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08届高中毕业班语文质量检查试题
08届高中毕业班语文质量检查试题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2.试卷答案均答在答题卡上。第Ⅰ卷(共21分)一、(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1—2题。别搞中西文化对立对待洋文化,笔者认为“发挥我们文化的优势部分与对方PK”这种把中西文化摆在对立位置上的态度并不可取。现在流行一种观点,认为若要有效地保护民族文化,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侵蚀。曾有专家建议,增加清明、端午、中秋等为法定节日,使之“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似乎大有与洋节抗衡之势。近一个时期,无论是“废除中医”还是“更改龙图腾”,不管人为拔高还是贬低自己的文化内涵,都有悖于文化的发展规律。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文化交流越是频繁,我们的视野越是开阔,我们的文化越是具有生命力。400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后,用“坤舆万国图”让中国人大开眼界,还培养了徐光启等优秀的科学家,与他们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等著作,为中国的近代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如琵琶、胡琴等这些外来的文化载体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却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再看当今世界,我们会发现越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文化的多元化趋势也越明显。2006年春节期间,英国许多城市举办了大型的“中国年”庆典活动;作为欧洲的文化中心的法国巴黎,更是文化包容的典范;在美国的一些州,春节已经成为了法定假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外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完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其实,洋文化在中国的流行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果。很多商家张开臂膀拥抱洋节完全是商业利益刺激的结果。相反,很难想象温饱还成问题的贫困地区也会庆祝圣诞。汉朝和唐朝的人们具有高度的民族自信心,对于外来文化一概不拒,并大胆吸收采用,因此才造就了无比灿烂的中华文明。我们的古代先民尚且如此,难道对洋文化不分好坏,一律予以对抗,应该是大国国民的正常心态吗?(节选自《环球日报》,有删改)1.下列不能支持“把中西文化摆在对立位置上的态度并不可取”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废除中医”或者“更改龙图腾”的做法,无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发展。B.琵琶、胡琴等外来文化载体的传人与使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C.很多商家张开臂膀拥抱洋节.这是中国主动接受洋文化并加以推广的结果。D.汉唐人们对于外来文化一概不拒,大胆吸收采用,造就了灿烂的中华文明。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为有效保护民族文化,有关专家建议增加清明、端午、中秋等为法定节日,目的是与洋节相抗衡。B.徐光启等科学家和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等著作,为中国的近代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C.频繁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而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增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D.英、法、美等国包容和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使中外文化得以交融,使本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二、(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3—4题:“人造太阳”:人类能源新梦想科学家研究证实,大阳发出的能量来自组成太阳的无数的氢原子核。在太阳中心的超高温和超高压下,这些氢原子核相互作用,发生核聚变,结合成较重的氦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光和热。于是,科学家设想。如果实现人工控制下氢元素的核聚变反应(即受控热核反应),那么在地球上同样可以创造出一个个具有不竭能量的人造太阳。200年之内,石油飞煤、天然气资源均面临枯竭的危险。20世纪后半叶,核能利用出现热潮,各种类型的核电站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异常迅速的发展。但目前所有核电站的原理,都是利用铀等大原子予量的重元素原子核的裂变,来释放巨大能量的。且不说这种类型的裂变电站可能引本的核污染噩梦令人触目惊心,单就其主要原料铀而言,地球的储量也仅够维持数百年之用。因此,人类不得不再次将索求的目光投向太阳,并将最终解决能源需求的希望寄托于受控核聚变的实现和推广,试图建设利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原子核实现核聚变的热核反应堆。热核聚变所用的重要核燃料是氘。一座100万千瓦的核聚变电站,每年耗氘量只需304千克。据测,每1升海水中含30毫克氘,30毫克氘聚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就是说“l升海水约等于300升汽油”。地球上海水中有45万亿吨氘,足够人类使用百亿年。更为可贵的是核聚变反应中几乎不存在放射性污染,无需担忧失控,不会发生爆炸,是一种真正无限、清洁、成本低廉和安全可靠的新能源。具有奇特旋转磁场位形的环流磁真空室(俄语简称“托卡马克装置”)的出现使受控核聚变研究取得重大的进展,目前全世界有30多个国家及地区开展了该项研究。(节选自《浙江日报》,有删改)3.下列对“人造太阳”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人造太阳是利用受控热核反应原理创造的一种如太阳一样能产生不竭能量的装置。B.人造太阳是指人工控制下氢元素聚变反应产生的如太阳一样巨大永不衰竭的能源。C.人造太阳是利用核聚变反应原理而创造的能产生巨大能量的一种超级能源新装置。D.人造太阳是氢元素实现人工控制下的核聚变反应而产生的巨大不竭的一种新能源。4。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造太阳可以产生巨大而不竭的能量,完全可以满足人类对能源的无限需求。B.