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第2讲: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现代语文教育概览
第二讲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现代语文教育概览现代语文教育概览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基本轨迹现代语文教育名家名师现代语文教育改革与实验1903能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禄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经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实际推行的学制。癸卯学制的内容包括改私塾为学堂,引进自然科学,增设外语,实行分科教学等。语文也随之开始独立设科,从而掀开了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之扉页。一、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基本轨迹1903年,语文独立设科,读经讲经、中国文字(初小)、中国文学(高小、中学堂)。1906年,“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学”简称为“国文”。1920年小学开设“国语”,——现代文在语文教学中取得了合法地位。1923年,《中小学课程纲要》改“国文”为“国语”,后来小学称“国语”,中学称“国文”。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采用“语文”的名称。1950年6月,“国文”、“国语”的学科名称被取消,代之以新建的学科名称——“语文”。中国文学一科颇重实用中国文学一科,教以浅显书信记事文法,以资宦科实用,但取理明辞达而止。中小学堂于中文辞,止贵明通。国文科教学要旨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智德。——1916年《中学校令施行细则》二、现当代语文教育名家(一)梁启超(1873-1929年)1、提倡要“教人以研究的方法”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小说中有一段故事最好:吕纯阳有一天看见一个人根器很好,便要度他,先试他一试以指点石成金,问他要不要。这人回他不要。吕纯阳以为这人毕竟不差,再拿大一些的石点成金子试他,他还是不要,如是数次,吕纯阳……便问他:究竟要什么。他说:“我要你的指头。”教学生不能拿所点的金给他,(金子虽多终有尽日)非以指头给他不可。善于教人者是教人以研究的方法。或者他所得的能和你一样多,或可看出你的错处。2、提倡“情感教育”“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它“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古来大教育家“都最注意情感的陶养,老实说,是把情感放在第一位。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伏淘汰下去”。而“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就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掌住了”。梁氏认为,诗的美来自诗人“腔子里那一团优美的感情”;小说的美则在于其“支配人道”之四种力——“熏”(熏陶)、“浸”(浸染)、“刺”(刺激)、“提”(提升人的精神境界)。3、提倡“趣味教育”他自称:“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他说过情感“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同时,他又说“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从教育的视角来看,“人生在幼年青年时期,趣味是最浓的……若不引他到高等趣味的路上,他们非流入下等趣味不可”。在梁氏看来,“文学是人生最高尚的嗜好”;“文学的本质和作用,最主要的就是‘趣味’。趣味这件东西,是由内发的情感和外受的环境交媾发生出来”。黎锦熙(1890-1978)毛泽东认为黎锦熙是他有生以来遇到的第一个谈论学习方法讲得最有条理、最完备的人。在毛泽东读书迷茫无序时,他指导毛泽东读书要有计划、有秩序进行,如先近后远,克服偏科,先博后约。黎锦熙不主张毛泽东专攻古籍,然后“涉新”,认为“通为专之基,新为旧之基”,要注重各门科学与社会实际的联系。