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次月考(含答案)
1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3)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4)岑参《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5)默写韩愈的《晚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散入春风满洛城(2).(2)独坐幽篁里(3).(3)万里赴戎机(4).朔气传金柝(5).(4)故园东望路漫漫(6).双袖龙钟泪不干(7).(5)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解析】【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篁”“戎”“荚”“惟”等字词的书写。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diéqǐ(),形势紧张。(2)在那gèngǔ()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3)像春蚕在jǔjué()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4)“jūgōngjìncuì(),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5)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ùrújiēzhī()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答案】(1).迭起(2).亘古(3).咀嚼(4).鞠躬尽瘁(5).妇孺皆知【解析】【详解】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个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2音、形旁辨形。如“咀嚼”“鞠躬”“瘁”“孺”造字法都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本题还可根据句意推断词语的字形。3.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张老师,真抱歉,路上堵车了,让您恭候了这么久!B.谢谢您对令尊的牵挂,我回家一定转告您对他的问候。C.感谢惠顾我们书店,请留下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D.如果你们有学习需求,我们做老师的一定不吝赐教。【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是否得体的把握。A.“恭候”的对象是对方,用词不得体;B.“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敬称,应把“令尊”改为“家父”;D.“不吝赐教”一般用于谦虚请教别人时,如“希望您不吝赐教”,此处使用不得体。故选C。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2018年“青春情暖,阳光助残”志愿公益慰问活动中,30多个市委工作人员为残疾人送去关怀温暖。(把“关怀”和“温暖”对调)B.受机动车增长影响,今年的自驾出行会一路持续增多。(删去“一路”或“持续”)C.燃气安全对社会公共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广大市民要提高处置和预防燃气使用突发事件的能力。(把“预防”和“处置”对调)D.今年全市有500多名交警在路上为春运保驾护航,交通事故减少了一倍。(把“一倍”改为“一半”)【答案】A【解析】【详解】A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属于语序不当,应把“30多个”调到“市委”后面。【点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阅读理解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3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1)今当涂..掌事()(2)孰若.孤()(3)即更.刮目相待()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孙权劝吕蒙,以读书目的晓之以理,以自身经验动之以情,体现其善劝。B.文章描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C.文章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形象地展示了三个人物各自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心理。D.文章写了吕蒙学习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答案】5.(1).当权、当道(2).比得上(3).重新6.(1)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7.D【解析】【5题详解】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当涂”:当权、当道。“更”:当权、当道。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但”: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耳”:罢了。“才略”:才能和谋略。“复”:再。【7题详解】D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应该是全文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点睛】译文:4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B.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C.或.阻之(或:有的人)D.上有谴.(谴:派遣)9.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10.结合选文说说郑板桥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的原因。【答案】8.D9.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10.郑板桥是一个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所以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解析】【8题详解】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D加点词解释有误。改为:上有谴(谴:谴责、责备、降罪)。【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译为:曾经在范县担任县令,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不受贿赂,案件处理得很快没有积压。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件事划开。注意句式结构的对称。【10题详解】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从“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燮开仓赈济”“此何时,若辗转申报,5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等句分析,郑板桥是一个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所以“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译文:郑燮,号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担任县令,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得很快,没有积压。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有时到了忘记自己是长官的地步。(郑燮)后来被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得吃人。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郑燮说:“这都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能活命?上级降罪,我来承担(开仓济民的后果)。”于是打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送他。老山界(节选)①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②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③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④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⑤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6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⑥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⑦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⑧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牌,写上某年某月,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11.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选段描述了红军战士露宿山谷和从雷公岩艰难地登上老山界山顶的情景。B.选文第1段作者调动了人的听觉
本文标题: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次月考(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176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