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建3
1西畴县改造中低产田地“蚌谷长箐做法”西畴县长箐中低产田地改造示范项目位于蚌谷乡境内,涉及长箐和蚌谷2个村委会47个村民小组1053户4375人,改造旱地5450亩。该片区山大石头多,人多耕地少,土地零星分散,有效耕作面积少,加之耕作层浅,缺水十分严重,土地质量差,土地产出率低,属典型的低产地区域。长期以来,群众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产业结构单一,经济贫困,社会事业发展落后,群众生产生活艰苦,致富增收困难,2010年底,片区群众人均纯收入1600元,人均产粮382公斤。2010年,县委、政府紧紧抓住上级党委、政府加大中低产田地改造投入的机遇,按照孔垂柱副省长到我县蚌谷长箐调研工作时的明确要求,通过整合各级各部门的项目和资金,把长箐片区作为喀斯特地区中低产田地改造示范工程进行建设。通过4个月的紧张建设,如今已经变成了耕作条件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的高稳产农田。预计今年项目区群众的人均纯收入可从1600元增加到3000元,实现翻番目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资金投入整合化实施资金整合,就是在不改变资金性质、用途的前提下,以政府为主导,以规划为引导,以产业为平台,以统筹为核心,以创新为根本,按照“捆绑打包,各计其功”的原则整合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的新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项目区共整合到国土、烟草、发改、财政、农业、扶贫、交2通等部门资金2649.73万元,其中整合国土部门土地整理资金1115.94万元、烟草部门烟基工程资金544.79万元、财政部门支农资金350万元、农业部门产业规划资金180万元、发改部门土地综合治理资金108万元、省以奖代补资金20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151万元。切实解决了项目建设中资金缺口的“瓶颈”问题。二、建设内容科学化为确保长箐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前期工作中,明确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主抓,牵头部门具体抓,并将工作目标和责任落实到部门领导和责任人。各部门根据项目建设的各个要素,细化各阶段工作目标,排出实施项目详细进度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深入项目区实地踏勘,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在充分听取乡党委、政府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加强向上汇报和沟通,按项目建设的有关程序,认真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等工作,确保项目科学规划、科学设计、科学施工。同时,充分考虑规划的配套性、突出特色性、着眼长远性,从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围绕水、土地、道路、产业、新农村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六位一体”等内容科学规划,确保规划建设后能发挥倍增效应和长远效益,有效提高了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一是抓水利设施建设,解决产业发展基础脆弱和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水是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必需条件,中低产田(地)改造要求将水利设施建设摆在整个项目建设的首要位置。实施提水工程,在项目规划区修建蓄水池,从蚌谷大坝修建提水站直接将水提至蓄水池,架设管网将水引至规3划地块,打破石山区产业发展“瓶颈”,实现由靠天吃饭的“雨养农业”向现代旱浇和灌溉模式的转变;实施人饮管网工程,架设管网将水引至周边村寨,解决山区群众生活用水困难和饮水安全的问题,民生得到有效改善。水利设施建设项目中建成提水站1座,安装管道25公里,建成水窖72件,总容量14200立方,架设人饮管网1.8万米,受益25个村民小组641户2900人。二是抓土地综合治理,解决土地偏少、瘦薄和复种指数低的问题。土地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我县通过实施土地平整、炸石造地和建造三保台地等措施,既可增加土地面积,改善耕作条件,提高复种指数,又可增加土地产出,解决山区土地偏少、瘦薄和复种指数低等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土地综合治理项目中完成土地平整3640.9亩,炸石造地1810亩,项目实施后增加土地807亩。三是抓道路配套工程,解决出行条件差,农产品运输困难的问题。农村公路是与农村、农业和农民关系最为直接的公共基础设施之一,它对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乡村地区城镇化、方便农民劳作,开阔农民视野起到重大的作用。通过实施道路配套工程,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便捷通畅的交通网络。道路配套工程中整合水泥路建设项目22.4公里,整合弹石路建设项目13公里,建成机耕道路22公里。四是抓产业结构调整,解决种植模式单一,增收困难的问题。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烤烟、优质高产玉米、4香椿、核桃种植,在平整连片的地块中发展烤烟、优质高产玉米种植,走林、农、蓄结合,合理规划布局的产业之路。在不具备土地整理条件的山坡和乱石地上种植核桃、香椿等经济林木;在家庭发展适度规模的猪、牛和家禽养殖家庭经济。实现山绿起来、地活起来和家富起来的农村经济增长途径,通过项目实施每年可使项目区群众增加收入上千万元。在产业结构调整上项目区种植烤烟3000亩,种植核桃842亩,实施玉米高产样板创建1400亩,套种矮棵作物1000亩。五是抓村容村貌整治,改善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是看得见、摸得着,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通过在项目区内实施村容村貌整治,规划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在实施村容村貌整治项目中,完成村容村貌整治24个村,其中重点村建设10个,自建村建设4个,财政一事一议项目村2个,其他项目村8个。