必扶智。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农民的智力水平决定了富裕水平。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教育是拔穷根,驻村干部要充分发挥自身智力支撑方面的优势,传授困难群众先进的致富方法,如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在困难村的发展。4全面做好调研,形成扶贫计划,结合自身优势,做到精准扶贫要做好走访调研工作,充分全面得了解困难村经济发展等各方面情况,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了解困难村贫困的客观原因,弄明白困难村“缺什么”,驻村干部能“带来什么”,“对症下药”,找准扶贫的切入点,找到有效的扶贫方法,做到精准扶贫。根据困难村的现实情况,提出切合实际的扶贫脱贫目标,形成有针对性详细的扶贫及经济发展计划,制定“一村一策”,结合自身优势,如资源、智力支撑优势等,有步骤地开展扶贫工作,如推动困难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困难村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升级,品牌推广,打造“一村一品”,充分利用互联网宣传销售平台,在线上、线下拓展农业“直销”渠道,推动农产品的产销衔接,推进村农业种植合作社的发展,建设“一村一社”,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在扶贫过程中要注重实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扶贫方案,通过为村民办实事,努力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改善民生、强村富民,令村民切实感受到变化。5着眼长远、以点带面、授人以渔,提高困难村的造血功能扶贫工作中“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扶贫工作要放眼未来,不能只局限于近期的发展,因为驻村干部的扶贫工作是短暂的,而困难村的发展是长远的,要注重给困难村留下一条“自主致富的道路”。要以点带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提升村干部的思维模式,传授村干部带头致富的技能,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但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要从拓展信息流通渠道、职业教育、农技推广等方面,培养有科技素质、有经营意识与能力、有职业技能的新兴知识化农民,增强农民在生产、流通环节中的主导权,减少他们在生产中的盲目性,使之真正地适应农业现代化。通过培养困难群众自主致富的能力,达到强化困难村的造血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1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作为“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的广大驻村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以上级扶贫文件精神为指导,在扶贫工作中,创新实干,发挥自身优势,既“扶志”也“扶智”,既要“输血”,更要“造血”,真正做到精准扶贫,为困难群众带来变化。第二篇范文:如何做好扶贫工作浅谈如何做好扶贫工作习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首要的是打好基础,要逐县调研,逐乡调查,逐村摸底,逐户走访,逐人核对,澄清底子,建档立卡,做实台账,应扶尽扶。要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该扶持的人口请进来,把不该扶持的人口甄别出去,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建立健全县、乡、村、户脱贫档案和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加强检测督查,严格审核把关,认定一个、扶持一个、脱贫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返贫的要重新录入,做到扶贫到人,脱贫到人,有进有出,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假扶贫、被脱贫、数字扶贫、宣布脱贫现象的发生。其次是扶贫措施要实。一是带着细心去走访,做到有的放矢。走访户前,要认真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以及走访的群众类型。群众对政策的知晓了解情况。二是带着诚心去走访,做到将心比心。在走访过程中,尽可能地到群众家中看一看,听一听,采用拉家常的方式,以请教的语气,重点了解群众家庭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群众要实话实说。对于有些群众当面不情愿说的话,可留下公示的电话,希望能听到他们的真实声音和期盼。三是在走访过程中,看到部分群众生活相当艰苦,特别是一些因病残导致家庭贫困的现实,要在走访时一一进行了解记录。四是要调整好心态。