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主讲:李晓侠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心理发展概述中小学生智力特点及教育对策中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及教育对策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对策一、心理发展概述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一)心理发展的含义发展: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心理发展:个体从胚胎发育、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包括认知(智力)、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人的心理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种有顺序的变化过程。(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2.心理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感知觉、运动机能、情绪、动机和社会交往能力、抽象思维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迄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度。4.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布鲁姆的假设:17岁100%0~4岁50%4~8岁80%8~17岁100%图1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模式差异(三)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四)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教育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条件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为教育提供了依据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准备为前提教师要了解儿童学习的最佳时期学习准备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适合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在新的学习中可能成功;二是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的学习在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上经济而合理。学习准备学习准备包括生理机能、智力、情趣、社会性、学习策略、知识基础等几方面。影响学习准备的因素:成熟和学习格塞尔的“爬楼梯”实验成熟只是影响生理机能的发展,对智力的发展也有一定程度的制约。而情趣、社会性、学习策略和有关知识的掌握主要受学习的影响。学习的最佳时期(关键期)学习的最佳时期涉及什么时期学习什么内容最有效。学习有一个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具备了某种学习的自然素质,同时又必须接受某种外界刺激。2~3岁是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期;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岁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期;12岁前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期;12~18岁适合于发展社会性的时期。儿童学习的关键期的一些研究结果学习最佳时期研究的启示学习在某一发展时期才有最大的效果,这一时期具备了某种发展的自然素质,但同时又必须接受某种外部刺激,学习才能得以完成,这意味着成熟与学习是相互依存的。教师一定要注重了解学生在什么时期学习什么最有效,从而有的放失地进行教学。二、中小学生智力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中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特点及教育中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及教育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及教育中小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及教育中小学生注意力发展的特点及教育(一)中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特点及教育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措施1.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观察的目的性较差观察缺乏精确性观察缺乏顺序性观察缺乏深刻性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观察的目的更明确观察服务于目的;但根据师长的要求观察,带有很大的依赖性。观察的时间更持久有意注意发展,意志力增强,可排除各种干扰,坚持长时间的观察。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观察的精确性提高精确性、完整性和系统性方面明显提高。全面深入地了解事物的细节,既重视整体的辨认,又注重细节的辨认。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述观察的过程和结果。观察的概括性增强同思维的加入密切相关。抽象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发展,使他们既能把握事物的表面特征,又能探究其内在的规律。3.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措施了解观察的重要意义,调动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了解观察能力高低的几条标准客观性:正确地、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防止主观经验的消极作用。全面性:观察仔细、全面,不遗漏有关的细节。准确性:能辨别事物之间的微小差别,防止错觉的产生。敏捷性:能迅速抓住稍纵即逝的现象,迅速洞察事物的主要特征。创造性:能在别人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问题。3.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措施每次观察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技巧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提高其观察质量(二)中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及教育中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中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1.中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记忆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学前儿童是无意识记占主导;小学阶段:无意识记—有意识记过渡时期,但有意识记被动成分多,主动成分少;中学阶段: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有意识记被动成分逐步减少,主动成分逐年增多。主动给自己规定识记任务,自查记忆效果。开始探索良好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无意识记记忆有意识记机械记忆记忆意义记忆1.中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记忆的理解性明确提高,意义识记占主导地位学前儿童:机械识记占主导地位。小学阶段:机械识记—意义识记的过渡时期。初中生大部分使用的还是机械记忆的方法。但随着年级升高,有意记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在理解、把握识记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识记,使意义记忆的比重不断增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高中阶段:有意记忆占据绝对的优势。1.