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4T 1387-2011 规模鸭场禽流感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ICS11.220B41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387—2011规模鸭场禽流感综合防控技术规范Technicalcodeofavianinfluenzasynthesispreventionandcontrolforthescaleduckfarm2011-04-21发布2011-05-21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1387—2011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畜牧兽医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彤、陈静、江定丰、潘鑫、朱良强。DB34/T1387—20111规模鸭场禽流感综合防控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规模鸭场高致病性禽流感综合防控中鸭场选址和布局、鸭场的建设和设施、饲养管理、隔离、消毒措施、免疫及免疫效果监测、鸭场周边地区疫情实时监视与预警分析、应急处置能力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规模鸭场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16548-2006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T18936-2003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NY/T388-1999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764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判定及扑灭技术规范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50号《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技术规范(试行)》—《饲养场动物防疫条件》《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3场址选择和布局3.1场址的选择3.1.1应选择远离其它污染源、地势高、干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方便、无污染、排废、供电和交通方便处为宜。昀好周边具有天然或人工隔离屏障。3.1.2距离干线公路、铁路、展览场所、农贸市场、动物园、候(留)鸟栖息地、居民区、工厂、学校、规模化禽场、禽屠宰场、禽交易市场、禽产品仓库、垃圾和污水处理场所等1500米以上。3.1.3以下地区和地段不应建场:3.1.3.1规定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3.1.3.2受洪水威胁等自然灾害多发地段;3.1.3.3自然环境污染严重地区。3.2场址的布局DB34/T1387—201123.2.1规模鸭场周围应有符合防疫要求的围墙或防疫沟、防疫隔离带或绿化缓冲带,并在规模化水禽场入口处设立警示标志,布局应使外来人员或车辆应经过强制性消毒才能进场。3.2.2从人、鸭健康角度出发,按照各个生产环节的需要,合理划分功能区,包括办公区、生产区、生活区、废弃物处理区等,各区应严格分开,缓冲隔离带至少200米。生产区的排布主风方向不能形成一条线,由上风向到下风向应依次为干净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病死鸭尸坑、鸭粪发酵池必须设在下风区,并应远离禽舍500米以上。3.2.3饲养场内只能饲养一种禽类,同一舍内只能饲养一个日龄的鸭群,各阶段禽舍由上风向至下风向应依次为育雏舍、育成舍、成年禽舍、(种)蛋库、孵化车间,并且各阶段实行隔离饲养,每区相距200米以上。3.2.4在离生产区禽舍300米以外要建立全封闭式的隔离舍,新引进的鸭只要在隔离舍隔离至少21天以上,进行观察、监测、免疫,确认为健康后方可转入生产区。3.2.5场内应分设净道和污道,且互不交叉。饲料、雏鸭、产品从净道进入鸭舍,淘汰鸭、鸭粪、病死鸭及垃圾从污道运出。4场内设施与建设4.1鸭舍的建筑要求鸭舍的建筑材料选择易耐冲刷消毒,饲养棚架或笼具要坚固平整,便于清洗消毒。鸭舍应采取纵向通风。