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论中国的宗教建筑文化
1论中国的宗教建筑文化主要内容:中国三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的建筑特色与其反应出来的宗教文化内涵。宗教文化史悠久的,宗教建筑是古老而不失味道的。我们可以通过追溯宗教的历史及建筑史来充分感受宗教建筑文化。中文摘要:建筑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文化历史英文摘要:ArchitectureReligionBuddhismTaoismIslamismCultureHistory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历史,也孕育了中国璀璨的建筑文化。中国的建筑从亭台楼阁,到大明宫殿,到寺庙楼宇,都是各成特色。都在世界的建筑史上留下了永恒的脚印……中国的宗教文化是悠长的,从宗教建筑就可以清楚的体会到宗教文化的内涵。中国最主要的几大宗教分别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一佛教寺庙是中国佛教建筑之一。起源于印度的寺庙建筑,从北魏开始在中国兴盛起来。这些建筑记载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宗教的兴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中国封建社会的建筑思想,似乎是想在整齐划一中规定出等级,所以,无论宫殿、官署、民宅,平面布局都是院落式,变化不大,而在大小、开间等方面显示森严的等级。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因此中国佛寺融合了中国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在中国也较普遍。这两种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中国古代寺庙的布局大多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2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大雄宝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大雄”即为佛祖释加牟尼。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庙内大都另辟塔院。历史上比较著名且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寺庙有:洛阳白马寺——始建于汉朝的河南洛阳白马寺,是中国官方最早营建的佛寺。寺院呈长方形,占地约4万平方米。白马寺的兴建,有力地促进了佛教在中国及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因此,白马寺至今仍是许多国家佛教徒朝拜的圣地。五台山佛教建筑——山西省五台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山上保存的古代佛教建筑多达58处,其中较著名的寺庙建筑包括建于唐朝的南禅寺和佛光寺。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有一座木结构寺庙建筑;佛光寺在建筑上荟萃了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形式,寺内的建筑、塑像、壁画和墨迹被誉为“四绝”。恒山悬空寺——值得一提的还有山西省境内北岳恒山悬空寺,这是一座凌空架起的寺院,上靠危岩,下临深谷,造型独特,是极为罕见的建筑。悬空寺位于浑源县城南3.5公里处的金龙峡谷西侧绝壁的山腰上,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建于悬崖上的木构建筑。始建于北魏时期,唐、金、明、清历代均有修葺。整个建筑面对恒山,背依翠屏,高楼仰止,是北岳恒山第一奇观。布达拉宫——喇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派,喇嘛教寺庙建筑的特点是佛殿大、经堂高,建筑多依山势而筑。位于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是典型的喇嘛教寺庙建筑。始建于唐代的布达拉宫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整个宫殿建筑依山势叠砌,辉煌壮观,其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内有殿堂20多个,正殿供奉着珍贵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铜像。布达拉宫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也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的建筑艺术特色。在中国佛教古建筑中的佛殿,是以供奉巨大的佛菩萨圣像为主,殿内不是用来集会共修及演讲的场所。平常僧众共修生活起居,别有各院的禅堂、法堂、斋3堂、僧舍等附属建筑物。若举行大型法会,则集众人于佛殿之前的大丹墀中,所以每一座寺院的佛殿之前,除了极少数的因为限于地形而有例外,否则均有宽广的大庭院,庭院中多是石铺或砖砌的地面,种上三、四棵大树,没有其他花草树木,简单空旷,以便于公共活动。寺院的用地大小,与其建筑物的配置疏密,关系也很重要。若有广大的建地,便可见其开朗雄伟之势,让人有进入灵山胜境的感受,殿堂高大,三门巍峨。不论是寺院包山如镇江的金山;或者四面皆环山抱寺院,如坐于莲台的九华山及五台山;也有三面皆山,如太师椅,都让人兴起遗世独立、绝尘超俗之思。