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2章-网络经济与网络市场
第2章网络经济与网络市场§2.0引言网络经济并不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早在服务经济出现它就相伴而生,只不过长期以来它的影响力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已。§2.1网络经济的基本概念人比其他动物的进步之处主要在其能创造性地应用知识的能力上。创造性地知识应用,引发了社会分工,形成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凸现了社会进步的增长极。增长极是社会经济系统中最具活力、竞争力最强的部分。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就是从增长极开始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促进增长极快速壮大与扩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看不见的手进行,也可以通过看得见的手进行。§2.1.1网络经济的产生作为狩猎时代增长极的耕作业的不断发展而形成了农业产业。农业产业发展占据主导地位,人类进入农业时代。服务业,尤其是运输业、商业、咨询业、金融业是现代社会中连接各个产业部门、各个社会单元的纽带。这种纽带交织成社会网络,形成早期的网络经济形态。信息是网络经济的黏合剂。服务业连接各社会单元的纽带,是靠信息编织、黏结的。由于社会需要的增长和战争的刺激,由微电子技术、计算技术和通信技术组成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互相融合。20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是信息技术发展史上的两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在信息时代,信息服务业迅速发展,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急剧增加,信息化渗透进了国民经济乃至社会的各个部门,并且首当其冲地改变着服务业的面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设置了进入障碍,提高了竞争能力,创造了收入。尤其是以Internet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的延伸和广泛应用,使传统的服务业走向虚拟化:电子商务、往上银行、虚拟物流、虚拟图书馆、网络学校、网上诊断……,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已经形成。§2.1.2服务——网络经济的核心功能20世纪末期,一个经济神话在美国上演,持续的高增长、低通膨、高就业,让一些经济学家困惑。这一现象主要受如下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一是经过二百多年历程,面向物质生产的工业经济走向成熟,人们使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两只手左右开弓式地驱赶经济这头不太驯服的烈马,已经非常具有经验,主动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得经济周期微波化;二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经济系统的负反馈系数,对经济系统的控制更为有效;三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即由于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人们的物质需求的满足进入缓慢增长,并且进入消费成熟的理智消费时代,以人为本、以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服务需求持续增长,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正在由物质驱动走向服务驱动。服务业的产销基本同步,不会象第一产业那样受自然条件影响而产生波动,也不会象第二产业那样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和涨缩幅度。并且,它可以吸收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随着服务业比重的增大,这种基于服务和协同的经济发展模式缓解了国民经济的周期性。菲茨西蒙斯夫妇的分析也表明,“美国过去的四次经济衰退中,服务业的就业机会实际上是增长的,而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在减少。这表明,消费者有推迟购买商品的倾向,而不愿意减少对基本服务的需求,如教育、电信、金融、保健以及消防治安等公共服务。服务业具有这种抵御衰退的特点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服务的本质,服务不能像实体那样库存。因为服务业的消费和生产是同时发生的,所以比较稳定。当经济衰退时,许多服务得以继续存在。其次,服务业中的主要部分是面向人的,突出了人本主义的成分,因此,在经济衰退时期,尽管房地产、保险、证券业的交易在下降,但医院仍像往常一样繁忙,不必减少雇员。第三,在衰退过程中,消费者和公司均推迟了资本项下的支出,而对现存设备加以维修就使用。这样一来,服务业的就业机会就保留下来。”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以新的供给创造了新的需求,而新的需求又推动了新的供给,使经济出现社会总供求的良性互动,形成减缓经济衰退的强大反动力。20世纪80年代起,计算机网络空前地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美景吸引了大量投资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因而出现了持续的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膨现象。从高投入转向服务增值、知识增值,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另外一个方面看,过剩经济再加之普遍的理性消费,迫使企业瞄中服务开拓市场。