4.2具有可靠的保温和降温设施4.3隔离、消毒设施4.3.1饲养场大门要设置车辆消毒池和人员通道,门口内设消毒水泵。消毒池上方昀好建顶棚。4.3.2生产区入口要设置消毒通道、消毒池、更衣室。更衣室内安装紫外杀菌灯。4.3.3在所有的出入口处、每栋禽舍的出、入口处、服务区和饲料配发点设消毒池,鸭舍门内设置洗手盆。4.3.4病鸭隔离舍,一定要在下风口。4.3.5育雏育成阶段采用小群体笼内育雏或网上平养,减少粪便污染,降低病原传播机会。4.3.6鸭舍内应具备防鼠、防虫、防飞鸟、防风、防盗、防火、供水、供电设施以及存放饲料的专用场所。采用密闭式鸭舍,防止鸟、野生动物、鼠类、昆虫进入。饲料车间、饲料库也要设防鸟网,防止野鸟特别是麻雀进入。4.3.7规模鸭场内应在下风处设有易清洗消毒剖检病死禽的兽医解剖室,并设有无害化处理设施。4.3.8有保证规模鸭场正常运行和隔离的包括饲养、通风换气、光照、消毒、熏蒸、样品采集、保存、免疫接种、温度调节、信息处理、封闭运输车辆等设备与设施。4.4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规模鸭场应有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及时对粪便进行清扫,对粪便及污水进行发酵处理。4.5病死鸭的处理规模禽场对每日正常病死鸭应做无化害化处理,发现疑似禽流感感染或死亡的鸭,应及时报告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将患病鸭只与其他健康鸭分开,进行隔离观察。对患病鸭使用过的笼具和污染过的用具、物品要及时进行消毒。DB34/T1387—201135饲养管理5.1场内人员管理5.1.1每栋鸭舍应设有专职饲养人员负责禽只的饲养管理,保持鸭舍内外和周边环境清洁卫生,协助兽医工作,定期接受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培训,加强自我防护。5.1.2规模鸭场的专职饲养人员应实行驻场制度,采取封闭式管理。5.1.3不同栋舍的饲养人员不得相互交叉串舍。5.2外来人员管理禁止进入生产区,根据需要必须进入时,要换消毒的工作服、鞋、帽方能进入。出入生产区的人员实行登记制度。5.3饲养方式坚持全进全出、自行孵化的饲养管理模式。鸭出栏后,禽舍经彻底冲洗消毒,至少空置21天。5.4引种控制5.4.1引种鸭苗或种蛋购自无疫国家或地区的健康禽群。经过兽医检疫部门的检疫合格,并昀少经隔离观察21天,确认无传染病时方可并群饲养。5.4.2孵化严格孵化场管理,有禽流感病发生的鸭群的种蛋应禁作种蛋用,种蛋入炕前应先清理蛋壳表面污物后进行消毒入炕。炕坊内一切用具、孵化设备、场地、房屋应定期消毒。5.4.3鸭苗质量控制选择健康活泼,大小均匀,严格淘汰病弱残鸭苗。5.5生产管理5.5.1坚持每日查看鸭群,及时做好每天的各种生产记录,发现鸭群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及早做出诊断。5.5.2定期称重,严格控制其体重,以期达到其昀佳的生产性能。5.5.3保证合理光照及温、湿度、通风等环境条件,自由饮水。5.5.4夏季加强通风,冬季注意保温。5.5.5水质控制鸭的饮用水应清洁无毒、无病原菌,符合NY5027标准要求。5.5.6除了保证饲料的营养指标外,还要注意饲料卫生,并且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的污染:投入品应符合国家规定;饲料贮存不要超过15天。5.6兽医卫生管理5.6.1禽场内兽医管理人员要加强各项规章制度执行。5.6.2定期对鸭群进行饮水消毒和预防性投药,以减少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根据地区流行病学,适当加强其它禽类疫病的免疫;增强鸭群机体的抵抗力,提高鸭群对禽流感的屏障作用。DB34/T1387—201146隔离6.1引种要隔离21天,病禽及时隔离诊断。6.2禁止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特殊情况,获准进场者一定要隔离3天方可进入。6.3场内人员不得随意进出场区,严禁场内人员在生产区内开伙,不准外购禽肉制品进场。6.4生产人员、饲养员禁止串栋串舍,各生产区工具用具和物品必须专用。6.5外来车辆禁止进入生产区,生产车辆、物品进场时外包装严格消毒。7消毒7.1平时消毒7.1.1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禽舍必须要淋浴,换上清洁消毒好的工作衣帽。然后穿上生产区的水鞋或其他专用鞋,通过脚踏消毒池进入生产区。进禽舍之前通过再次脚踏消毒池。进入鸭舍之后,在消毒盆内洗手,鸭舍门口消毒盆用季铵盐类消毒剂,每日更换。工作服不准穿出生产区,饲养期间应定期更换清洗,清洗后的工作服要用太阳光照射消毒或熏蒸消毒。