唐高宗时代建于长安城南平原的大慈恩寺,共有十余个院一千八百九十七间殿宇房舍,也是壮大雄伟,气象万千,有类于净土变相呈现于人间。但是也有限于山区及市区的地形地幅,就得运用巧思,以影壁、照壁、墙垣、曲径等作陪衬,使人不至于一眼看透全寺景观,虽然纵身很浅,横面不宽,依旧让人有幽静、深邃、隐密、安定的感受,例如我所见的五台山镇海寺,那是章嘉活佛的道场,给我印象非常深刻。其实,在大寺院中,也宜有若干局部的小院,在大统一的原则下,可让它们各别自成一格,各具特色。二道教道教的宫观建筑是从古代中国传统的宫殿、神庙、祭坛建筑发展而来的,是道教徒祭神礼拜的场所,也是他们隐居、修炼之处所。金元以降,全真道兴起后,建立了道教丛林制度,宫观又成了全真道士出家后集体诵经修养之地。道教历来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相传这些洞天福地都是仙,人居住游憩之处,是通天之境,故后人多在这些地方潜修炼养,兴建宫观。尤其是历代帝王对道教的尊奉,使得道教宫观遍布我国各地,它们虽然规模不等,形制各异,但总体上却不外以下三类:宫殿式的庙宇;一般的祠庙;朴素的茅庐或洞穴。三者在建筑规模上有很大区别,但其目的与功用却是统一的。道教宫观大多为我国传统的群体建筑形式,即由个别的、单一的建筑相互连接组合成的建筑群。这种建筑形式从其个体来看,是低矮的、平凡的,但就其4整体建筑群来讲,却是结构方正,对称严谨。这种建筑形象,充分表现了严肃而井井有条的传统理性精神和道教徒追求平稳、安静的审美心理。这种以单个建筑组成的院落为单元,通过明确的轴线关系串联成千变万化的建筑:群体,使它在严格的对称布局中又有灵活多样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又不影响整体建筑的风格。这种有机组合成的群体建筑,一步一步地向纵深方向展开,依次递进,突出了建筑空间的艺术效果,使其更加宏伟壮观。北京白云观建筑群是现存道教宫观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庙宇。大多数道教官观建于山林间,一些建于城市的大宫观,除建有神殿和生活用房外,也有园林建筑。道教官观的园林建筑因地域和所处环境不同而不相同,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以人造景观为主,例如北京白云观的小蓬莱,在人造的山林中建有亭、台、楼阁及回廊。成都的青羊宫、二仙庵等均属这一类。二、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辅以人工造景,例如陕西楼观台,建于小山顶上,四周古木竹林,南望终南起伏绵延,台下建生活用房和大的殿宇及附属景点,太上老君殿等主要殿宇建在台上。四川青城山天师洞,周围空谷环抱,古树垂萝,清静幽深,山门、三清殿、黄帝殿建在中轴线上,庄严肃穆。天师洞建在崖壁洞穴中,十多个大小不等的天井和曲折的回廊随地形而高低错落,以亭、桥、牌坊点缀于自然山林之间。陕西龙门洞、千山无量观等等道观均属此类。道教宫观的园林建筑为道教徒提供了接近自然、返朴归真和静心修炼的环境,也成为信徒、游人参观游览的胜地。道教宫观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但又有别于传统世俗建筑,也不同于佛教建筑。道教的信仰特点决定了道教建筑的多样性、神圣性与世俗性的统一;田园式建筑与宫殿式建筑并存,反映了道教“仙道贵生”,出世与人世并重的宗教思想。在风景名胜看到的道观,除了奉祀系统的建筑为服从宗教需要显得比较刻板外,大都利用奇异的地形地貌,巧妙地构建楼、阁、亭、榭、塔、坊、游廊等建筑,造成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园林系统,配置壁画、雕塑和碑文、诗词题刻等,5供人观赏。这些建筑充分体现了道家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或以林掩其幽,或以山来壮其势,或以水秀其姿,形成了自然山水与建筑自然结合的独特风格。道教现存宫观道教宫观遍布全国各地,唐宋以前的古建筑已很少见,现存的木构建和石构建道教宫观大多修建于明清。较著名的现存宫观,本卷已分别作了介绍,不赘。其他还有为数甚多的民俗奉祀之庙,如关帝、土地、文昌、城隍、妈祖、龙王、药王等庙,也是道教建筑的一部分。道教建筑在中国古建筑的园林内,占有很突出的位置,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重要建筑已列为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对于我们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的宗教哲学思想,解剖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层次结构,建设有民族特色的新文化,都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三伊斯兰教清真寺,伊斯兰教建筑群体的型制之一,是穆斯林举行礼拜、举行宗教功课、举办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动的中心场所,是阿拉伯语“麦斯吉德”的意译。随着中国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真寺文化。清真寺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宗教活动场所,而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和复杂的文化特色,它既是穆斯林社会政治活动的中心,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同时还是穆斯林的文化活动中心,一个重要的教育机构,它具有一种行为规范和社会控制功能。清真寺的这些功能共同构成了独特的中国清真寺文化。