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早期胃癌诊断项目介绍北京美康生物技术研究中心2010年05月纲要第一部分胃癌的危害第二部分针对早期胃癌的检测方法第三部分胃蛋白酶原PGI&II血清检测介绍第四部分关于“全民胃部重大疾病普查行动”的相关介绍第五部分市场策略第六部分关于胃蛋白酶原(PG)的相关文献第一部分胃癌的危害一、更多的人应该关心自己的胃部健康胃癌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癌控项目的统计数据,全球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高达700万,其中死于胃癌的患者占到10%。全球每年新发胃癌934,000例,其中42%(近40万)的新发病例在我国,胃癌在我国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约每2~3分钟就有1名中国人死于胃癌“中国每年死于胃癌的约有22.7万人,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23%,而患者的早期诊断率还不到1/10,早期胃癌(EGC)手术率低于5%~10%。”——摘自重庆医学2009年10月第38卷第2O期«早期胃癌的筛查方案及早诊早治»王江红(重庆市肿瘤研究所400030)一、更多的人应该关心自己的胃部健康胃癌的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0-80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19-35岁的胃部恶性肿瘤患者占总数3.3%,由于年轻人胃部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患者就诊晚、临床总体诊断水平欠佳等因素,造成众多病人确诊时已属进展期,且常伴有胃周、腹腔甚至远处转移。“因此,胃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提高胃癌的疗效、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摘自重庆医学2009年10月第38卷第2O期《早期胃癌的筛查现状及诊断进展»王江红(重庆市肿瘤研究所400030)所有疾病警惕中胃癌最早期为凶险胃癌症状二、我国胃癌状况我国胃癌病例以进展期为主,约占90%,早期胃癌诊断率仅为10%左右。而日、韩两国均达40%~50%甚至更高。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总体复发率为1.5%—13.7%,而进展期胃癌的总体复发率为50%~70%。因此,早期胃癌的诊断是影响我国胃癌诊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普查的依从性差、费用昂贵。除日本及韩国等发达国家外,其他国家较少诊断和报道早期胃癌,绝大多数病人首次诊断时已属中晚期,其中50%左右难以施行根治性切除据肿瘤协会统计,2008年上海居前六位的肿瘤中,消化道肿瘤就占了四位,其中胃癌为第二位(30/10万)“如果不提高我国的胃癌诊断率,其治疗水平也难以提高”——摘自外科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l3卷第l期《关于早期胃癌临床诊断的若干问题》师英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三、政府颁布的各种关于胃部重大疾病早诊早治的政策法规胃癌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健康,目前通过临床症状就诊,多为中晚期患者,治疗费用昂贵且效果不佳,如果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案对人群进行筛查,及时发现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通过有效治疗,阻断早期胃癌的发展并治愈,因此早诊早治是目前控制人群胃癌的有效措施。卫生部颁布的《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年)》明确消化道肿瘤是我国癌症防治工作的重点。国家十四部委联合下发的《全民健康科技行动方案》[国科发生〔2008〕165号]中,明确胃癌作为预防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要建立有效的预防干预方案和综合治疗方案,使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提高。第二部分针对胃癌的检测方法一、胃钡餐造影原理:患者口服硫酸钡(BaSO4)后,钡液沿消化道下行,由于钡液不会被消化吸收且能在X光下清晰的与消化道区分开,显示出消化道的轮廓,以检查消化道壁有无缺损、溃疡,消化道器官中有无肿瘤。优点:检测时间短。缺点:射线暴露(对人体有辐射),检测费用高,受操作者手法及经验、钡液质量等影响,不能对胃部疾病做定性定量的检测,只能做定位检测,对早期胃癌的判定显得无能为力。