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竹山县十一五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规划
竹山县十一五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规划一、“十五”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回顾“十五”期间,是我县巩固温饱成果、提高扶贫质量、构建特色产业、奋力迈向小康的重要时期。县委、县政府把项目强县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重大战略举措,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和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举全县之力,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牵动县域经济,以项目扩大招商引资,以项目调优结构,以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间,全县实施投资项目625个,预计可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比“九五”的7.73亿元增长133%。其中,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75个,千万元以上的项目42个,过亿元的项目8个。重点项目建设不仅成为推动“十五”时期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而且为今后一个时期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十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建设主要特点1、项目争取工作实现新突破。五年间,全县共向上申报争取国家投资重点项目158个,比“九五”增长143%。争取国家、省批准立项的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45个,比“九五”增长87.5%;千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25个,比“九五”增长108%;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5个。争取到位各类资金97600万元(农业25000万元、工业36400万元、交通32000万元、社会发展4200万元),比“九五”增长95.4%。其中国家财政预算内专项、国债、财政扶贫、以工代赈等各类无偿资金48900万元,政策性贷款48700万元。2、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五年间,共实施千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42个,比“九五”增长182%。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8个,是“九五”时期的4倍。农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天保工程、退耕还林正抓紧实施,已封山育林18.3万亩,造林6.4万亩,森林管护300万亩,退耕还林12.6万亩;城关防洪大堤工程已建成一二三期工程,四期工程正抓紧施工;谭家河灌区工程已建成东西主干渠4500米,渡槽2座160米;松树岭电站、220KV变电站工程预计2005年底建成运行;宝丰水泥粉磨站、钒矿和重晶石矿开采与加工项目建设正快速推进;路网建设和县乡油路国债项目顺利实施,先后完成襄关省道十转山段、霍山坡段改线工程,竹向路、鲍竹路改扩建工程和5条通乡公路黑色化建设;纵横大道等城区16条主街道先后得到建设和改造;康华苑、阳光景苑、广厦、宏发、九隆等一批住宅小区的建设力度加大,改善了城区居民的人居环境。国际粮援项目、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农民健康工程、一中科技楼、检察院技侦楼、公安第一看守所、移动通讯基站和县乡光纤联网工程等一大批社会发展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3、项目前期工作上了新台阶。一是针对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变化及日益激烈的竞争新形势,先后对资源开发、基础设施、特色产业、高新技术、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六大类88个项目进行了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的编制,其中委托有资质的设计部门完成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的重点项目达42个,比“九五”增长89%,大部分项目已被上级审批。二是潘口、龙背湾等项目前期工作的扎实推进,标志着我县项目工作已实现了由中小型为主向大中小相结合、由省市重点为主向国家和省市相结合的跨越。三是不断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和市场趋势,及时对项目库中的项目进行调整、完善和充实,实现了项目库的动态管理,使项目更具竞争力。4、招商引资开创新局面。五年间,共签订招商引资合同96项,协议引资8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6亿元,比“九五”增长280%,其中直接利用外资32万美元,实现零突破。飞远公司、长源公司、西山集团、浙江纵横控股集团、美国中国山珠宝公司、日本稻田株式会社、香港恒利集团等一批中外大企业、大财团先后落户竹山投资创业,开创了全民招商的新局面。特别是与浙江纵横控股集团达成的投资58亿元梯级开发堵河干流水能资源的正式协议,并扎实有效地推进前期工作,掀起了引进大业主、建设大项目、推进大开发的新高潮。(二)“十五”时期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建设主要成就及基本经验1、拉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五年来,在投资拉动下,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8.2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2.5亿元,年均增长8.8%,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3%。直接创造就业岗位3.8万个,增加劳务收入11400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4%,直接拉动和间接转化提供的财政收入占全县地方财政总收入的20%以上。2、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五年间组织实施了路网工程和农村公路国债项目,改造主干线路网路基238公里,新增油路469.53公里,新增水泥路44.35公里,建成各类桥梁26座,隧道5座,全县公路总数达到160多条,通车里程由2000年的1900公里增加到2005年的3253公里。十转山、霍山坡、界山、九华山、松树岭、三关、界岭等一批高危路段的路况得到较好治理,公路等级和通达能力得到提高,初步形成了以省道干线为骨架、县乡公路为依托、乡村道路为基础、横贯东西、通达南北的公路网络,实现了由滞后型向适应型、由封闭型向辐射型、由瓶颈型向畅通型的跨越。通信设施建设方面,五年间共架设本地网光缆线路358公里,程控电话网络覆盖17个乡镇和80%的行政村,总容量达4.3万门,用户由2000年的9079户增加到2005年的4.25户,年均增长41%;建成17个移动通讯基站和23个联通基站,铺设光纤线路280公里,用户达3.5户;互联网业务不断扩大,全县互联网用户达2000户,竹山信息网和今日竹山网已建成并投入运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建成各类水利工程7595处,其中新建小型水库3座、山塘151口,修建河堤474处175公里、渠道154处160.8公里,建设基本农田8750亩,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98万亩,农业抗灾能力明显提高;实施各类人饮解困工程6700处,解决了全县5.02万人的饮水困难。通过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九五”时期的26.2%达到2005年的37.1%;以铁峪河、邱家梁、田家河、文峪河等为主的6条小流域得到初步治理,治理面积达75平方公里。