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命题人:朱学明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9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迤.逦(yǐ)埋.怨(mái)襜.帷(chān)门衰祚.薄(zuò)锱.铢必较(zī)B.泠.然(líng)蕴藉.(jiè)流憩.(qì)日薄.西山(bó)得鱼忘筌.(quán)C.央浼.(měi)拮.据(jié)尺牍.(dú)怏.怏不乐(yāng)命运多舛.(chuǎn)D.庇祐.(hù)怂恿.(yǒng)熟稔.(rěn)咬文嚼.字(jiǎo)酩酊.大醉(dīng)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台湾岛内新一轮倒扁声浪再起时,陈水扁避重就轻,做出了种种姿态,虚与委蛇....,试图改变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贪腐形象。B.在学校五十年校庆集会上,已退休的老校长的一番话被人们视为暮鼓晨钟....,引起了人们的深深思考。C.这部作品凝聚了作者数十年的心血,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所以,作品一发表就引起了大家的评头论足....和一致好评。D.前天的慈善晚会上,与会的大多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都尽己所能,慷慨解囊,奉献了自己的一份爱心。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几年,区委、区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收入。B.一位佩戴金色麦穗将花的中年军人伴着雷鸣般的掌声,缓缓走上鲜花簇拥的“和谐中国十佳健康卫士”领奖台,他就是解放军总医院烧伤整形医院院长柴家科。C.中俄两国就是要借助互办“国家年”这个平台,大张旗鼓地宣传中俄友好,促进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务实合作,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如伏尔加河水源远流长。D.中国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经过七八千年的升华、发展和改变,已成为海内外华人普遍认同的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和情感纽带。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他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联想意义也是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数籍还是“付梓”“杀青”。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他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套板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于“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的意料所及,沿着习惯去做,总比新创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的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维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是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例子举不胜举,道理也说不完。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本着这个精神,他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你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朱光潜《咬文嚼字》)4、下列对文中“联想的意义”是“偏于游离的”“偏于个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阅读和写作时,字的意义的确定和控制有难处。B.阅读和写作时,字的意义太精确而难以把握。C.在文字尤其在诗方面,字的意义易用明显而确实。D.在文学尤其在诗方面,字的意义随时随地各不相同。5、下列对“联想的意义”产生流弊原因的理解正确的是A.联想变化莫测,太易游离。B.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C.习惯产生了“套板反应”。D.运用联想自鸣得意。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字的意义的确定与控制的难处,主要在联想的意义的运用上。B.“柳腰桃面”“才高八斗”“春花秋月”等“套语”是创作中的“陈言”和“仇敌”。C.科学的文字只用字的直指的意义,文学的文字只用字的联想的意义。D.“套板反应”就是由一件事物立即使人想到一些“滥调”“套语”的心理过程。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7、指出各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至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矜:怜惜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笃:更加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薄:迫近8、分析比较下列句中“以”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够表达李密动之以情向晋武帝提出辞官的一组是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②诏书切峻,责臣逋慢③人命危浅,朝不虑夕④母、孙二人,更相为命⑤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⑥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⑥10、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四、(23分)11、将上述文言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⑴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译文:⑵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译文: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1)通观全诗,说说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2)画线句是历来为人称颂的名句,请从表达(写作)技巧........方面做一简要分析。(3分)答:13、请将下列要求掌握的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7分,每空1分)⑴、悟已往之不谏,。⑵、,鸟倦飞而知还。⑶、渔舟唱晚,;雁阵惊寒,。⑷、老当益壮,?穷且益坚,。⑸、登东皋以舒啸,。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雨中登滕王阁熊召政登高骋目,总以晴好的天气为宜。遗憾的是,此刻我登滕王阁,周遭是一片淅沥沥的雨声。5月下旬,江南开始进入梅雨季节,站在滕王阁的七层之上,但见槛外浩茫的赣江,罩在濛濛的烟雨之中,虽然胭脂色的波浪显得湿润,但江的对面已是模糊一片;而飞阁之下车水马龙的十里长街,除了喇叭声的清脆,一切,也都幻化为浮动的剪影。但我仍觉得,眼下这雨中的凭栏,乃是别一番感受。虽然见不到落霞孤鹜、秋水长天,但雨来风掠,雾卷云飞,更平添了登临者怅然怀古的思绪。在滕王阁的楼下,正准备登临时,有人说“这是一个假古董”。言下之意,既为赝品,你何必登上这水泥浇铸的楼梯?是的,昔日的滕王阁早已倾圯,眼前的这一座,是1989年动工修建,历时三年而成。比之旧制,它更加峭拔,也更加壮丽。珠帘晃动在天阙,檐马叮咚于青空。置身其中,哪怕是烟雨如潮飞云似梦,你依然会有那种望尽中原百万山的感觉。中国的古建筑,都是砖木结构。它的好处是质朴、浑厚,沉静中透出空灵的禅意。人住在里面,若饮酒,则窗牖的花影可以助兴;若弹琴,则木质的板壁可以让弦音更加柔和。但是,砖木结构的建筑,特别是使用了太多的木材后,不但易燃,而且耐腐性也很差。那些著名的亭台楼阁,保存百年尚且不易,何况它们的建筑年代,非唐即宋,都在历史的烟雨中浸泡了千年呢!就说这座滕王阁吧,自公元653年即唐永徽四年建成以来,已经历了将近14个世纪。无论是霜天画角下的铁骑,还是暗夜秋风中的野火,都不可避免地一次次侵蚀它、焚毁它。所有香艳的记忆,其尽头都不可避免是一把劫灰。滕王阁首建至今,已经历了数十次的毁灭与兴建。除了初唐的王勃,登临层榭并为之留下千古美文,是正宗的滕王版的楼阁之外,自他之后的韩愈,自韩愈之后所有的文人骚客,所吟咏的滕王阁,都是在歌颂赝品。这些年来,各地的名胜古迹都在恢
本文标题: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990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