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划分方法及其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
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划分方法及其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作者:吴恺晶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吴淑琴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2008八达岭长城和明十三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历史文化、建筑艺术、旅游观光、民族教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在中华民族历史和世界建筑、文化史上都具有很高的地位和意义。由于多年来在开发利用和实施管理过程中对“遗产”保护不到位,使其整体环境受到诸多破坏,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所以,对“遗产”加以全方位保护就显得极其重要。为此,以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划定为切入点,实现“遗产”整体保护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明确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与目标。通过规划,达到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读性、可持续性和科学利用的目标。其二,调整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以利整体保护;在充分认识“遗产”历史价值、文化背景、整体环境的空间关系与相关自然要素的基础上,划定核心景区和“遗产”保护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核心景区的保护对策。其三,通过产业规划,解决“遗产地”居民生产、生活出路问题,实现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进行。其四,提出实施建议,为政府“遗产”保护决策提供规划依据。2.期刊论文束晨阳.SHUChen-yang对风景名胜区规划中有关分区问题的讨论-中国园林2007,23(4)分区是实施规划管理目标的基本工具和手段.与国外国家公园分区制相比,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中存在着多种分区类型,并且对各类分区缺乏明确统一的规定,分区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不仅影响到规划编制和管理实效,也将影响到国家对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统一性.通过分析当前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在分区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各种分区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重点建立了适应我国风景名胜区特点的功能分区模式,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3个问题:风景区评价技术、核心景区划定、分区与土地利用.3.会议论文李梅.罗承德.余勇.章小平.吴宗兴九寨沟核心景区水体污染源分析2007九寨沟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我国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九寨沟管理局在发展旅游产业过程中,本着“保护性开发、规范性建设、人性化管理”的原则,对地质地貌、生物等自然资源的多样性以及藏、羌民族文化等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开展了长期卓有成效的工作,对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现介绍了污染源的类型,简述了污染物种类成分,并提出水体污染源控制措施: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提高监测与数据分析水平;保护水源水质;加强景区环境因素的识别,及时控制污染源;扩大保护范围,加强管理力度。4.期刊论文王凤武.张文核心景区居民外迁与小城镇建设-城乡建设2004,(9)风景名胜区内的人口活动是影响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重要因素,加强核心景区内的人口活动管理、建设旅游小城镇、核心景区人口外迁是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措施.5.期刊论文郑光强.张力.ZhengGuangqiang.ZhangLi资源分散型风景名胜区范围界定探讨——以江西省万年县神农源(仙人洞)风景名胜区为例-规划师2008,24(z1)确定风景区范围是风景区开发和保护的基础,包括风景区范围的界定、风景区外围保护区的界定和核心景区范围的界定.神农源(仙人洞)风景名胜区范围由4个核心景区组成,核心景区间为风景区范围,风景区范围之外为外围保护区.这样界定更有利于促进当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较好地处理了资源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风景资源综合利用问题.6.期刊论文龙岳林.熊兴耀.黄璜.黄梅.甘德欣张家界市武陵源核心景区生态安全分析与理性化建设-建筑学报2006,(3)针对目前张家界市武陵源核心景区的现状,以创国际一流风景名胜区为目标,从人与自然和谐、景观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尊重自然、关注人文、强化生态、突出环保的理性化建设思路.7.学位论文段慧云风景名胜区边缘地带游憩空间开发模式研究——以崂山西麓风景恢复区为例2005相对于核心景区,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边缘地带往往资源特色不突出且开发条件良好,受周边建设的冲击和破坏较严重,从而成为风景区诸多问题的集中地.目前对于风景区游憩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资源丰富的核心景区,对于边缘地带游憩空间开发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鉴于这一地带的边缘性与复杂性,本文从城市规划、游憩规划、土地开发规划的理论出发,综合考虑周边城镇、边缘居民点及核心景区资源三方面因素,将游憩规划融于乡村社区空间,提出适合于这一特定地带的具体游憩空间开发模式.首先,文章回顾和总结了风景区边缘地带、游憩开发及其相关理论,概述了主要研究对象及目标.然后,按照发现问题(实例)——分析问题(理论)——解决问题(实例)的思路展开论述.通过对风景区边缘地带概念、特征等方面的分析论证,指出这一地带的问题所在.针对该问题从游憩空间理论出发指出游憩开发一种可行性解决途径,需要游憩规划和风景园林规划的紧密结合.然后结合实例论证,以西湖西进工程为例,通过回顾和分析其开发概况、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总结出这一地带的具体游憩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之上,以崂山西麓风景恢复区为实例进行进一步论证,通过分析实例概况与整体定位找出问题与解决策略,制定具体的游憩空间开发规划,并提出初步的评价体系.最后,对这一特定地带的开发模式进行了总结并对其相关体系和开发前景做出了初步的展望.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实例类比寻求和论证适合于这一特地区域的游憩空间开发模式,针对目前开发存在的两大问题——居民点与土地利用,提出旅游社区和郊野公园这两大具体开发形式,将居民生产生活与游憩开发结合起来,从而能够保证这一地带乃至整个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8.期刊论文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信息办公室以核心景区为依托发展区域旅游电子商务的可行性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9,(1)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性产业,这一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与旅游业之间的深层次互动关系,作为两者结合的产物--旅游电子商务已经并将继续显现出充分的活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9.期刊论文李和平.赵娟城市边缘风景名胜区保护--以重庆市南山-南泉风景名胜区为例-规划师2004,20(4)城市边缘风景名胜区面临着景区用地锐减、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应明确景区保护范围、划分核心景区、加强景区用地规划,有针对性地对城市边缘风景名胜区进行保护.10.期刊论文刘水良.吴吉林.卢咏.LIUShui-liang.WUJi-lin.LUYong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的动力学分析-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20(6)根据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利用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了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主要景区生命周期的动态演化趋势.实证研究表明,卫星景区宝峰湖和黄龙洞景区正处于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是今后理想演进阶段.武陵源核心景区已处于成熟稳定阶段,要严格控制游客数量,调整旅游产品结构,避免滑向衰落阶段.最后,对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链接:授权使用:苏州科技学院(szkjxy),授权号:963ef578-c856-4dc6-af88-9e1000d2a1c7下载时间:2010年10月15日
本文标题: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划分方法及其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015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