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办公室参与农村环境整治总结(四篇)
办公室参与农村环境整治总结(四篇)第一篇范文:农村环境整治关于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几点思考今年来,省、各市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出了部署,我市也将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搞好村容整治管理,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惠及农村干家万户的德政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面广量大,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要充分考虑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把农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人手,按制度办事,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一、切实防止四个误区一是要防止就事论事的误区。有些人认为,抓好村容整治就是扫扫地、抹抹桌,清河道、植绿化。事实上,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的综合工程,不单纯是整个社会环境的整治,还包括个体家庭环境的整治,不仅是形象环境的整治,还应该是居民素质的普遍提升。因此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中,首先要抓好规划的制定,结合当前和“十二五”期间农村发展的形势,高标准高起点制定好整治规划,绝不能就事论事,盲目蛮干;其次要真抓实干,农村环境整治面广量大,涉及到千家万户,任务十分繁重,且各地区情况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广大基层干部要认认真真去抓,踏踏实实去做,不能搞形式主义,更不能敷衍了事,真正把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做成群众满意的德政工程。二是要防止大包大揽的误区。一些地方对村容整治和管理工作,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搞行政命令,搞一刀切,而没有充分听取农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这样做的结果,也只能是一厢情愿,甚至劳民伤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村容整治和管理工作,应该是村民自主、自愿、自立、自我组织、自我觉悟、自我改造的过程。必须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要求,认真思考确定的规划、决定的项目和采取的措施,是不是农民需要的,是不是受农民欢迎的,能不能让农民得到实惠。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和发动他们自觉地参与到农村环境整治的行动中来,这样才能使全社会形成共识和合力,共同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开展。三是要防止贪大求洋的误区。有的地方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特色,建造一些不实用、不符合本地区实际的设施,有的盲目地克隆城市的广场、草坪、运动场,有的把原先风景优美的道路、河道全改成直马路、直河道,这些都是贪大求洋的表现,是犯了站在城市的角度来要求村容整治的低级错误。村容整治和管理,必须要切合农村的实际,充分体现农村的特点,与城市错位进行整治、进行建设,以师法自然来取胜。四是要防止急功近利的误区。有些地方、有的同志功利心切,搞一阵风,搞突击运动,总希望村容整治工作短期内就大功告成。事实上,村容整治和管理,是贯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的一项长期任务;从农民这一方来看,要改变上百年的习惯有一个过程,要有一个实惠、可行的示范引导的过程。改造农村的环境,必须要量力而行,滚动发展,要年年有进步,年年不停步。二、建立健全四个机制要切实防止村容整治管理工作中的误区,达到村容整洁、村民满意的目标,必须要围绕农民需求、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力量,建立健全村容整治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建立农民参与决策机制。搞好村容整治管理,广大农民群众是主体,必须要为农民参与村容整治管理提供制度性保障,尊重农民意愿和选择,充分调动农民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积极性。首先,要在村庄规划上保证农民参与决策。村庄规划是村容整治和管理的龙头,必须要做到规划先行。在制定村庄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引导广大农民参与决策讨论,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符合群众意愿的规划。其次,在整治项目的选择上要保证农民参与决策。要通过建立健全村民议事制度,把村容整治项目交给农民充分讨论,民主决策。对一些事关重大的项目,要采取集体表决、无记名投票等形式来决定,凡是大多数农民不认可的,不能强行推进。第三,在村容管理上要保证农民参与决策。要创新途径,组织引导群众参与村容管理,在这方面,我市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如目前推进的“四位一体”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有效地整合了各方面资源,形成市镇村三级管理网络,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全市的村容干净整洁,村貌焕然一新,做到了农忙农闲一个样,领导来与不来一个样,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取得良好效果。二是要建立城乡联动机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营运等问题,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一步到位来解决,要通过长期稳定的政府财政转移的投入来补偿。要进一步加大包村帮扶力度,继续发挥“双联双助”的作用,发动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帮扶农村。同时,要探索各级政府投入和帮扶的有效形式,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群众投资投劳,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投入和社会帮扶的效果。三是要建立试点示范机制。村容整治管理工作是开创性、探索性的工作,是紧密结合实际为农民创造利益的工作,不能搞一阵风,从上到下高压下去,必须要坚持试点引路、稳步推进。要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村容整治的计划,确定分批分期实施的整治方案,先试点总结经验,然后逐步推开,坚决防止一哄而起、漫无目的。四是要建立督促检查机制。各级要加强对村容整治和管理的监督检查,对村容整治实施过程中资金与实物的使用要加强监管,防止挪用、滥用。要探索建立农民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对村容整治管理工作进行测评,掌握农民对村容整治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及时发现不足并进行纠正;要鼓励社会名界和新闻媒体对村容整治进行监督,对违背村民意愿、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进行曝光,保证村容整治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篇范文: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环境整治——构建和谐生态和谐新农村方晓玲中文摘要“美丽乡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容词,而是对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和大步提升的目标性和导向性用语。主要内容是:大幅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显著改善农村社区生态环境、文化环境、治安环境,把全市农村打造“村村优美、家家富裕、户户文明、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关键词:福州,甘蔗,环境,和谐,农村福州,意为“有福之州”。