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成长小说视域下《看不见的人》中祖父的形象探析
成长小说视域下《看不见的人》中祖父的形象探析作者:阿依则姆古丽·如苏力王业昭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20期摘要成长引路人是成长小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看不见的人》中祖父虽已逝世,但其遗言贯穿小说始终,是“我”成长路上一个关键性正面引路人,引导“我”不断走出困惑,帮助“我”定位自己。论文在解析《看不见的人》的主题及重要人物祖父的基础上,分析小说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并着力探讨“我”成长过程中祖父的正面引路人形象如何得以体现。论文旨在揭示当时“我”这样的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迷失自我的现状,启示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要正确定位自己,而非在不属于自己的地方追寻自我身份。在此过程中,祖父这样的正面引路人不可缺少。关键词《看不见的人》祖父正面引路人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RalphElliosn,1914-1994)的代表作。美国是一个移民社会,少数族裔在成长过程中寻求身份认同是其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也自然成为解读这类作品的一个独特切入点。然而迄今,从成长小说视角对《看不见的人》的专题研究较为阙如。1《看不见的人》: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成长小说理论源于德国,它并不仅关注个人在性格发展时期的经历,更着重描写人物道德和心理发展过程所赋予成长作品的特色。成长小说的情节发展有一定的相似性,几乎所有都包含主人公成长的背景、成长的困惑、离家出走、遭遇考验、陷入困境、获得醒悟等相似经历。縱观美国文学史中典型的成长小说,大体通过“诱惑一出走一迷惘一顿悟”的结构向读者展现经典的成长故事,主人公都是按照从无知愚昧到历经磨砺、考验,再到最后的认识自我和人生这一脉络实现成长。这些特征在《看不见的人》中都得以很好的体现。小说主人公是出生在南方的黑人,怀着远大的理想到北方开启求学之路。在自己的家乡,他被白人称作“老实黑人”。正是他的黑人身份给他的成长带来了比一般人更多的困惑和障碍。打工过程中,他很快发现“兄弟会”只是在利用黑人去实现他们自己的私利,自己只是一个工具。他试图通过努力在社会中寻找一席地位,使自己成为“看得见”的人。但是,所有这一切努力都化为乌有,所有理想也最终幻灭。他开始顿悟这一切的根源,宁愿呆在地下室接受“黑暗中的黑暗”,成为“看不见”的人。成长小说主人公在成长各个阶段,始终有人在引导其成长。不管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在成长过程中扮演了引路人的角色。从人类文明发展历史来看,成长小说中的引路人原型可以追溯到神话中的神和童话中的国王或白马王子。通过观察引路人的社会角色和行为方式,青少年逐一跨过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并逐渐确立了自已在社会中的位置。成长的正面引路人以启蒙者的身份出现,为迷茫的主人公指引前进的方向。2祖父:成长的正面引路人2.1“祖父”完美体现了正面引路人特质芮渝萍在她的《美国成长小说研究》一书中提到成长小说中的正面引路人一般具有如下特征:他们的身份或性格往往比较特殊,这种特殊性使他们与主流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也使他们乐于跟年轻人交朋友。在《看不见的人》主人公的成长路上,祖父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正面引路人,引导“我”一步步探寻自己的身份。正面引路人的上述特征在“祖父”身上均得以充分体现。祖父是黑人奴隶,安分守己,辛勤劳动,抚养儿子长大成人,是品行端正的楷模。“我的祖父确与众不同。他是一个古怪的老头。祖父是个沉默寡言的老人,从不惹是生非,然而临死之前却把自己说成是叛徒,密探。他处处表现温顺,但他说这是危险的举动。这就成了我脑子里始终得不到解答的难题。在诸事顺利的时候,我就想起了祖父,感到自己犯了罪,内心十分不安。仿佛我在不知不觉的按他的嘱咐办事。”从“我”的一系列心里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祖父的遗言对“我”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2“祖父”临终遗言的“引路”作用“祖父”是历经沧桑的黑人奴隶形象的代表,但他在临终前却把自己说成是一个叛徒、密探。祖父在小说中从未露面,却一直是以一种声音的形式出现。临终之前,他把“我”爸爸叫到身边,说:“儿啊,我死后,希望你继续战斗。我没有对你说过,我们的生活就是一场战争。我一辈子都是个叛徒。………要把我的话告诉孩子们。”说完就咽了气。那时,主人公怎么也弄不清祖父临终遗言的含义,但是这些话却像咒语一样时刻萦绕在他耳旁,对他有极大的影响。原来,祖父要求后辈以表面的顺从来解构白人的权势,即表面上维持黑人奴隶般顺从的刻板印象;在内心深处,他们可以保留尊严,痛恨种族歧视来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刻板印象,最后达到保存实力,推翻白人统治的目标。