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二生物新陈代谢期末复习卷
高二生物新陈代谢期末复习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1.下列各项关于酶的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②酶都有消化功能③蛋白质都是酶④酶具有多样性⑤酶可促进反应,与酸碱度无关⑥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A.①②③B.①②④⑤C.①②④⑥D.①④⑥2.下列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与下图。根据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物质可能是淀粉酶的抑制剂B.该酶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作用C.该酶在中性环境中的作用速度比在碱性快D.该酶在作用35分钟后便会失去活性3.海洋中电鳗有放电现象,其电能是直接由A.热能转变而来B.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C.光能转变而来D.ATP转变成ADP时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4.在植物细胞里可以形成ATP的细胞结构是①高尔基体②核糖体③线粒体④叶绿体⑤细胞质基质A.①②③B.②⑧C.⑧④D.③④⑤5.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光反应需光,不需要酶,暗反应不需光,需多种酶B.光反应在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C.光反应水解生成[H]并放出02,暗反应将CO2还原成(CH2O)D.光反应吸收光能形成ATP,暗反应将ATP中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6.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氧气、糖类中的碳、糖类中的氢、糖类中的氧依次来自于①二氧化碳②气孔直接吸收③水的分解④叶绿素的分解A.①②④③B.③①②④C.③①③①D.①③①③7.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利用极细的光束,照在水绵上,结果发现,经光束照射部位有大量的好氧性细菌聚集在带状叶绿体周围。在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中,该实验不能证明A.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光能B.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氧气释放出来C.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在叶绿体上进行的D.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CO2是必需的原料8.某植物在暗处放置48小时后,对其绿叶进行右图所示的处理,然后光照2小时,将叶片用酒精脱色加碘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位置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证明(1)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2)光合作用需要光(3)光合作用放出氧气(4)光合作用制造淀粉A.(1)(4)B.(2)(4)C.(2)(3)D.(1)(3)9.在提取菠菜叶片的色素时,在研钵中应加入A.二氧化硅、丙酮酸、层析液B.丙酮、碳酸钙、层析液C.丙酮、碳酸钙、层析液D.二氧化硅、碳酸钙、丙酮试管I试管II试管IIIpH值887温度60℃40℃40℃淀粉酶1ml1ml1ml淀粉1ml1ml1ml三管同时加入物质甲01020304050ⅠⅡⅢ淀粉含量时间(分)10.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它的渗透系统是指A.细胞壁和原生质层B.细胞壁和液泡C.细胞和外界溶液D.原生质层和外界溶液11.将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光镜下能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浅变深;②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深变浅;③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首先从细胞的各个角落开始分离;④能清楚地观察到细胞膜和液泡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⑤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蔗糖溶液A.①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③⑤12.下列细胞中依靠渗透吸水的是A.根分生区细胞B.茎形成层细胞C.失水的叶肉细胞D.干燥种子的细胞13.人们用某些化学性物质喷施于农作物表面后,能形成单分子层阻碍水分的散失。运用这项技术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有利于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B.会降低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的运输速度C.会严重影响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D.对植物的吸水速度会造成影响14.如图所示,烧杯内装有蒸馏水,下部封有半透膜的长颈漏斗内装有淀粉和食盐溶液,实验开始时,漏斗颈内液与烧杯内蒸馏水的液面平行。过一段时间后,用碘液和硝酸银溶液分别检验蒸馏水中的物质,观察到的现象是A.漏斗颈液面上升,烧杯内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变蓝色B.漏斗颈液面上升,烧杯内无白色沉淀生成,且变蓝色C.漏斗颈液面下降,烧杯内无白色沉淀生成,且不变蓝色D.漏斗颈液面上升,烧杯内无白色沉淀生成,且不变蓝色15.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液和用于无土栽培的营养液相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都必须含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②都必须含有少量有机物③都不需要含有植物激素④溶液浓度都必须小于细胞液浓度A.①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6.为探究矿质元素X是否为植物所必需,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四组对照实验方案,你认为设计最科学合理的一组对照实验是①以土壤为基质盆栽,浇缺少元素X的“完全营养液”②以沙土为基质盆栽,浇缺少元素X的“完全营养液”③只用缺少元素X的“完全营养液”,不用基质④以土壤为基质盆栽,浇蒸馏水⑤以沙土为基质盆栽,浇完全营养液⑥不用基质,只用完全营养液⑦不用基质,只用含元素X的蒸馏水⑧不用基质,只用蒸馏水A.以④为实验组,①为对照组B.以②为实验组,⑤为对照组C.以③为实验组,⑥为对照组D.以⑦为实验组,⑧为对照组17.作物叶片中营养元素浓度与作物产量关系曲线如右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施肥量与作物产量成正比关系B.若土壤板结,作物产量处于“5”段C.X点时是作物获得高产的最低养分浓度D.叶片营养浓度处于“1”段时,作物吸收矿质营养的方式为自由扩散18.由光能转变为植物吸收矿质元素所需能量的大致过程是A.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吸收矿质元素的能量B.光能→ATP中的化学能→吸收矿质元素的能量C.光能→ATP中的化学能→有机物中化学能→ATP中化学能→吸收矿质元素的能量D.光能→ADP中的化学能→吸收矿质元素的能量19.下列关于人体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蛋白质分解代谢的终产物主要是尿素、CO2和H2O②在血糖浓度低于80~120mg/dL时,肝糖元的合成多于分解③细胞内物质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大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④百米赛跑时,人体所消耗的ATP主要来自磷酸肌酸能量的转移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0.