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新兴经济体:顺应周期-慎用刺激
——专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在经历了2013年5月美联储宣布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发的大幅波动之后,新兴经济体近期增速明显放缓。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是否会引发新的危机?是否会影响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地位,甚至改变全球经济增长的格局?新兴经济体可以采取哪些政策保持继续稳健增长?针对这些问题,半月谈记者孙时联专访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朱民认为,过去50年新兴经济体的增长轨迹表明,新兴经济体再次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和随之而来的经济政策调整,这既是新的挑战,也是赶超发达国家的新起点。新兴经济体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宜顺应经济增长周期,不要过度使用刺激政策拉动增长。半月谈记者:近期新兴经济体整体增速减缓的原因是什么?朱民: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确实在放慢。从2011年开始,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增速已经开始放缓,到2013年下半年,已有80%的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过去两年,新兴经济体增速下降了1.35个百分点。造成这种增速放缓的原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首先,全球经济周期变化带来外部需求疲软。全球经济增长在金融危机反弹后已经连续4年下滑,这意味着危机以来以刺激政策带动的反弹周期结束,全球经济增长进入一个新的中低速调整期。新兴经济体大部分是外向型或出口单一型经济,经济增长受外部需求和外部资金流动影响较大,对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变化高度敏感。2000年以来,新兴经济体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强有力的外部经济环境,包括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升,大幅度改善的大宗商品贸易条件,额外提振了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全球贸易开放也带动了总需求增加。同时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动了资本向新兴经济体的流动,融资成本大幅下降。外资流入新兴经济体,也推动了新兴经济体货币和信贷周期性扩张。但现在这些利好因素都在改变。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石油价格、大宗商品、金属产品和农产品价格都在从快速上升阶段转到下降阶段。对于大宗商品出口国而言,过去几年由于贸易条件改善提振的经济增长部分消失了。外部需求疲软同样导致了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速的放慢。同时,由于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的长期利率水平(10年期国债利息水平)已经从最低点上升了近100个基点,我们估计在2014年还会继续上扬,由此影响全球利率水平逐渐上升,新兴经济体利率上扬速度会更快。新兴经济体将面临资本撤出的挑战,在过去几年里享受的资金宽裕和便宜的融资环境也在发生根本变化。其次,新兴经济体内部宏观失衡也是形成近期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之一。这表现为财政赤字上升,货币增长过快和信贷过热,经常账户赤字上升,通货膨胀逐渐抬头。当外部需求强劲时,这些问题往往被较高的增长速度所掩盖,一些必要的改革被一拖再拖。一旦外部需求疲软,内部宏观失衡的问题立即暴露,导致经济进一步下滑。根据我们的预测,内部宏观失衡和结构问题整体造成新兴经济体0.6个百分点的增速下降。在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变化、内部宏观基础恶化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在所难免。半月谈记者:当前新兴经济体增速减缓是发展过程中的周期性调整,还是赶超发达国家态势的一种逆转?朱民:半个世纪的增长轨迹表明,目前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仍然属于继续发展过程中的周期性调整。新兴经济体增长和赶超的道路从来不平坦。在过去20年里,新兴经济体经历了多次增速放缓,所以问题实质不在于增速放缓,而在于能否及时调整政策,稳定经济增长。在对1962~2011年新兴经济体增长、发展和赶超轨迹所做的分析中,我们不但关注新兴经济体的绝对增速,而且引入了一个衡量新兴经济体人均GDP和美国人均GDP(代表发达国家)差距的指标。在现实中,只有当新兴经济体人均GDP和美国人均GDP差距缩小时,新兴经济体才能实现赶超。研究表明,在20世纪60年代,新兴经济体增长强劲,平均增速从年均2.8%加速到4%,70年代有所放缓,但人均GDP与美国人均GDP的差距仍在缩小,从1960年初只占美国人均GDP的15%达到1970年末的22.5%。进入80年代,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发生变化,金融危机不断,新兴经济体增速下降,人均GDP和美国人均GDP的差距又一次扩大,退回到17.5%的水平。90年代,新兴经济体增速回升,但人均GDP和美国的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直到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增长强劲,新兴经济体又一次提速,整体保持在6%左右的增速。