据日本消化道集团检诊协会统计:x线影像学诊断胃癌的漏诊率为28%—29%,误诊率为12%一14%二、纤维胃内窥镜原理:内镜纤维管从食道插入,经口腔进入胃内,用来检查食道、胃腔以及十二指肠球部病变。优点:能够直观、高清晰度了解胃部状况可以钳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检测胃部疾病准确二、纤维胃内窥镜缺点:1、体内检测,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2、对操作者要求很高,早期胃癌内镜下表现隐匿,特征不明显,很容易出现漏检。(日本肿瘤专家细川治在51441例内镜检查的总结中证实,操作经验低于10年的内镜医师早期胃癌漏诊率为25%,尤其是贲门附近的胃癌漏诊率高达32%;操作经验10年以上的内镜医师早期胃癌的漏诊率为20%,甚至部分进展期胃癌亦被漏诊)3、检测费用高。4、不适合大规模胃癌普查。三、胃癌肿瘤标记物肿瘤标志物主要是指癌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CEA,CA19-9,CA72-4,CA50,TPA等肿瘤标志物特异性差,只能是临床术后监控的辅助手段之一,在早期筛查中基本起不到作用。CEA在胃癌患者中,胃液阳性率为50%,血清阳性率只有不到5%。(详见肿瘤标记物解读)优点:采用血清检测,无创伤、广泛认知。缺点: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对胃癌的诊断意义尚无定论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意义不大并且程序繁琐、耗时、需要昂贵的设备四、碳13呼气试验13C-尿素呼气试验:用于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的医学实验。原理:胃内的Hp依靠其高活性的内源性尿素酶,能将口服的碳13标记的尿素分解成氨气和碳13标记的二氧化碳,后者极易弥散入血,经肺呼出而被检测到。缺点:局限性强,只能检测HP感染。不能确定严重胃体萎缩性胃炎(HP与胃窦萎缩性胃炎相关,与胃体萎缩性胃炎无明显相关)。不能反映不同部位胃粘膜的形态和功能。更不能说明是不是患有胃癌仪器设备昂贵,费用高。五、胃蛋白酶原通过定量测定人体血清中的胃蛋白酶原I和II的浓度,定量监控从HP抗体感染、萎缩性胃炎乃至早期胃癌的全过程。主要用于早期胃癌的筛查和治疗逆转。优点:血清检测无创伤、更安全。操作简单,时间短,不造成受检人员的长时间滞留。检测结果可靠,检测特异性可达99%以上,敏感度可达75%以上。唯一符合卫生部疾控局颁布的《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胃癌两步法检测的初筛方法。费用低廉,适用于大规模人群早期胃癌筛查。PG和HPHP与胃窦萎缩性胃炎相关,与胃体萎缩性胃炎无明显相关;Hp检查试验不能确定严重胃体萎缩性胃炎,而PGI的下降是中、重度胃体和胃底萎缩性胃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检测适用于幽门螺杆菌除菌疗效的判定,PGI&PGII比值可作为早期除菌疗效的判定指标。五、收费标准比较收费标准比较上消化钡餐:180-320元/次胃镜检测费:140-340元/次肿瘤标记物检测:50元/项(组合350-1200元)碳-13呼气:100-400元/次胃蛋白酶原I&II160-240元/次在各地执行价格不同,以上价格供参考用。第三部分胃蛋白酶原PGI&II血清检测介绍胃共分为4部分:贲门部、胃底、胃体与幽门部。一、胃部结构胃壁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组成,并有神经、血管和淋巴管的分布。黏膜层柔软,活体呈橘红色。一、胃部结构胃底腺位于胃底和胃体部胃黏膜固有层内,为分支管状腺,主要由4类细胞组成: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联合测定PGI和PGI/II比值可起到胃底腺粘膜“血清学活检”的作用一、胃部结构PGI主要来源于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PGII则来源于全胃腺(胃贲门腺、胃底腺、胃窦幽门腺)和近端十二指肠腺,前列腺和胰腺也产生少量PGII。二、胃病的分类胃病有功能性胃病和器质性胃病。功能性胃病包括胃功能紊乱,胃神经官能症,胃运动过快,胃运动过缓,胃运动无力,胃瘫,胃下垂,胃粘膜脱垂,胃酸过多,胃酸不足等。器质性胃病包括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含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胃癌等。三、早期胃癌的分类及界定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早期胃癌(EGC)指:癌细胞仅浸润至胃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EGC内镜下又可分为隆起型(息肉型:I型)、浅表型(胃炎型II型)和凹陷型(溃疡型:III型)、混合型(IV)四型。浅表型中又分Ⅱa(隆起表浅型),Ⅱb(平坦表浅型)及Ⅱc(凹陷表浅型)三个亚型。