毛泽东读报随身带着笔记本、地图和英汉字典三件宝的阅报方法也是黎锦熙言传身教的。1924年撰著我国第一部语文教学法专著——《新著国语教学法》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语文教学法教材——《新国文教学法》1、对“国语要旨”的阐释语文方面(形式的):(1)理解:①学习普通文字……能读;②学习普通语言……能听。(2)发表:①用语言发表意见……能说;②用文字发表己意……(能作,作法;能写,书法)。心意方面(实质的):(1)扩充智识与经验……智;(2)启发想象与思想……智;(3)涵养感情与德性……德(辅助锻炼人格)。2、设计讲读教学程序——三段六步法理解(第一段)预习(一步):(1)指示目的,唤起学习动机;(2)预备的指导;(3)预习(并欣赏)整理(二步):(1)问疑(学生);(2)试问(教师);(3)发表(学生)。练习(第二段):比较(并概括)(三步)应用(表演等)(四步)发表(第三段):创作(作文)(五步)活用: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六步)1947年将第一段中的“整理”单独列为一段,形成了“预习”、“整理”、“练习”、“发展”的四段法。胡适(1891-1962)1941胡适在花园喂金鱼在1920年和1922年先后发表了《中学国文的教授》、《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两次讲演。这两次讲演“是对中学国文教学整体改革的全局性的构想,在中学国文科的课程建设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顾黄初语)主持了1923年颁行的新学制中学国语、国文“课程纲要”的制定工作。这套课程标准“形成了一个能体现时代精神、体例严整、表述清晰的指导性文件……在后来的二十余年间一直影响着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格局”。1、国语教学方法主要是辩论、演说和公开演讲。他认为通过演说,“时间强迫我对一个讲题作有系统的和合乎逻辑的构思,然后再作有系统的又合乎逻辑和文化气味的阐述。”重视公开演讲,他说:“公开演讲也是个最好的机会。让一个人去训练自己的写作,训练他作笔记的系统化。这些种不同形式的表达方法,可以强迫一个人对一组命题去组织他的感想观念和知识,这样可使他以写作的方式,对他要表达的题目了解得更清楚。”2、国文教学方法是自修和讨论。胡适反对讲书。他说:“千万不要在课堂上讲书。每周三小时,每年四十周,一百二十点钟能讲得几篇文章?”“讲就是填鸭,不顾学生的兴趣和特点。”他认为上课有三件事可做:头一件,学生质疑问难,请教员帮助解释;第二件,大家讨论所读的书的内容;第三件,教员可以随时加入一些参考资料。3、对作文的六条教法要求。①多做翻译,古文翻白话,白话翻古文。②出题作文应注意题目能引起学生兴味,能引导学生去搜集材料,能使学生运用已有学识经验,最好令学生自己出题,题目千万不能空泛抽象。③学生平日做笔记、杂记文章、长篇通信,可代替作文,鼓励学生写长信、作系统笔记。④作文时间不可多,至多每周一次。⑤改文章要根据文法。⑥不可整篇涂去,由教员重作。陶行知(1891-1946)陶行知纪念馆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理论,它渗透在陶行知的一切教育活动之中,语文教育和生活相沟通,则是这一理论在语文教育中的具体体现。首先,是语文教材和生活相沟通。“教育好比是菜蔬,文字好比是纤维,生活好比是各种维他命。以文字为中心而忽略生活的教科书,好比是只有纤维而无维他命之菜蔬,吃了不能滋养体力。”深刻地说明了生活对于教科书的重要性。提倡发掘和利用生活中的教科书。“车站上的展览、码头上的壁报、电影院的新知识插片,茶馆里说书的革新,戏园里小丑说白的讽刺,市集上的公共演讲表演”,都可以作为教材来学习。其次是读写与生活相沟通。陶行知认为,读书不是目的,书只是工具,是生活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他提倡生活需要什么就读什么书,反对为读书而读书。陶行知认为知识有真伪之分。只有“把别人从经验发生之知识接到我们从自己经验发生之知识上去”,我们的知识才可以格外扩充,生活才必定格外丰富。深刻地阐明了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创设了教学做合一的方法。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之教科书应该有一些基本指标。这些指标包括:①教科书有没有引导动作的力量,有没有引导人干了一个动作又要干一个动作的力量。②有没有引导人思想的力量,有没有引导人想了又想的力量。③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朱自清(1898-1948)“他是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师和文学教师。