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资本论》导读-第五章-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工程教材PPT)
第五章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论》选读在第三篇和第四篇的基础上,马克思在这里把两种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综合起来研究,在整体上考察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分析了这两种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的异同和相互关系,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的分析做了概括和总结。此外,他还研究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剩余价值和自然条件的关系等重要理论问题。第五篇既是前两篇的综合,又是对它们的补充,对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剩余价值学说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篇第一节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第三节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第二节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目录壹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第一节第一节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一、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就是借助于生产资料,生产某种物质产品的劳动。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协作性质的发展来看,生产劳动的概念扩大了。为了从事生产劳动,现在不一定要亲自动手,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而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他所属的某一职能就够了。或者说,直接或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第一节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生产劳动的概念缩小了。“从资本主义生产的意义上说,生产劳动是雇佣劳动,它同资本的可变部分(花在工资上的那部分资本)相交换,不仅把这部分资本(也就是自己劳动能力的价值)再生产出来,而且,除此之外,还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只有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第一节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区分生产与非生产劳动不能“越出了形式规定的范围,越出了用劳动者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关系来给生产劳动者和非生产劳动者下定义的范围”。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生产劳动是指具有特殊的社会规定性的劳动,这种社会规定性包含了劳动力的买卖双方的雇佣劳动关系。“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始终是从货币所有者、资本家的角度来区分的,不是从劳动者的角度来区分的”。第一节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二、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制度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又分别同劳动对资本的两种从属关系对应。“对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来说,只要劳动在形式上从属于资本就够了”,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前提;这种生产方式连同它的方法、手段和条件本身,最初是在劳动在形式上从属于资本的基础上自发地产生和发展的。劳动对资本的这种形式上的从属,又让位于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上的从属。”第一节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三)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旦掌握了一个生产部门,或者掌握了所有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就不再单纯追求相对剩余价值,同时也要绝对延长劳动时间,榨取绝对剩余价值。(四)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差别性。一方面,如果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已定,在劳动力按其价值支付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率就只有通过工作日的绝对延长才能提高;另一方面,如果工作日的长度已定,剩余价值率就只有通过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即通过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相对量的变化才能提高。第一节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三、劳动生产率、自然条件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一定程度的劳动生产率为前提。(二)自然条件既不促进也不阻碍剥削关系的形成,它只是提供了剩余劳动的可能性而非现实性。(三)劳动生产率受自然条件影响。(四)在优良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劳动有较高效率,从而可以给资本家带来较多的剩余价值,但绝不能反过来说,资本主义制度是优越的自然条件的天然产物。贰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第二节第二节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一、决定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相对量的三个因素马克思通过综合分析,科学地阐明了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量之间变化的关系,说明不论采用何种生产方法,剩余价值都来自对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但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量之间也不完全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量可以同时增长,因而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工人的生活状况可以得到改善,但这种改善取决于工人阶级的斗争以及劳资力量的对比。第二节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两个假定:一是商品按照它的价值出售,二是劳动力的价格不低于它的价值。在这两个假定条件下,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相对量(即剩余价值率)就取决于三种情况:一是工作日的长度,二是正常的劳动强度,三是劳动生产力。第二节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二、劳动力价格与剩余价值量的几种变化组合(一)工作日长度和劳动强度不变,劳动生产力可变一是不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从而不论产品数量和单个商品的价格如何变化,一定长度的工作日总是表现为相同的价值产品。二是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按照相反的方向变化。三是剩余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始终是劳动力价值相应地减少或增加的结果,而绝不是这种减少或增加的原因。第二节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二)工作日和劳动生产力不变,劳动强度可变第一,劳动强度的提高意味着在同一时间内要消耗更多的劳动并生产出更多的产品。第二,劳动强度提高导致同样的工作日内产生更多的价值产品。第三,马克思从整个产业和国别角度分析了劳动强度变化的影响。当所有产业部门的劳动强度同时相等地提高时,新的劳动强度就成为普遍的社会正常劳动强度。第二节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三)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不变,工作日可变在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不变的条件下,工作日的缩短不会使劳动力价值从而必要劳动时间发生变化,只会减少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在延长工作日的情况下,会增加剩余价值量,劳动力价值绝对量不变但相对量降低。工作日延长导致价值产品增加,作为价值产品的两个部分,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也会等量或不等量地增长。第二节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四)劳动的持续时间、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同时变化第一,劳动生产力降低,同时工作日延长。在劳动生产力降低和工作日同时延长的情况下,即使剩余价值的比例量降低,它的绝对量仍可保持不变;即使剩余价值的绝对量增加,它的比例量仍可保持不变;工作日延长到一定的程度时,剩余价值的比例量和绝对量都可能增加。第二节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第二,劳动强度和劳动生产力提高,同时工作日缩短。首先,资本家以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应对工作日缩短有一定界限。其次,资本主义的无序竞争和浪费限制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作日的缩短。最后,劳动的普遍化是工作日缩短的绝对界限。叁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第三节第三节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一、剩余价值率的公式“表示剩余价值对这样一种资本的比例,这个资本的变化就是剩余价值;这是价值的比例。在剩余劳动对必要劳动的比例中,两个价值,即可变资本与剩余劳动,归结为计量它们两者的根本比例,因为这两个价值的比例是由它们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于是上述两个价值彼此作为包含在它们中的劳动时间的量发生关系。”必要劳动剩余劳动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剩余价值vm第三节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二、派生的各种公式及其对剥削率的掩盖首先,公式中的概念及其对应关系是混乱的。其次,在上述公式中实际的剥削程度或剩余价值率是虚假地被表现出来的。再次,上述公式掩盖了资本关系的特殊性,也就是掩盖了可变资本与劳动力的交换,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工人与产品的分离。总产品剩余产品产品价值剩余价值工作日剩余劳动第一卷第五篇包括第14章至第16章。第14章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是一种特殊的和历史的社会生产关系,其中两种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的辩证关系是第五篇的重点。第15章从工作日长度、劳动强度和劳动生产力三个因素,综合考察了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量的变化规律。第16章分析了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指岀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剩余价值率公式的错误。本章小结谢谢观看
本文标题:《资本论》导读-第五章-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工程教材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651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