建筑艺术与建筑风格是一种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非常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代表一种文化,中国清真寺的建筑恰恰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一个见证之一。中国清真寺建筑大体可分为两大体系:一类是以木结构为主、羽翼式造型的中国清真寺建筑,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基本上是中国特有的建筑型制;另一类清真寺建筑则更多地保留了阿拉伯的建筑形式和风格。6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具有以下特点:一、布局完整。中国清真寺绝大多数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并且往往是一串四合院制度。其特点是沿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若干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每一进院都有自己独具的功能要求和艺术特色,而又循序渐进、层层引深,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二、中国化的建筑类型内地清真寺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型制,一般都具有中国的特点,这些特点突出表现在大门、邦克楼和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上。中国式的庙门制度、中国传统楼阁式的邦克楼、中国大木起背式的礼拜殿、勾连搭的建筑结构等都是已经民族化的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形式。三、中西合壁的建筑装饰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是中国清真寺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清真寺建筑的鲜明特点之一。不少清真寺都成功地将伊斯兰装饰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手法融汇贯通,把握住建筑群的色彩基调,突出伊斯兰教的宗教内容,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装饰手段,取得富有伊斯兰教特点的装饰效果。四、庭园处理富有中国情趣中国清真寺大多具有浓厚生活情趣的庭园风格,反映出中国穆斯林不避世厌俗,注重现实的生活态度。他们在寺院内遍植花草树木,设置香炉、鱼、缸、立碑悬匾、堆石叠翠。园林味十足,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主的清真寺在中国,以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主的清真寺也不少。这类清真寺,多分布在新疆等民族地区,内地则或是早期的某些古寺或是近年来的新建寺。中国早期清真寺采用砖石结构,平面布置,外观造型和细部处理上,基本都取阿拉伯式样,是以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主的建筑物,这些清真寺的建造,一方面为中国古代建筑增。添了新方式、新内容;另一方面,也为斯兰教建筑的中国化7奠定了基础。无论是中国传统风格为主的清真寺,还是以阿拉伯风格为主的清真寺,都是中阿文化相互交流的产物,带有浓厚的伊斯兰教风格,同时也表现出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中国清真寺的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世界伊斯兰教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伊斯兰教文化在中国生根发芽,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它代表了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即融会与贯通,也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一部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的清真寺文化是一个涵盖很广的综合体,它包含了教制文化、教育文化、建筑文化等许多方面,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伊斯兰教是伊斯兰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特点,它是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总结中国三大最主要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的建筑各成特色。充分反应了宗教文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宗教带给人们心灵的慰藉。宗教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不可磨灭的绚烂一笔。中国宗教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世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标题:论中国的宗教建筑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27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