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 大学英语-翻译课件-归化异化
第五章古典文学的翻译归化与异化翻译界直译(literaltranslation)与意译(liberaltranslation)之争,可谓由来已久。而归化(domesticatingtranslation)与异化(foreignizingtranslation)之争,则是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延伸。随着文化日益成为翻译的重心,归化异化孰优孰劣的争论声也越来越大。1997年英国出版的《翻译研究词典》(DictionaryofTranslationStudies)认为归化和异化的说法直接来源于德国早期思想家斯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1813年6月24日在柏林皇家科学院所作的题为《论翻译的方法》(OnDifferentMethodsofTranslation)的演讲.斯莱尔马赫说:“翻译只有两种方法,不是译者不打扰读者,尽可能让读者靠拢作者,就是译者尽量不打扰作者,让作者靠拢读者。”美籍意大利翻译理论家文努蒂便是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文化、政治、意识形态、历史等因素,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一书中将归化和异化作为翻译术语提出。泱泱中华是文化大国。数千年丰厚的文化底蕴造就的中华文明有着独特的魅力,从古至今不仅使炎黄子孙为之骄傲,也无时无刻不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在中国古典作品的对外翻译中,处理好异化归化之间的矛盾有着特殊的意义。归化根据文努蒂的理论,《翻译研究词典》将归化定义为: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transparent,fluentstyle)的风格,最大限度淡化原文陌生感(strangeness)的翻译策略。奈达是归化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最贴近的自然对等”理论把译文读者置于首位。他认为译文读者从译文中所获得的感受应该尽可能接近于原文读者从原文中获得的感受。因此,译者有责任帮译文读者将一些有可能难于理解的信息“改头换面”,从而使译文的阅读与理解轻松自如。奈达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分为五类,一:生态文化;二:语言文化;三:宗教文化;四:物质文化;五:社会文化。下面我们从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英译中选取一些宗教文化、物质文化以及社会文化的例子作一分析。1)宗教文化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曹雪芹)Manproposes,Heavendisposes,(YangXianyi)Manproposes,Goddisposes,(Hawkes)“天”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天”与“人”的关系则是异常敏感的。皇帝自称“天子”,要稳固统治必须“顺天应民”;揭竿而起的造反者号称要“替天行道”。“天”似乎是一切规律、法则的总称。仅仅把它理解成佛教的影响似乎有些太过笼统。对于这样一个虚无飘渺不可捉摸的概念,外国读者如何才能理解并接受呢?好在西方也有类似的哲学思想,因此杨宪益和霍克斯分别使用“上天”和“上帝”这两个概念替换了“天”。原则上说,杨译是异化,霍译属于归化。2)物质文化一部《红楼梦》就如同一部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其间物质文化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无疑,中国文化中独特的物质文化给古籍英译带来很大的障碍。《红楼梦》中服饰、医药、礼仪、建筑、文学、饮食、民俗等等无一不包,翻译时一旦处理不好就会蕴意尽失。曹氏在描写贾家无尽风光之后的败落时写道: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曹雪芹)“陋室”“空堂”哪个文化中都有,不足以构成理解障碍,难就难在什么叫“当年笏满床”,这个“笏”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呢?中国古代礼仪规定,官员百姓不得直视君王,因此官员上朝面君时往往带上一块用竹、玉或象牙做成的细长的板子,可以在上面记事。杨宪益翻译如下:Meanhutsandemptyhalls,Whereemblemsofnobilityoncehung.(Yang)在杨的笔下,笏不是笏,而是显示高官厚禄的“徽章”。读者便不必去无谓地猜测自己文化中没有的物质,而抓住这一特定的物质所揭示的寓意,这不是事半功倍吗?霍克斯对本句的处理同样也可圈可点:Meanhovelsandabandonedhalls,Wherecourtiersoncepaiddailycalls.(Hawkes)为了显示贾家的位高权重,霍克斯既没有把“笏板”直译,也没有象杨一样转成“族徽”,而是从其他官员日日拜访贾家来间接告诉读者,贾家非同一般。真是神来之笔。3)社会文化《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异常丰富,尤其是小人物口中的俗语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俗语说得好:“杀人不过头点地。”Remembertheproverb“Amurdercanonlylosehishead.”