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LT 5336-2006 水电水利工程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
ICS27.140P10备案号:J518—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5336—2006水电水利工程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Technicalcodeofreservoirareaengineeringgeologicalinvestigationforhydropowerandwaterresourcesproject2006-05-06发布2006-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基本规定4术语和定义5水库渗漏工程地质勘察6库岸稳定工程地质勘察7水库坍岸工程地质勘察8水库浸没工程地质勘察9规划移民区和防护工程的工程地质勘察10泥石流等问题的工程地质勘察附录A(资料性附录)规划移民区的区划标准条文说明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关于印发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安排编制的。水库渗漏、坍岸、浸没和库岸稳定是影响水电水利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程地质问题,在GB50287—199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中,对上述工程地质问题勘察的任务和要求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在当前对水库工程地质勘察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情况下,为做好水库区的工程地质勘察,编制了本技术规程,就水库工程地质问题,以及规划移民区和防护工程的勘察内容、技术方法、评价原则等作了具体的规定。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长青、张性一、袁建新、陈兆林、侯红英。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电水利工程水库区及规划移民区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大型水电水利工程水库区的工程地质勘察。水库区地质条件复杂的中型水电工程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287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L/T5335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DL/T5337水电水利工程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T5338水电水利工程喀斯特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3基本规定3.0.1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是:查明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问题,预测水库蓄水后可能产生的地质作用和现象,为水库处理设计提供地质依据。3.0.2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应查明的工程地质问题,按GB50287的规定,包括水库渗漏、库岸稳定性、浸没、坍岸和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以及水库诱发地震分析预测等。其中水库诱发地震分析预测应遵守DL/T5335、库岸稳定性分析与计算应遵守DL/T5337、水库喀斯特渗漏和喀斯特浸没性内涝的勘察应遵守DL/T5338。3.0.3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可分为:1综合性勘察,对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判断水库区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危害程度。2专门性勘察,查明所研究工程地质问题的边界条件和有关参数,预测水库蓄水后和运行阶段的变化,作出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3.0.4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除应符合本技术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0.1水库渗漏reservoirleakage库水向库外低邻谷或向坝下游漏失的现象。4.0.2库岸稳定reservoirbankstability水库蓄水过程和运行阶段改变河谷岸坡的自然平衡条件后,库岸岩土体的稳定性。4.0.3水库浸没reservoirimmersion水库蓄水使水库周边地区地下水位壅高而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沼泽化、建筑物地基沉陷或破坏、地下工程和矿井充水或涌水量增加等灾害现象的统称。4.0.4水库坍岸reservoirbankruin水库周边岸坡土体在水位升降、洪水冲刷及风浪冲蚀下不断发生坍落破坏的现象。4.0.5土壤盐渍化soilsalinization潜水位壅高后,毛管水通过蒸发向地表输送的盐分不断积聚,演变成盐渍土的过程。4.0.6次生盐渍化secondarysalinization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人为因素使盐分聚积于地表形成盐渍土的过程。4.0.7沼泽化swampiness潜水位壅高到接近地表,土壤长年或季节性呈过饱和状态,其上层积聚有机酸和未分解的植物残体,逐渐形成不透气及土壤过冷的泥炭层的过程。4.0.8临界地下水埋深criticalgroundwaterdepth开始引起浸没灾害现象的潜水面埋藏深度。4.0.9泥石流debrisflow在山区由于暴雨或冰雪迅速消融而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突发性洪流。5水库渗漏工程地质勘察5.1勘察内容5.1.1水库渗漏综合性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水库区的地形地貌特征。2水库区地层岩性的分布及其特性。3水库区的地质构造条件。4水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5分析水库渗漏的可能性。5.1.2地形地貌特征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库盆地形、河谷形态、地貌类型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平原河流要注意河曲的发育规律与河道的变迁情况。2支流与沟谷的主要发育方向、切割程度及其汇入干流的方式,并区分常年水流、季节性水流或干沟谷;古水文网及其变迁情况;邻谷的发育特征、形态及谷底高程。3水库与邻谷间地形分水岭的形态、宽度及变化情况,分水岭走向与主要构造线方向的关系。当存在单薄分水岭或存在低于正常蓄水位的地形垭口时,要研究其成因和地质构造及蓄水后的变化趋势。4水库与下游河道毗邻的河湾及下游支流、沟谷交汇地段的形态、高程、宽度及其地质结构。