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生物下册期中调研测试
高二生物下册期中调研测试出卷:徐业义审卷:徐力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4小题共48分)1.下列各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是A.血红蛋白B.Ca2+C.葡萄糖D.甲状腺激素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哪个箭头表示是错误的A.①白细胞B.②组织液C.③水D.④红细胞3.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A.神经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体液-免疫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各有特点,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消耗能量,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不要消耗能量C.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D.递质可能存在于细胞内,也可能存在于细胞外5.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A.②→①→②→③B.②→③→②→①C.③→②→①→②D.③→②→①6.下列各组织或器官中属于内分泌腺的是A.泪腺B.肝脏C.肾上腺D.胰腺7.激素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激素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B.激素通过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运输C.激素种类多但只能为机体提供少量能量D.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8.用琼脂收集燕麦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收集量最多的是9.以下所述的各种现象中,体现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特点的是A.植物的向光性B.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发芽C.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根D.顶端优势10.下列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分析中不合理的是A.温特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证明琼脂块本身不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B.去掉胚芽鞘尖端后胚芽鞘不再表现出向光性,可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C.达尔文选择金丝雀虉草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它的向光性现象明显D.生长素的发现是多代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11.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研究种群数量变动来看,是直接调节A.年龄组成B.性别比例C.出生率D.种群密度12.最可能用于预测鸟类具有多样性的植被特征是A.面积大小B.分层结构C.是否落叶D.阔叶和针叶13.下图曲线1为某种群出生率,2为种群死亡率,该种群K值是A.c点,死亡率最大的点B.a点,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C.b点,出生率最大的点D.c点,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的点14.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演替。下列关于演替发生的一般顺序正确的是A.草本植物阶段→苔藓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B.苔藓阶段→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森林阶段C.裸岩阶段→地衣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森林阶段D.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15.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培养。从接种后到发酵完的过程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为1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和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解者不一定是腐生的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态系统的结构中生产者属于自养类群D.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必不可少的17.在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流入兔的能量去向不包括A.通过粪便排出最终被分解者利用B.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D.供草合成有机物利用18.在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每个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圴为20%,且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各种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虎要获得1KJ能量,则需要消耗草的能量为A.150KJB.125KJC.100KJD.75KJ19.对于细菌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B.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C.Nt表示一定时间后该种群的数量D.t表示细菌增殖的周期数20.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硫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转化、吸收等示意图。请从生态学角度,指出该图所能体现的生态系统功能是A.物质循环B.物质更新C.能量流动D.信息传递21.下列对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差B.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差,恢复力稳定性强C.恢复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具有复杂的营养结构D.当河流生态系统受到有毒物质重度污染,超过自身净化能力,恢复力稳定性就被破坏22.两河流生态系统分别受到有机物和氮、磷等无机物污染,则首先增加的分别是A.细菌、细菌B.细菌、藻类C.藻类、细菌D.藻类、藻类23.右图为某生态农场物质循环部分示意图,其中不应有的箭头是A.①④B.①⑤C.④⑤D.④⑥24.以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最为有效的是A.就地保护B.易地保护C.建立精子库D.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不止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3分,4小题共12分)25.下列各组物质或结构中,都属于免疫系统组成的是A.免疫器官、T细胞、吞噬细胞B.B细胞、红细胞、抗体C.淋巴因子、溶菌酶、皮肤D.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26.下列行为中能够传播艾滋病的有A.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B.与艾滋病人共用纹眉器械C.与艾滋病人共用剃须刀D.触摸艾滋病人摸过的把手27.某森林生态系统中,能将有机物中的碳以二氧化碳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去的生理过程有A.树木的呼吸作用B.蚯蚓的分解作用C.猴子的同化作用D.草本植物的蒸腾作用28.下列能够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信息的是A.温度B.磁力C.蜜蜂跳舞D.