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北京市第八中学永定实验学校学科课堂教学设计(A页)课题:形式与美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学科核心素养表述:《美术课程标准》指出,七至九年级学段要学习“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课题的确定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形式”及与“美”之间的关系,选取形式美法则中的对称、均衡、节奏、韵律进行深入学习,把学习重点放在了解形式美法则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即对对称、均衡的理解与应用,对节奏感与韵律美的感受上。为了使学生能够认识这些形式的“美”,理解并学会分析艺术作品中形式美法则的应用,本课从观察自然、生活中的形象入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知道对称与均衡在形式美感上的差异,以及二者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知道节奏与韵律的应用能产生怎样的效果,带给人们怎样的视觉感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整合:1、知识与技能:能辨析对称与均衡,感受节奏、韵律之美。认识形式美法则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初步学会运用形式美法则分析评述作品,或写出评述短文。2、过程与方法:在赏析作品中,感受作晶所蕴含的形式之美。通过探究、交流等形式,逐步提升对形式美的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自然与艺术中美的形式及带给我们的感受,认同优秀的美术作品是运用形式美法则的典范,从而对自然与艺术中美的形式更加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理解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法则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形式美法则分析评述作品。教学方法讲授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板书设计形式与美1、对称与均衡2、节奏与韵律北京市第八中学永定实验学校学科课堂教学设计(B页)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图片导入,请学生认真观察敦煌壁画《双飞天》的图片,回答下面问题:1.你觉得壁画中的飞天美吗?2.那么,它的美究竟表现在哪里?小结:敦煌壁画里的飞天形象很多,可以用美轮美奂来形容,她们空中飞舞的姿态极富韵律,是形式美法则运用的典范。由此可见,形式美法则对艺术创作意义重大。这学生欣赏图片,回答问题。学生回答:人物身材修长,抬头挺胸,双腿上扬,双手散花,衣裙飘带随风舒展,由上而下,徐徐飘落,像两只飞燕在空中飞舞,使画面好似充满了音乐般的韵律。用极具形式美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入课题。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形式与美吧。板书课题:形式与美提问:你知道形式美法则有哪些吗?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法则1.对称与均衡(1)对称①出示蝴蝶图片和对称形图示,说明以蝴蝶身体中心直线为轴线,左右两侧翅膀的距离相等,翅膀对折后重合,这就是对称。②对称是指形象的点线、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对应关系,如人体昆虫、飞机等的外形都是对称的。美术创作中对称的应用,具有稳定、端庄的效果。对称是平衡的最好体现。学生观察教材中扶手椅的形状,参考蝴蝶对称形下方的文字分析,说出从哪些地方看出扶手椅的对称:假设把扶手椅从中间锯开,左右两侧模一样,对折后完全重合。2)均衡①出示花树图片,对照线描示意图说明,虽然树的枝干、花朵外形不对称,但盘虬的枝干和花朵的疏密变化,以及整体动势上的均衡状态,给人视觉上的平衡感。②均衡,指在布局上量相同而形不同,整体给人平衡的感觉,如绘画作品的上与下、左与右取得面积色彩、重量上的大体平衡,产生和谐感。问题1:观看潘天寿的作品《松针荔枝》,从笔墨处理、构图等方面说说这幅画是怎样产生平衡感的。学生回答:《松针荔枝》在笔墨处理上,以浓重的墨色表现荔枝和叶子,以墨线勾勒出挺拔的松枝。在布局安排上,画面右下方的浓重墨色与左边大面积的线条形成对比,使画面达到平衡效果。松枝和荔枝在位置、大小疏密轻重等方面对比明显这种均衡所形成的平衡感教师示范问题2:请你说一说对称与均衡的异同。(3)小结:对称均衡在美术创作中的主要作用是使作品具有稳定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交流。请学生列举出生活和美术创作中体现对称与均衡的例子,试着画出它的主要形象,并与同学交流。2.节奏与韵律播放一段芭蕾舞剧《四只小天鹅》的视频,引出节奏概念。节奏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音响和节拍的变化,运动中有秩序的连续动作的重复,美术创作对形状线条、色彩、明暗等元素有条理的反复、交替或给画面带来了形式美感。