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 自学考试复习专题: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00530)复习资料
《阿Q正传》(一)识记: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于1921年底在《晨报副刊》上连载。(二)理解:从鲁迅对阿Q的态度中看鲁迅小说创作思想。鲁迅对阿Q的态度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既哀怜他不幸的遭遇、卑下的地位,又恼怒他精神的麻木与愚昧。鲁迅想通过小说的形式来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种病苦既是物质的贫困,也是精神的病态。可见鲁迅之所以做小说的创作思想,是为启蒙主义,为人生,为改造国民性。(三)简析:小说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小说对辛亥革命是通过侧面透露的方法加以描写的。首先,作品反映了辛亥革命激起的波澜和反响。不同阶级的人物,对待这次革命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阔人老爷、地主豪绅本能地对革命感到害怕和不安,而象阿Q这样的被压迫者,却从统治者的惊慌和不安中感到快意,并由此而神往革命。其次,作品揭示了辛亥革命的极不彻底性质。革命并未改变封建统治的现状,没有损害那些统治者和压迫者什么,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地主豪绅摇身一变成了革命党,赵秀才和假洋鬼子还成了志同道合的同志。第三,作品总结了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历史教训。革命前没有发动群众,革命起来后,又不依靠群众、不发扬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不满足群众的革命要求。相反地,革命在中途与反革命势力妥协了,阿Q这样受苦无辜的农民反被当作抢劫犯枪毙了。(四)论述:1、分析阿Q形象及其典型意义。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个贫苦而未觉悟的落后农民形象,是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鲁迅语)。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无房无地,无固定职业,靠打短工度日,受尽压迫与剥削。作为一个农民,阿Q具有一般劳动者吃苦、耐劳、能干的品质,并有着对压迫者的对立意识和自发的革命要求。但由于已成了一个流浪雇农,所以也沾染了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阿Q性格的主要特征,是他在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和毒害下形成的精神胜利法。这种精神胜利法是奴隶的盲目乐观,是脱离实际的想入非非,是不敢反抗的妄自尊大,是安于奴隶地位的高等级欲望,是有利于反动统治的腐朽意识。它有各种表现形式,如自尊自负、自轻自贱、自譬自解嘲、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健忘、向弱者泄愤等,这实际是一种自我麻痹的手段。可见他已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命运,成了一个浑浑噩噩、不死不活、供人驱使的奴隶。当然,作为一个有着深重痛苦和仇恨的阿Q来说,他内心深处也有着一种自发的革命要求,当革命起来的时,他决心投降革命党,参加造反。尽管阿Q心目中的革命还是一种盲目狭隘的复仇行动和谋取一点经济利益的手段,但如果教育引导得法,象阿Q这样受苦的农民是能够成为革命的基本力量的。然而这场革命走了相反的路,摒弃和杀害了阿Q这样可以参加革命的群众。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首先在于其精神胜利法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它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其次,阿Q的悲剧命运客观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这一重大问题。2、分析阿Q的革命及其大团圆结局。阿Q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有革命的要求和可能,正如鲁迅所说;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他从地主阶级的恐慌中感到革命对自己有利,从而神往以致要参加革命。但他对革命又一无所知,以为就是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他的革命观在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历史合理性的同时,充满了私欲和糊涂观念。阿Q的大团圆结局,令人心酸地表明:阿Q依然是阿Q,辛亥革命没有使他在精神上获得新生;赵太爷们依然是有权有势,任意主宰穷人的命运。这些都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3、分析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和传神的白描手法。现实主义特色主要是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作品中作为典型环境的未庄是当时中国广大农村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实行残酷的压迫和统治,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赵太爷是农民命运的主宰。在这里,农民过着奴隶式的生活,他们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精神上受奴役、人格上受凌辱。长期来,农民已变得十分麻木,而封建主义思想的统治则更加得以稳固。作为典型性格的阿Q便是在这种典型环境中产生的,他既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个性,又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鲁迅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塑造了阿Q。作为现实主义艺术表现方法的白描手法,在作品中被大量运用,小说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和语言,用极精练的笔墨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伤逝》(一)识记:这是鲁迅小说中唯一的一部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二)论述:1、分析《伤逝》中悲剧的社会根源及主人公思想方面的原因。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主要社会原因有:封建势力依然强大,五四时期虽然出现了新思想新文化,但封建思想意识并不是即刻就被一扫而尽的,它仍然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如小东西的告密、局长的免职令等。因此,知识分子个性解放的要求不可能离开社会解放而单独完成,离开了社会解放,无论他们曾经表现得如何坚决,他们的抗争终究是软弱无力的,甚至是一事无成的。悲剧还有来自主人公思想方面的原因:从子君的角度来说,她把爱情作为人生唯一的要义,是她的致命弱点,就此,她不可能获得人格上和经济地位上的独立。而涓生则错误地把爱情生活与生存竞争根本对立起来,以为在求生的道路上是子君妨碍了他,只要摆脱子君,“新的生路”便“横在前面”。2、子君形象分析。子君是具有五四时代特征的新女性形象。她在婚姻、恋爱问题上坚定大胆的主张和行动,无疑是对封建传统的一次真正勇敢的挑战。“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中国女性个性觉醒的宣言。但子君冲破阻碍终于与涓生结合后,却以为终极目标达到了,从而她的生活和思想变得空虚与庸俗。喂鸡、养狗、做家务成了她的全部,她挑战生活的激情被销蚀了,自然也不具备了那种改变和支配环境的能力。在经济和爱情的双重打击下,她只能落败。子君的悲剧使我们看到:在人生探索的道路上,仅靠个性解放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整个社会的改革和解放,恋爱婚姻等个性问题也不可能真正得以解决。