以上各型可有不同的组合,如Ⅱc+Ⅱa,Ⅱc+Ⅲ等。三、早期胃癌的分类及界定早期胃癌按癌灶直径可分为:小胃癌:癌灶直径在5~10mm。微小胃癌:癌灶直径≤5mm。点状癌:胃粘膜活检为癌,手术切除标本系列取材找不到癌组织。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均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常为黑便,少部分早期胃癌可表现为轻微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即黑便或持续大便隐血阳性。早期胃癌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达90%以上。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仅为30%~40%。四、中晚期胃癌中晚期胃癌(进展型胃癌)指癌性病变侵及肌层或全层,常有转移。有以下几种类型:蕈伞型(或息肉样型)溃疡型浸润型混合型多发癌等中晚期胃癌(隆起型)胃癌的发生过程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过程,大量流行病学、病理学和临床证据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癌发病危险极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又与胃癌死亡率强烈相关。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过程,大量流行病学、病理学和临床证据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癌发病危险极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又与胃癌死亡率强烈相关。肠胃型胃癌的发展史: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五、胃癌高危人群的特征感染过幽门螺杆菌的人群。男性,尤其是超过正常体重20~25公斤的男性人群。年龄在50岁~80岁之间的人群常吃加盐、腌制蔬菜、烟熏肉和鱼等食物的人群。吸烟人群。接受过胃部手术、胃息肉的老胃病人群。家族肿瘤疾病、家族胃癌史的人群。恶性贫血的人群。A型血的人群。长期工作在含有大量烟尘、石棉和镍环境的人群。六、胃蛋白酶原(PG)简介胃蛋白酶原(PG)是胃黏膜特异性功能酶-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按其生化和免疫原性不同可分为两个亚群:即PGI和PGII。PGI来源于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PGII则来源于全胃腺(胃贲门腺、胃底腺、胃窦幽门腺)和远端十二指肠Brunner氏腺,前列腺和胰腺也产生少量PGII,胃粘膜合成的PG11约为总量的25%。合成后的PG大部分进入胃腔,在酸性胃液作用下活化成胃蛋白酶,只有少量(约1%)PG透过胃粘膜毛细血管进入血循环。”血清PG水平可反映不同部位胃粘膜的形态和功能,联合测定PGl和PG1/PGII比值可起到胃粘膜“血清学活检”的作用。”——摘自孙丽萍袁媛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研究所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年9月参考文献:«胃蛋白酶原研究现状及应用»检测PG可发现哪些疾病?通过非侵入性血清PG检测可将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再进行胃镜检查-确诊。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萎缩性胃炎容易导致胃癌,国外有研究表明,胃窦为主的萎缩性胃炎患者罹患胃癌的危险性高于正常人18倍;如果胃窦和胃体都存在粘膜萎缩,其危险性高于正常人90倍。胃黏膜炎性病变对血清PGⅠ含量影响较大,对浅表性患者需重点监测血清PGⅠ含量变化;胃黏膜萎缩性病变对血清PGI&PGII含量均有影响,萎缩性患者应同时监测血清PGI&PGII含量变化。因此,定期跟踪监测PG含量变化可以提前发现胃部疾病及其变化,做到早诊、早知。七、胃蛋白酶原(PG)解读浅表性胃底腺黏膜胃炎血清PGI&PGII都会增加,PGR下降。轻度、中度萎缩性胃炎血清PGI下降,PGII增加,PGR下降。严重慢性萎缩性胃炎血清PGI下降,PGII基本不变,PGR下降。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血清PGI&PGII含量都有不同程度升高,治愈后恢复正常。八、美康产品PG解读检测结果胃部状态可能的原因建议PGⅠ200ng/ml且PGR7.5胃黏膜暂时性受损1
本文标题:早期胃癌诊断项目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65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