7.1.2运载工具消毒车辆进入经过消毒池,消毒液可用消毒时间长的复合酚消毒剂或3%~5%氢氧化钠溶液,每周2~3次。物品如蛋箱、料车等运载工具频繁出入禽舍,必须事先洗刷干燥后,再进行熏蒸消毒备用。7.1.3舍内用具及料槽、水槽的消毒用季铵盐消毒剂每周消毒3次。7.1.4饮水消毒早期加热消毒,饮温开水。中后期,若饮水有病原污染用氯制剂消毒(1~3mg/L)。7.1.5鸭场内环境消毒每月对场区道路、水泥地面、排水沟等区域,用3%~5%氢氧化钠溶液等消毒液进行4~5次的喷洒消毒,育雏舍内及其周围在育雏期间昀好每天消毒1次。禽场周围、禽舍周围环境及道路3%的氢氧化钠,每周2次消毒。7.1.6鸭舍的带禽消毒坚持每日或隔日对鸭群进行喷雾消毒可以大大减轻疫病的发生,在夏季并有降温的作用。喷出的雾粒直径应控制在80~120μm之间,不要小于50μm。鸭舍带鸭消毒可选用季铵盐消毒剂或含氯消毒剂,平时每周3次(有病时每日1次)消毒。7.1.7空舍消毒按常规消毒要求操作。7.1.8孵化消毒7.1.8.1种蛋消毒DB34/T1387—201157.1.8.1.1在每天收集种鸭舍种蛋时,要及时剔除被粪便污染的种蛋,然后在舍内的消毒箱中用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或固体甲醛熏蒸消毒。7.1.8.1.2种蛋装入孵化器后,在开机前再消毒一次。7.1.8.1.3种蛋孵化至出雏阶段,由孵化器将种蛋倒入出雏器后,再进行一次消毒。7.1.8.2出雏阶段的消毒当10~15%种蛋破壳出雏时开始进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在出雏率达到90%左右时停止熏蒸消毒,使用过氧化物类、氯制剂类等消毒药物喷雾消毒。7.1.8.3孵化器、出雏器及其用具的消毒孵化器、出雏器及孵化用器具在每次用后,都要将其进行彻底清洗、刷拭干净,消毒后待用,消毒药品可选用氯制剂类。7.2应急消毒特别是大风过后天气聚变时、转群等应激时、受到周围疫病威胁或有疫病发生时应进行应急消毒。7.3消毒注意事项7.3.1根据不同消毒药物的消毒作用、特性、成分、原理、使用方法,及消毒对象、目的、疫病种类,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消毒剂按一定的时间交替使用,使各种消毒剂的作用优势互补,确保消毒效果。7.3.2熏蒸消毒禽舍时,舍内温度保持在18~28℃,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70%以上才能很好地起到消毒作用。7.3.3盛装药品的容器应耐热、耐腐蚀,容积应不小于福尔马林和水总容积的3倍,以免福尔马林沸腾时溢出使人灼伤。8免疫接种与免疫效果检测8.1总体要求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实行程序化免疫,同时应及时开展免疫效果监测,并根据免疫抗体消长情况调整免疫程序,以确保免疫质量。8.2推荐的免疫程序规模鸭场应根据本场特点和当地情况以及疫苗种类,制定免疫程序,实行程序化免疫。在做好免疫的同时,也要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推荐以下免疫程序做参考。8.2.1种鸭、蛋鸭免疫程序——10~15日龄注射禽流感H5N1灭活苗;——50日龄注射禽流感H5N1灭活苗;——90日龄注射禽流感H5N1灭活苗;——产蛋前15天注射禽流感H5N1灭活苗;——后期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一次。商品肉鸭免疫程序——10~12日龄注射禽流感H5N1灭活苗;DB34/T1387—20116——后期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注射禽流感H5N1灭活苗。8.3免疫效果监测在疫苗免疫后21d,采集样品检测一次,每次采样比例1%~5%,按GB/T18936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水禽血清HI的抗体水平。HI抗体效价≧24判定为合格,存栏禽群免疫抗体合格率≥70%判定为合格。免疫抗体合格率≤70%的,要分析原因并及时进行补免。注:为了避免异种禽类对异种禽类红细胞之间的非特异性凝集因子的干扰,做HI实验时昀好用鸭的红细胞来检测血清的禽流感抗体效价。8.4疫情监测8.4.1常规监测8.4.1.1监测频度及抽样数量每3个月随机
本文标题:DB34T 1387-2011 规模鸭场禽流感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709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