长期偏食的人容易造成机体蛋白质合成障碍,这是因为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A.氨基酸的数量供给不足B.氨基酸的种类供给不足C.能量供给不足D.某些微量活性物质供给不足21.右图是某种营养物质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图像,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此营养物质是葡萄糖,因为其在血液中的质量分数基本保持在100mg/dL左右B.AB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消化和吸收C.由于血糖用于氧化分解等途径而使BC段显著下降D.CD段逐渐上升并趋于稳定是由于肝糖元和肌糖元不断分解,并把产生的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2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共同具有的特点是①分解后能释放能量②可在生物体内长时间储存③其中一种有机物完全可以由另两种物质转变来④可成为细胞的组成成分⑤氧化分解后能生成水、CO2和尿素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⑤23.在实验条件下,测试某种恒温动物离体细胞的呼吸强度(E)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正确结果是24.关于真核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A.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C.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25.下列关于有氧呼吸的不正确...论述是A.三个阶段都产生能量B.三个阶段都产生氢C.三个阶段都需要酶的催化D.三个阶段都需要ADP26.葡萄糖在细胞质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线粒体中进行B.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C.不产生C02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27.用含180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0转移的途径是A.葡萄糖→丙酮酸→水B.葡萄糖→丙酮酸→氧C.葡萄糖→氧→水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28.水稻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它们分别形成于①细胞质基质②叶绿体③核糖体④线粒体A.②④B.①④C.③②D.④①29.右图的四条曲线中,“水稻A、水稻B”分别表示水稻幼苗在不同氧体积分数时CO2释放量的变化情况,“小麦A、小麦B”分别表示小麦幼苗在不同氧体积分数时C02释放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曲线表明直接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类型因素是氧气浓度B.图中小麦A和水稻B两条曲线表示有氧呼吸时的速率C.在氧体积分数为78%时,水稻幼苗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等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D.在氧体积分数为78%时,水稻幼苗有氧呼吸生成的ATP数量是无氧呼吸的6倍以上30.lmol葡萄糖分子在人体内彻底氧化分解,可以形成38molATP分子,如果某人吸入12mol的O2,彻底氧化分解葡萄糖,可以形成ATP的摩尔数是A.38B.76C.152D.45631.右图是绿色植物内部的一个新陈代谢阶段简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过程是指CO2的固定B.c全过程在线粒体内完成C.b过程是指三碳化合物的还原D.a、b、c三过程都需酶参与32.下面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氢的细胞器及氢的来源和用途比较,正确的是细胞器来源用途①叶绿体水的光解还原三碳化合物②叶绿体水的光解还原五碳化合物③线粒体丙酮酸的分解与氧结合生成水④线粒体葡萄糖和丙酮酸的分解与氧结合生成水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3.蘑菇适宜生长在通风良好、含腐殖质的培养基上。蘑菇的新陈代谢类型是A.异养需氧型B.自养厌氧型C.自养需氧型D.异养厌氧型34.某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考察被严重污染的地表水体时发现两类景观:有机型污染水体变黑发臭,无机型污染水体一般变绿。前者和后者生活着的主要生物依次是A.化能自养生物;异养需氧生物B.光能自养生物;异养厌氧生物C.异养需氧生物;化能自养生物D.异养厌氧生物;光能自养生物35.下列生理现象中,不属于同化作用的是A.进入血液的葡萄糖合成肝糖元B.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固定、还原二氧化碳、生成有机物C.变形虫把废物排出体外D.氨基酸缩合形成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36.如图a曲线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不同温度条件下,某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单位时间内同化的C02量),b曲线表示同等条件下的呼吸作用量(单位时间内释放的CO2量)。依据检测结果,可获得的结论之一是A.在20℃时,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最高B.在20℃与30℃时,有机物积累的速度相同C.在25℃时,有机物积累的速度最快D.在40℃时,有机物的量呈负增长37.在光亮处用同一种培养液分别培养单细胞绿藻和单细胞的酵母菌,其结果如图所示(甲为绿藻,乙为酵母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培养液中缺少无机盐B.培养液中氧气含量太高C.培养液中有机成分缺少D.培养液中不含有二氧化碳38.下列关于新陈代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B.先有物质合成,才有物质分解C.生物体内,时刻以新合成的物质取代旧物质D.能量代谢总是伴随着物质代谢发生的39.下列生物属于自养型的是①大肠杆菌②硝化细菌③酵母菌④衣藻⑤白菜⑥水螅⑦蘑菇⑧根霉A.①②④B.②④⑤C.②④⑦D.③⑤⑧40.如果一个人每天从尿液中排出的氮素大于摄入的氮素,可能表现为A.体重下降B.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C.脂肪积累增加D.新陈代谢旺盛二、非选择题41.H2O2常用于漂白,也用于清洗小的伤口;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H2O2,它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但体内有过氧化氢酶,能使其分解为无毒物质。请分析图中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1)在①——⑥号试管中,最先产生气泡的是试管,单位时间内产生气泡最多的是试管。(2)在试管②中,选用新鲜肝脏做实验,是因为新鲜肝脏中。A.含过氧化氢多B.过氧化氢酶易挥发C.含酶的种类多D.过氧化氢酶多且活性强(3)在实验中取新鲜肝脏,迅速剪碎投入试管②中,剪碎的目的是。A.防止过氧化氢酶挥发B.防止过氧化氢酶分解C.防止细胞中过氧化氢酶的释放D.使肝脏组织细胞破碎,过氧化氢酶与H2O2充分接触(4)观察实验①--⑥号试管,几乎无气泡产生的是。(5)比较①和②号试管,所看到的现象说明:。(6)比较②和③④⑤⑥号试管所看到的现象说明:。(7)在③、④、⑤、⑥试管中,除号试管外,其他试管中所给的条件都有可能破坏H2O2酶的分子结构,从而使其失去活性。42.下列A、B、C3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
本文标题:高二生物新陈代谢期末复习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979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