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医疗机构内同一检验项目在不同检测系统上可比性的验证(
医疗机构内同一检验项目在不同检测系统上可比性的验证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室王治国cnccl@mx.cei.gov.cn010-652730252名词•验证(verification)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注:①“已验证”一词用于表示相应的状态。②认定可包括下述活动,如:变换方法进行计算;将新设计规范与已证实的类似设计规范进行比较;进行试验和演示;发布文件前的评审。•确认(validation)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注:①“已确认”一词用于表示相应的状态。②确认所使用的条件可以是实际的或是模拟的。3•测量准确度(accuracyofmeasurement)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注:①不要用术语精密度代替准确度。②准确度是一个定性概念。•正确度或真实度(trueness)由大量测试结果得到的平均数与接受参照值间的一致程度。注:①正确度的度量通常用术语偏倚表示。②准确度曾被称为“平均数的准确度”,这种用法不被推荐。•偏倚(bias)测试结果的期望与接受参照值之差。注:与随机误差相反,偏倚是系统误差的总和。偏倚可能由一个或多个系统误差引起。系统误差与接受参照值之差越大,偏倚就越大。4•精密度(precision)在规定条件下,独立测试结果间的一致程度。注:①精密度仅仅依赖于随机误差的分布而与真值或规定值无关。②精密度的度量通常以不精密度表达,其量值用测试结果的标准差来表示,精密度越低,标准差越大。③“独立测试结果”指的是对相同或相似的测试对象所得的结果不受以前任何结果的影响。精密度的定量的测度严格依赖于规定的条件,重复性和再现性条件为其中两种极端情况。5•[测量结果的]重复性(repeatability[ofresultsofmeasurements])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注:①这些条件称为重复性条件。②重复性条件包括: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观测者;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相同地点;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③重复性可以用测量结果的分散性定量地表示。•[测量结果的]复现性(reproducibility[ofresultsofmeasurements])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注:①在给出复现性时,应有效地说明改变条件的详细情况。②改变条件可包括:测量原理;测量方法;观测者;测量仪器;参考测量标准;地点;使用条件;时间。③复现性可用测量结果的分散性定量地表示。④测量结果在这里通常理解为已修正结果。6•[测量]误差(error[ofmeasurement])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注:①由于真值不能确定,实际上用的是约定真值。②当有必要与相对误差相区别时,此术语有时称为测量的绝对误差。注意不要与误差的绝对值相混淆,后者为误差的模。•偏差(deviation)一个值减去其参考值。•相对误差(relativeerror)测量误差除以被测量的真值。注:由于真值不能确定,实际上用的是约定真值。•随机误差(randomerror)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注:①随机误差等于误差减去系统误差。②因为测量只能进行有限次数,故可能确定的只是随机误差的估计值。•系统误差(systematicerror)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注:①如真值一样,系统误差及其原因不能完全获知。②对测量仪器而言,其示值的系统误差称偏移(bias)。7临床实验室检测系统8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第三章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使用的仪器、试剂和耗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对需要校准的检验仪器、检验项目和对临床检验结果有影响的辅助设备定期进行校准。•第三十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将尚未开展室间质量评价的临床检验项目与其他临床实验室的同类项目进行比对,或者用其他方法验证其结果的可靠性。临床检验项目比对有困难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对方法学进行评价,包括准确性、精密度、特异性、线性范围、稳定性、抗干扰性、参考范围等,并有质量保证措施。9性能确认(Validation)方法学研究或方法产品性能研究由方法建立者或产品生产者完成给出主要方法性能:―准确度(accuracy)―精密度(precision)―特异性(specificity)―检测限和定量限(LODandLOQ,灵敏度)―线性(linearity)―稳健性(robustness)10性能验证(Verification)对主要方法性能的证实在引入新方法时进行对配套系统,一般验证下列指标:―准确度(accuracy)―精密度(precision)―可报范围(reportablerange)―参考区间(referenceinterval)对非配套系统,验证更为广泛,除上述指标外:―分析特异性―分析灵敏度―任何其他必要指标11NCCLS文件EP9-A用患者样本进行方法对比及偏倚评估批准指南1995年12月12目的及用途•引进新方法前或用一种方法替代另一种方法时进行偏倚分析;•评价同一分析项目的两种分析方法间的偏倚。13评价操作要求•熟悉仪器操作•熟悉评价方案•质量控制•足够的数据14实验样本要求•来源于健康人或患者,无干扰,尽量避免储存;•测定物浓度范围应在医学决定水平范围内均匀分布;•样本数至少40例,增加数量能提高可信性15对比方法•厂家要求的实验室常规方法或公认的参考方法。