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地理第一学期适应性练习
高二地理第一学期适应性练习(一)(选修)一、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A.干湿地区B.自然区C.高原区D.热带雨林区2、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3、在一个区域的内部往往表现出:()A、显著的差异性B、明显的相似性C、基本的不连续性D、完全的相同性4、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器是()A、科技进步B、跨国公司的发展C、国家政策D、国际贸易5、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D东部沿海地区6、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季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办法有()A.缩减良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B.加大地下水开发的力度C.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D.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7、关心和保护生物群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8、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D、人地关系已趋于缓和9、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的是()A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B1983年《我们共同的未来》C1992年《21世纪议程》D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10.有关我国可持续发展中人口战略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自1978年以来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压力正消除B.我国人口结构较合理,人口老龄化问题只在上海等大城市存在C.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等是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D.我国人口战略的重中之重是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题11、本区农业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使用电冰箱,破坏臭氧层,导致本区气候变暖B.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导致本区气候变暖C.国家注重调整当地的农业生产结构D.当地居民为了脱贫致富,采取了调整农业结构的措施12、近年来“绿色GDP”(是指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日益成为专家和政府决策层关注的一个话题,以下有关“绿色GDP”的叙述,正确的是()A.“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B.“绿色GDP”的增长主要靠提高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来实现C.“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D.“绿色GDP”的含义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13-14题。13、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14、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差异B.海陆位置不同C.纬度位置不同D.山地阻挡作用15.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B.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C.1998年的特大洪水,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D.“雨量、高水位、大洪灾”,说明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于干流水量的扼制起了重要作用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16—17题。1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区春分日日出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丙甲乙丁D.丁乙丙甲17.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利于改善环境D.丁地因洼制洼发展基塘生产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回答18—19题。18.下列工业基地与其所在三角洲的组合中,正确的是A.京津唐工业基地——甲三角洲B.沪宁杭工业基地——乙三角洲C.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乙三角洲D.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甲三角洲19.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缓解甲、乙三角洲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问题,两地都很重视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A.水能B.太阳能C.核能D.天然气下图分别为我国某省区域图和该省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回答20—21题。20.关于图10-3中A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是A城市形成的首要因素B.A城市依靠附近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了钢铁工业C.石油资源枯竭是制约A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D.便利的水陆交通,使A城市成为该省最大的工业城市21.关于该省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读南六道河沟综合治理措施平面分布图,完成22~23题。22.南小河沟综合治理遵循的治理方针是()A.贮水、改善、合理B.保塬、护坡、固沟C.蓄水、提高、充分D.平整、营造、采用23.小流域林草植被的主要环境效益是()A.防风固沙、滞洪蓄水B.蓄水拦沙、保持水土C.绿化美化、吸烟滞尘D.保塬护坡、固沟保肥24.关于东北地区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A.大部分平原地区是黑钙土,其有机质含量全国最高B.山环水绕;平原相间分布,不利于农业大规模机械化C.可耕荒地多,自然肥力高D.人多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高25.下列工业区中,工业发展建立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的是()A.德国慕尼黑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C.沪宁杭工业基地D.美国东北部工业区26.庐山植物资源调查属于()A.综合性调查的内容B.自然地理专题调查的内容C.人文地理专题调查的内容D.专题性调查的内容若不考虑地形起伏,某人从赤道出发,依次朝正东、正南、正西、正北走100千米。据此回答27—28题:27.最后此人位于A.出发点B.出发点以西C.出发点西北D.出发点以东28.此人所经过的路线,经度、纬度的跨度正确的表述是A.至少跨过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B.没有跨过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C.跨过一个经度,但没有跨过一个纬度D.跨过一个经度和纬度其中AB为夜弧,其余各弧为昼弧,回答29-30题。29.下列有关地球上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A在B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B.A在B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C.A在B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D.A在B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30.图中C处日出时间为()A.2时B.3时C.6时D.9时(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3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体现了区域的什么特征()A、整体性特征B、差异性特征C、开放性特征D、综合性特征32、青藏高原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毛纺织业、钢铁工业发达B太阳能水能煤炭、天然气等资源丰富C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交通D农牧业以河谷农业和高寒农业为特征33、长江流域,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A.加剧长江洪涝灾害B.生物物种增加C.加剧土壤沙化D.湖泊环境容量减小34、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B.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C.拓宽石油进口渠道D.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图935、下列观点中蕴含可持续发展思想()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C.天人合一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1.1万国民将面临灭顶之灾,该国不得不考虑举国搬迁;2005年1月,联合国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毛里求斯闭幕,大会表示国际社会将尽可能帮助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摆脱困境。据此完成18—20题。36、导致岛国图瓦卢将要失去国土的根本原因有()A.海洋地壳下沉B.人类大量破坏森林植被C.矿物能源的大量燃烧D.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丧失耕地37、国际社会帮助小岛屿国家发展的有效形式有()A.金融、技术合作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C.接纳搬迁人员D.提供救援物资38、国际社会将尽可能帮助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摆脱困境,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有()A.共同性B.持续性C.公平性D.阶段性39.区域再生阶段采取的措施有()A.积极整治环境B.扩大工业规模C.加快产业结构调整D.大力发展传统工业40.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东线先行”.主要原因是()A.东线工程经过平原地区,长江水可通过人工渠道自流到华北平原,直达天津B.东线工程难度小C.东线工程受水的黄、淮、海流域缺水最为严重D.东线工程大量抽取长江水,可减少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二、综合题(共计80分)高二地理共8页第3页1、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14分):(1)在复合系统中,A代表系统,B代表系统,C代表系统。(2)在复合系统中,系统的持续发展是基础,系统的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实施生产和消费;___________系统的持续发展是目的(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国为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提出的行动纲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黄土高原以丰富的能源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尖锐的人地矛盾著称于全国。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下图及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土流失的危害是、。(2)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落后的耕作制度是,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殆尽。目前,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物源和触发机制是(3)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是(4)从材料中分析,黄土高原能源资源丰富,在能源基地建设中主要的限制因素是、(5)从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来看,今后发展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的关键是3.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读后回答问题。(11分)(1)从省级行政区划上看,两地区有差异:“珠三角”各地同属广东省;“长三角”各地则分属上海、、。(2))两个区域的经济高速发展,均得益于国家政策一一改革开放。但也略有区别:“珠三角”主要是政策;“长三角”主要是(政策)。(3)但近两年,两区域都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关于其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项选择)。A.由于计划生育的政策长期实施,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供给短缺B.沿海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许多民工在当地便可以就业C.由于两地区生活成本高,民工更愿意到生活成本低、相对工资高的地方工作D.两地企业应在提升工资的同时,加强人性化管理、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E.两地企业应有意识地向技术、资金密集的行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4)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5)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3分);(6)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2分)4.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已开工建设,这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读我国南水北调输水路线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8分)(1)“南水北调”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问题的具体措施。材料中提及的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在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的原因是。中线调水起点的丹江口水库,其对库区气候的调节作用表现。(2)我国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是。(3)与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和西线方案相比较,东线工程的优势和劣势条件是:优势:。劣势:。(4)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最大障碍是()A.秦岭山脉B.昆仑山脉C.巴颜喀拉山脉D.祁连山脉(5)近年黄河下游断流现象未再
本文标题:高二地理第一学期适应性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049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