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寺河烈士陵园解说词【陵园门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川底乡寺河烈士陵园参观、学习和指导工作!寺河村隶属川底乡,位于泽州县西部、长河岸边。距晋城市区22公里,辖5个自然村,全村共有420户,1200余人,1400多亩耕地,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重点革命老区村。【进入陵园】寺河烈士陵园初建于1946年,由晋城县人民政府立碑。1971年,又由县政府拨专款扩建,占地面积800平方米,陵园内建有纪念碑、馆。2006年,寺河村两委班子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多方筹资60多万元对陵园进行了迁址和扩建,目前陵园总占地7000多平方米,详细记载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寺河人民在历任党支部书记带领下坚贞不屈、英勇抗敌的英雄事迹。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并被列为市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纪念碑】现在,矗立在大家面前的就是革命烈士纪念碑,它位于陵园的正中央,纪念碑高13.5米,钢筋、砼结构,碑顶仿琉璃瓦,碑面上端为五角星图案,正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样,大理石贴面、围栏,它是为纪念寺河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死难的32名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雄伟庄严,象征着我们对无数革命先烈的敬仰和怀念。同时,纪念碑也在向我们诉说着先烈们的英雄业绩,向我们诉说着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源。每年的清明节,川底乡团委都会组织广大少先队员、青年来为烈士扫墓、献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接下来,让我们为(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三鞠躬),来表达对先烈的哀思、怀念和敬仰!仪式完毕――大家请随我到后面纪念馆参观。【纪念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寺河烈士陵园纪念馆。纪念馆面积是96平方米,砖瓦水泥结构,室内设有图片及实物展。各位领导,各位党员,我们整个展览馆以历史图片和文字解说为主,分九大篇章,从寺河人民深受压迫――奋起反抗――革命胜利――建设家园,是寺河党支部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直到夺取革命胜利的整个历史的缩影。请看第一篇――水深火热“七˙七事变”的发生标志着日军侵华战争的全面暴发。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使国土沦陷,民不聊生。美丽富饶的晋城被日军烧杀抢掠,寺河人民深受日伪和地方顽固势力的血腥屠杀,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图1)这是1940年日军入侵山西时的情景。(图2)这是伪村公所驻地。这里列举了两个地主压迫贫农的典型事例,这是介绍贫农王毛计,他奶奶生病向地主借了钱,因无钱还债,被逼以妻顶债,走上绝路。这是介绍贫农甄小忙,他的三亩保命田被地主剥夺后,倾家荡产,饿死炕头。(图3)这是李生元同志,(图4)这是李生元的家,李生元同志后担任了寺河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我们前三个篇章主要就是围绕李生元同志的革命成长过程来讲述的。这是他在贫农王毛计、甄小忙被逼死后,带人找地主李末屯评理,李末屯蛮不讲理,指使手下李某对李生元大打出手,李生元忍无可忍,出手将李某打翻在地。李某被打倒后,装病不起,李末屯借机摆设公堂,李生元吃了官司,被罚八十现洋、四十匹土白布。李生元的父亲被迫卖掉了仅有的三十亩地和十三岁的儿子李口生,才算平息了官司。事后,其父被活活气死。请看第二篇――创建组织第一篇描述了当时寺河人民遭受的压迫,那么,“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活动。根据党的指示,寺河建立了党支部,成立了牺盟会、自卫队、农会,揭“义仓”、斗奸霸、......,寺河人民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图1)这是晋城三高旧址,是晋东南地区成立牺盟会最早的地方,牺盟会是牺牲救国同盟会的简称,它也是晋城最早宣传抗日救亡活动的组织。(图2)这是牺盟晋城县分会在城内办公的地方,他们当时月余发展会员达万余人之多,其中就有寺河村的5名共产党员。