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天津职业大学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天津职业大学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2009.9.19)天津职业大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简称“示范校建设项目”)通过三年(2007—2009)建设,现已完成所有建设项目。在教育部、财政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及市教委、财政局的全力支持与具体指导下,学校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批复的《天津职业大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任务书》要求,严格执行示范校建设项目的总体任务,严格履行示范校建设项目的进度计划,严格遵守示范校建设项目的资金安排,圆满地完成了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各项任务指标,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建设成果,在天津市以至全国同类院校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按照《天津职业大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任务书》要求,2009年4月和8月,学校对示范校建设项目的总体任务、各子项目完成情况、建设效益、专项经费决算等进行了全面自查。自查结果表明,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各级层目标与任务均已完成,建设进度达到预期要求,建设成效显著;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5个重点建设专业按照任务书要求已经全面完成任务,部分重点建设专业超额完成建设计划,增量明显,特色鲜明,成效突出,影响良好。现将学校实施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建设背景、基本思路、主要成效、重点建设专业等任务完成情况、资金使用和存在主要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等情况报告如下:一、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2006年底,教育部、财政部批准天津职业大学为国家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院校。届时,正值国务院批准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启动之际。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实施,为学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一)建设基础学校组建于1978年,是1982年全国首批接受世行贷款的17所高职院校之一,也是天津昀早举办高职教育的院校。多年来,学校坚持改革发展,突出内涵建设,面向需求,坚持特色,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天津特点的高职教育改革发展之路,在全国高职领域具有良好声誉和一定影响。学校占地1148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资产总值8亿多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6000万元;图书馆藏书56万册,6万多种中外期刊,电子图书102万册,共享十个中文和十个外文数据库。学校在校生规模近1万人。专任教师465人,专业教师374人,其中高级职称189人(40.6%),正高级职称36人(8%),双师教师323人(86%),研究生学历教师占43%;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由企业技术人员、技术能手和职业领域专家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组建了具有行业特征和实践特点的兼职教师队伍。学校设有专业46个,工科为主,涵盖工、经、管、文、法等专业门类。其中,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天津市市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7个,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的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5个,地方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3个。学校在“十五”期间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0318名合格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天津市所有高校的前列。学校通过面向需求办学、坚持特色培养、打造发展潜能、依靠社会评价的办学实践,为天津市特别是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高技能人才,他们成为技术操作、工艺开发、技术应用、现场管理、产品营销、社会服务等不同职业岗位上的生产技术骨干。作为天津市与教育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重点建设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学校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在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滨海新区服务中,适应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国际物流中心、包装印刷业、石油化工、海洋化工和精细化工等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先后与滨海新区、保税区、中石化天津公司、渤海化工集团公司、北辰国家级科技园区、天津市包装技术协会等企业集团和管理部门,在培养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科研成果转化、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进行有效合作,推进了突出高职特色与坚持培养质量并举、形成辐射功能与发挥带动作用并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办学实践。在服务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学校面临着严峻的市场需求挑战,内部也存在着显性与隐形的双重问题:显性问题表现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不突出,技能培养不到位,教师既教动脑又教动手的“双教”能力不够,硬件条件缺乏,办学经费不足;隐性问题表现为办学理念陈旧,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基本为本科压缩型,没有形成具有市场效应的品牌专业(群)。学校正是在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同在、办学优势与困难问题并存的基础上开始启动示范校建设项目。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实施,特别是《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高[2007]12号)等文件精神,给学校在深化改革发展中急需解决这些发展困难与实际问题,开辟了破解难题的途径,提供了创新示范的载体。(二)建设思路学校作为天津市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项目院校,将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探索出一条高职院校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为天津高职教育提供一个服务社会、就业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典型。为此,学校党委将示范校建设项目作为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头等大事,摆上学校改革建设的重要议程。2007年,学校进行各处室和院系的中层管理干部聘任工作,为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2008年,学校党委召开第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将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作为实现学校强校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示范校建设的各项任务要求。2009年,党委在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的建设载体就是“推进示范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提高人才质量,服务滨海发展”,组织进行的15个调研课题主要是围绕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所开展的调研内容。