六是抓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按照“基层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在项目区基层党组织中,大力开展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活动,大力提升农村党员素质,使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结合新农村、生态村、文明村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农村党员,强化党的执政基础。结合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建成党员活动室8个,成立党支部3个,发展农村党员12名,建成学习型党组织示范5点1个,全村党员总数达82人。三、组织领导时限化为了抢在春耕前完工,实现当年改造,当年投入生产,当年见效益的目标,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将其作为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在省、州有关会议召开后,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全县中低产田地改造有关工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发改、财政、农业、水务、国土、烟草、扶贫等部门主要领导及乡党委书记为成员的中低产田地改造综合协调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组织开展全县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建设。下设办公室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由联系农业的办公室领导任中低改办主任,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并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干人员集中办公,预算安排专项工作经费,负责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的规划、申报,项目实施过程监管、组织协调和服务等工作。为抓好长箐中低产田地改造示范项目的落实,县委、政府专门成立了西畴县蚌谷长箐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建设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任指挥长,县长任常务副指挥长,分管的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任副指挥长,县委农办、监察、发改、财政、国土、农业、水务以及蚌谷乡党委、政府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于县国土资源局。专门从县委宣传部、国土、农业、司法、广播电视等部门以及蚌谷乡党委、政府抽调人员组成工作队,下设土地丈量分配、宣传报道、矛盾纠纷调处3个工作组具体抓好工作落实。县国土资源局还专门成立了蚌谷长箐土地整理项目领6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股所室负责人为成员,抽派两位专业人员长期驻扎项目区,指导开展项目建设,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同时,为使项目区地块能尽早完工投入使用,县委、政府统筹协调,积极整合全县各级各部门力量,先后三次组织干部职工深入项目区,实行定点包户,帮助群众移栽核桃、整地理墒。目前,项目区地块已基本整理结束,正紧张有序地对地块进行理墒。四、群众工作常态化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成功与否,群众是关键。为确保项目实施中广大群众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工作队提前介入,一是深入项目区认真宣传省、州党委、政府关于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政策措施及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效益和前景,让群众充分认识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的重要意义和对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作用;二是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向村党总支、村委会公开项目、公开建设内容,让村委会和村民表决通过;三是层层召开党员、村组长、群众代表等会议,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发挥“骨干”作用,做到干中有带头,学中有榜样;四是对土地丈量、分配按照“收得回、建得好、分得出”的原则,由群众讨论民主决议,集体公决。通过多种措施消除农户的各种顾虑,激发了群众的热情,让农户主动参与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区群众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配合建设的积极性高涨,为项目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氛围。五、施工管理程序化项目和资金下达后,主管部门按照工程建设招投标的要7求,依法依规按项目招投标程序确定了中标单位,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和廉政合同,建立完善了项目法人制度和各项施工管理制度。资金拨付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划拨。各部门均派出1-2名人员常驻项目区,形成业主方、施工方和监理方的协调配合和监督制约,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六、实现效益最大化项目实施的最大目标是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帮助群众增产增收,通过测算,该项目建成后,可增加耕地807亩,土地复种指数可从180%提高到260%,夏收、秋收累计每亩可增产150公斤,年可新增粮食产量26万公斤;新增烤烟种植面积1500亩,加之实施规范化栽培,亩产可从2.7担提高到3.5担,可增收258万元;利用烟田实施油菜种植3000亩,每亩收入可达1000元,群众收入增加300万元。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加大产业开发力度,项目区2011年预计可实现群众增收593万元,人均增收1355元,人均纯收入可从1600元提高到3000元,实现翻番目标。
本文标题: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建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17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