在走访困难群众时候,要将群众当自己的亲人,朋友,以诚相待。五是要改变工作作风。在处理困难群众问题时候,要结合有关政策的基础下,要有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遍不行,要讲两遍,三遍。一次不在家,就走两次,三次,来调处解决问题。第三篇范文:如何做好扶贫工作如何做好扶贫工作(一)必须厚植爱民情怀。扶贫事业是有情怀的事业,最能体现我们共产党人的情怀和使命,最能体现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和根本任务。我们只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特别是2月12日“成都会议”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心中有“诗和远方”,时刻心系贫困群众冷暖,满怀深情帮扶,才能做好驻村帮扶工作。(二)必须把握“精准”要义。脱贫攻坚最鲜明的特征是精准扶贫,最本质的要求是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具备“四个特征”:(1)工作重心下移到村到户;(2)扶贫政策特指特惠;(3)帮扶措施量身定制;(4)实施机制精细规范。具体工作必须做到“六个精准”:(1)扶贫对象精准;(2)项目安排精准;(3)资金使用精准;(4)措施到户精准;(5)因村派人精准;(6)脱贫成效精准。特别要注意防止:①搞缩小版的“大水漫灌”;②简单给钱给物;③帮扶措施缺乏针对性有效性;④脱贫户中还有“三保障”没有实现。(三)必须把准工作基调。“坚持现行标准,既不降低标准影响质量,也不提高标准吊高胃口”。现行标准即2021年建档立卡时确定的扶贫标准,这一标准既符合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又高于国际标准。如果提高标准,既增加工作难度,也要增加财政负担,要么难以实现,要么难以持续。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做好一些,但不能承诺、吊高胃口。(四)必须熟悉政策标准。这里主要讲解几个关键性政策和标准:1.“户脱贫”标准——“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1)“一超过”指家庭人口年增收入稳定超过国家现行扶贫标准(2021年3280元,2021年为3280元×(1+6%))。注意:一次性慰问金、项目资金、预期收入不能算。(2)“两不愁”指不愁吃、不愁穿。不愁吃,是指根据当地饮食习惯,农户有能力通过自产或自购,满足口粮需求及补充一定的肉、蛋、豆制品等必需营养食物,饮水安全;不愁穿,是指根据住地环境,农户有能力自主购买或通过亲戚购买,做到四季有换季衣服,日常有换洗衣服。注意:穿衣主要靠社会捐赠接济的,不属于穿衣不愁。(3)“三保障”指义务教育有保障(贫困户家庭没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辍学的,认为有保障——因自身身体原因不能上学的除外);基本医疗有保障(贫困户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和补充保险、大病救助等健康扶贫政策实现全覆盖,能够方便看病,享受“先诊疗、后付费”,看得起病,患大病的得到救治、患慢病的得到签约服务、患重病的兜底保障,“一站式报账”,门诊住院病人实际报销比例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住房安全有保障(农户居住房屋达到住建部的规定的A、B标准的,视为有保障;没有房屋的,长期居住子女家、亲戚朋友或者住养老院及稳定租房居住的,视为有保障)。退出负面清单:(1)饮水不安全的不能退出;(2)“三保障”其中一项未满足的不能退出;(3)农户因易地搬迁负债超过1万元或因危房改造发生大额负债的不能退出;(4)2当年纳入的原则上不能当年退出;(5)帮扶成效不显著(没有享受过一项帮扶政策措施的)。退出程序:第一步,民主评议。由村支两委组织,初步拟定名单;第二步,入户核实。由乡镇组织驻村工作队、乡村干部、结对帮扶人、入户核查收入和“三保障”情况;第三步,农户确认(必须签字);第四步,公示公告(村级公示,县级抽查50%,结果公告,报省备案)。2.“村出列”标准——“两确保”(综合贫困发生率低于2%,有集体经济收入)、“两完善”(完善基础设施,包括有通村组硬化公路、有生产生活用电保障、有入户的广电通信光纤光缆、有入户的安全饮水;完善公共服务,包括有村级活动中心、有村卫生室、有综合文化活动场所,小孩就学方便、养老低保五保政策到位等)。村出列程序:自主申请——乡镇监测(提出出列名单,公示后申报)——县级组织入村核实(县委书记、县长签字后报市、省抽查复查)——县级人民政府对符合条件的批准公告。3.教育扶贫政策、住房保障政策、健康扶贫政策,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政策等等,要烂熟于心,全面掌握运用落实。这里,提示把握几个关键性政策要点:——教育扶贫。重点抓扶贫助学(从幼儿园到研究生)政策全覆盖,各村一定要将各层次、各方面资助情况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名册逐一比对,并逐户逐项记录到扶贫手册和“一户一档”;抓保学控辍(不能因贫辍学一人)
本文标题:村干部配合做好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56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