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1、新石器时代我国生产工具的一次重大改进是:A、使用打制石器B、使用磨制石器C、使用弓箭D、制造陶器2、史载“启破坏了禅让制,继禹而立。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A、有扈氏维护民主传统而战应该肯定B、启夺取部落联盟首领而战应该肯定C、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应该肯定D、双方为争夺王位而战,都不宜肯定3、某人画了一幅《孔子编书图》,图中反映了以下内容,指出其中有历史错误的是:①房间里面烧着木炭取暖②墙上挂着一柄铜剑③桌子上铺着白纸④墙上用楷书写着:仁者,爱人: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4、最早传到珠江流域的生产技术是:A、水稻的栽培技术B、铸铁和凿井技术C、养蚕和丝织D、铁器使用技术5、我国第一部农学著作是: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农桑辑要》D、《齐民要术》6、西藏成为中央王朝的正式行政区是在:A、北宋B、元朝C、明朝D、清朝7、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开始,其中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最准确的理解是:A、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B、保留一部分主权,封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并存C、沿海是殖民地,内地主权完整;沿海是资本主义经济,内地是自然经济D、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大陆仍然是主权国家8、《资政新篇》中“新”的主要含义是:A、中国人第一次提出向西方学习B、中国人第一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中国人第一次提出要和西方国家和平往来D、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9、“电飞宰相和戎慣,雷厉班师撤战回。不使黄龙成痛饮,古今一辙使人哀。”是指什么事件:A、岳飞抗金B、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10、康有为将西方的政治学说和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根源是A、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下C、顽固派的势力过分强大D、儒家思想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可以扩大号召力11、孙中山说“……斯役之价值……可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中的“斯役”指的是:A、萍浏醴大起义B、广州黄花崗起义C、保路运动D、二次革命12、宋教仁改组国民党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全国第一大党B、克服同盟会分散的弱点C、壮大革命的实力D、争取国民党组阁13、下列与“中体西用”思想无关的史实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师夷长技以自强C、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D、早期的维新思想14、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其中“特殊的国情”是指:A、国民大革命在农村有深刻的影响B、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农民人口占多数C、中国资本主义不发达,资产阶级人数少D、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勾结占据大城市15、中共“七大”提出的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具体方案是:A、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B、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C、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D、解放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6、1946年政协会议在人民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主要指:A、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B、有利于民主政治和平建国C、政协决议有利于人民D、体现了党派平等协商的精神17、1958年,毛泽东讲:“我们的方向,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们的基层单位”这个提法的错误在于:A、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关系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18、拨乱反正过程中,影响最广泛的是:A、为1957年错划为右派的人平反B、为所谓彭德怀反党集团平反C、为刘少奇平反,恢复名誉D、为四五运动平反19、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是:A、改革计划管理体制B、扩大企业自主权C、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D、改革流通体制20、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中国思想通史》的主编是:A、范文澜B、郭沫若C、翦伯赞D、侯外庐21、对下列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图示中,全面又正确的是:①启蒙运动②法国大革命③美国独立战争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D、22、列宁说:“民族战争可以转化为帝国主义战争,反之亦然。”下列战争体现列宁观点的是:①拿破仑帝国的对外战争②普法战争③第二次世界大战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23、下列对法国的“启蒙思想”最准确的表达是:A、批判专制主义,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B、批判了旧制度,对新社会提出设想的思想C、批判教权主义,提倡个人自由的思想D、否定封建王权,提倡权力的“制约和平衡”24、以下哪项政策违反了资产阶级经济自由的原则?:A、没收逃亡贵族土地B、无条件废除一切封建权利C、对日用品实行最高限价D、分小块土地出售给农民25、1848年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依据是这次革命:A、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B、东南欧各国希望取得民族独立C、法国资产阶级镇压了巴黎工人起义D、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26、“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这一历史概念的准确含义是:A、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掠夺、剥削、压迫的政治经济体系B、全世界的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相互连结的经济体系C、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和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联系形成的统一的经济整体D、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与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经济的结合体27、19世纪中期以后的文学创作与18世纪到19世纪初的文学创作相比,不同之处是:A、崇尚理性主义和创作的规范性B、表现出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情绪C、注重人的本能、情感和理想D、注重描写现实生活批判现存秩序28、威尔逊认为:“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下列各项体现了美国这一思想的是:A、放弃中立,参加一战B、召开华盛顿会议C、提出“门户开放”政策D、提出“十四点和平计划”29、与《色佛尔条约》相比,《洛桑和约》最重要的结果是:A、收回了许多被割让的领土B、使土耳其获得了民族独立C、废除了外国的财政监督权D、取消了赔款和领事裁判权30、以下关于第二次世界大后,亚洲经济发展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摆脱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②抓住机遇,采取适合本国国情的措施来发展本国经济③新加坡、韩国是7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④西亚产油国利用石油资源发展本国经济,有些国家已经迈入富国行列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座位号第二卷(非选择题,共75分)注意事项:1、第二卷共页,用钢笔和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并在试卷右上角填上座位号。