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
《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2、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有趣的资料。3、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4、通过活动,能够很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相关的教学挂图、搜集的有关汉字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字谜七则》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同学们,我们平常看书、看报、写信以及写作文都离不开汉字。你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板书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同学们,听了你们的发言,这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让我们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板书字迹七则二、学习课文1、让学生猜1—5条字谜,并说明自己的理由。提示:并板书猜谜常用的三种方法(1)混合法根据谜面的暗示,把字的笔画或部件作加减,凑成一个字;(2)象形法是把汉字的笔画比拟成事物,猜这种字谜需要观察力和想象力;(3)意会法要求猜谜的人根据谜面的意思去联想。注解其实猜谜语的方面很多,远不止这三种,只是这三种方法是最常用的。在猜谜语的过程中经常是多种猜谜方法混在一起运用的。所以,我们在猜谜语时不必拘泥于某一处方法,要学会把它们加以揉合,甚至还要靠一定的“灵感”才行。2、下面我们就来练习我们刚才总结出来的方法猜一猜剩下的几条更加有挑战性的谜语。重点提示:(1)○6○6的答案应该从画面所蕴含的汉字中寻求谜底;(2)“武术运动员拿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思路应该更加放开一点,如书即“文”,剑简化为偏旁为“刂”,则谜底为“刘”;但如果没有规定为“姓”的话,也可把剑理解为“武”,于是谜底又会变为“斌”字。3、教师补充字谜(1)一口咬掉牛尾巴;(2)河边一蜻蜓,天上双雁飞;(3)客满4、学生交流自己所搜集的谜语。5、作业(1)猜以下谜语1)一点一横长,一撇向西文,并排两棵树,栽在石头上。(磨)2)二十四小时,莫当日字猜。(旧)3)一个字,两张口,下面还有一条狗。(哭)4)左看马靠它,右看它靠马,两边一起看,脚踩万里沙。(驼)5)一阴一阳,一短一长,一昼一夜,一热一凉。(明)6)高爷爷的头,李爷爷的脚,郑爷爷的耳朵。(郭)7)有水可养鱼,有土可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走遍天下。(也)8)一点不出头。(术)9)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数目少三。(七)10)十个哥力量大,一切困难都不怕。(克)11)多出一半。(岁)12)一只小帆船,载着一粒米,向东又向西,不知到哪里。(迷)13)三面有墙一面空,一个小孩坐当中。(匹)14)再会。(观)(2)学生自己再搜集一些字谜相互交流。第二课时《有趣的谐音》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了汉字所独有的一个有趣的特点——字谜,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们祖国汉字的那一个有趣的特点——谐音。谁知道什么是“谐音”?提示: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概括——汉语中字或词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现象称之为谐音。二、谐音的现象有很多种,比如“笑话”、“歇后语”、“故事”、“古诗”等。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两种1、朗读下面的歇后语(1)体会一下它们分别是怎样利用谐音的方法来表达意思的,并注意其中谐音字的用法。(2)体会歇后语的特点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进行引导。提示: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后半部分相当于谜底,中间的破折号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歇后语的种类还有很多,比如有的来自历史故事,有的来自神话故事,有的来自日常生活,有的来自自然现象等等,有兴趣的话可以搜集一些来体会。2、读小笑话《“枇杷”与“琵琶”》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提示:这个故事说明我们中国汉字有着很多同音的字与词,我们在运用时要加以注意,不要出错。三、出示一些谐音的例子,供学生学习使用歇后语1)飞机上吹喇叭——想(响)得高2)四两棉花——谈(弹)不上3)老虎拉车——谁敢(赶)4)膝盖上钉掌——离题(蹄)太远5)骑自行车下坡——睬(踩)都不睬(踩)古诗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对联刘伶饮尽不留零(刘伶)贾岛醉来非假倒(贾岛)六七八九二三四五横批缺衣(一)少食(十)第三课时《仓颉造字》一、导入新课我们中国的汉字是当今世界仍在使用的惟一的一种最古老的文字,它的书写优美,表音丰富而精确。汉字不仅是一种表达的工具,我们在书写的过程中更可以体会到一处美的享受,这是其它任何一种文字都不具有的优势。那你们知道汉字是如何产生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仓颉造字》板书仓颉造字二、学习新课1、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在发明文字以前,古代人类用了哪些方法来记录事情的?并分析一下各种方法的优缺点。2、重点理解汉字的产生及其特点。提示:抓住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学习。特点是第四自然段中对于汉字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到汉字不仅是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更可以在书写的过程中给你以美的享受。3、除了文中提到的仓颉的造字方法,你还知道有哪些造字方法?4关于文字的起源,你还知道有哪些呢?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板书设计结绳记事内容广泛,难于记忆阻碍人类社会发展仓颉造字物语用物表示语言,各不相同汉字模仿鸟的足迹——根据事物的形状或动态丰富易晓附相关材料材料(一)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风,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倍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义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材料(二)1.所谓象形法,象形字当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来表示具体实物,而是用来表示与实物有关的概念。例如“大”字,原来是像一个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状,手足展开,就表示“大”的意思了。这种从名词推广到形容词的造字法,是后来发展出来的。象形字虽然起源最早,但数量却最少。因为宇宙间的事物很多,不可能按每一事物的特征都造一个象形字,很多抽象的概念根本画不出来,而且即使画得出,这种依样画葫芦的造字法也太笨了。