中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语词识记迅速发展,抽象记忆占主导地位学前期: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小学阶段:形象记忆—抽象记忆的过渡时期。初中阶段:抽象记忆日益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在学习中,学生不仅要从直观、具体的材料中学习知识经验,而且必须掌握各种科学的概念、规则和原理,进行判断、推理和证明,这样,随着青少年语词和思维的发展,他们抽象记忆的能力也日臻完善起来。2.中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合理有效地进行复习运用联想,积极实践调节情绪,减轻疲劳明确目的,树立信心动脑动手,多实践(三)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及教育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1.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2.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开始发展思维的自我中心再度出现(1)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一般能摆脱具体事物的限制,运用概念、提出假设。在思维过程中已有预见性特征。在思维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或自我监控能力。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在逐步增长。突出表现在他们能不断提出新的假设、理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进入关键期。从初二开始,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2)辩证逻辑思维开始发展理论思维的发展,有力地促进着辩证思维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局面。开始能初步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中学生的思维结构趋于稳定,并基本完整与系统化。(3)思维的自我中心再度出现“自我中心”是皮亚杰用来描述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的术语,指主体在思考问题或进行判断时受自己需要和情感强烈影响的倾向。在初中生思维中再度出现的自我中心与幼儿时的自我中心具有本质的区别。初中生已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能够分清现实与想象的区别,能够了解和考虑别人的思想。皮亚杰的三山实验初中生思维中自我中心的表现假想的观众感觉每天就象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欣赏或批评。当感到自责的时候,便感到别人也在责备自己,所以,常会有加倍的“疚罪感”。在公众场合中,会感到无数双眼睛在监督自己,因而常感到手足无措;也常将自己的是非观、审美观与别人的混淆起来。常将极度自我欣赏的心境投射到别人身上,他们都希望能给那些关注自己的人一个极好的印象。初中生思维中自我中心的表现独特的自我:初中生将别人如此关注他们的原因解释为自身的“与众不同”,即他们具有一个独特的自我。总是将思想集中在自己的情感上,常常夸大自己的情绪感受,认为他的情绪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他才能感受到那种极度的痛苦与极度的狂喜。对于自己的感受过分夸大的倾向,使他们在分析、评价事物时带有了强烈的主观性色彩。他们会依照个人的意愿,创造出一套独立的推理体系,并试图按照自己的推理模式对现实中的一切进行分析,最后常得出不正确的结论。3.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四)中小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及教育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1.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有意想象逐渐增强并占主导地位想象中的创造成分逐渐增多想象的抽象性、现实性不断发展无意想象想象再造想象有意想象创造想象幻想有意想象逐渐增强并占主导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具有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仍以无意想象为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再造想象的内容趋于完整,有意想象的成分大大增加,精确度明显提高。中学阶段,随着学习内容的日益复杂和学习要求的不断提高,青少年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占据主导地位。想象中的创造成分逐渐增多小学低年级学生再造想象的成分占较大比例。随着他们的活动不断增多,经验逐渐丰富以及认识能力的提高,大脑中的表象越来越多,因而想象的创造成分逐渐增加。中学生想象的内容不再偏重于事物的具体描述,逐步向复杂化和创造的方向过渡,在想象中对表象的创造性改组逐步增多。在学习中,中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地再现知识,而是试图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想象潜力,对学习内容进行改组、创造。想象的抽象性、现实性不断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往往与现实不符,有时会出现“想入非非”的空想。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想象更接近现实。中学生最富于幻想,但他们的想象常不切实际。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想象开始由具体的、虚构的向抽象的、现实的方向发展。一方面,青少年对生活的向往逐渐变得内在化、抽象化,他们所想象的生活是经过概括的、提炼的;另一方面,由于认识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想象也摆脱了儿童时期的天真、怪诞,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现实世界。2.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通过指导观察培养想象力通过阅读教学培养想象力通过作文教学培养想象力(五)中小学生注意力发展的特点及教育中小学生注意力发展的特点教学中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措施1.中小学生注意力发展的特点注意的过程日趋稳定注意的范围日益增大注意的分配趋于协调注意的转移日渐灵活(1)注意的过程日趋稳定注意过程主要集中在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方面。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很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而转移注意力,对于比较抽象的教学活动,注意集中就比较困难。初中生对于具体的、内容丰富的事物注意容易稳定,而对于内容枯燥、抽象的公式、定理等则不容易保持注意的稳定,往往会出现分心的现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的稳定性也会不断增强。7~10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10~12岁儿童约25分钟,12岁以上约30分钟。(2)注意的范围日益增大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在一定时间内能清楚意识到的对象的数量。受体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和材料组合方式的影响。知识经验越丰富,材料排列得越集中,越有规律,注意的广度就越大。小学生经验少,注意范围比成人狭窄;初一、初二学生由于受自身知识经验和知觉对象特点的影响,注意的广度较窄,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日益丰富,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的注意广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3)注意的分配趋于协调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它与人动作的自动化程度有密切关
本文标题: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300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