每当“我”陷入困境之时,祖父的临终遗言都会引导他走出来,这尤其体现在他身处无知、出走、迷惘,以及顿悟成长各人生阶段。“我”是无知的,而无知的“我”又被各种诱惑所包围。无知有外在和内在之分:外在指的是“我”作为黑人一开始就不知道这个世界是白人所主宰。从小“我”就被教育要守规矩,而所谓的规矩也是白人定的规矩。毕业那天“我”发表演讲之后被迫跟一群黑人观看舞蹈。那一刻“我”没有意识到其实黑人就是白人取乐的工具。在学校,“我”给白人校董诺顿先生当司机,并自豪地认为自己的命运就靠这所学校来造就,称诺顿先生很伟大。“我”的无知让诺顿先生看到了布莱索博士不想让其他人看见的东西,而作为黑人校长的布莱索责怪“我”为什么不撒谎让这件事至少表面上看得过去。后来为保全自己的地位,布莱索毫不留情的将“我”开除学籍,而且虚伪的允诺介绍“我”到白人那儿去工作。事实上,布莱索写的介绍信直接斩断了“我”找工作的后路。内在的无知指的是“我”作为黑人的种族与生俱来的天真无知。首先是祖父,作为老实黑人,祖父嘱咐下一代要继续奋斗,让他们表面上服从白人,但内心还是要认清自己身份并抗争。尽管祖父嘱咐了,“我”还是相信服从白人才能取得成功。忽视祖父遗言表明了“我”对黑人历史的无知,对种族历史的不了解导致“我”遇到种种考验。无知又天真这一阶段“我”对祖父遗言是忽视的,所以这一阶段祖父遗言对“我”没有实际性的引领作用。出走阶段即“我”寻找工作阶段,也是考验阶段。离开了学校,也离开了布莱索博士这种带着面具的人。找工作就是对“我”的一个考验,意味着一个走向自由的新机会。“我”意识到黑人在白人区的地位,也明白了布莱索的真面目。祖父在梦里提醒并引导“我”要自己思考并找出真相。“我”拿着最后一封介绍信会见了小爱默生(布莱索博士推荐信人一),身为白人的他却开始对“我”坦诚相待,这时“我”想起了祖父说过的话:“不要让随便什么白人把他的事情告诉你,因为他说了之后,他就会感到这样做是丢脸的,于是他会恨你。事实上他一直在恨你……。”祖父这时候也在提醒“我”黑人跟白人之间不可能坦诚相待,因为他们的地位一直都高高在上,要认清自己是黑人。此外,祖父按照要求复述美国宪法全文,却依然被白人拒之门外不让投票的经历也让“我”明白白人是不可信的。在后来的打工过程中,祖父遗言对“我”启发良多,时刻提醒“我”要认清身份和地位,引导“我”改變跟白人相处的方式。处于迷惘阶段的“我”抛开幻想在油漆厂打工。虽然只是被白人捉弄的玩具,但“我”依然表现谦逊。在被诱导为锅炉增压造成爆炸后,“我”住进医院。躺在病床上的“我”开始为自己身份发愁,想不明白为什么又会是这样的下场。后来在兄弟会发表演讲,当说到“更像个人”时“我”想起了祖父。祖父的遗言更像是在提醒处于迷茫中的“我”尽管处在白人区,也要认同自己的黑人身份,把种族命运与民族责任铭记在心,并为之竭尽所能。顿悟与成长阶段是“我”在兄弟会工作期间。兄弟会的黑人会员克利夫顿离开兄弟会后,在街上吆喝卖纸娃娃谋生,“我”亲眼看到他被警察枪毙。这一事件彻底激发了“我”反省和顿悟。小说的尾声,“我”蛰伏在纽约黑人区和白人区交界处一所白人居住大楼的地下室。在饱尝了世间世态炎凉之后,“我”又回想起了祖父的话,祖父叮咛说:“俯首帖耳,甚至他们死亡和毁灭。”主人公在自己的经历中逐渐体会到祖父遗言的含义,即不要盲目接受白人的原则,要在现实面前冷静地找寻自己的生存准则和生活方向。主人公对待祖父遗言的态度逐渐变化,其实这也是青年人成长的一种普遍模式,即从不理解长辈的训导,到经历苦难挫折之后的大彻大悟。3小结《看不见的人》不仅讲述了一个黑人青年的成长历程,将黑人的社会处境置于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中,而且展开了黑人对生存价值的探讨。更重要的是,作者视黑人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对主人公坎坷命运描写折射出这样的事实:无论是白人还是黑人,所有人都必须面对并认识社会、寻找自我存在,确定自我价值。主人公每次经历的前,中,后都有明显的心理变化,尤其是经历之后的自我反省。从“我”一开始上学到最后躲进地下室这一过程中,祖父的遗言始终伴“我”左右。在当怀疑自己身份时,它能解除困惑。随着经历的增多,“我”对祖父遗言的理解也在变化。当慢慢理解祖父遗言真正含义时,“我”已正确定位了自我。参考文献[1]拉尔夫·艾里森.看不见的人[M].伍绍曾等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16+184+584.[2]潘敏燕.论黑人作家笔下的智慧长者形象——从《看不见的人》中的祖父到《宠儿》中的祖母[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04):73-74+89.[3]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80+126.[4]易立君,刘彬.《看不见的人》: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07):43-45.[5]LiHong.RalphEllison’sInvisibleManandChangeofHumanBeing[J].OverseasEnglish,2012(23):181-182+184.
本文标题:成长小说视域下《看不见的人》中祖父的形象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676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