3、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浓郁的抒情色彩。小说在叙述方式上采用了“涓生手记”的形式,以涓生的回忆来叙述他与子君的这场悲哀心碎的恋情。叙述中,涓生自剖心灵,展示了他纷繁而又深层的心理跃动。通过涓生的观察,我们还看到了子君的内心活动。在叙述中,主人公的议论和浓重的抒情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情力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回环往复的抒情手法将故事提升到了一种新的境地:以深刻的思想启示读者的同时,以沉重、悲怆的感情力量震动读者的心弦。《春风沉醉的晚上》作者:郁达夫1、分析《春风沉醉的晚上》的自叙传特点。自叙传特点重要表现在两个主要人物身上。概括而言,作品的两个人物,在“我”身上作者投入了自己的影子,抒发自己的感受;而陈二妹的形象,则带有“我”的情绪色彩。2、《春风沉醉的晚上》中“我”和陈二妹交往可分几个阶段?我和陈二妹的交往,就陈二妹而言,分为四个阶段。①疑惧,戒备。这是开始阶段。②信赖、同情。③责备、规劝。④消除误会,友谊升华。3、《春风沉醉的晚上》表达了什么思想?《春风沉醉的晚上》通过知识分子“我”和女工陈二妹的生活境遇,相互交往的描写,表达了这样的思想:①知识分子和工人,在旧社会同在社会地层,有着相同的命运和遭遇。②歌颂了知识分子和工人的真诚友谊。4、《春风沉醉的晚上》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及意义?①景物描写的特点是景中寓情,有些景物描写具有象征意味。如“天上罩满了灰白的薄云,同腐烂的尸体似的沉沉的盖在那里”,令人想起黑暗腐烂社会。②(景物描写的意义)景物的阴暗色彩,蕴藏着知识分子不能把握前途的无限哀愁。5、为什么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已有较多的现实主义因素,是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一个突破。郁达夫在这之前的小说,一般只有一个主要人物,如代表作《沉沦》等等。唯一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的自画像,主观性抒情构成郁达夫早期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而《春风沉醉的晚上》则有两个人物,“我”是作者的自画像;陈二妹虽带有“我”的情绪色彩,但是作者自己以外的人物和现实,已越出了作者自己。因此小说在浪漫主义中已有较多的现实主义因素。陈二妹和“我”的形象具有同样重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这是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一个突破。《潘先生在难中》作者:叶圣陶1、潘先生的性格特征及形象意义。性格特征潘先生是一个自私而庸俗的小市民形象。他把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得高于一切。潘先生的保全自己的处世态度和自私庸俗、没有原则是非、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是一种灰色的卑琐人生。形象意义作者通过潘先生形象,嘲讽和批判了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这种处世态度和性格特点,这是形象的主要意义。2、《潘先生在难中》的现实主义特色。叶圣陶的小说以现实主义特色著称。茅盾评论他在新文学第一个十年中,是以“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为主要特色的作家。冷静、客观、写实,都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下分几点说明:①以冷静客观的态度,严格遵守让倾向从情节中自然流露的原则来反映生活,刻画人物。②不刻意追求形式的新奇和故事情节的曲折,而是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致力于人物的性格、心理刻画。③善于以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和细节,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再现典型环境的典型性格。除此之外,④小说还有语言朴素,笔调幽默,结构严谨,结尾巧妙等艺术特色。3、《潘先生在难中》的结尾有什么特色?结尾具有画龙点睛之笔。这是揭露、嘲讽潘先生小市民劣根性的最深刻一笔。潘先生在结尾肉麻的歌颂军阀,则是为“保全自己”而没有是非没有原则了。这是小市民的最劣根性。这不仅是为了“保全自己”,而且是为了得到上头的赏识而往上爬。这就更卑劣;但这也正是小市民的思想性格的根本特征,是小说的点睛之笔。《家》作者:巴金1、《家》的思想内容。《家》的思想内容有三个方面:①通过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②歌颂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③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2、分析高老太爷形象。①高老太爷是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专制。但他也有慈祥、温和、富有人情味的一面。②高老太爷这性格矛盾的两面,统一于他的维持、发展“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人生理想。③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行将崩溃时期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3、分析高觉新形象。高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是一个“有两重性格的人”。一方面,他是一个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青年;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深受封建伦理道德熏陶的地主少爷。他的性格善良而又懦弱,他认为反抗是徒然。以致在“五四”新思潮中,他选取的是无抵抗主义和作揖哲学,作为他行为的理论根据。就两重性格而言,这后一面占主导地位。这是一个复杂的性格,一个悲剧的性格。《子夜》作者:茅盾1、“子夜”的含义。“子夜”就是半夜12点钟。这是夜的顶点,是最黑暗的时候。但也是黑暗到达了顶点,下落向白天转化的转折点。因此,“子夜”暗示着当时的时代特征。2、《子夜》的思想成就。《子夜》是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生活,主要是大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它反映的是大都市生活的全貌、主流。思想成就主要有三个方面。①表现民族工业的艰难处境和悲惨命运,说明实业救国道路是走不通的。②表明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驳斥了托派的中国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③民族工业为要自保,拼命从加强剥削工人中寻找出路,引发工人的反抗斗争。3、分析吴荪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吴荪甫形象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典型。吴荪甫是上海滩上的工业巨头,财力雄厚,开办有近万人的裕华丝厂。他的主要性格及特征是精明能干,有雄心有魄力,富有冒险精神,是一个铁碗人物。在他和其他民族资本家的关系中,表现出他的心狠手辣、无情兼并的性格特点。吴荪甫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吴荪甫的形象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吴荪甫
本文标题:自学考试复习专题: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00530)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161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