教师有所谓‘预备’的工夫,他是一向做这个工夫的。不论教材的难易深浅,授课以前总要揣摩,把必须给学生解释或提示的记下来。一课完毕,往往满头是汗,连擦不止。看他的神色,如果表现出舒适愉快,这一课是教的满意了,如果有点儿紧张,眉头皱紧,就可以知道他这一课教得不怎么惬意。”(叶圣陶先生《朱佩弦先生》)1925年朱自清先生提出了四步教段:学生报告预习的结果——学生分析段意、篇意——师生研究课文情思与文笔——口试或笔试。1942年3月,朱自清先生在联大师范学院讲演,题目是《了解与欣赏》,详细谈了自己关于了解与欣赏能力训练的见解。朱自清先生指出:“通常教授国文的,大都很注重字义。实在除掉注重字义的办法以外,还应当顾及下面的几种分析的方法”:①句式的形式;②段落;③主旨;④组织;⑤词语。⑥比喻、典故、例证。“现在的中学生,其实不但是中学生,似乎都不爱读文言文,特别是所谓古文,乃至古书。他们想着读文言文是没有用的。”但是,朱自清说:“我可还主张中学生应该颂读相当分量的文言文,特别是所谓古文,乃至古书。这是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必得经过这种古典的训练,才成其为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再论中学生的国文程度》)叶圣陶(1894-1988年)《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收入1919年以来叶老论述语文教育的文章120篇,书简36封,相当全面地反映了他卓越的语文教育思想。他在开明书店编写的一系列国文、国语教材,仍不失为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建设中的瑰宝。他所主编的《国文杂志》、《中学生》、《开明少年》等杂志,在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始终产生着不可磨灭的积极影响。他和夏丏尊合著的《文心》一书,“用小说体裁叙述学习国文的知识和技能”,形式活泼,在国文学习方法指导书中独树一帜。日本《新中国事典》称这本书“在国际教育史上划了一个时代”。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国文教材似乎应当这么支配:初中阶段,一部分是‘文学名著’,着重在‘了解固有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发扬民族精神’也就包括在内);一部分是‘语体’,着重在文字语言思想三者一贯的训练。高中阶段,除以上两部分外,又加上一部分‘近代文言’,着重在文言写作的训练。”在叶老看来,语文科可分作文学文化教育课程和言语表达训练课程两大课程门类,语文教材就有文学文化教育课程教材和言语表达训练课程教材两大种类。1、叶老的文学文化教育课程与教材构想①文学文化教育课程的开课目的与课程内容叶老认为经典文化教育应当是语文课程的一方面内容,认为这是“继往开来”的需要,有“无用之用”。“一些古书,培育着咱们的祖先,咱们跟祖先是一脉相承的,自当尝尝他们的营养料,才不至于无本。”又说:“一个受教育的人,依理说,必须了解固有文化,才可以‘继往开来’。否则象无根之草,长发不起来,也就说不上受教育。”叶老认为经典文化教育不是国文一科的专责,是和历史和地理等诸多学科共同承担的责任,“国文一科”的经典文化教育应该是“文学文化教育”,即:“在固有文化的记录之中,有一部分运用文学形式的,须由国文一科训练学生和它们接触,得到了解它们的能力。”叶老认为:“读解和欣赏是达到真正了解的途径,有了读解和欣赏的能力,才可以了解中国文学名著,也就是了解一部分固有文化。”②文学文化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第一,须面对文学名著本身,涵泳、体味。“因为文学和其他艺术制作一样,内容和形式分不开来,要了解它就得面对它本身,涵泳得深,体味得切,才会有所得;如果不面对它本身,而只凭‘提要’‘释义’的方法来了解它,那就无论如何隔膜一层,得不到真正的了解。”第二,“指导与讨论应该偏重在方法方面”。③文学文化教育课程教材的选文标准文学名著很多,叶老认为,“只能选读”。第一,“依学生的程度选,依‘文学名著’对于学生的‘了解固有文化’切要与否选。”第二,“教材仅是教学之凭借,”只从一两种书中选材“亦能有长进,固不须五花八门也”。2、叶老的言语表达训练课程与教材构想由于受所生活时代的限制,叶老对书面表达训练课程与教学问题关注较多,而对口头
本文标题:第2讲: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现代语文教育概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425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