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2019届二轮复习:1.2.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件】
第二阶段中国近代史专题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上起鸦片战争,下讫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主要包括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战争、近代前期的抗争和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议:第一,从近代开始,中国开始融入世界,需要从世界的视角来看中国。注意把中国各时期的社会状况放在世界形势的整体角度来考虑,即把中国近代史与世界近代史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二,要运用文明史观、整体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解读重大历史事件(现象)。如鸦片战争、通商口岸、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胜利等。第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高考的长期热点,复习中应联系周年热点和社会热点,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复习。第四,要多关注学术界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史等的研究成果。一、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主要方式表现军事侵略近代西方列强主要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主要方式表现政治侵略割占土地《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获取特权《南京条约》附件中“领事裁判权”等规定;《天津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辛丑条约》规定的驻兵权等以华治华从瓜分中国到扶植代理人:慈禧太后、袁世凯等主要方式表现经济侵略开埠通商《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天津条约》: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获取特权《南京条约》: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天津条约》: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主要方式表现经济侵略战争赔款《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北京条约》: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辛丑条约》:清政府赔偿白银共4.5亿两镇压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思想渗透利用传教士的传教特权,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日本全面侵华时期推行奴化教育二、近代前期中国人民重大抗争与探索的特点、贡献及影响1.近代前期民主革命运动的特点:(1)革命具有广泛性。(2)普遍向西方探求真理。(3)革命具有层次性、阶段性。(4)革命具有继承性。(5)取得一定成果,但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2.抗争与探索的贡献和影响:(1)农民阶级的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运动中表现为建立起以天京为中心的政权与清政府对峙;颁布了农民战争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首次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在义和团运动中打出了“灭洋”的挽救民族危机的旗帜,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粉碎了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美梦,具有爱国主义精神。(2)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探索: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第一次转变,使近代前期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达到顶峰。三、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觉醒民族觉醒的本质内涵是民族认同感和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精神。进入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威胁。面对这种威胁各民族之间形成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也在各民族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得到了升华。1.鸦片战争——民族意识的萌发。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改变,人们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2.甲午中日战争——民族意识逐渐强化。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强化,首先是知识分子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是农民阶级发动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民族意识逐渐强化。3.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的升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空前团结,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使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4.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的高涨。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形成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复兴意识也达到了空前的觉醒。考向一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战争(5年4考)【再研真题】1.(2017·江苏单科·T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世纪金榜导学号A.贫富不均B.莠民作乱C.民性懦弱D.吏治败坏【解析】选D。由材料“官犹诩诩自得”可知官吏不顾百姓安危;“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情柔懦,安得闹事”可知官吏没有看清社会的主要矛盾;官吏“欺压良善”,可见当时的吏治败坏,看不到世界的大势,导致战争的失败,故D正确;耆英主要分析的是官吏的乱作为,不是主要分析民众的问题,故B、C错误;材料没有分析贫富问题,故A错误。2.(2014·江苏单科·T5)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解析】选B。材料涉及厦门、宁波、上海的开放通商,应该是指第一次鸦片战争,A错误。对英国割占香港岛的行为清政府称为“赏借”,显然仍有天朝上国的思想,B正确。材料中清政府主要在通商、赔款方面等作出了让步,并未在根本上丧失国家主权,C错误。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3.(2016·江苏单科·T9)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189469.496.2624.2519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解析】选A。依据表格中“1894—1914年”日本对中国贸易的数字明显呈上升趋势,说明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剧,故A正确;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日本和其他国家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能说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此时的英国仍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头号强国,故B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故C错误;这一时期,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际地位没有提高。图表仅仅折射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变化,故D错误。4.(2015·江苏单科·T22)(13分)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材料二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6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分)(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4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注意“战场态势”关键词,然后从材料一中“坐守而已”“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可以概括出答案;第二问依然从材料一中“并匿不出”“戴宗骞持不可”“声言向提督乞生路”“诸洋员请姑许乞降”“军士露刃挟汝昌”等有效信息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第(2)题从材料二“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中国乃不国矣”概括战败的危害。第(3)题联系课本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关史实直接证明“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主要从民族觉醒、救亡图存、政治运动以及促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方面加以说明。答案:(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2分)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4分)(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3分)(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4分)【考向规律】重在考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和影响。通过一段文字、图片和表格类的材料创设情境,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史识拓展】一、近代前期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的历史影响1.政治上:一方面中国主权日益遭到破坏,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刺激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国各阶层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2.经济上:一方面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输出资本,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另一方面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诱导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3.思想上: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另一方面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二、中国近代外交: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1.朝贡体系:立足点是“华夷观”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定位。在该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儒家、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2.不平等条约体系: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其法律依据是1842年《南京条约》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本质特征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凭借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3.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另一面,将中国推入近代化的进程中,具有客观上的积极作用:首先,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国经济开始了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须遵循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国际惯例;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政府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三、从多角度理解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1.列强侵华方式:列强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2.民族危机程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4.救亡图存、革命力量: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中华民族新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四、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及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1.阶段特征:(1)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列强的侵略以发动战争为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侵华的主要国家为英、法、美、俄。(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的侵略在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
本文标题:2019届二轮复习:1.2.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956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