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阿里巴巴不甘心放弃的社交梦
阿里巴巴不甘心放弃的社交梦腾讯和阿里巴巴虽然不能说已经达到一手遮天的程度,但是只要他们手一伸,大众头上肯定得有一朵云,就是这么有影响力。阿里在电商行业已碾压其他企业,这种说法是毫不为过的,阿里在电商行业所建造的护城河可谓是固若金汤;当然,腾讯也不逊色,在移动社交平台上,由微信建造的城墙同样牢不可破。可是这两个大佬都不甘心在某一领域被对方压制,腾讯想动一动阿里的护城河,阿里想偷袭一下腾讯的城墙,于是,阿里就开启了一段不畏失败不畏风雨的社交征途。回首那些年阿里走过的社交路腾讯会告诉你,从社交走到支付有多容易,而阿里则会告诉你,从支付转向社交有多需要跋山涉水,而最终还不一定能到达目的地。2010年,米聊初露头角,马云就公开说:淘宝即社交,随后便正式开始了社交路上的征途。最开始推出了类似开心网一样的淘宝客,让买家之间互相交流购物心得,后来淘宝客效果不明显,阿里便出手投资了微博,在社交性产品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在这之后,阿里还投资了陌陌。后来,微信大军打到了阿里家门口,为了切断用户对微信的依赖,淘宝主动屏蔽了微信的访问,结果无意间为微商和微店的兴起推波助澜。阿里为了与之抗衡,自上而下地推出了来往,而来往最后也以失败告终……经过一系列的尝试,社交的重担最终落在了支付宝身上,然后支付宝就开始了变身之路。2015年的8.5版本,开始尝试社交化,钱包的二级界面出现“我的朋友”栏目;2016年初的五福;2016年11月推出的“圈子”、“校园日记”等。然而,支付宝不仅没有取得预料的效果,反而还引发诸多不良后果,其推出的红包功能甚至还有点为对手做嫁衣的感觉。支付宝走社交,为何如此艰难?支付宝的定位从一开始就是信用支付,担保交易,从而维护消费者支付渠道的安全。而微信一开始就是社交性产品,两个产品从最初的定位就注定了在社交上谁更略胜一筹。社交转向支付,是建立在朋友的基础上,微信可以说是手到擒来,可是支付转向社交,还是强制性转向,这就感觉是在让支付宝“变性”了,反而会激起用户的防范心理,使得用户反感。毕竟支付宝在大众眼里是一种支付工具甚至是理财工具,试想一下,别人要把你存钱的APP当做聊天工具,你会持什么态度吧。在大众对网购缺乏足够信任的时代,支付宝担当资金中介,在支付领域独占鳌头。可是随着互联网发展的越来越健康,微商的出现,加上微信拥有的支付功能,在微信平台上买家也不用担心交易风险,毕竟有朋友关系背书和微信平台的担保。这样一来,支付宝在支付市场的份额也一定会受到影响。支付宝为何要在社交路上磕到底?阿里在入口上具有天生的不安全感,他在电商领域可以说是一家独大,但是一个电商品牌和网站想要成为一个入口,是很难的。而社交具有高频性,相对于支付这样的偶然事件,通信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必然事件,所以社交这个入口是一定要争的。倘若微信在社交上独揽天下,并且具有极强的用户黏度,暂且不提微信的其他属性,在用户数上微信就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随之而来的就是微信会占领社交入口,进而网罗大多数生活场景,占领更多的支付场景。按照这个情形可以想象,就算腾讯用脚趾头做一款游戏,都可以和阿里进行抗衡。其实,如果支付宝加强线下合作,搭建更多的支付场景,进行商务拓展,不依赖社交功能,走创造沟通场景的理财工具这一条路或许会更好。但是阿里一旦放弃社交,微信完全掌握该市场后,用户会越来越信任它,随后便可以顺其自然地深入拓展商务路线。目前,微信已经把自己从IM通信软件变成了浏览器,此外,它还可以涉猎游戏及金融理财等领域。从社交转向这些领域是很容易的,毕竟已经获得了用户的信任。这样一来,阿里自己也不敢保证十年后支付宝会是什么光景,毕竟就算是金牌产品,一旦有其他产品和它相差无几,那它基本就算输了。所以社交之争,阿里不仅仅是要打破微信在社交上的垄断地位,还要提供更多的交易场景,从而稳固自身支付的“金牌”地位。目前,战火已蔓延到营帐外,这场恶仗不得不打。毕竟,大佬也怕被大佬支配。这场社交之争,胜败难以预料,毕竟现在支付宝中具有社交属性的蚂蚁森林以及蚂蚁庄园也已对用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实,两家良性竞争对于用户来说是最好的情况,毕竟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上避免一家独大垄断后可能出现的高昂服务费等,竞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两家的产品研发速度和提升服务质量等。
本文标题:阿里巴巴不甘心放弃的社交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115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