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5讲:非游戏活动游戏化与教学游戏
第六讲非游戏活动游戏化与教学游戏主讲人:周荣秀小学生与学校开展的游戏的调查非游戏活动游戏化与教学游戏一、非游戏活动游戏化和教学游戏二、现代教学游戏观三、教学游戏的编制与实施一、非游戏活动游戏化和教学游戏(一)教学游戏的概念教学游戏的性质与特点教学游戏与作业教学的关系教学游戏与游戏的关系(二)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目的和原理一、非游戏活动游戏化和教学游戏(一)教学游戏的概念教学游戏是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利用游戏的因素和形式所编制和组织的具有一定的游戏性的教学活动。教学游戏的本质特点:游戏因素与非游戏因素相结合1、教学游戏的性质代表性观点:教学游戏是智力游戏。智力游戏就是以智育任务为目的、以一定的智力活动方式进行的、由教师利用游戏的形式编制的游戏,包括语言游戏、教学游戏、科学游戏以及心智训练游戏。教学游戏应当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使用的游戏化的方法。2、教学游戏与作业教学的关系第一种观点:教学游戏从属于作业教学的,它被作为作业教学的一种方法或手段来运用,即教学的游戏方式。第二种观点:教学游戏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3、教学游戏与游戏的关系教学游戏和幼儿的自由游戏的区别:教学游戏的发起者是教师,而幼儿是他们自由游戏的发起者和决策者。教学游戏是由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来设计的,这种教学目标以游戏任务的形式直接向幼儿提出来。在教学游戏中,教师“教”的行为具有“预构性”,而且这种预构性的行为对幼儿的学习活动具有计划和定向作用。(二)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目的和原理1、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目的调动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幼儿参与教师设计与结构的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主体化,而不仅仅为了让幼儿“高兴”。2、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原理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心理或“游戏性动机效应”来提高幼儿参与教师发起、结构的非游戏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原理与意义游戏化的学习情景游戏因素(需要、兴趣、爱好)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内部原因非游戏因素(成人的要求与期望)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外部原因内部动机直接动机外部动机间接动机愉快的学习体验(对学习活动的好感)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克服困难的意识与努力)愉快体验的重复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二、现代游戏教学观(一)游戏的本体性与工具性:游戏是教学的工具吗?(二)游戏的教学化与教学的游戏化:教学游戏是教学活动还是游戏活动?(三)游戏中的教学与教学中的游戏:单向渗透还是双向融合?(四)游戏教学的自我定位:教学模式还是教学策略?(一)游戏的本体性与工具性:游戏是教学的工具吗?游戏是儿童发展的需要。游戏是个体的发展本身所具有的本体性,即为游戏而游戏。游戏的外在价值是成人或教师由于教育需要而赋予游戏的,它必须与其内在价值相一致,否则将破坏它的本体性,即因忽视儿童需要而强加于儿童,使游戏异化为非游戏。赋予游戏以某种外在价值,使得游戏具有工具性,即把游戏转化为一种教育的形式、手段或工具。这里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危险。一旦造成游戏观念上的冲突,游戏的工具性将失去本来意义,甚至会妨碍儿童游戏的本体性。(二)游戏的教学化与教学的游戏化:教学游戏是教学活动还是游戏活动?在教育活动层面上,是改造教育活动使之获得游戏性,还是改造游戏活动使之获得教育性。这实质上游戏的主体性与工具性之间的对立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反映。在游戏教育实践中,儿童参加游戏是出于自我满足呢,还是接受教育的必然选择呢?教师运用游戏是出于教育目标的导向呢,还是适应儿童的主观需要呢?一些学者热衷于思考自选游戏(教学活动的游戏化),而另一些学者热衷于探讨教学的游戏化方式。但是,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在承认儿童是游戏的主体的前提下,游戏的工具性必须依存于其本体性。