(Yang)“Youknowwhattheproverbsays:Hewhochecksamoment’srage.Shallcalmandcarefreeendhisdays.”(Hawkes)杨宪益在处理本句时使用了直译法,和霍克斯使用归化译法相比,虽然也可以将汉语中的慷慨表现出来,但明显不如后者生动形象。归化翻译的正确恰当应用使本句让译文读者更加易于接受了。异化毫无疑问,异化决不是简单的直译。因为异化的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了语言的层面,而上升到了文化、诗学、以及政治的层次。文努蒂对异化的定义是: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Venuti)根据他的定义,《翻译研究词典》把异化定义为: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同样,我们从《红楼梦》中选出一些例子予以说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曹:)ShelookedmoresensitivethanPikan,moredelicatethanHisShih.两个注解.紧随其后:1.AprincenotedforhisgreatintelligenceattheendoftheShangDynasty.2.AfamousbeautyoftheancientkingdomofYueh.(Yang)再看下一种:ShehadmorechambersinheartthanthemartyredBiGan;AndsufferedatithemorepaininitthanthebeautifulXiShi.(Hawkes)林黛玉的聪明和美貌在比干和西施的映衬下呼之欲出。两位大师均采用了异化翻译,前者还附加了两个注解来确保英语读者准确理解原作者的意图。又如:“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曹)“Youdon’tknowheryet.”TheLadyDowagerchuckled.“She’stheterrorofthishouse.Inthesouththey’dcallherHotPepper.JustcallherFieryPhoenix.”(Yang)“Youdon’tknowher,”saidGrandmotherJiamerrily.“She’saholyterrorthisone.WhatweusedtocallinNankinga‘peppercorn’.Youjustcallher‘PeppercornFeng’.She’llknowwhatyoumean!”(Hawkes)王熙凤泼辣能干,精于算计,她在贾府的地位无人能及。贾母给她的外号虽说不雅,但却是她的殊荣。杨霍二人对“凤辣子”的翻译也都采用的是异化手法,十分传神的再现了王熙凤的性格。争论归化异化各占半壁江山,各领风骚。究竟孰优孰劣?持归化论者认为归化翻译的长处在于:一,不会将源语文化的体系强加给目的语读者;二,不会因为文化冲突带来误解;三,不会对读者的智力水平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尽量将原语文化接近目的语读者的世界。而持异化论者认为异化的优点在于:一,有必要让译文读者了解异国文化,而且这也往往是读者的初衷,同时也是翻译的目的。二,在目的语文化中移植进原语文化会丰富后者的表达方式。三,译者应该相信读者的智力和想象力足以理解异国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中国古籍的翻译中归化异化又应如何把握呢?请再看例子: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曹:156)“Truly,‘Stormsgatherwithoutwarninginnature,andbadluckbefallsmenovernight.’”(Yang:155)“Iknow‘theweatherandhumanlifearebothunpredictable.’”(Hawkes:231)杨宪益采用的是异化的方法,保留了原语中的“风云”、“祸福”等形象,而霍克斯采用归化译法,两者的意义都没有太多缺失,唯一不同的是前者似乎从形象上更胜一筹,而后者则照顾了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可谓各有短长。又如:至于才子佳人等书…(曹:5)Asforbooksofthebeauty-and-talentedtype…(Yang:4)Andthe“boudoirromance”…(Hawkes:49)两位翻译大家在处理“才子佳人”这一中国味道十足的形象时,杨先生使用了异化译法,尽可能保留原文文化特色;而霍克斯则使用归化译法,读者一眼看去便像西方罗曼史中的英雄美人,定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能不接受吗?不难看出,归化异化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在古籍英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把握的还有以下几个变数:翻译目的、目标读者群、交际功能等等。结语归化异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矛盾的统一,而非绝对的对立。它们所映射的“不仅仅是语言或语言中所含文化的单纯转化问题”。(葛校琴:2003,5)因此,非此即彼的争论显得多少有些乏味。
本文标题:大学英语-翻译课件-归化异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589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