5地形地貌特征与岩性、构造、新构造活动及水文、气象等因素的关系。5.1.3地层岩性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水库区地层建造类型、层序、接触关系及其分布特点。2各地层的厚度、岩性组合、岩相岩性变化及其风化程度。3平原地区及第四纪地层发育的山区,要调查第四纪地层的厚度、成因类型、岩性结构、岩相变化、分布特征及与地貌的关系,下伏基岩的性质。5.1.4地质构造条件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水库区所处构造单元的部位与基本构造格架。跨越多个构造单元时,应研究构造单元的特征及构造单元间的复合关系。2主要褶皱的规模与形态,褶皱轴部与两翼的岩层分布情况和产状变化规律。3主要断层的规模、产状、分布、性质与延伸情况、破碎带特征等;节理裂隙的主要发育方向、组数、性状、规模及分布规律。5.1.5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主要含水(透水)岩土层(组)和隔水(相对隔水)岩土层(组)的岩性和分布特征。要研究含水(透水)岩土层(组)在库内外的埋藏与出露情况、位置、高程及其上覆下伏岩土层(组)特征以及与库水位的关系。2断层对含水(透水)岩土层(组)和隔水(相对隔水)岩土层(组)的切错破坏和沟通情况;沿大断层破碎带特别是延伸到库外的断层破碎带的阻水、导水或出水情况,对岩体透水性的影响与渗漏的可能性。3调查地下水类型、赋存条件、出露情况及其分布规律;从分水岭至河谷间各地貌单元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出露情况;地下水的补给、流向、渗流方式、水力坡降和排泄条件;地下水与河(库)水的补排关系;重要泉(井)的分布高程、水质、水量及其动态变化;地下水分水岭位置和高程。5.1.6应根据综合性勘察的成果,分析水库的渗漏条件,对可能产生渗漏的地段,应进行专门性勘察。其勘察范围应延伸至邻谷或下游河道,并对渗漏量作出估计。5.1.7水库渗漏的专门性勘察,除应查明5.1.2~5.1.5内容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1透水岩土层(组)和隔水岩土层(组)的组合特征、产状及其空间分布,以及与水库正常蓄水位的关系。2对厚度较大并具有分带性的透水岩土层(组),应查明透水分带特征和边界条件。当存在多个透水岩土层时,应查明其组合关系与水力联系情况。3隔水岩土层的性质、厚度及其分布规律。当隔水岩土层尖灭或被断层错开时,应查明所形成缺口的规模和形态,并分析断层破碎带和影响带的透水性及与上下透水岩土层的沟通情况。4查明大断层带的分带性、断层影响带的透水性及两条断层交汇带的透水性能。5可能渗漏地段沿途及其两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水动力特征和渗流特征;泉水出露部位、高程、类型、水质、水量及其动态变化。并预测蓄水后的变化,估算水库渗漏量。6提出防渗处理的范围和深度的建议。5.1.8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渗漏问题勘察内容,除应符合5.1.2~5.1.6要求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1库盆覆盖土层的结构、性质、厚度及分布,各土层的渗透系数和允许渗透比降。研究黄土湿陷性、膨胀土的膨胀性和软土的分布、压缩性等;研究覆盖土层用做天然防渗层的可能性。2岩体性质、风化程度,透水岩层(组)和隔水(相对隔水)岩层的空间分布及构造封闭条件。3主要断层性质、规模、性状及其向库外延伸情况;主要节理裂隙、卸荷裂隙带和节理裂隙密集带的空间分布及透水性。4库盆周边土体和岩体的水文地质结构,地下水补排条件和出露情况,地下水位及其动态变化。预测水库垂向和侧向的可能渗漏地段,估算水库渗漏量,并评价其对建库的影响程度和采取防渗处理措施的可能性。5当水库是开挖、围堤建库时,应查明岩土层结构、性质、颗粒组成、渗透系数等;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透水土层与隔水土层的空间分布。研究围堤堤基土的承载力、水文地质结构和渗透稳定性。预测可渗漏地段和估算渗漏量。6上水库蓄水前后的地下水渗流场及其变化对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5.2勘察方法5.2.1水库渗漏的综合性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搜集并分析有关资料,包括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附图,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及附图,各种遥感图像,陆地卫星多波段图像、航空遥感相片或彩红外相片、地面立体摄像等;水库周边地区开采地下水和矿洞情况及有关参数,有关勘探、试验和观测资料,水文、气象资料。2可利用遥感资料进行地质解译工作,以航空遥感相片资料解译为主,航片比例尺1∶30000~1∶20000。解译成果应进行野外校核,并编制相关的解译图件。3在分析区域地质、区域水文地质和遥感解译成果的基础上,应进行水库区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可根据地质复杂程度选用1∶50000~1∶10000,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可根据上、下水库范围大小、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选用1∶5000~1∶2000。测绘范围应包括水库区和可能存在渗漏地段的河间地块、邻谷和库外下游地区。平原水库及第四纪地层发育的山区,应进行第四纪地质调查。4利用综合物探方法了解地下水位、流速流向,隔水(相对隔水)层的埋深,古河道和隐伏大断层破碎带的埋藏与延伸情况。5在分析工程地质测绘和综合物探成果的基础上,对可能存在渗漏的地段,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的库周边临近设计正常蓄水位的垭口和分水岭应布置钻探工作。6在可能发生渗漏的地段,利用已有的钻孔和水井,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5.2.2水库渗漏的专门性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工程地质测绘可选用比例尺1∶10000~1∶2000。测绘范围应包括可能渗漏途径或地段及其进出口地区。2宜采用综合物探方法探测透水带的位置和空间分布,并为布置钻探提供信息。3勘探剖面应根据水文地质结构、结合可能的防渗处理方案,平行地下水流向或垂直可能渗漏带布置。在多层含水层结构区,各可能渗漏岩土层(组)内应不少于两个钻孔,孔距视可能渗漏岩土层(组)的延伸范围而定。钻孔应进入隔水(相对隔水)层或枯水期地下水位以下5m~10m。4钻孔应分层、分段进行水文地质试验,查明可渗漏岩土层(组)的透水性和渗漏边界条件。5应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建立并完善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各可能渗漏岩土层(组)内应不少于两个观测孔。观测时间应不少于一个水文年。5.2.3抽水蓄能电站水库渗漏的专门性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2000~1∶1000。2工程地质测绘范围应包括坝址区、库周
本文标题:DLT 5336-2006 水电水利工程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055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