三、游戏教学的实践过程:制约游戏教学效果的若干问题(一)游戏教学的资源问题:条件性资源与素材性资源(二)游戏教学的功能问题:游戏的原生功能与衍生功能(三)游戏教学的设计问题:教学游戏的预设性与生成性(四)游戏教学的实施问题:教学游戏环境创设的特异性与教师现场指导的创造性(五)游戏教学的评价问题:游戏教学过程的诊断性评价与结果的多元化评价(三)游戏教学的设计问题:教学游戏的预设性与生成性创造性游戏(play)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有规则游戏(game)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幼儿生成?教师预设?(四)游戏教学的实施问题:教学游戏环境创设的特异性与教师现场指导的创造性游戏场地游戏材料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室内游戏场地:空间足够;区域稳定室外游戏场地:地面安全;设备齐全;结构合理;绿化美化配置、使用与自制教师现场指导的功能:态度功能;情感功能;教育功能。教师的双重身份:教育指导者与游戏伙伴。两种性质:正向指导与负向指导基本标准:教育性;发展性;艺术性;安全性;实用性;新颖性基本标准:教育性;发展性;艺术性;安全性;实用性;新颖性基本指导策略以自身为媒介:平行游戏;合作游戏;领导游戏。以儿童伙伴为媒介。以材料为媒介。确定指导的必要性:以观察为依据;以儿童体验自主为目的。确定指导时机;把握指导对象;把握互动节奏。(五)游戏教学的评价问题:游戏教学过程的诊断性评价与结果的多元化评价1.游戏教育作用的评价(评价标准):儿童的主体性与愉悦性;活动过程的组织性与独立性;玩具使用的正确性与创造性;同伴互动的合作性与协调性活动内容的健康性与发展性;2.儿童游戏发展水平的评价3.游戏环境的评价4.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现场指导策略的评价5.儿童游戏教学实施效果的整体评价三、教学游戏的编制与实施(一)教学游戏的编制方法1、确定教学游戏的目的2、构思游戏的玩法3、拟定游戏的规则4、添加游戏因素5、概括出游戏题目6、提出游戏建议7、教学游戏的写作格式与要求7、教学游戏的写作格式与要求游戏名称游戏目的游戏的玩法(趣味性、难度适宜、与教学目的有关)游戏的准备游戏的进行(交待任务的方式、要遵守的规则)游戏的建议三、教学游戏的编制与实施(二)教学游戏的实施1、转变角色2、注意讲解游戏玩法的方法3、尽量减少对儿童行为的直接干预4、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教学游戏的结构、编制与指导游戏的目的成人通过游戏想要完成的教学内容与目标游戏任务对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要做的事情的规定玩法对儿童的动作要求(趣味性、难度适宜、与教学目的有关)规则关于动作的顺序及在游戏中被允许和被禁止的动作的规定结果①是否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②能够使儿童产生满足感和自信心,获得游戏性体验编制①以教学目标为依据②考虑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智力和动作发展水平指导①语言讲解、②适当示范、③不宜给予物质奖励或设立惩罚性规则、④注意给每个儿童活动的机会数学游戏的编排与实施一、数学游戏的概念界定《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用mathematicalrecreations表示,定义为:“一种运用数学知识的大众化的娱乐活动”。数学游戏属于智力游戏,凡是蕴含着数学原理,在游戏过程中运用到数学知识或数学方法的智力游戏均可归结为数学游戏。它寓数学问题于游戏之中,让人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一、数学游戏的概念界定狭义地说,数学游戏只包括运用到数学知识,或是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的智力游戏,这其中包括一些逻辑悖论游戏、棋类游戏和计算机游戏等。广义地说,数学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种游戏,只不过这种游戏要涉及科学、哲学、艺术等更广泛的人类文化范围。一、数学游戏的概念界定上海师范大学曹素玲在她的硕士学位论文中的定义:“数学游戏是指那些带有趣味性、竞争性和娱乐性,含有部分未知的或全然未知的结果,学生可以投入很大兴趣,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的寓数学知识和数学原理于其中的游戏。”一、数学游戏的概念界定从本质上说,游戏也是一种“做”。这种“做”既有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的,也有部分同学参与的,既有小组合作完成的,也有学生独立完成的,但不管是哪种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得到不同水平的发展,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可进行操作、观察、猜想、验证、证明等,还可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推广和应用,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领悟、探索、发现和创造能力,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游戏的功能就是为了实现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由具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二、数学游戏的分类按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分,可把数学游戏分为代数游戏、几何游戏、概率游戏、算术游戏、图论游戏、函数游戏等。