3、推进了新型工业化进程,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五年间,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先后实施工业技术改造及技术创新项目142个,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5940万元,比“九五”增长70.5%,工业经济块头不断壮大,运行质量显著提高。预计到2005年底,全县工业企业可发展到13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工业增加值达到3.6亿元,占全县GDP的28.8%。地方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一是水电产业取得以快速发展。顺水坪、浪鹰岩一级、二级电站建成投产,松树岭、黄家湾、构元子电站建设进展顺利,龙背湾、潘口、小漩电站前期工作扎实推进,预计到2005年全县水电总装机容量可达到10万千瓦。二是医药化工产业快速推进。黄姜基地已形成规模,肚倍基地逐步恢复,皂素、水解物生产能力分别达到300吨和700吨,肚倍系列产品现已形成年产700吨没食子酸、1000吨各类单宁酸、200吨三甲氧基苯甲酸等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能力。三是绿色食品产业进程加快。已形成6.3万亩茶叶、1.8万亩烟叶、2000吨山野菜的商品生产规模。同时,我县被命名“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圣水茶叶获中国农科院研究所有机茶认证中心认证,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绿卡”,“圣水”商标已成为湖北省著名商标。四是珠宝饰品和矿产品加工业初具规模。绿松石产销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我县外向型经济的重点产业。机械加工、建筑建材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4、加速了小城镇建设,城镇功能不断提升。五年间,一批重点城建项目相继建成,县城先后完成了人民路、北大街、广场路、大街、辕门街、环城东路、建设大道、双拥路、寿康路、永乐路、桥东路和纵横大道等16条主干道的建设与改造工程,共改造道路10.08公里,硬化路面12.97万平方米,铺装人行道7.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63盏,新增城区给水能力1万吨,建设和改造供水管网5.9公里,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南门大桥、纵横大道、郭家山隧道工程建设,为拓展县城发展空间打下了基础。以建制镇为基础的中心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宝丰商贸重镇、官渡旅游文化镇、得胜茶叶产业镇、竹坪边贸口子镇等特色集镇已具雏型。潘口、溢水、麻家渡、双台、秦古、柳林、大庙、文峰等集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城镇化率达到24.3%,比2000年提高7个百分点。5、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五年间,全县共新建中小学校舍1.03万平方米,改造各类危房4.9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比2000年底减少了50.7%。通过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工程,新建卫生业务用房5.5万平方米,改扩建1.6万平方米,添置医疗设备250台(套),全县医疗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架设光纤505杆公里,17个乡镇实现有线电视联网,建成地面接收站和单收站达1488座,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0%,比2000年增长24个百分点。农电网改造使全县用电量增长28%,农村到户电价平均每度降低0.55元,直接减少农民用电负担1000多万元;预计到2005年底,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大宗电器分别可达到67567台、10306台、14413台,分别比2000年增加18780台、5807台和5728台;摩托车由2000年的2160辆增加到6954辆,年均增长47.7%。全县农村新建、改建住房面积96.7万平方米,年均增长21.8%。长期困扰人民群众的用电难、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子女就学难和看电视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回顾“十五”时期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建设进程,根本经验在于:必须坚持把牢固树立项目强县意识与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结合起来;必须坚持把对上争取与招商引资、启动民间投资结合起来;必须坚持把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核心企业与引进大企业、大集团结合起来;必须坚持把对内创优发展环境与对外扩大产业品牌宣传结合起来;必须坚持把广泛发动全社会争项目引资金与建立科学的奖惩考核机制结合起来。通过观念、体制、机制、环境上的创新,增强投资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三)“十五”时期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投资结构不够合理。表现为“三多三少”,即基建项目多,技改项目少;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多,竞争性项目少;一般性的小项目多,技术含量高、对全局有拉动作用的大项目少。二是筹资渠道单不宽。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家投资依赖性强,地方配套能力很弱;竞争性项目依靠自身积累能力有限,银行贷款门槛升高,民间投资缺乏活力,招商引资虽势头强劲,但签约率和资金到位率还不是很高。三是项目前期工作质量不高。对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研究的不透,把握机遇、争取项目的意识不强,挖掘、筛选、谋划项目力度不强,分析、论证工作不深,整合、包装不新,有一些好项目丧失了大好时机。四是项目监管力度不够。项目决策科学化、规范化的程度不高,程序、质量和资金监控体系尚不健全,工程质量不优、投资效益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截留、挤占、挪用和超范围使用项目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五是投资环境仍然不优。尽管我县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采取了许多得力措施,也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与发达地区和投资者的要求比,无论是在地理环境、交通条件,还是在基础设施状况等方面对外投资的吸引力仍还不强。加之部门和单位观念滞后,本位主义严重,服务意识不强,制约了项目推进和投资增长。二、“十一五”时期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实施大项目,开展大招商,推进大开发,促进大发展的重要战略转折期:一是国家继续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将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我县作为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又处在东西结合部,可继续得到扶贫政策、项目、资金的扶持,同时通过项目、产业的对接参与到西部大开发之中,享受西部的政策待遇。二是国家启动实施中部崛起
本文标题:竹山县十一五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13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