后来为了克服象形字的局限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又发明了另一种造字法——指事法。2.所谓指事法,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这种造字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的符号,即不成图形的符号(成了图形,就是象形字了)。另一类是附合在图形上的符号。用指事法造字,这是汉字从象形发展到表意的第一步。但这种方法还不能普遍地应用到很多的事物上,而且作为符号的点、横等跟其他笔画混在一起不容易分辨,于是我们的祖先又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几个图画合起来表示一个意思,即会意法。3.所谓会意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汉字发展到这一步,还不能满足表示的需要。因为有些意思画三四个图还不能解决问题。要是画五六个或七八个图才能解决问题,那就不像一个字,倒像是一幅年画了。要是真的这样,那今天我们写起来多麻烦啊,写一篇短短的文章,就等于编一本厚厚的连环画了。我们的祖先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想到了文字是记录说话的,说话跟声音有关,那么文字是不是可以把声音记下来呢?于是就又发明了形声字。4.所谓形声法,就是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形声字是在象形、指事、会意的基础上产生的。尽管它还属于表意性质的文字,但已突破了汉字形体的束缚,沟通了方块汉字与语音的联系,这是汉字从表意迈向表音的一个重大发展,成了汉字发展的主流。今天我们所用的汉字,80%以上都是形声字。用形声法造字非常方便,与金木水火、鸟兽虫鱼有关的字以及叹词、拟声词,几乎都是形声字。这种造字法,直至今天还可以不断地造出新字来。比如较近发现的化学元素“镅、锔、铹”等,都是用新造的形声字来命名的。拿简化繁体字来说,形声法也是被优先采用的,如“优”、“响”等等,举不胜举。“六书”当中除了上面讲的四种造字法以外,还有两种转注法和假借法。5.所谓转注法,过去的说法很多,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为了适应方音分歧和语音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造字法。如原有一个“老”,表示年纪大的意思,而由于时间和地区的不同,又有用kǎo这个音表示老的意6.所谓假借法,就是借用同音字表示新义的一种方法(“假”也是借的意思),如“汝”本是水名,借为第二人称代词。这种假借现象,当初大多是因为没有本字而暂借一个同音字替代,但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久借不还,鹊巢鸠占了。有的字本身的意义,倒是后来另找出路才有着落的。例如“然”,本是烧的意思,底下四点已经是火了,可是被“然否”借用后,只好自己在旁边再加一把火,变成“燃”字(形声)。由此可见,转注法和假借法并没有造出新字来。汉字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第四课时《“册”“典”“删”的来历》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汉字的来历,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具体造字的。二、学习新课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册”“典”“删”三个字是如何造出来的。提示:要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作答,并相应板书“册”的来历竹条连缀成大竹片“册”“典”“删”的来历“典”的来历两只手捧着“册”将它放在底坐上“删”的来历用刀削去错字重写2、你还发现了哪些汉字有趣的来历?学生自由交流。提示:如“栅”的来历,“供”的来历。三、作业搜集其他汉字有趣的来历。第五课时《汉字的演变》与《甲骨文的发现》一导入新课从古至今,汉字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像我们现在所用的汉字,与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汉字在形状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你们知道现代汉字与古代汉字有什么不同吗?古代汉字又是怎样被我们发现的吗?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二、学习新课(一)观察图表“汉字的演变”,分析古今汉字间的异同。提示:字形基本相似,但笔画是由繁到简,字形由具体的象形到抽象的线条化,字体也变得简洁而美观。让学生试分析更种字体的优缺点与产生的原因。(二)学习《甲骨文的发现》,了解汉字的起源。1、学生自读课文,看看甲骨文是如何被发现的。提示:时间与原因光绪年间王懿生病甲骨文的发现发现过程奇怪——购买——研究研究结果甲骨文是殷商时盛行的文字2、你们知道甲骨文的发现对于我国的历史文化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吗?提示:对中华民族五年年文明的延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西方各个国家并不承认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直到在20世纪初发现甲骨文才把中国的历史延续到3000年以前,最近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就是找回失落的中华历史年表的一个浩大的工程,他不但是最早的文字,而且他见证了我国发展的过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知识与智慧的结晶,正是甲骨文的发现才填补了我国历史上的空白给予西方国家的观点沉重的打击!3附甲骨文图片第六课时《一点值万金》《街头错别字》《赞汉字》《书法作品赏析》一、导入新课任何一种文字,都有它的严谨性,是不允许在使用中出错的,汉字也不例外。二、默读《一点值万金》,体会汉字书写的重要性。教师总结不要以为写一个“小小”的错别字,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那只是因为不是发生在重要的事情之中而已。而认真,不能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能力。不是你想认真就可以马上能够认真起来的。一个人如果不认真,不光会在小事中不认真,而是会在任何事情中都不认真,所以,一个人必须养成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的习惯才行!三、学生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错别字。四、再次导入汉字不仅是一种记录汉语的符号,更是一种艺术,是可以给书写者与阅读者以美好享受的艺术,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这种文字的艺术吧!1、齐声朗读《赞汉字》,理解短文的意思,体会汉字的美好。提示:文中提到了汉字的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性;汉字的音律特征;汉字的书法艺术和汉字所独有的对联艺术。2、欣赏课本中的书法作品,并展示准备好的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培养学生对汉字美的认识,并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第七课时
本文标题: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759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