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的赶超也在加速,当前人均GDP已达到美国人均GDP的27.5%左右。历史表明,过去50年里,新兴经济体有过强劲的经济增长,国民经济实力提高,人均生活水平大幅改善。但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从赶超的角度看,赶超的路途并不平缓,赶超的过程并不理想。拉美经济增长轨迹是个典型的案例。拉美在1962年到1966年的人均GDP是美国的27%左右,但此后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增速急剧下降。虽然之后也有经济增速的提升和赶超的反复,但今天其人均GDP与美国人均GDP的比值要低于50年前的水平。与之相比,亚洲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和赶超比较成功,其人均GDP与美国人均GDP的比值从12%提高到40%左右。其中韩国的案例更是引人注目。韩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强劲增长,此后虽然增速不断放缓,但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不断在赶超美国的人均GDP水平,直到今天达到美国的65%左右。从过去50年新兴经济体增长和赶超的轨迹看,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不可控特征和全球经济金融的周期性波动,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和赶超也是一个波动、反复和曲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调整政策的过程。新兴经济体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坚持长期的可持续增长政策,在上升周期避免过热,在面临下行压力时及时调整。政策调整的效率决定了新兴经济体能否持续地保持经济增长和赶超。半月谈记者:综合当前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和历史的经验教训,在目前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可以采取哪些对策?朱民:只要顺应周期,不过度使用刺激政策,新兴经济体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第一,要充分认识到目前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是一个自然的经济周期过程,是新兴经济体在增长和赶超路上已发生并且仍会发生的波动和曲折之一。新兴经济体调整经济金融政策,适应变化的全球宏观经济金融环境,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此情况下,试图通过内部宏观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阻止经济增长下滑,维持经济的较高增长,长期来看很难奏效,反而会因过度刺激而引起宏观环境恶化,埋下危机的种子。第二,全球经济周期性下降过程,也是新兴经济体调整经济结构的时机。从可持续发展来看,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和赶超之路是不断把经济增长模式从外需为主调整到内需为主的过程,而外部需求下降是结构调整、加大内需提振经济的较好时机。因此,新兴经济体在防止经济大幅下滑和波动时,要从结构调整而非拉动总需求的角度制定政策。与此同时,由于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也伴随着内部宏观经济金融失调,因此重建宏观财政、货币政策空间,维持宏观经济金融稳定也是当前新兴经济体调整政策的重要部分。第三,新兴经济体要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人均GDP的差距,最核心的是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需要把经济增长的关注点从增加规模转到提高效率,并制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具体措施。必须看到,即便是在人均收入超过一万美元的新兴经济体,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仍然只有美国的20%水平。这解释了新兴经济体人均GDP和美国人均GDP之间的差距,也表明新兴经济体未来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巨大。第四,对过去50年新兴经济体增长轨迹的分析同样表明,推动经济增长并缩小和发达国家人均GDP差距的另一条根本途径,是成功实现较公平的收入分配,让全体国民共享经济增长的果实。这就需要创造和扩大就业机会,打破垄断,建立较好的初次分配政策和公平就业、竞争政策。第五,要保证劳动生产率不断增长,保证经济增长的果实被全民共享的根本基础是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持续完善的制度建设是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持续经济增长的最根本措施。总之,增长放缓又一次把新兴经济体放到了新的起点上。谁能提出好的政策,改善增长模式,推进结构改革,谁就能不断推进经济增长,实现赶超。这是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又一次挑战,也是全球经济面临的又一次深层次变革。(记者孙时联)冷却塔完!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本文标题:新兴经济体:顺应周期-慎用刺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482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