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三生物上学期复习测试卷
高三生物上学期复习测试卷命题:万晓军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与生物基本特征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都有蛋白质和核酸,其中核酸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B.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不断地自我更新,应激性、生长、发育都以新陈代谢为基础C.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统一整体,既适应生存环境,又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是稳定的,又是相对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2、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3、下列关于细胞分裂与生物遗传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核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它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B.基因的分离、自由组合定律,可以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时起作用C.用秋水仙素处理大肠杆菌,可使其染色体加倍D.进行减数分裂的动物细胞,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初级精(卵)母细胞中4、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时期,在分裂间期进行工作实践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是①植物细胞培养②作物(如小麦、水稻)诱变育种③肿瘤的某些药物治疗④“神舟”四号飞船生命实验之一-小白鼠的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⑤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批大熊猫早期胚胎A.①②B.②③C.①⑤D.②④5.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对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有A和D。B.图C代表的生物类群,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中可属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在遗传物质传递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因存在于C和D细胞中。D.与C细胞相比,B细胞中基因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成形的细胞核。6.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右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增长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7.美、英研究人员在2002年相继宣布,“敲除排斥基因”的猪已经降生。人们可望利用这种猪大量“生产”适用于移植手术的器官。在此之前如果把猪器官移植给人体,人类的免疫系统能识别猪细胞上的某种物质,从而发生强烈的排异反应。该物质所处的位置和化学成分分别是A、细胞膜类脂B、细胞膜糖与蛋白质的复合物C、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D、细胞质蛋白质8、下图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分别放入2个试管,然后将2试管放入同一水浴(温度用T℃表示)中持续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多次实验,并记录在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装置ABCDEF水浴温度T/℃102030405060凝乳时间/min不凝固7.04.01.54.0不凝固关于该实验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实验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B.将A内混合物加温到40℃会发生凝乳C.据表推测凝乳酶的最适温度约为40℃左右D.将F内混合物降温到40℃必定会发生凝乳9.科学研究发现,用“汽水”(一种能释放CO2的弱酸性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原因是它能①加强呼吸作用②加强光合作用③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④加强植物蒸腾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ABCD10.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之后,会引起靶细胞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下列不属于这种变化的是A.溶酶体的活性被激活B.渗透压发生变化C.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D.释放免疫活性物质11.利用植物的茎尖或叶片、茎段、花药、花粉等,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在玻璃器皿中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使它发育成完整的植株。这种技术可以用来培育植物新品种,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下列关于这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这种技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②这种技术叫做组织培养,可以克隆生物体③这种技术属于细胞工程的应用领域之一④这种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方式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2.右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的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1与2或1与4的片段交换,前者属基因重组.后者属染色体结构变异D.丙分裂产生子细胞后的变化特点,是某些性状表现母系遗传的重要原因13.青少年每天都必须摄入足量的蛋白质,有关原因叙述完全正确的是○1蛋白质在体内不能贮存②蛋白质不能全部由糖类和脂肪在体内转化而成③蛋白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大部分能量④体内的蛋白质每天要少量分解一些,更换新的⑤蛋白质是青少年长身体的重要原料A.○2○3○4B.○1○3○4○5C.○2○4○5D.○1○2○4○514.将某水生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其有机物积累量的影响,实验以C0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该表数据分析,如果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那么在哪种恒温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A.10℃B.15℃C.20℃D.25℃15.