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华讲师网-盖烈夫:中国传统文化与领导艺术(之三)
中国传统文化与领导艺术(之三)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国际认证咨询师全国十佳培训师盖烈夫简介企业管理专家、全国十佳讲师、国际认证咨询师;中大、清华、北大等高校兼职教授;HR、礼仪和演讲专家;国学应用讲师。曾任:清华大学高级职业经理训练中心总教练长,新太集团和新太科技(上市公司)执行总裁,立白集团副总裁总管理师,招商迪辰集团总裁,富林集团总经理,树人集团总裁。编创开发出HR类、营销类、行政类、素质类、文化类、战略类等一百多门培训课程;创编了“MMM管理模式”并自创《高价值企业的整合管理》理论,获广东省第十一届、全国第八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两个一等奖。为金融、保险、房地产、高校、电力、通信、保险、医药、汽车、运输、家具、服装、鞋业、IT、日化、机加工、制造业、酒店、农林、矿业、咨询业等数百家企事业进行过咨询、诊断、培训、设计和示范管理,具有深厚的管理理论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生动的培训方式,在企业界和高等院校以及咨询培训界享有盛誉,被称为“企业医生”、“最解决问题的咨询师、“最受欢迎的培训师”。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组织行为学》2、《高效运营管理》3、《制胜领导力》4、《高效会议管理》5、《赢在执行力》6、《人力资源管理》7、《企业战略管理》8、《规范化商务礼仪》9、《国学与管理》10、《总裁演讲技能》11、《如何当副职》12、《企业创新管理》13、《职业心态与素养》14、《营销实战技能》15、《有效沟通的艺术》16、《压力与情绪管理》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培训目录忠、孝、节、悌、仁、义、礼、智、信、恕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儒义礼仁智信恕悌节孝忠第二讲儒家学说与领导艺术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关于“忠”•许慎《说文解字》曰:“忠,敬也,尽心曰忠”,•《左传·桓公六年》说:“上思利民,忠也”;•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认为“尽己之谓忠”。•《论语》中首先提到“忠”的是《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教人以善谓之忠”,“至善为忠”,“尽已谓忠”,“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臣事君以忠”,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关于“孝”儒学的核心是“仁”,“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孔子认为,“爱人”要先从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因而把“孝”作为“仁”的根本。他提出了:“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的要求。[1]孔子的学生及孟子等许多儒家的代表人物都对“孝”作过阐述。《论语》一书,总共约15000字,“仁”字却出现109次,共19处提到“孝”字。孔子及他的后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孝道。提出了许多关’于“孝”的具体道德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在物质生活上要赡养父母,保证父母无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儒家伦理一直把生活上的“养亲”看作是“孝”的基本要求,看作是子女应尽的基本义务。古人云:“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二、在精神上要敬亲,使父母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保持身心愉悦,安度晚年。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一个重要思想,即将孝与敬联系起来,这是非常正确的。孟子也认为,“爱而不敬,兽禽之也。”因而,养亲必敬,光养而无敬爱之心,就不是真孝。孔子的学生曾子进—步解释说:“孝者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可见,曾子把尊亲放在“孝”德的首要地位。曾子还认为,如果做不到尊亲,起码不能做坏事,以免使父母受辱。他把物质生活上的奉养看作是孝的最低层次。“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意”,故仅仅对父母尽经济上的赡养责任,只能算是“下孝”。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的今天,尤其要多注意精神上对父母多关心,使父母身心愉悦,安度晚年。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关于“节”•老子就告戒过人君:“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用庄子大师的话来说,“朴素,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就是说朴素最美。•关于“节”的核心含义:节制、节约、节律、气节、正节、贞节。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关于“悌”弟子规(参考)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人呼即代叫人不在己先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馀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说:“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关于“仁”孔子的儒家学派与别的学派相比,最大的差异在于他坚持“仁”的学说,并且使其构成了儒家政治、思想、教育、人格培养等方面的理论基础。而“仁”也就成为儒家学派的理论核心。既然要了解孔子的“仁”道,就首先要知道何谓“仁”,简单地说,“仁”就是“爱人”。“爱人”有两层含义,一是就人和物的关系而言,人比物重要,二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孔子极度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关于“仁”的内容,孔子认为有五种品德,即恭、宽、信、敏、惠,具体来讲,恭就是庄重,宽就是宽厚,信就是守信,敏就是敏捷,惠就是慈惠。说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既要自尊自重,又要互尊、互爱、互信。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同时“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说,“仁”这种德性,就是自己希望成功也希望别人成功。这就是从正面来说的,从反面来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真正的仁者,不仅不会说空话,而且做起事来,行为上很敏捷。不像有的人,光说不做,失信于人。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爱人”又概括为一个“仁”字。孔子把仁阐述成最高政治原则,它涵盖了贤能政治的一切准则,又阐述成最高道德标准,它概括了一切善良的品德。孔子以“仁”为人生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构成自己全部思想的核心。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关于“义”•《论语》中“义”出现了二十四次•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子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公明贾对曰:“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君子以义为质,礼以行之。”•孔子曰:“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关于“礼”•认为礼是“国之基”,“人之干”,“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左传》昭公五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孔子十分重视礼,认为对一般人来说,“不学礼,无以立”(《季氏》);对统治者来说,“上好礼,则民易使”(《宪问》),“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子路》)。因此,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无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但孔子对于礼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曾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阳货》)孔子的意思是说,礼乐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和节奏,而是有着更为本质的含义。——仁礼相成。•孔子所说的: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关于“智”•智不仅是指知识,而且是指可以被直接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的和有生命力的知识——智慧。智慧即实践着的知识。智慧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美德的基础和源泉,因为没有智慧就不能认识美德的内涵和美德的价值。没有智慧,被人颂扬的美德就会变成僵死的教条;没有智慧,美德就可能走向美德的反面。•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把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不是归咎为一般意义上的美德的差异,而是归咎为特殊意义上的美德的差异,即知识的差异。•知识的美德作为一切美德的根本,孔子很怀疑那些没有获得系统性的知识的人们会有真正可靠的美德。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关于“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儒家文化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所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主要以“信”这一概念出现。“信”字在《论语》中共出现了38次,其中36次是作为伦理概念来使用的。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显然把“信”视为一切约束力的动力源泉,其基础性地位高于宪法和法律本身的存在。因此,宪法和法律想要获得应有的权威,它们首先应该是社会普遍理解、认同和接受的结果。孔子在“信”的实行问题上提出了“君子贞而不谅”、“言必行,信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要盟不信”等观点。孔子说: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育化。夫焉有所倚?——《大学》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关于“恕”•在《论语》中,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雍也》),这是待人的忠。孔子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这是待人的恕。这两句话大意是说,我希望实现的,就帮助别人实现;我自己不喜欢的,决不强加于人。这种推己及人的方法有两个前提:一个是人道(仁爱)原则,即肯定人的尊严;另一个是理性原则,即肯定人同此心,每个人的理性都能判断是非、善恶,因而“能近取譬”。忠和恕并不是两个问题,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孔子的学生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矣。”孔子说:“曾参啊!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矣。’”。现代人所说的“心中有他人”“让世界充满爱”可以说也是这种基本思想之体现。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衷心祝愿梅山糖业集团事业辉煌万事如意找讲师,就上中华讲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
本文标题:中华讲师网-盖烈夫:中国传统文化与领导艺术(之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646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