按不同的游戏层面来分,可把游戏分为描述层面,理解层面,应用层面,探究层面,发现层面,创新层面等等。二、数学游戏教学的特点(一)适度的挑战性(二)竞赛性与合作性(三)机遇性与趣味性(四)教育性三、数学游戏教学的意义与教育价值美国著名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中著名的“数学游戏”栏目的开辟者马丁·加德纳也曾经指出:“唤醒学生的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智力题、魔术、笑话、悖论、打油诗或那些呆板的教师认为无意义而避开的其他东西”。全美幼儿教育协会指出:“游戏并不能保证数学发展,但它为孩子的数学思维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三、数学游戏教学的意义与教育价值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来说,游戏的方法并不能代表一切,也不是数学教学的终结,但如果把游戏作为一种手段,进行有效地利用,那么,将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更加丰富多彩!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游戏,在课堂中只是作为一种调节学习过程的手段,或只是用于配合某项专题活动,而很少有人把它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种有意义的组成部分和有价值的扩充,并挖掘它的教学价值。三、数学游戏教学的意义与教育价值1.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求知氛围2.有助于培养主动性和创造性3.有助于对数学思想的培养4.有助于数学知识的获得5.是推动新课程实施的一种资源和手段四、数学游戏内容的选择标准(一)数学游戏内容要具有游戏性(二)数学游戏内容的选取应体现数学学科科学性(三)数学游戏内容要有对学生自身的挑战性(四)数学游戏内容要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巧算24点”“巧算24点”是一种扑克牌智力游戏。一副牌中抽去大小王剩下52张,(如果初练也可只用1~10这40张牌)任意抽取4张牌(称牌组),用加、减、乘、除(可加括号)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每张牌必须用一次且只能用一次。如抽出的牌是3、8、8、9,那么算式为:(9—8)×8×33×8+(9—8)(9—8÷8)×3“小九宫图”教学“小九宫图”,要求“把1、15、29、7、21、35、13、27、41这九个数字填在一个正方形阵中,使正方形中的每横行、竖行、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的和都相等。“小九宫图”叫九个学生上台来,每个人手中拿着一张写有这九个数字的卡片,先按从小到大排成正方形(图1),然后按顺时针转动一格(图2)或按反时针转动一格(图3);最后把对角线上的两个数字对换(图4)。这样,小九宫图就排好了。这种游戏,把深奥的、抽象的问题简单、形象化了。小九宫图1713152127293541713271214115293515172921133541272713529211374115五、数学游戏教学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数学学科本身抽象性、枯燥性的特点,教师要将数学游戏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这就对进行数学游戏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对学生数学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有准确的把握与评估2.创设良好的数学游戏环境3.善于发现学生在游戏中的数学探索活动4.有效地组织和控制课堂五、数学游戏教学对教师能力的要求1.对学生数学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有准确的把握与评估首先,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其次,教师需要分析数学游戏中所涉及到的知识是否符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再次,教师需要考虑学生已有经验与游戏后所得出的数学结论中间需要做哪些引导等等。五、数学游戏教学对教师能力的要求2.创设良好的数学游戏环境数学游戏环境,不仅包括数学游戏用具等物质环境,还包括宽松的心理环境。在实施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避
本文标题:第5讲:非游戏活动游戏化与教学游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295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