题号二三总分313233343536分数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31题10分;32题12分;33题12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后汉书》材料二:“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材料三:“晋自中兴以来,治纲大驰,权门并兼。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晋书》材料四:“处庙堂之高,不知有阵战之急……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宋以后,多以寒人为中书舍人。”——《中外历史新编》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的“豪人”和“徒附”分别指什么?2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2分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4)上述四段材料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什么社会问题?结合史实评述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6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二:“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纲纪不行,大乱四起来”——《戊戌变法》材料三:1903年,立宪派在他们控制的报刊上发表文章,鼓吹“立宪”,清朝一些地方大员如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也奏请“变更政体,实行立宪法。”——《中国近代史》材料四:1906年9月1日,清廷下诏“预备仿行立宪”,强调“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但目前民智为开,规制未备……”结合材料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政治主张?2分2)材料二中的“愚民”和材料一中的“君民共主”中的民在政治地位有何不同?2分3)立宪派鼓吹“立宪”与清朝地方大员要求立宪的目的是否一致?为什么?4分4)清廷下诏的实质目的是什么?怎样认识它的“预备立宪”4分33、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史实回答: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的机遇”分别是什么?3分2)这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什么主要特点?结果和影响如何?6分3)根据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3分三、问答题(共3小题,34题13分,35题15分,36题13分)34、恩格斯说:“如果政治权力的行动违反了经济的发展,在大多数的场合,政治权力总要为经济的发展所击败。”结合周世宗改革的成功和王莽改制的失败,从正反两方面谈谈你对恩格斯这一论断的认识。35、建国以来,中国制定过哪三条经济建设的基本路线?每条路线的主要背景、核心内容及结果如何?根据此你认为制定经济政策应该遵循什么原则?36、问答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国家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什么新的特点?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参考答案:一、1—5、CCBDD6—10、BBBCB11—15、BDDDC16—20、DADAD21—25、CCBCD26—30、ADDBA二、31、答:1)豪人指豪强地主;徒附指依附农民。2分2)材料二反映了豪强地主可以世代做大官,掌握中央和地方大权;或者选官看门第的现象。2分3)材料四说明豪强地主因为自己的腐朽而衰落,一般地主的地位日益上升。2分4)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如果考生回答为士族制度也可以给2分)2分;他们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割据混战,破坏经济发展,百姓苦不堪言,如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醉心于争权夺利,政治黑暗,如西晋的短命而亡;顽固守旧,阻碍历史进步,成为封建社会中期改革的重大阻力,如王莽改制的失败。4分(光有影响没有史实给一半分。)32、答:1.体现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2分2.材料一中的“民”是公民;材料二中的“民”是臣民2分3.不一致。立宪派鼓吹“立宪”的根本目的是争取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权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而地方大员要求“立宪”的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扩大自己的政治势力和影响。4分4.清统治者“立宪”的实质目的是维护满洲贵族的统治。1分,它毕竟在被动地适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但作为封建统治者始终不甘心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立宪”最后是一场骗局,导致自己众叛亲离,立宪派发生分化,部分倾向革命。(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3分33、答:(1)俄国: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中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2)特点:俄国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国家资本主义的办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和农业的市场交流;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中国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是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果和影响:苏俄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到1927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建立起斯大林高度集中是经济体制;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促成了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趋势;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繁荣景象。(3)认识: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34:答:周世宗改革成功的原因:从背景上说,五代政权交替频繁,政治黑暗,经济破坏严重,人心思定;从措施上看:减免苛税,安顿流民,整顿吏治、整顿军队顺应了经济要恢复,政治要统一要求;从作用上看,改革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5分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部分措施违背了客观规律:王莽希望用“王田”的名义将全国的土地来一次再分配,以此来克服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不符合封
本文标题: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038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