右图所示,如果茎a侧生长素浓度在B点以下范围内,则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是A.在OA段B.在BC段C.在BD段D.在BA段16、下列关于无土栽培营养液、圆褐固氮菌的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基、动物细胞培养液的组成成分的比较,正确的是A.无机成分相同、有机成分不同B.无机成分不同、有机成分相同C.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均相同D.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均不同17、现有一瓶酵母菌的葡萄糖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假定两种呼吸作用产生CO2的速率相同),在氧浓度为a时发生的情况是A.100%酵母菌进行发酵B.30%的酵母菌进行发酵C.60%的酵母菌进行发酵D.酵母菌停止发酵18、自从2003年12月15日确认在韩国发现禽流感以来,禽流感疫情在亚洲愈演愈烈,并导致一些家畜、野禽及人感染患病致死。经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试验鉴定确定,这次流行的禽流感病毒毒株与1878年最早爆发于意大利的一样,为高致病性的H5NI亚株,是一种负链RNA病毒,很容易发生变异,给采用疫苗来预防禽流感带来了困难。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经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4种核糖核苷酸B.可用含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的培养基培养禽流感病毒C.禽流感病毒由衣壳和RNA构成,能通过分裂产生更多的后代D.决定其抗原特异性的是禽流感病毒的衣壳,疫苗接种是预防禽流感的有效措施19.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下图。从该图可得出乙烯能促进①细胞壁松驰酶活性升高②果实色素积累③番茄果实发育④番茄果实成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0.最近,法国科学家科尔研究小组发现,由14.2万个碱基对组成的麻风杆菌基因组只有5个位点能发生单核苷酸变异,由于充斥着大量的“无用”序列,实际发生的单核苷酸变异的仅3个位点。对上述材料的解释正确的是A.麻风杆菌基因组的“无用”序列是完全多余的B.麻风杆菌基因组充斥着大量的“无用”序列,说明麻风杆菌适应能力差C.从理论上计算,麻风杆菌实际发生变异的菌株不会超过64种D.麻风杆菌基因组另外2个单核苷酸变异位点可能位于麻风杆菌基因的编码区班级姓名学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10分)右图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细胞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信使RNA含量变化。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题中研究的细胞位于根尖哪一区域?该区域的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2)研究表明细胞的呼吸速率在细胞周期中发生明显变化。分裂期对氧气的需求很低,而a阶段和c阶段的后期氧气吸收量都很高。C阶段后期耗氧多相当重要,它可以贮存相当多的供应分裂期使用。(3)图示结果表明细胞核中染色单体的形成是在分裂间期的阶段完成的。(4)(每空2分)曲线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最活跃的时期是。分裂期的d、e阶段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5)(2分)本实验研究最可能采取的方法是。22.(14分)科学家发现C4植物合成淀粉的部位是维管束鞘细胞,叶肉细胞中不能合成淀粉的原因是缺少暗反应所必需的酶系。根据右图所示的不完整实验图解分析并回答问题。(1)①处理的方法是;分别用吸管吸取A、B中等量且少量的溶液加入标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入一滴碘液,两支试管中的现象是,不能在A、B中直接加入碘液,每次取少量溶液多次进行实验的做法遵循了实验设计原则中的。(2)为证明上述科学家的结论:叶肉细胞中因缺少酶系而不能合成淀粉,请根据材料设计实验:A液、B液、酶系稀释液、清水、碘液一瓶、试管两支、吸管一支、移液管两支(1mL)。①②③结果:再生细胞壁细胞分裂23.(16分)将发芽率相同的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分别利在含有不同浓度(质量分数)钠盐的全营养液中,并用珍珠砂通气、吸水和固定种子。种子萌发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平均重量,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甲、乙两种植物相比,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是。(2)导致甲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萌发的最低钠盐浓度为%。(3)在钠盐浓度为0.2%的全营养液中,甲、乙两种植物根尖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均为。(4)将钠盐浓度为0.1%的全营养夜中的甲植物幼苗,移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其根尖发成熟区表皮细胞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现象,原因是(5)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请完善下列实验流程并回答问题:甲种植物细胞A甲原生质体PEG乙种植物细胞处理乙原生质体诱导选择用盐浓度为0.6%固体目的植株C愈伤组织培养基培养①A是酶。B是。C是具有性状的幼芽。②B形成目的植株所利用的技术是。B高三生物测试卷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CCBBDBDBDDBDBCDCDBC21、(10分)(1)分生区线粒体(2)ATP(3)b(4)(每空2分)分裂间期(或“a;c”)分裂期细胞核中DNA存在于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中,不能解旋、转录形成信使RNA(5)同位素标记法(或元素示踪法)22、(14分,每空2分)(1)加入纤维素酶等溶解试管1中不变蓝,试管2中变蓝平行重复原则(2)①分别用同一支移液管取等量的A溶液放入标号为3、4的两支试管中②用另一支移液管分别取等量的清水、酶系稀释液放入标号3、4的两支试管中,然后再加入ATP、NADPH并放置在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碳的环境中③一段时间后,用吸管吸取碘液,向标号为3、4的两支试管中各滴入两滴并观察现象结果:试管3中不变蓝,试管4变蓝23.(16分)(1)乙种植物(2)0.8(3)主动运输(4)细胞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5)好于A组有机物的光合作用(同化作用)合成量与呼吸作用(异化作用)消耗量的差值大于B组的差值(6)①纤维素酶和果胶;融合的原生质体;耐盐②组织培养
本文标题:高三生物上学期复习测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076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