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条件。考虑到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学校领导班子将已经列入新校区校园基本建设规划中的图书馆、艺术中心等建设项目调整为缓建,将重点建设专业的综合实训楼、化工实训楼以及教学做一体的实训室等基本建设为增加项目,为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完成奠定了保证基础。学校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的有关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示范校建设项目要按照“管理水平提高一步,内涵建设超前一步,发展速度领先一步,硬件建设看远一步”的建设要求,形成“一体到位,两翼配套,三层次推进,四方面联动”的整体建设格局,即:专业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的整体性建设主线,“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和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两翼保障,重点建设专业带动辐射专业、推动一般专业的三层次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面联动,作为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实施保障基础与建设环境;采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先导,人才培养方案系统化设计、示范校建设项目化运作、学校发展实力整体性提高”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示范校建设项目的总体任务要求。(三)建设步骤在确定示范校建设思路的基础上,学校提出示范校建设项目九个实施步骤。一是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这是学校接受示范校建设任务后的首要实施步骤。根据滨海新区发展与变化的实际需求,学校为实现在高等教育框架下融入区域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以及实践五大要素的整合与创新,确立“他方为中心”办学定位,首先需要在全体教师和干部中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观念大转变。应该讲,这也是示范校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正是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深化过程,转变了大家的思想观念,逐步形成了“天津职业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滨海新区企业说了算”的服务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形成、贯彻和实践,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不断确立的过程。天津职业大学作为我国昀早组建的一批高职院校,31年来一直坚持高职教育探索实践,很多教职工思想上已形成了“学校办学历史较长,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一直没有间断,社会影响还不错”等满足感,对实施《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高[2007]12号)等文件精神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解不透,准备不够。因此,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围绕“办什么样的学校?”和“培养什么样的人?”为科学发展主题,抓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三个核心问题——“培养什么人?”、“谁来培养?”、“怎样培养?”引导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同时,学校采取了请进来、送出去、深入学习、专题研讨、组织推动等多种措施,推动思想观念的转变。学校先后邀请了国内多位著名的职业教育专家到校进行讲座、指导、培训;送教师到国内外职业院校或职教单位进行学访、进修、实践;有关示范校建设的文件资料教师人手一册;研讨活动由教师和专家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参加,召开专题教学工作会议全力推动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力促教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一系列措施,全校统一了思想,对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凝练出新的理念,提出了新的举措,对示范校建设的原则要求、建设内容和实施步骤逐步从了解到认同,从认同到认定,从认定到积极实践。二是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大面积组织调研活动,扣准产业行业企业发展需求脉搏,是示范校启动之后的重要一步。学校组织广大教师对滨海新区等区域产业行业企业进行调研活动,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单项与整体衔接、点上与面上合作”方法,围绕专业人才需求、培养目标和规格,对滨海新区产业行业和企业调研,滨海新区发展规划、产业一线高技能人才需求与变化状况、学校和区域产业企业合作与对接机制的信息,依据服务对象、现状要求、发展走势和自身优势,借助座谈了解、实地考察、网络查询和专题调研进行分析论证。专业组织的专题与专项调研活动,贯穿于示范校三年建设的全过程。在大规模产业行业企业调研活动中,学校组织8个重点专业对人才培养方案先后进行了九轮论证,对23个专业群进行了五轮专业论证,为确立专业定位,突出专业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调研所产生的分析结果,如职业领域昀前沿的发展动向、产业需求变化的基本走势、行业一线的现实需求、企业岗位的了解分析、工作任务的详细分解、工艺流程的规范描述和工作情境的调整组合等等资讯均融入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同时,对接职业领域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建设思路不断成熟。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示范校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专业建设,而专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根据各自不同服务面向的职业领域要求,8个重点建设专业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目标明确,发展定位清晰,体现出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的培养特色:眼视光技术专业通过构建“课证融合‘准技师’”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有一定的影响、国内领先的眼视光行业教学培训基地;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通过构建“校会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成为全国包装印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平台;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通过构建“基于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成为国内一流具有职场环境的教学工厂、实训培训基地和研发平台;物流管理专业通过构建“以企业项目为载体,基于系统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在全国同类专业中特色鲜明、位居前列;酒店管理专业通过构建“旺入淡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在全国酒店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处于领先地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通过构建“课证相融,训赛相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保持在全国及区域院校中的办学特色和综合能力、培养成效、高就业率等方面的一流水平;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通过构建“全程式嵌入,三阶段对接”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提升在全国相关专业中的地位;社区管理与
本文标题:天津职业大学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10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