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物理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卷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不写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第Ⅰ卷(选择题3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乒乓球可以被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B.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不存在惯性C.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慢,是因为火车静止时惯性大的缘故D.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因为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2.如图物体A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能静止在斜面上,则关于A受力的个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一定是受两个力作用B.A一定是受四个力作用C.A可能受三个力作用D.A不是受两个力作用就是受四个力作用3.如图所示,光滑轨道MO和ON底端对接且ON=2MO,M、N两点高度相同,小球自M点由静止自由滚下,忽略小球经过O点时的机械能损失,以v、s、a、Ek分别表示小球的速度、位移、加速度和动能四个物理量的大小.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球自M点到N点运动过程的是…………………………………………()4.物体在一个不为零的向上的提力作用下参与了下列三种运动:匀速上升、加速上升和减速上升.关于这个物体在这三种情况下机械能的变化情况,正确的说法是…()A.匀速上升机械能不变,加速上升机械能增加,减速上升机械能减小B.匀速上升和加速上升机械能增加,减速上升机械能减小C.三种情况下,机械能均增加D.由于这个提力和重力大小关系不明确,不能确定物体的机械能的增减情况5.如图所示,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先让物体A沿斜面下滑,恰能匀速.后给A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力F,让其加速下滑.设前后两次A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分别为f1、f2,地面给斜面的支持力分别为N1、N2,则…()A.f1f2,N1N2B.f1=f2,N1N2C.f1f2,N1N2D.f1=f2,N1=N26.如图所示,A、B为竖直墙面上等高的两点,AO、BO为长度相等的两根轻绳,CO为一根轻杆,转轴C在AB中点D的正下方,AOB在同一水平面内,AOB=120,COD=60,若在O点处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则平衡后绳AO所受的拉力和杆OC所受的压力分别为……………………………………………()A.mg,12mgB.33mg,233mgC.12mg,mgD.233mg,33mg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7.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木块AB,水平推力F作用在A上,用FAB代表A、B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A.若地面是完全光滑的,则FAB=FB.若地面是完全光滑的,则FAB=F/2C.若地面是有摩擦的,且AB被推动,则FAB=FD.若地面是有摩擦的,且AB被推动,则FAB=F/28.下列情况中,人处于超重状态的是…………………………………………………()A.减速上升的观光电梯中的游客B.高台跳水中到达最高点的跳水运动员C.点火后加速升空中的飞船中的宇航员D.到达最低点的荡“秋千”的小孩9.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小木块的运动状态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则由下表分析可知………………()A.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能为0.6NB.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能为0.5NC.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三次是相同的D.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各不相同的DBAOCmAhBn阻挡条10.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P1,它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受到的阻力f大小恒定,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直到车速达到最大速度v,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开始汽车做匀加速运动,t1(s)时速度达到v,然后做匀速运动B.开始汽车做匀加速运动,t1(s)后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速度达到v后做匀速运动。C.开始时汽车牵引力恒定,t1(s)后牵引力逐渐减小,直到与阻力平衡D.开始时汽车牵引力恒定,t1(s)后牵引力即与阻力平衡11.如图,卷扬机的绳索通过定滑轮用力F拉位于粗糙斜面上的木箱,使之沿斜面加速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箱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重力势能B.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动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C.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克服摩擦力和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和D.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共82分)三、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计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12.光滑斜面上有一个小球自高为h的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抵达光滑的水平面上的B点时速率为v0。光滑水平面上每隔相等的距离设置了一个与小球运动方向垂直的阻挡条,如图所示,小球越过n条阻挡条后停下来.若让小球从2h高处以初速度v0滚下,则小球能越过阻挡条的条数为条(设小球每次越过阻挡条时损失的动能相等)。13.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并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一位同学学习了滑动摩擦力后,怀疑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积有关,于是他准备用实验探究这个问题。