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毛概2018版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本章主要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3、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4、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二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一张白纸”奠新基新中国的成立,广大劳苦大众由被奴役、被压迫者变成了国家的主人.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国际上,新中国的诞生,博得了全世界人民的赞誉。美帝国主义却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对我国在政治上采取不承认主义,在经济上实行封锁禁运政策,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在国内,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再加上长期战争的破坏,致使本来就很落后的国家经济,雪上加霜,到处是一派百孔千疮的破败景象。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与解放前的历史最高水平相比,农业产值降低两成以上;江岸河堤常年失修,水旱灾情严重。工业产值降低一半,工矿设备多被毁坏……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交通运输能力遭到严重摧残。全国有上万公里铁路线、3200多座桥梁、200多座隧道被破坏;三分之一的机车因破损而无法行驶;几乎没有一条铁路干线可以全线通车;空运所需民航飞机、驾驶员、器材等全部被劫往香港……(国民党劫运往台湾的2,775,000余两的黄金及两亿美元外币及无数的专家、科技人员)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内外贸易滞塞、投机盛行。城市物资严重匮乏,市场混乱、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农村约有700万灾民亟待救济;城市工人、手工业者、知识分子的失业大军达400万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口有5亿4千万);还有数百万原国民党军政人员需要“包下来”……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这就是旧中国留下的烂摊子。面对这副烂摊子,作为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是乐观的,把它形象地比喻为“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并且要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最新最美的“画图”。而对于这副“烂摊子”,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却断言新中国财政经济的困难是无法克服的。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民族资产阶级中也有人评说:共产党军事上100分,政治上80分,经济上得0分。然而,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对于面前的困难是无所畏惧的。毛泽东当时就曾满怀信心地说:我们的情况是困难的,但是有办法的,有希望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正是满怀着希望毅然肩负起领导人民医治战争创伤,着手恢复国民经济的历史重任。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2.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3.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其中主要的三种经济成分是:1.社会主义经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2.个体经济: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3.资本主义经济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从1949年到1952年,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我国工业生产总产值增长了145%,农业生产总产值增长了48.5%。可见,向社会主义过渡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工业1952Text1949农业145%48.5%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边打、边稳、边建首先是“银元之战”。银元投机对新中国的经济为害较甚,对此国家明令严禁金条、银元、外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一律由人民银行挂牌收兑,规定人民币为惟一合法货币。沉重打击破坏金融的非法活动。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其次是“米棉之战”。当时一部分金融领域之外的投机商人大量囤积粮棉煤,以哄抬物价,扰乱市场。对此,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粮食、棉花和煤炭的大规模调运,使得一度膨胀起来的物价稳定下来。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统一财经,稳定物价这只是新中国经济工作的第一步,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又进一步提出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而斗争的任务。他说,为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悍然以武力介入朝鲜内战,一直把战火燃到中朝边界的鸭绿江边,这已严重威胁到我国领土和新生人民政权的安全。抗美援朝,目的在于保家卫国,对外的抗美斗争,并未完全影响国内的经济恢复和建设。对此,党和政府采取的是“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即战争第一,一切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稳定国内市场,求得金融物价不太乱;进行其他各项带投资性的经济和文化建设。这实际上成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财经工作安排的总方针,它为最终战胜军事上、经济上都非常强大的美帝国主义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到1952年底,除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外,整个大陆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新老解放区共有3亿多无地农民获得了7亿亩耕地和相应的生产资料。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全国范围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也取得很大胜利,历时三年多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上肃清了大陆上的反革命残余势力。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这一系列社会民主改革和政治运动,始终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使满目疮痍的国民经济在短短三年内就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都达到或超过了解放前的历史最高水平,并且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还得到了相应的增长,国家已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从而为大规模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在此经济基础上形成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思考:党和毛泽东为什么在1953年放弃了原来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设想,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这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是学生十分关心的焦点问题。(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我们结合教材上的论述,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阐述: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国家政权,为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2、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为中国革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前提。3、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4、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大规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并且暴露出与大规模国家建设要求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5、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东西方冷战正炽,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遏制和侵略政策。社会主义国家同情中国。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初步成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具有巨大的示范和鼓舞作用).毛泽东指出: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因此,这条道路,中国走不得。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和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政治: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经济:国营经济主导,同时包括个体、合作社、私人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主要矛盾土改完成前是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残余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土改后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作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一面。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一种可以接受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也有资本主义因素。其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结论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理论依据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即: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的设想,发展变化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过渡。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初步的设想: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10-15年.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义。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一化三改造”“一化”,指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资本主义工商业总路线工业化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依据1.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曾设想用暴力没收与和平赎买两种方式来变革所有制,并认为如果能用赎买的办公法,将是最便宜不过的。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2.列宁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是把剥削阶段的生产资料转化为公有财产,同时,通过合作社的形式使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3.毛泽东在马列理论的指导下,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我国要“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新中国成立后,适时的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透视过渡时期总路线,可见其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了反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本文标题:毛概2018版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937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