(图3)这是中心县委在西大阳驻地旧址。晋城中心县委原先是由刘尚之在城内成立的,刘尚之调离后撤销。后由赖若愚在晋城西大阳村重新成立,这时候,寺河党组织就受中共晋城中心县委领导。(图4)这是刘双喜家,刘双喜是李生元同志的革命领路人,是他向李生元介绍了陕北的革命形势,才使李生元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穷苦百姓。从此,李生元毅然动身外出寻找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后来他接受党的指示回村开展工作,秘密发展了6名共产党员,成立了寺河党支部,他任支部书记。(图5)这是支部成立地。随后,寺河人民在党支部领导下成立了农会。(图6)这是农会成立地。(图7)这是李生元组织农会带领群众揭毁“义仓”地。“义仓”是旧时地方上储存粮食以备荒年同济公众的粮仓。当时“义仓”由地主李末屯霸占,他们揭“义仓”后,把粮食全部分给贫苦农民,事后又有更多的贫苦农民纷纷加入农会。通过农会揭“义仓”事件,地主李未屯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就组织了一个三十余人的“红枪会”,给地主们撑腰。(图8)这是“红枪会”驻地。为了打击“红枪会”,李生元等人在洞阳山中,秘密召开了支委会议,传达了上级指示,决定成立抗日村公所和自卫队(图9),队员的武器那时每人只有一只红缨枪。随着“红枪会”的气焰高涨,李生元等只好到洞阳山(图10)后的沁水端氏找到八路军唐天际的部队,请求帮助。部队立即派兵到寺河抓走了伪会长,解散了红枪会。党支部借机又吸收了几十位同志加入党组织。后来,在李生元的带领下,村里又办起了合作社。(图11)这是村合作社旧址。为了宣传抗日,扩大抗日在群众中的影响,村里还成立了秧歌队,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图12)。趁日军进攻、国民党军退却混战时,党支部组织基干小组深入战区,捡敌人的武器,藏到李树山家,后交给了八路军和游击队使用。在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下,寺河还成立了秘密中心转送站(图13),任务是转送情报和护送首长。当时护送的有晋城中心县委书记赖若愚和部队首长等。赖若愚原是中共晋城中心县委书记,为在晋城建立地方武装立下大功。后担任中共太岳区党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太原市委书记、山西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全国总工会主席等职。1939年春,寺河村25名青壮年参加了八路军,(图14)这是参军地旧址。请看第三篇――隐蔽斗争1939年,正当晋城抗日形势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山西阎锡山为了限制共产党和牺盟会的发展,于1939年12月18日,命国民党47军李家钰部和叛军卢有年部200余人发动了震惊全国的“十二月事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牺盟干部,配合他们执行这次事变任务的,还有当时日伪县政府、县公安局里的一些蒋、阎特务。1940年1月3日,国民党47军又伙同孙瑞琨部队从晋城城内出发,兵分两路,疯狂进攻当时聚集在泽州县李寨乡土岭村的共产党人,发动了震惊山西的“土岭事件”。事件中五位烈士壮烈牺牲,80多位革命志士被俘,在晋城党史上留下了鲜血浸染的一页。事件发生后,唐天际司令员立即电告八路军总部,朱德总司令写信给四十七军军长李家钰,言明厉害关系,被俘人员才被获放。土岭村是一个小村,远近闻名的“沁河第一弯”就在土岭村的西部,2006年,为纪念土岭事件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泽州县委、县政府在土岭村兴建了土岭事件纪念馆,土岭纪念馆是我市建立的第一个“市级党史教育基地”。“十二月事变”发生后,寺河抗日村长王锁魁(图1)被吓破了胆,背叛了革命。随后,因叛徒告密,李生元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李生元只字不招,大骂汉奸卖国求荣、残杀人民的罪恶行径,最后被他们用刺刀挑开锁骨,用铁丝串过去,拧成圈,再用绳子吊到大梁上毒打,李生元几次昏过去,又被用冷水泼醒,最后被伪军大卸八块惨杀。(图2)这是李生元同志被捕时的情形和牺牲地。李生元牺牲后,为了保存力量,李德茂带领几十名党员隐蔽到洞阳山中的一个山洞(图3)中,在此他们学习了《怎样做个共产党员》、《论持久战》等,党组织活动被迫转入秘密。这是李德茂在山洞中所作的诗,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请看第四篇――前仆后继随着抗战形势的好转,中共晋城组织开始从秘密转向公开,在晋城先后开辟了晋南、晋北两块抗日革命根据地。寺河党组织在李生元同志牺牲后,由副书记李德茂主持支部工作,李德茂想方设法与上级党组织取得了联系,重新建立了党支部,成立了秧歌会、评书摊,进行宣传抗日工作,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反动势力破坏抗日的罪行。