(1)这位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成正比,这属于科学探究活动的______环节。(2)为完成本实验,需要自己制作木块,他应制作的木块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_______.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木块B.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的正方体木块C.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长宽高各不相等的长方体木块1,3,5tot1P1P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长度高各不相等的长方体木块(3)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方案A: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方案B:木块固定,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是方案,原因是;②该实验中应测量的物理量是;四、计算题:本题共6小题,共计62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8分)固定光滑细杆与水平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向上的推力F作用下向上运动.0~2s内推力的大小为5.0N,2~4s内推力的大小变为5.5N,小环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g=10m/s2).求:⑴小环在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a的大小⑵小环的质量m⑶细杆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α15.(10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b质量为m=0.8kg,在水平面上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图中的两条直线表示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和不受拉力作用的υ-t图象,求:⑴物块b所受拉力F的大小;⑵8s末a、b间的距离。⑶若在8s末将作用在其中一个物体上的水平拉力F换到另外一物体上,则何时它们相距最远?最远距离为多少?υ/m·s-1129360ab2468t/s16.(8分)一个物块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力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某位同学从这两图线作出了如下的判断:“由于物块在第二个2s时间内物体的动能增加比第三个2s时间内的多,故力F在第二个2s时间内做的功比第三个2s时间内做的功多”。试分析这位同学所做的判断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正确,请给出正确的结论,并说明理由,同时要求指出这位同学判断不正确的原因。17.(10分)物块A与竖直轻弹簧相连,放在水平地面上,一个物块B由距弹簧上端O点H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弹簧上端后将弹簧压缩。某位同学在物块A的正下方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测验物块A对地面的压力,在物块B的正上方放置一个速度传感器,测量物块B下落的速度。在实验中测得:物块A对地面的最小压力为1P,当物块B有最大速度v时,物块A对地面的压力为2P;当物块B到达最低点时,物块A对地面的压力为3P。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重力加速度为g,求:(1)物块A的质量(2)物块B在压缩弹簧开始直到B达到最大速度的过程中,它对弹簧做的功(3)弹簧贮存的最大弹性势能EpmRAB18.(12分)一半径为R的半圆形竖直圆柱面,用轻质不可伸长的细绳连接的A、B两球,悬挂在圆柱面边缘两侧,A球质量为B球质量的2倍,现将A球从圆柱边缘处由静止释放,如图所示,已知A始终不离开球面,且细绳足够长,若不计一切摩擦.(1)求A球沿圆柱面滑至最低点时速度的大小。(2)求A球沿圆柱面运动的最大位移。19.(14分)如图所示,绷紧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皮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始终保持v0=2m/s的速率运行.将一质量m=10kg的工件(可看为质点)轻轻放在皮带的底端A点,工件能被传送到顶端B点.已知工件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23,A点与B点的高度差h=1.4m,取g=10m/s2.求:(1)工件由A点到B点经过的时间t(2)此过程中摩擦力对工件做的功W(3)因运送此工件,电动机需多消耗的电能Eθhv0AB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二、选择题:(共11题,共38分)三、填空12.3n(5分)13.(1)作出假设(3分)(2)C(3分)(3)ba操作时需要匀速拉动木块,且不易读运动中的弹簧秤的示数;b只需要木板运动即可,且容易读数。木块的重力和b图中弹簧秤的示数。(每空3分)14.⑴a=0.5m/s2(2分)⑵m=1kg(4分)⑶α=300(2分)15.(10分)解:⑴设a、b两物块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由υ-t图可得:22106m/s1.5m/s40a①222126m/s0.75m/s80a②对a、b两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1③,F-f=ma2④(以上写全对得2分)由①-④式可得:F=1.8N(2分)⑵设a、b两物块8s内的位移分别为s1、s2,由图象得:1164m12m2s21(612)8m72m2s所以s2-s1=60m(2分)⑶再经16/3s它们相距最远,(2分)最远距离为92m。(2分)16.(8分)不正确。第三个2s时间内力F做功较多。(以上3分)第二个2s内物块通过的位移是2)40(2s×2=4m;力F做功2W=3×4=12J第三个2s内物块通过的位移是3s=4×2=8m;力F做功3W=2×8=16J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ADACDBBDCDACBCAD可知W3W2,即力F在第三个2s时间内做功较多。(以上3分)物块的动能变化等于作用在物块上所有力做功的代数和,即等于力F做功与摩擦力f做的负功的代数和。力F和f对物块做功除了跟力的大小有关外,还跟那段时间内物块通过的位移有关。(以上2分)评分:说明正确结论得3分,说明理由再得3分,指出该同学判断的错误原因再得2分。17.(10分)(1)物块B没有落到弹簧上时,物块A对地面的压力为最小压力,此时物块A受重力mAg和地面的支持力(大小等于P1)处于平衡P1=mAg物块A的质量mA=gP1。①(2分)(2)物块B落到弹簧上,将弹簧压缩,当物块B的重力等于弹簧的弹力时,物块B有最大速度。则有kx1=mBg②此时,由于物块A受弹簧的压力(大小等于kx1)、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大小等于P2)处于平衡,有P2=mAg+mBg。③(1分)物块B由静止开始落下,到达最大速度的过程中,重力做功mBg(H+x1),克服弹簧的
本文标题:高三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033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