人造太阳以广泛蕴藏在海水中的氘为重要核燃料,其生产原料相对丰富低廉。C.利用人造太阳而开发的新能源比核能更具优势,它逐渐取代核能是有可能的。D。托卡马克装置的出现推进了人造太阳的研究,为人造太阳的开发奠定了基础。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着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①,吏恐,不敢不徙。卫将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o”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解家遂徙。诸公送者出千余万。轵人杨季主子为.县掾,举徙解。解兄子断杨掾头。由此杨氏与郭氏为仇。解入关,关中贤豪争交欢解。已又杀杨季主。杨季主家上书,人又杀之阙下。上闻,乃下吏捕解。解亡,身至临晋。久之,乃得解。穷治所犯,为解所杀,皆在赦前。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好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郭解翁伯。(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注)①不中訾:资产少,不够格。当时资财不满三百万为“不中訾”。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振:拯救+B.解使人微.知贼处微:暗中C.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重:敬重D.当.大逆无道当:应当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得其尤绝者家焉.C.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D.轵人杨季主子为.县掾,举徙解若属皆且为.所虏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从正面人手,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采刻画人物的性格品行。选取郭解的姐姐逼迫郭解为外甥报仇之事,展示了郭解公正无私、是非分明的品行。B.因郭解能尽力帮助别人,城中少年及附近县城的贤人豪杰,半夜上门拜访郭解的常常有十多辆车子,这些人除了拜访还请求把郭解家的门客接回自家供养。C为了替郭解泄恨,郭解侄儿杀掉杨季主的儿子,后来又杀死杨季主,从此杨家与郭家结了仇;杨季主的家人上书告状,郭解的侄儿又把告状的杀死在宫门下。D.有个儒生因诋毁郭解被郭解门客杀死,官吏认为郭解无罪,而公孙弘认为因小事杀人,虽然郭解自己不知道,但这比自己杀人还严重,最后郭解一家被灭门。第Ⅱ卷(共129分)四、(32分)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于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尸”(节选自《论语辱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①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节选自《论语·述而》)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节选自《论语·里仁》)(注)①曲肱:肱,胳膊。曲肱,即弯着胳膊。②造次:仓促之中。(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3分)译文:②君子去仁,恶乎成名?(3分).译文:(2)以上三章都谈到富贵与道义的关系,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孔子的观点和主张。(4分)答: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注)历乱:烂漫。-(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2分)答:(2)诗歌后两句写法平中见奇,请结合全诗,从语言运用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答: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客至》)(2)楼船夜雪瓜洲渡,。塞上长城空白许,。(陆游《书愤》)(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司马迁《屈原列传》)(4)《短歌行》中,曹操引用《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绪,这两个句子是:,11.简答。[每题用100字左右作答,第(1)题必做,第(2)一(3)题任选一题](10分)(1)《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如何从侧面突出张飞的“不战之威”?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说明。(2)《家)中有这样的描写:“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有什么幻梦?他的幻梦是怎样破灭的?请简要回答。(3)堂吉诃德第三次出游时,遇到的生平最伤心的一件事是什么?请简要叙述。第()题答:第()题答:五、(17分)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谒昭君墓郭淑敏(1)出呼和浩特旧城向南二十华里,涉过大黑河,放眼望去,一座土丘拔地而起,这便是著名的青冢——昭君墓。我驻足了,顿时肃然起敬、百感交集。(2)哦,昭君,你好吗?今日,你的汉家妹妹千里迢迢,看你来了。(3)来前,我曾熟读《汉书》,知道你本为良家女子,后来又为何选入宫中?一定是因为你的美貌。红颜薄命啊!我不明白,上天为什么独独刻薄于女子,难道真的以为我们是男人的肋骨做成?(4)史载,你“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我认定,这是史家的曲笔。你怎么会因“不得见御”而悲怨?纵然肯千金赠毛延寿,获得百般“恩宠”,也不过汉皇手中一玩物罢了!“君不见,长门咫尺锁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说不定你也曾“红叶题诗”,片片枫叶染红了护城河,但是多情公子何在?你又如何逃得出牢笼?纵然逃生,你可知事“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5)我不相信你竟“自愿和番,以息刀兵”,你是要博一博,改变自己的命运,对么?“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于是,你“请掖庭以求行”,你这不屈的女子!(6)告诉你的汉家妹妹,从汉都长安到漠北单于庭,茫茫戈壁,长长数月,千山万水,你是如何走过来的?是骑马、骑骆驼?还是乘毡车?我曾到过那荒漠,果真“黄云紫塞,掠地惊飙”,数百里无人烟。途中你曾在何处小憩?可咽得下奶茶、奶酪、手扒羊肉?可住得惯穹庐?披得惯毡裘?夜深人静时,你一定难以成眠,抱起琵琶弹一曲吧,那曲调一定哀哀
本文标题:08届高中毕业班语文质量检查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954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