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5 510-2003 二氧化氯消毒剂
DB35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510-2003二氧化氯消毒剂2003-05-16发布2003-05-20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5/510-2003前言二氧化氯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能破坏蛋白质的基础分子结构,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具有广谱、高效的特点。鉴于二氧化氯消毒剂已得到广泛运用,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了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对二氧化氯消毒剂的安全、卫生要求,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中酸性活化剂的感官指标、总酸度指标、灼烧残渣指标和二氧化氯的pH值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福建省卫生厅提出。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标准化研究所、福建省卫生防疫站、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建文、郑志天、林立旺。DB35/510-2003-1-二氧化氯消毒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使用说明。本标准适用于以二氧化氯(辅以酸性活化剂)为原料制成的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HG/T2777-1996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GB/T5009.11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GB/T5009.60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9969.1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9985-2000手洗餐具用洗涤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国家技术监督局第43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1995年)3技术要求3.1感官指标感官指标见表1。DB35/510-2003-2-表1感官指标项目溶液指标二氧化氯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无悬浮物色泽酸性活化剂—二氧化氯微氯气味气味酸性活化剂无味3.2理化指标二氧化氯溶液理化指标见表2;酸性活化剂理化指标见表3。表2二氧化氯溶液理化指标项目指标二氧化氯(ClO2)含量,%≥2.0稳定性在保质期内二氧化氯含量不低于2.0%密度(20℃),g/cm31.020~1.060pH8.2~9.2砷(以As计)含量,mg/kg≤3重金属(以pb计)含量,mg/kg≤30色素按GB2760规定荧光增白剂不得检出表3酸性活化剂理化指标项目指标总酸度(以H计),%≥0.137砷(以As计)含量,mg/kg≤3重金属(以pb计)含量,mg/kg≤30色素按GB2760规定荧光增白剂不得检出灼烧残渣,%≤0.153.3微生物杀灭指标二氧化氯溶液与酸性活化剂(符合表3的规定)按明示的要求混合活化后,加无菌蒸馏水至表4所示浓度,其杀菌效能应符合表4的指标要求。DB35/510-2003-3-表4二氧化氯溶液微生物杀灭指标项目二氧化氯浓度,mg/l作用时间,min杀灭率,%大肠杆菌(8099)2005≥99.9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10010≥99.910≥99.9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200030100.03.4净含量允差按国家技术监督局第43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1995年)执行。4试验方法4.1感官指标4.1.1色泽:取样品在非阳光直射条件下,按指标要求,凭感觉器官观察辨别。4.1.2气味:感官检验。4.2理化指标4.2.1总砷:按GB/T5009.11执行。4.2.2重金属:按GB/T5009.60执行。4.2.3荧光增白剂:按GB9985-2000中附录C执行。4.2.4二氧化氯含量:按HG/T2777-1996中第5.1条执行。4.2.5二氧化氯溶液密度:按HG/T2777-1996中第5.2条执行。4.2.6pH值:按HG/T2777-1996中第5.3条执行。4.2.7酸性活化剂总酸度:按相应酸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4.2.8酸性活化剂灼烧残渣含量a)分析步骤:称取约10g试样,精确至0.01g,置于已恒重的瓷蒸发皿中在水浴蒸至体积不再改变(约1h),移至马福炉中,在600℃上烘2h,称重。b)分析结果的表述: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灼烧残渣含量X按下式计算。X%=10000.10×m式中:X—灼残渣含量;m—残渣的质量。DB35/510-2003-4-4.3微生物杀灭指标二氧化氯溶液与酸性活化剂(符合表3的规定)按明示要求混合活化后按中国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执行。4.4稳定性二氧化氯含量按HG/T2777-1996中第5.1条执行。4.5净含量允差按国家技术监督局第43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1995年)执行。5检验规则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试验二类。5.1出厂检验5.1.1消毒剂应经厂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附合格证明后,方可出厂。5.1.2出厂检验项目见表5表5出厂检验项目名称检验项目感官指标净含量二氧化氯含量密度二氧化氯溶液pH总酸度酸性活化剂净含量5.2型式试验型式试验项目为本标准第3章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产品在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型式试验,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也应进行型式试验:a)新产品试制投产时;b)原料、工艺配方改变时;c)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d)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5.3抽样规则5.3.1以一次投料同一班次生产的产品为一批,每批不大于10吨。DB35/510-2003-5-5.3.2抽样与取样样本数量(样箱数)按表6规定随机抽样,从每一样箱中随机取出等量样品均刀混合,取样量不少于500ml。表6批量与样本批量,箱≤5051~150151~500501~3200>3200样本大小35813205.4判定规则检验结果如出现砷、重金属、色素、增白剂、杀菌指标中任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如其余指标不合格,允许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复检,如复检结果仍有不合格项,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6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使用说明6.1标志产品大、小包装上的标志应端正、清晰、牢固、易于识别。6.1.1小包装上应有下列标识:a)产品名称;b)产品标准号、批准文号、合格证明;c)净含量;d)二氧化氯含量;e)产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f)生产单位名称、地址。6.1.2大包装上应有下列标识:a)产品名称;b)产品标准号;c)瓶装质量规格及装箱总数;d)货箱毛重、箱体尺寸;e)产品装箱日期;f)符合GB/T191规定的向上、怕湿、小心轻放和防止倒置的贮运标志;g)生产单位名称、地址。6.2包装DB35/510-2003-6-6.2.1小包装产品小包装使用塑料瓶,瓶盖必须拧紧,封口必须牢固,不得有漏液玷污包装的外表面。6.2.2大包装产品大包装可使用单或双瓦楞双折盖箱,封口应严实可靠,以不损坏小包装外观为原则。6.3运输产品在运输时应轻装轻卸,不得倒放,防止重压、剧烈碰撞、避免日晒、雨淋、受潮。6.4贮存产品应贮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切勿与酸类有机物、易燃物及其它强还原剂接触、共同储贮运输。6.5使用说明产品应附使用说明(包含产品简介、适用范围、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运输储存等),使用说明应符合GB9969.1及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
本文标题:DB35 510-2003 二氧化氯消毒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709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