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家庭教育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家庭教育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影响作者:周洁洁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年第03期摘要:良好行为习惯是伴随幼儿一生的财富,然而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它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本文通过个案研究、文献查阅等方法,分析了家庭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影响,并针对此给出了家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关键词:幼儿良好习惯家教策略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267-0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情绪发展及个性品质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学前期,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还是颇为常见的,如果家长和幼儿教师不能适当处理,将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甚至对幼儿今后的学习成长及成就、品质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必须高度重视起来,其中对幼儿行为习惯影响最大的,当属与幼儿朝夕相处的家长。1家庭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影响家庭是幼儿成长生活的地方,是幼儿最自然的教育环境。人类最初的教育就是来自家庭,后来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一责任才渐渐地转移到了幼儿园。幼儿教育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提倡还给幼儿一个自然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又被重新重视了起来。家庭教育具有灵活性、针对性、连续性等特点,不受教育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这些优点都是幼儿园教育所不能比拟的[1]。家庭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1家庭结构按照家庭的代际层次和与亲属的关系可以把家庭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及其他家庭[2]。家庭结构的不同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作用也是有所不同的。研究表明:核心家庭也就是只有父母和孩子构成的家庭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最有利的,下面依次为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他家庭。由父母和孩子构成的家庭,父母的核心都在孩子身上,对于幼儿的在园表现及在家的行为习惯都十分重视,这就有利于幼儿发展良好的行为。然而也有的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习惯性用对待小婴儿的教育方式或态度来照料非婴儿期的幼儿,形成过分溺爱,这是造成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乱发脾气、自私等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原因。主干家龙源期刊网庭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家庭的氛围及家长的教养方式,人际关系和谐的主干家庭会促进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相反地,经常吵架或过分溺爱则会对幼儿的行为产生不良的影响。单亲家庭的幼儿的行为也往往不尽人意,他们脾气暴躁、自控能力差、问题行为较多。这主要是由对父母的不信任产生的,他们也往往承受着来自同伴、教师、亲属的异样眼光。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更加关注他们,让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健康发展。1.2家庭生活环境家庭生活环境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个生活在快乐、幸福家庭里的幼儿和一个生活在吵闹、不安家庭里的幼儿,他们的心理发展和个性品质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前者心理健康,个性开朗,对待生活积极向上,行为习惯良好,而后者心理阴暗,对他人充满敌视,不良行为习惯较多。1.3家长教养观念家长教养观念可以分为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3]。民主观念教养下的幼儿有较好的自尊、自信,对生活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反映在行为上就是乐于助人、能够独立思考,有求知欲;专制观念教养下的幼儿容易退缩,一点点的挫折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溺爱观念教养下的幼儿自私自利,不考虑他人,经常会发生不遵守规则的习惯;忽视观念教养下的幼儿孤独、自闭,不愿与人相处。他们往往会有做小动作,走来走去等不良行为的表现。现实生活中,幼儿家长对幼儿往往是有求必应,过分迁就与妥协。部分家长的不良教养态度对幼儿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有的家长给幼儿买了较贵的新玩具后,会叮嘱幼儿不要给别人玩。当幼儿出现独占行为时,还引以为傲,认为自家孩子比较机灵。这就为幼儿的“独占”霸道行为创造了条件。家长只有以民主型观念教养幼儿,才能使幼儿的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得到更好的发展。2家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2.1在对规则的自律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这一点充分说明了规则对于幼儿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们这里所说的规则不仅仅包括社会规则、幼儿园规则,更包括了幼儿在家所要遵守的规则,三者应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中经常会出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脱节的现象。幼儿在园表现良好,回家后由于父母的懒散、生活不规律导致幼儿在园养成的行为习惯弱化,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建立规则,使幼儿在对规则的自我约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案列1:午睡时间结束了,可是涛涛还是在被窝里,不肯起床穿衣服。我问他:“你怎么不穿衣服啊,涛涛?”他无辜地望着我:“我昨天睡了一下午,今天不想起来了。”涛涛每次周龙源期刊网末回来的第一个午休总是不能按时休息、按时起床。我和涛涛的妈妈聊了一聊,让她在家也给涛涛制作一份与幼儿园一样的午休时间表。过了一段时间,果然效果很显著。案列中涛涛妈和涛涛都没有对规则的自律性,而我针对这一点,给涛涛妈提了建议,让她在家也给涛涛制定一份与幼儿园一样的作息时间表。可见,家庭教育也要具有规则意识。2.2在榜样示范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生活是一节大课堂,里面所出现人和事都有可能是幼儿观察、模仿的对象。观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幼儿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模仿,特别会不自觉地模仿周围亲密的人的行为动作。正是利用了这点,幼儿家长应经常会为幼儿树立起一个榜样。幼儿会通过对榜样的模仿学习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案列2:雨泽小朋友很爱挑食,今天中午吃胡萝卜肉丝,他又不肯吃饭了。我弯腰劝导:“胡萝卜可有营养啦,吃了才能长大哦!”“妈妈每次吃饭都把胡萝卜挑出来的,我也不要吃!”案列中不难看出,雨泽不吃胡萝卜挑食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有个爱挑食的妈妈。家长生活中不经意的行为都是幼儿默默看在眼里的。家长不良的榜样形象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幼儿。所以,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而不是对自己和幼儿进行双重标准。家庭教育应以身作则。幼儿期作为人的一生的开端,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然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幼儿园一方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家园共育,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将两者的影响因素在教学实践中相互渗透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使幼儿在有益的教育环境中学习、生活,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受益终身。参考文献:[1]田慧.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行为形成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3,53:187.[2]王跃升.中国当代家庭结构变动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50-151.[3]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0.
本文标题:家庭教育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170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