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测试题
姓名:班级:得分:高二生物选修班周练试卷范围:人教版《稳态与环境》第4章—第6章执笔人:王健第Ⅰ卷(选择题52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甲、乙的特征分别属于()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2.调查木本植物种群密度时,不具有代表性的做法是()A.随机取样B.样方面积为1m2C.样本数量足够D.调查期内无大量砍伐3.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网眼大小以保护鱼苗,这将会使捕捞种群的年龄组成为()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D.无法判断4.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点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等自然灾害,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5.近几十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B.性别比例适当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6.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7.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下列种群K值会增加的是()A.地面进行硬化后的家鼠B.干旱环境中的东亚飞蝗C.引入北极狐后的旅鼠D.干旱环境中的大熊猫8.自然界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A.林鸽群越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越低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群的维持C.猴群经过斗争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群的保持是有利的D.自然界中物种间的捕食对一个物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物种消失9.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10.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对部分耕地“退耕还草、还林”,在这个过程中农田的演替属于()A.初生演替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C.次生演替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11.“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该诗句中的青蛙所属生态系统成分应该为()A.初级消费者B.次级消费者C.第一营养级D.第二营养级12.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了图中全部生物的总和B.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5条D.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至少是流入螳螂能量的25倍13.如图是某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该图中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箭头是()A.①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14.若一个人在代谢过程中,其全部同化量的1/2来自于植物,另1/2来自植食性动物,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现在Gkg植物通过食物链流入人体,则人的体重能增加多少kg()A.G/10B.2G/11C.G/55D.G/28015.若牛的摄入量为100%,其中粪便量为36%,呼吸量为48%,则牛的同化量为()A.16%B.52%C.64%D.84%16.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17.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A.生命活动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所有生物都有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18.设计生态农业时,增加食物链的目的不是()A.实现光合产物的分层多级利用B.实现能量的重复再利用C.实现废物的资源化D.减轻环境污染19.假设三个能维持生态平衡的封闭水缸中,有一条鱼、一株水生植物和一只蜗牛。如果把鱼去掉,下列情况最先发生的是()A.光合作用加快B.水的酸性增加C.植物会死掉D.水中氧气浓度增加20.我们通常在媒体上看到“生态平衡”的概念,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状态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和恢复其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D.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一个概念,两者之间并没有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多选、少选、选错均不给分)21.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大的原因包括()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B.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顶级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替代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22.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专性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23.江苏省农林厅于2004年12月9日向全省下达了紧急“剿杀令”──《关于切实做好“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控工作的通知》。“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最早于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进,上世纪80年代扩散蔓延到河滩、路边。它的根系极为发达易连接成片,一棵“一枝黄花”能结两万多粒种子,极易和其他作物争光、争肥,形成强大的生长优势,对绿化灌木乃至棉花、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产生严重影响,并能改变道路、宅旁、荒地的景观。下列有关“一枝黄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枝黄花”属于外来物种,进入我国后可以增加我国的生物多样性B.“一枝黄花”成灾最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缺乏其天敌C.为控制“一枝黄花”可以再从原产地引进其天敌D.为控制“一枝黄花”应从本地寻找其天敌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无机物的形式循环第Ⅱ卷(非选择题48分)三、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8分)25.(4分)请回答关于种内与种间关系的有关问题:研究人员将S1与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和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图甲和图乙所示。①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②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丙图所示,请在丙图中画出S2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26.(8分)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利用图中各箭头的序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不应存在的箭头是______________。(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甲乙丙次级消费者自身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是。(3)图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有_______个营养级。27.(16分)下图为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1)写出该生态系统最简单食物链:。(2)种群丙繁殖速度最快的是在图中的哪一点?;繁殖速度在A—B段受到限制的原因是:①;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种群丙在A、B、C、.D这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期是_______期;在C处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__型。(4)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图中曲线的振幅和周期变化分别为:、。28.(10分)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和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__,若生产者有10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____________kg。(4)分析A→D和E→B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由于某种原因,E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其他种群数量随即发生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10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的农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生物多样性是破坏和环境污染等。某校研究性小组和对某农业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因子进行了认真调查分析,并绘出了右图所示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1)该食物网中青蛙和蜘蛛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2)该生态系统容易遭到破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夏季农民经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请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说明这样做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收获季节,人们往往在农田里焚烧农作物秸秆,这样做很不科学。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向有关部门建议,要遵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进行无废料生产,该生产模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本文标题: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272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