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奶牛养殖规模的现状原料奶生产环节一直是制约我国奶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奶牛养殖模式是影响原料奶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奶牛养殖模式主要是散养、养殖小区和牧场,其中散养奶牛存栏量一度超过60%。然而自2007年以来,由于饲料、人工价格上涨,国家政策支持等情况的影响,这一情况发生了改变。根据《中国奶业统计资料2012》显示,全国平均奶牛养殖规模从2007年的每户5.6头增长到2010年的每户7.1头。散养(养殖规模1头~4头)的养殖户从2007年的215.9万户下降为2010年的175万户,存栏量从594.2万头下降为433.9万头,养殖户数和存栏量年均分别下降5.1%和7.5%,下降趋势明显。养殖规模在5头~99头的规模上,养殖户和存栏量都有增长,但增长的幅度并不大,分别为2.2%和1.8%。反观养殖规模在100头以上的情况,无论是养殖户数还是存栏量,均表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100头以上养殖规模的养殖户数从2007年的7864户增长到2010年的11142户,年均增长9.1%;存栏量由2007年的244.5万头增长到2010年的503.1万头,年均增长19.7%,特别是1000头以上养殖规模,年均存栏量增长率高达30%。截止2010年,养殖规模在100头以上的养殖户数仅占全体养殖户数的0.6%,但这一规模的存栏量比例已经高达30.7%。而同期散养的存栏量比例下降为26.4%。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趋势已经基本形成,其中养殖规模在100头以上的养殖场发展最为迅速。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趋势基本形成,其中养殖规模在100头以上的发展最为迅速。2007至2010年间,养殖规模在100头以上的养殖户数和存栏量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9.1和19.7%。目前其存栏量所占比例已达到30%。所以大规模养殖可持续性最高,小规模养殖次之,中规模养殖可持续性最低。大规模养殖在除自控力外的四个可持续性属性上显著高于其他两者;小规模养殖和中规模养殖都存在管理技术低下的问题,此外由于中规模养殖存在饲料自给能力低,土地获取困难,因此面临较大的外部风险。我们应该鼓励牧场模式的发展,促进养殖小区向牧场模式的转变。对有能力实施向牧场转型的养殖小区所有者或奶牛养殖大户给予资金支持,促进养殖小区向牧场转变;对退出奶牛养殖的养殖小区奶户,应适当给予补贴。然后继续加大力度建设大型牧场,同时对中小型牧场提供管理、技术方面的支持。政府应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对具有先进管理能力和饲养水平的企业给予资金、土地、政策方面的支持,吸引其投资建设大规模牧场。对中小规模牧场,短期内应着重对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提高管理和饲养水平,同时加大生产用机械设备的补贴力度;在长期中,应大力发展牧草种植业,特别是燕麦草、苜蓿等高质量牧草,通过合理布局促进牧草-牧场协调发展,同时政府应建立专门机构,以公共服务的方式向牧场提供免疫、医疗、产业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促进奶牛养殖专业化生产。
本文标题:奶牛养殖规模的现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062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