性外激素高二年级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24*2=48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二、多项选择题(4*3=12分)25262728三、非选择题(本项共60分)29.(3分)将下列左右两侧的词句,按对应关系画线连接起来:直接价值湿地蓄洪间接价值新发现的某种细菌潜在价值银杏盆景30.(5分)完成下列概念图(在下列空白的圈或框内填上适当的词句):31.(8分)下图为人体内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⑴红细胞、肝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⑵血管中液体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和______的含量有关。⑶血管内液体的渗透压______(大于、小于、约等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⑷肝细胞代谢的进行离不开酶的催化,而酶催化的前提条件是内环境的____、___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32.(7分)下图甲表示突触结构,乙表示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据图回答问题:⑴突触是由图甲中的______(填标号)构成的,小泡3内的物质是______。⑵3内物质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为________。⑶图乙中共有神经元___个。⑷刺激细胞C上的某一点,能够检测到电位变化的其它细胞有______。⑸乙酰胆碱是神经细胞释放的一种递质,它与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美洲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若美洲箭毒进入人体内环境,则对人体肌细胞引起的生理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⑹图乙中的效应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33.(8分)右图为抗原刺激机体后,机体抗体产生量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⑴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蛋白质,当__________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________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⑵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_______________反应而脱落,这是效应T细胞所起的作用。⑶右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____。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___,该抗体产生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______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__。34.(6分)下图是生态系统功能大小变化曲线。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范围,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就偏离正常范围,偏离值为T,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正常范围所需的时间为S。请据图回答: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⑵T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____________的定量指标,T值越大,该指标越_____。T值大小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有关。⑶S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的定量指标。⑷森林生态系统的S值与草原生态系统的S值相比,较大的是_______。35.(10分)右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⑴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⑵乙和丁的生物关系是__________。⑶若丁的数量减少5%,则甲的数量_______。⑷丁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有____个营养级,是_________级消费者。⑸辛获得能量最多的渠道是_____________(写出食物链)。⑹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研究此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6分)种群数量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某种昆虫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据图回答:⑴在温度偏离最适温度或湿度偏离最适湿度条件下,昆虫种群数量会________。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____________的结果。⑵昆虫种群的大小由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⑶经调查,第一年此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3,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37.(7分)右图为某同学设计制作的生态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⑴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该生态瓶中共有___种。⑵设计该生态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⑶要使该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内___________________。⑷以下为另一同学设计的生态瓶,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改正:用一棕色广口玻璃瓶,装入一定量的小鹅卵石和细沙,注满池水,栽入大量的水草,投放几条小鱼,盖上盖子并用凡士林密封,将装置放在窗台上阳光直射处。经常观察瓶内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并且进行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4*2=48分)123456789101112ADDDACCCDBCB131415161718192021222324DDCADDBADBBA二、多项选择题(4*3=12分)25262728ACDBCABABCD三、非选择题(本项共60分)29.(3分)直接价值湿地蓄洪间接价值新发现的某种细菌潜在价值银杏盆景30.(5分)31.(8分)⑴血浆、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⑵无机盐蛋白质⑶约等于⑷温度PH32.(7分)⑴456递质⑵胞吐⑶3⑷细胞D(和E)⑸肌肉不能收缩(或肌肉持续舒张或肌肉收缩能力下降)⑹运动神经末梢(或神经细胞D的轴突末梢)及其所支配的细胞E33.(8分)⑴B(淋巴)浆⑵排异(排斥、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⑶CB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记忆(B)D34.(6分)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⑵抵抗力稳定性小自我调节能力⑶恢复力稳定性⑷草原生态系统35.(10分,最后两小题各2分)⑴甲、戊⑵捕食和竞争⑶基本不变⑷三初、次、三⑸甲→乙→辛戊→丁→辛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6.(6分,第⑵、⑶小题各2分)⑴减少综合作用⑵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分);③1.69N0(2分)37.(7分)⑴4⑵物质循环、能量流动⑶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⑷①棕色应改为无色②注满应改为注入适量(或其它合理答案)③大量应改为适量④直射应改为光线良好但不能阳光直接照射。
本文标题:高二生物下册期中调研测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978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