学生回答:对称和均衡给人的感觉都是稳定和谐的。对称是均衡的最好体现是事物的绝对均衡,是均衡法则的特殊形。学生举例:人体、昆虫、飞机等的外形都是轴对称的。潘天寿的《黄菊》,齐白石的《蜻蜓莲蓬》,画面体现了均衡感。学生认真观看芭蕾舞视频,倾听富于节奏的音乐。学生实践排列,产生动态的连续性。例如:上海豫园九曲桥,九曲桥九曲十八弯,且每个弯曲的角度大小不有大于90度直角的,也有小于90度直角的。九曲桥以这种重复的安排,产生了十分强烈的节奏感。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雪原曲》是怎么带给人节奏之美的?韵律是指动势或气韵的有秩序的反复,其中包含着近似因素或对比因素的交替、重复,在和谐统中包含着更富变化的反复。例如“元阳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一条条田垄如练似带,行云流水般的线条既排列整齐又有疏密的变化,形成连绵不断、富有韵律美的曲线世界,同时也体现出人与自然学生回答:《雪原曲》画面好似一章交响乐谱,隆冬的林海,皑皑的雪地,由近及远的多层次的起伏,蓝色的树木高高低低的横向运动,疏密相间又井然有序地反复出现,犹如高低强弱不同的音符布满在五线谱上,有节奏地表现了宁静却充满生机的旋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节奏,节奏又是怎样运用到美术作品中的。交流总结的和皆关系。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吴冠中的中国画《春如线》是如何体现韵律美的?小结:节奏富于理性,韵律富于感性。节奏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带有机械美;韵律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有一定变化的互相交替,是情调在节奏中的融合,能在整体中产生不寻常的美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交流。请学生列举出生活和美术创作中体现节奏与韵律美的例子,并与同学交流。3.多种形式共存生的美。组织学生分析故宫建筑,存在哪些形式美?学生回答:《春如线》,用既简约洒脱又精确的线条,配以红、绿点,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感受到如音乐般的韵律美。学生举例:风铃的吊坠由低到高顺序排列,很有节奏感。颐和园的十七孔桥,拱形的桥孔随桥身的曲线一个比个大一点,过了桥的中间又一个比一个小一点,有规律地重复,很有节奏感。平面构成中的二方连续,是一个单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韵律,韵律又是怎样运用到美术作品中的。课堂实践(2)小结:人们视觉审美的需求是多样的,一件美术作品往往不止运用一种形式美法则而是同时包含多种,这样的作品才能产生美的艺术效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产生优美且富有节奏的韵律感。学生探究、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故宫图片后,分析故宫存在哪些形式美,并在组内进行交流。学生回答:故宫建筑群非常均衡对称,其中每座建筑物都是在一条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展开。而建筑物的墙、柱、门窗等有秩序地重复出现,又产生一种韵律美或节奏美。正是多种形式美的协调统一,才使故宫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让学生明白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同时包含多种形式美法则。展示交流评价总结果。教师出示形式美明显的艺术作品图片,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马蒂斯的《舞蹈》和贵州蜡染头巾等作品的图片。1.作业要求:每个合作小组任选一件作品,运用所学形式美法则的知识进行评析。2.教师巡视指导。指导要点:帮助学生解决评述中遇到的困难。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形式美法则的知识评析艺术作品。1.班内交流:鼓评价总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述交流引导学生相互提出宝贵意见。2.教师点评,以鼓励为主,也要诚恳地提出建议。3.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形式学生认真评析,为班内交流作准备。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评述能力,验证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美法则中的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并且尝试着用形式美法则评述作品。希望同学们课下能注意生活中带给自己美感的形象,看看它们具有哪些形式美法则,在美术创作、设计中运用形式美法则,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本文标题:形式与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445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