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年级第二次阶段考试政治试卷
高二年级第二次阶段考试政治试卷出卷人:余慧华审核人:徐志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1.刘翔说:“当一件你盼望已久,原以为是遥不可期的事情,一下子变得触手可及的时候,那种迫切的心情,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动力。”这表明①外因有时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意义③要在实践中有所建树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条件为前提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2007年1月,三峡工程紧急启动补水调节机制,首次利用水库调蓄发挥生态调度作用。三峡工程号称“全球第一水利工程”,有人称之为“科技博物馆”,世界难题“题库”,有20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名列“世界之最”。要描絵这一宏大工程的设计蓝图,往往要挑战技术的极限。据此回答2--3题。2.要挑战技术的极限,从主观方面来说,必须做到①在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②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③充分认识到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的制约④坚持从客观事实出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三峡大坝的建成与三峡建设者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在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劳动模范,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这表明①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②人民群众的一切利益都要维护好、实现好③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④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作家丛维熙曾写过一篇中篇小说《雪落黄河静无声》。但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的教授克鲁姆研究发现雪落有声。雪落在水中的声音频率在50~200千赫间,鱼类可以听到这一频段的声音,而人类却只能听到20千赫以下的声音。据此回答4—5题。4.“雪落有声”正如中国古语所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它们所体现的哲理有①现象和本质有区别,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②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因此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③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④理性认识是真实可靠的,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克鲁姆发现落雪有声,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感性认识必须上升为理性认识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③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6.“万变不离其宗”所蕴含的哲理是①本质和现象是密切不可分割的②千变万化的现象,都包含着本质的变化③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总是本质的表现④现象变,同时本质也就变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7、2006年10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在前五次审议的基础上对物权法草案进行第六次审查。对物权法草案进行多次审查表明的哲理是①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探索是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②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③任何法律的制订都要经过多次修改④认识要不断的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哈根达斯试验”,是个曾经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典试验,说的是消费者在对着一大、一小两杯冰淇淋的选择时,哪怕那个10盎司的杯里装着8盎司的冰淇淋,而那个5盎司的杯里,装着才不过6盎司冰淇淋,就因为消费者看到的是一个没装满,而另一个漫了出来,他的选择就会倾向于“小杯”的,甚至还会为这杯少的付出高价。据此回答8—9题。8、上述实验结果表明A.感性认识具有欺骗性,是假象B.感性认识不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D.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性认识9、一些商家利用人们的上述弱点,达到多赚取不义之财的目的。为了防止上当受骗,从哲学角度看,我们应该A.对现象进行理性分析,认识事物本质B.舍弃感性认识,多学习科学消费知识C.坚持适度消费原则D.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觉得自豪吗?这是由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童世俊主持的名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的大型社会调查的重要问题。回答10--11题。10、在4568个有效回答中,认为作为中国人“非常自豪或比较自豪的”占到82.8%,童世俊教授认为“从分析结果看,中国人的自豪感指数还是相当高的”,这一认识过程体现了A.从分析到综合的思维方法B.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C从共性到个性的认识方法D.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相结合11.在选择作为中国人“非常自豪或比较自豪的”备选的17条理由中,名列前三的是“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国土和美丽的山河”、“灿烂的文化和艺术”。当然,因地区、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等的不同,所选择的理由有所差异。这表明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B、认识既源于实践也源于书本知识C、人们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认识必然不同D、认识既受客观条件影响,也受主观条件影响2006年5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政治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强调指出:“我们办一切事情都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逐步推进的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据此回答12-13题。12.从价值观的角度看,这一要求说明:A.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C.价值观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人们的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13.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人们的传统认识。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这一材料所体现的哲理是: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实践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第2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于2006年10月28日落幕后,有评论家指出:已没有哪一部电影能吸引当年那样多的观众,能够激起当年各种那样的激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粮食丰富多彩,人们的兴趣、口味、价值观等日趋多元。据此回答14—15题14.下列关于价值观的说法正确的是A.价值观是一个经济概念,属经济范畴B.价值观人人都有,但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不同的C.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正确观点和评价标准15.价值观日趋多元,会使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其区分的根本标准是A.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B.是否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是否有利于客观事物的发展D.是否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类的根本利益16.金钱和幸福的指数有很密切的关系,如果自己的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幸福无从谈起,另外幸福主要是来自人的心灵深处,不一定物质生活丰富了人就幸福了。从人生价值观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①金钱不是万能的,不能衡量一个人的价值②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③金钱是实现人价值的重要物质保证④物质财富与人生没有关系,因而没有必要不择手段地获得金钱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7.价值观人人都有,但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这是由于①客观事物的属性是不同的②人们的社会地位是不同的③人们的认识水平是不同的④人们的利益、需要是不同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8.非公有制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在遵循市场法则、追求企业利益的同时,还需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这是因为A.集体主义决定企业发展方向B.市场经济可以产生集体主义C.集体主义可以促进企业发展D.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具有内在一致性铁轮滚滚,汽笛长鸣。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雪域“钢铁巨龙”—青藏铁路,2006年7月1日全线开通试运营。回答19—20题。19.20世纪美国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翻越昆仑山,穿越唐古拉,在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世界屋脊上,今天已腾跃起一条钢铁巨龙。这表明A.自然界完全打上了人的烙印B.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所不能的C.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条件制约无能为力D.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巨大的2,4,620.“上了青藏线,就是做奉献”,数万名青藏铁路的建设者,在走上高原的第一天起,就是在这样的口号激励下,奋斗在条件异常艰苦的雪域高原,创造了人类铁路史上非凡业绩。这告诉我们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实践的主体②奉献和索取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③建设者们的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重要④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埋头实干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④温家宝在看望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时指出,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据此回答21—22题。21、要实现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和谐,就需要①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②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③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④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2、下列无助于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的是A.看到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B.要认识的人的发展需要社会提供的种种条件C.认为个人对推动历史前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D.个人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读右图,回答23—24题。23.心心相扣的心形,象征志愿者与运动员及奥林匹克大家庭和所有宾客心连着心,用心服务、奉献爱心,为奥林匹克运动增添光彩。2008年,志愿者的爱心及行动将会表明A.个人索取是不正当的行为表现B.人的社会性制约着自然性C.个人对社会的奉献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D.个人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24.一名合格的志愿者需要拥有“三件武器”:外语特长、专业技能和礼仪知识。这说明A.客观条件是个人实践活动的前提B.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C.青年学生要与群众实践相结合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主观条件的制约25.文学巨匠巴金曾说过:“理想是那么鲜明,看的见,而且同我们的血肉相连。。。。。从它那里我们可以吸取无穷无尽的力量。”这表明①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②理想是一个人全部生活的归宿和总和③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④理想和现实紧密相连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6.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⑤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⑤2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有机统一。下列关于实践的基本特征中,体现唯物主义的是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B.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C.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D.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28.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的积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天下妙士,必有妙眼,渠见妙景,便会妙手写出来……无他,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也。”这句话表明A.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艺术创作要通过偶然把握必然29.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老子的这一观点()A.认为通过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更有意义B.揭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对立性C.主张知识的获得不需要通过思维加工D.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30.“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强调了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31、2007年3月5日至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温家宝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说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体现的哲理是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C.人民群
本文标题:高二年级第二次阶段考试政治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041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