为鼓舞士气,李德茂带领人民群众打日寇、斗顽匪、除汉奸,不断打击日伪的嚣张气焰。(图1)这是晋北县委在大阳赵庄驻地旧址。(图2)这是寺河党支部与上级党组织的活动联系示意图。(图3)这是他们在苇町岭下小河的公路两侧,伏击日寇军车十辆,活捉三名日军,缴获大量枪支和军用物资的地方。(图4)这是他们为保卫春耕生产,村自卫队乘东沟唱戏之机,在峪南村伪中队队部消灭伪军,缴获枪支弹药的地方。请看第五篇――坚贞不屈1943年秋天,日军先后几次扫荡寺河村,特别是最后一次,他们一进村就烧了群众的房屋,杀了耕牛,抢劫财物,更残忍的是将80余名群众、干部押在大庙里,进行野蛮的拷打和审问,最后竟惨无人道的实行了“机枪点名”,5人遇害,20多人受伤,断墙残壁上溅满了鲜血,地上更是鲜血横流,造成了骇人听闻的“寺河惨案”。1943年7月2日(农历)夜,叛徒王锁魁以请客吃油馍为名,召集村中14名党员、干部在樊角北窑内召开会议,同时派人连夜给日伪军送信,自己则继续参加会议。次日凌晨,日伪军百余人包围了开会的院子,李德茂在带领大家突围时,被子弹击中,壮烈牺牲。8名党员被捕,1人逃生,其他人惨遭敌人杀害。后来,人们把7月3日(农历)定位寺河烈士纪念日,每年都举行纪念活动。经过日伪军的几次扫荡,寺河村损失惨重,全村三分之一的房屋被烧,抢走财产不计其数,屠杀了几十名抗日干部和革命群众,即使如此,也丝毫没有损伤寺河人民的抗日斗志,反而更激发了他们痛击侵略者的顽强斗志,一次接一次与敌人进行着前仆后继的顽强斗争,成为了晋北县一面永不倒的抗日红旗。(图1)这是日军扫荡时的情景。(图2)这是当时为了躲避日军扫荡的藏身地道,现已废弃。(图3)这是“机枪点名”发生地。请看第六篇――重振旗鼓随着抗日战争的节节胜利,晋城四周先后建立了晋沁、晋北、晋东三个抗日县政权,日伪被团团围困在孤城之中。寺河党支部在中共晋北县委领导下,积极组织寺河人民进行反扫荡,割电线、打伏击、审汉奸,终于于1945年4月28日迎来了晋城的全境解放,寺河也从此回到了人民手中。(图7)这是根据地人民庆祝抗战胜利的场景。请看第七篇――奋勇支前正当举国上下欢庆抗战胜利的时候,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开始大举进攻解放区。这个时期,寺河村党支部先后组织115名民兵、民工组成了担架队,运粮队,支援前方将士作战;妇女做军鞋590双,运往前线;有60名青壮年参军上了前线;有李建林等5人随军南下支援新区政权建设。这是全县人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情景。请看第八篇――建设老区新中国成立后,富于革命光荣传统的寺河人民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勇敢地担负起建设老区、振兴老区的历史使命,他们依托农业优势,开工厂、修学校、建水库、筑公路,村庄发展,人民幸福。近几年,寺河村党支部、村委会还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广户用沼气,绿化、硬化、亮化大街小巷,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引导群众栽桑养蚕,建起了卫生所、老年活动室和文化广场,全村面貌焕然一新,被确立为省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请看第九篇――永远铭记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见证这场战争的人越来越少,但我们不会也不能忘记: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我们要永远铭记先烈的壮举,在先烈精神感召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建设美好家园作出新贡献。寺河烈士陵园展览馆是在中共泽州县委宣传部的积极倡导、县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由县委党史研究室具体承办的,从资料搜集、照片采拍到整体设计和制作,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凝聚了集体智慧的结晶。多年来,有四面八方的旅客来陵园参观接受教育;有县、市领导常来陵园指导工作;每年的清明节,乡团委还组织广大少先队员、青年来为烈士扫墓、献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2008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李蓉主任莅临寺河烈士陵园检查指导工作,对泽州县弘扬英烈精神,重修烈士陵园,教育激励后人的做法给予了很高评价。这就是整个纪念馆的基
本文标题:寺河烈士陵园解说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658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