–具有好的精密度–没有已知的干扰物–相同单位–相对国家标准或参考方法的偏倚是已知的16测定方法•每天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测定,–测定顺序:•1、2、3、4、5、6、7、8•8、7、6、5、4、3、2、1–测定次数:至少测定5天,共40个样本17数据监督•常规质控:–系统误差–人为误差18实验步骤•熟悉仪器及方法•收集数据•检查方法内的离群点–界限:(双份测定)相对差值均值的4倍19绘图•散点图:–均值散点图(X,Y)–所有值散点图(Yij,Xi)•偏倚图:–散点图((Yij-Xij),Xi)20y=1.1722x-9.0485R=0.969510203040501020304050HITACHI7170(BCG)BECKMANCX9(BCP)均值散点图(均值散点图(XX,,YY))21Yi-Xi对Xi偏倚图-15-10-505101520304050HITACHI7170(BCG)Yi-Xi偏差图:每次测定的Y均值与X均值之差-相应X均值图22适合范围:适合范围:计算计算rr,,rr22=0.95=0.95范围适合范围适合rr220.950.95扩大数据范围扩大数据范围线性回归:线性回归:计算计算均匀离散度的直观检查均匀离散度的直观检查23回归方程计算:截距a=-9.05斜率b=1.17Y=1.17X–9.0524预期偏倚及可信范围预期偏倚及可信范围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偏倚(计算偏倚(高、中、低3组))解释实验结果并与内部标准比较解释实验结果并与内部标准比较25真实度(正确度)验证-配套系统•选择20份患者的新鲜标本,它们内含的分析物浓度分布于实验方法的可报告范围。不使用分析物浓度超出可报告范围的样品。•两个方法对标本检测应在同1天的4小时内完成。如果实验安排3~5天,每天进行5∼7份标本检测,这样得到的结论是昀可靠的。2627临床化学设备的精密度评价EvaluationofPrecisionPerformanceofClinicalChemistryDevices,ApprovedGuideline,1984EP529精密度的内容•批内不精密度•批间不精密度•日内不精密度•日间不精密度•总不精密度30实验方法•试剂和校准物:同一批号•样本:基质与临床样本相似,2个以上浓度(参考医学决定水平)。•实验天数:20天以上•实验次数:每天2批,每批2个样本,每个样本重复2次31精密度验证•实验至少要做5天,每批每个水平(要求2个浓度水平)作4次重复检测。利用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计算批内不精密度(CV或SD),并将与厂家批内不精密度比较。•计算总不精密度(CV或SD),并将与厂家总不精密度比较。或者将总不精密度与不精密度分析目标进行比较。323334CNAS—CL02:200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ISO15189:2007)•5.6检验程序的质量保证•5.6.6当同样的检验应用不同程序或设备,或在不同地点进行,或以上各项均不同时,应有确切机制以验证在整个临床适用区间内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应按适合于程序和设备特性的规定周期验证。35内容•不具有可比性的原因,•可比性失败风险评估,•比对检测的频次,•比对的浓度水平,•可比性检测材料的互通性,•可比性检验方案以及可比性检验解释的接受准则。CLSIC54-AVerificationofComparabilityofPatientResultsWithinOneHealthCareSystem;ApprovedGuideline36•本方法可用于昀多十台仪器患者实验室结果之间的可比性,•假定当测量系统昀初引入到实验室已采取定量测定系统可比性更综合的确认(CLSIEP9,EP15)。•可比性检验只是保证实验室性能计划的一个方面,其目的并不代替其他的质量监测。37•本方法也可用于如试剂或校准物批号的改变、仪器部件的更换或维护程序、质量控制(QC)或室间质量评价(EQA)或能力验证活动中出现警示或其他特别原因事件情况下患者结果的可比性。38一、设计可比性监测方案的实际考虑(一)不具有可比性结果的原因在设计测量系统可比性常规评价的计划中,应考虑患者样本结果不具有可比性的潜在原因。一台以上仪器或方法结果之间的差异的原因包括:•(1)不同的分析方法学;•(2)测量程序之间在校准上的差异;•(3)测量程序之间不精密度上的差异;•(4)不同批号校准物之间存在赋值误差和互通性变异;•(5)不同实验室场所同时使用时间依赖性降解不同时间和阶段的校准物批号;•(6)来自不同体外诊断厂家不同测量程序校准物的互通性的差异;•(7)校准后机上试剂的降解;•(8)仪器漂移/故障;•(9)当同一方法用于一台以上的仪器时,使用不同试剂批号,或不同包装、运输或储存条件;•(10)仪器分析参数的差异,如不同仪器之间使用相同试剂而稀释比例和温浴时间;•(11)分析前因素对样本的影响,包括不同类型测量系统之间样本处理上的差异。39一、设计可比性监测方案的实际考虑(二)比对范围理想情况下,在医疗机构内每一测量系统测量同一分析物应包括可比性检验。对于稳定的分析物,可以利用采集的稳定的患者标本进行可比性检验。在例外的情况,非患者标本的材料可以用于可比性检验。40一、设计可比性监测方案的实际考虑(三)可比性检验的一般方法•仪器间可比性检验可划分为:(1)经常性的(如,每日、每周)监测;(2)因为测量系统是稳定的,非可比性结果临床解释的误差风险很低时,经常性的监测认为不需要,则执行周期性的监测(如,每季度、每半年一次);(3)当期望结果的统计置信具有很高的程度时,对监测程序或其他控制事件警告响应执行特殊原因的检测。•这一方法由于检测患者样本个数,及每一比对事件所花费的时间和试剂相对地成本较低。另外地,通过自动化的、患者结果的统计监测能完成经常性的监测(如:加权移动均值法)。经常性监测提供评价长期结果可比性的趋势,以及允许测量程序的更好的理解与改进的机会。41一、设计可比性监测方案的实际考虑(四)特殊原因可比性检测的启动•1.经常性的或周期性监测失败当经常性的或周期性的比对检测未能通过可接受标准时,需要用特殊原因检验追踪来确认非可比性及记录解决分析问题后的符合是适当的。•2.能力验证(PT)/室间质量评价(EQA)失败方法或仪器之间可比性检验对于调查和解决PT/EQA失
本文标题:医疗机构内同一检验项目在不同检测系统上可比性的验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83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