什么才叫有福,当然所有的福州人拥有满满的幸福感,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福州。福州地理优势独特。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闽江下游、东濒东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福州气候资源丰富、气温适宜、温暖湿润、四季常青、雨量充沛、霜少无雪、夏长冬短,是适合人类居住的理想家园。从小生在福州长在福州的我,所住的甘蔗镇,就属于福州市郊,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对于家乡,我也有一些自己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包括了农村为了加速GDP的增长,早日摘掉贫困的帽子,走上了上工业强县、工业强省之路,造纸、化工、建材、印染等工业迅速崛起。在甘蔗镇,此类企业诸如甘蔗镇五福造纸厂这样的企业并不少见。随着经济的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可是随之而来的不只有这些,还有环境污染。大家现在都说,城乡差距一直在不断缩小,这毋庸置疑,但缩小的是什么呢。是生活质量?是交通运输?是硬件设施?还是工厂数量?是环境污染程度?近些年,城市不断将工业外迁,的确给周边带来了经济效益,而这却是用破坏生态环境换取的。如今农村环境濡染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很多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已经在农村不断扎根扎堆。一般来说农村环境的整治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及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等5个方面。但对于今天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很多人都了解其严重性,可是在治理中困难重重。首先,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依然突出。氮和磷流失量较大、农药污染较重。农村污染已经达到全部污染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化学需氧量占44%,总氮占57%,总磷占67%。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是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的主要任务。其次,农村连片整治配套资金严重不足。政府相关财政预算不足,建设难度大。无明确的资金渠道来保障项目申报、规划编制、项目实施期间的上下联络、接待、监管、验收等相关费用。再则,缺乏技术力量。农村内缺乏环境治理的技术人才。因此,政府应当鼓励相关方面技术人才,走进农村,带动农村的环境治理工作。还有,基础设施落后。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时常运用大型治理设备,农村难以提供。并且,农村环保宣传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宣传氛围不浓厚,农民环保意识与整治要求还有差距,农民参与项目建设的主动性不够。所说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推进迅速,但从本质上来讲,我国仍是一个农业大国。据202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依然占50.32%。多年来,国家一直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农村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已逐渐接近城镇水平。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加重,形成了重要的面源污染。我国农村地区的面源污染时空范围广,不确定性大,成分、过程复杂,是污染控制的难点和环境保护的焦点。对于农村的环境治理问题,可以效仿城市的方法。先行借鉴城镇生活污染统计方法,逐步建立农村环境统计体系在农村环境统计的管理体系、技术路线、调查方法、调查内容、指标体系、人才队伍、软硬件建设等未正式建立之前,可先行借鉴城镇生活污染统计方法,开展农村生活污染统计。基于农村生活污染的特点,城镇生活污染的核算系数等不能直接拿来使用,但可以小流域为基本统计单位,先行核算部分农村生活污染,如对太湖、巢湖、滇池、三峡库区4个典型流域,可使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时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产排污系数进行生活污染核算;对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居民生活习惯、自然条件等与上述接近的小流域,可类比使用4个典型流域的产排污系数。为探索建立农村环境统计,应着手进行基础性研究,特别是全国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产排污系数的研制,以便做好技术储备。农村生活污染应循序渐进纳入环境统计体系纵观环境统计体系的历史沿革,不难看出,一般基于环境管理层面需要说清污染排放情况的需求,来确定某类污染源是否或何时纳入环境统计体系。从调查内容、调查范围和对象、调查方法、指标体系、调查时点等方面,详细制定调查实施方案,并作为环境统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向国家统计局批准申请后正式施行。像农业源、机动车、温室气体等基本都是按照这个思路纳入环境统计,农村生活污染可参照这种模式。在“开展农村环境统计”环境管理需求已明确提出的情况下,关于农村环境统计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应提上环境统计管理部门和技术支持部门的工作日程,鉴于上述农村生活污染的特点,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指标和调查方法的确定是关键性问题。调查对象可借鉴城镇生活源或农业面源的模式,以区县级或地市级行政单位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可先选择污染负荷大、调查相对容易开展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生活废气可先暂缓开展调查;调查指标主要涉及农村居民人口数量、农村居民生活COD和氨氮的产生排放量、农村生活垃圾产生、处置、倾倒丢弃量等;调查方法可选用人均排放系数法来宏观核算。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入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开展农村生活污染核算与工业点源相比,生活污染更呈现出面源污染特点,除上述通过人口等基础参数和产排污系数进行宏观核算外,可考虑引入新方法、新技术实现农村生活污染监测与核算。从而才去正确方法治理。“美丽乡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容词,而是对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和大步提升的目标性和导向性用语。主要内容是:大幅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显著改善农村社区生态环境、文化环境、治安环境,把全市农村打造“村村优美、家家富裕、户户文明、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参考文献[1]李莹.怎样开展农业和农村环境统计[N].中国环境报,2021-11-22(1).[2]冯庆,王晓燕,王连荣.水源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染排放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81-11685.[3]周美跃.以农业服务体系重构防治农业面源污染[D].上海:复旦大学,2021.[4]卞利强.新农村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进展[J].浙江经济,2021,(8).[5]罗明,张惠远.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综述.资源科学.2002.24(2).[6]边振兴,张心昱,刘芳等.浅析土地整理中的生态观.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第
本文标题:办公室参与农村环境整治总结(四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714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