在服务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力表现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上。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能不能得到较好的服务是消费者极为关注的问题。而面对服务竞争,企业应当从个性化服务、多样化服务中去寻找机遇。这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中国海尔公司总裁张瑞敏所说:“个性化要求整个企业的生产能力、布局、组织结构全部要适应它。生产必须是柔性的。”个性化服务是信息时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向,是企业从以资本为核心向以人为核心——简单地说是从“资本”主义向人本主义的进步。以人为核心,要求企业把面向服务的生产经营提到日程上来,而个性化服务和知识经济的大潮,又要求企业能去占领人才优势的高地,使自己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个性化的要求是无限的,基于个性化的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也是无限的。有人把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称为无间隙经济或直接经济。但这并不意味着中间层的萎缩或消除,而是职能由分销到服务的转变:为消费者服务,如安装、维修等;为生产者服务,如物流、宣传等,商店有可能想展示、休闲方向发展,并且这中间一块还会有扩大趋势。电子商务的最终发展空间也在个性化服务之中。基于网络经济的服务性,1995年3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的支持下,举办了Internet经济学研究会。会后,编篡的大会发言稿集——《InternetEconomics》中,比较明确地阐述了Internet经济学的定义:Internet经济学是一门研究Internet服务市场的经济学。§2.1.3协同——网络经济的黏合剂相对于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协同论与耗散结构论、突变论一起,被哲学界称为新三论。这些理论描述了一些客观规律。在经济界,从社会分工的产生起,协同也伴之出现。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分工的细化,协同愈见之重要。协同式竞争和对抗式竞争是企业开拓并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的两把剑。但是,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的高度市场化环境,协同式竞争就更为重要。一个企业独霸世界是不可能的,它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制造。与其他企业的关系,既有竞争的一面,又有协同的一面。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正在从排他性竞争向协同式竞争转型。在协同式竞争中,人们才能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智和风格,体现自己的特色,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协同式的竞争也成为新的增长点形成的动力;成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高度市场化的进程,每个国家和地区不断调整将自己经济结构、定位存在空间的动力。在信息时代,互联网为服务经济提供了新的现代化的平台。不仅大大地拉近了企业与客户间的距离,建立了企业与客户间的协同关系,而且改善了整个社会的协调关系,进入了协同经济的高级形态。§2.2.1传统经济学中的外部性在市场中,交易是买卖双方之间的一种契约行为。一般说来,这种契约只对缔约双方有约束,并不涉及其他市场主体。但是在许多情形下,市场行为会影响到缔约双方之外的其他主体。这些影响有积极的——称为“外部经济”,也有消极的——称为“外部不经济”。§2.2网络经济的外部性外部性有正负两种类型:当一个行为给局外人带来附带的收益,而产生外部性的人又没有得到相应的支付,就称该外部性为外部经济性、正外部性或有益的外部性;当一个行为给局外人带来附带的损害,而产生外部性的人又没有对此给予相应的补偿,就称该外部性为外部不经济性、负外部性或不利的外部性。图2.1为对两类不同外部性的经济分析。1.负外部性的外部成本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厂商生产中污染带来到外部性。如图2.1(a)所示,当存在负外部性时,MSCMC,并且MEC=MSC–MC。这时,利润最大化厂商按照边际私人成本MC生产产品q1,在同样的价格下则按边际社会成本MSC只相当于q*,而q*q1。说明厂商生产的产品中,只有一部分成本是用于产生负的外部性。厂商产出0价格PP1q1q*MECMCMSC0价格P研发水平MCMSBMBq*p1p*MEBq1MSC:一个行动的边际社会成本MSB:一个行动的边际社会收益MC:边际私人成本MB:边际私人收益MEC:他人负担的外部成本MEB:边际外部收益MC:厂商研发的边际成本图2.1两种外部性的经济分析2.正外部性的外部收益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厂商的研发带来的外部性,即一个厂商的研发得不到完全保护时,其成果被其他厂商分享带来的外部性。如图2.1(b)所示,存在正外部性时,MSBMB,并且MEB=MSB–MB。MEB就表明了没有投资研发的厂商从投资研发的厂商分享到的利润。考虑这时厂商的研发边际成本MC为一条水平线,表明研发成本随研发工作的增加而均匀增加。如果厂商选择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q1处投资研发,而有效的研发水平则由MSB与MC的交点q*决定,而q*q1,说明厂商没有得到相应的所有收益。这会导致其降低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从而也降低了市场效率。由以上分析可见,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一个方面,它导致了价格系统对资源的错误配置。也就是说,当外部性存在时,一种商品的价格不一定反映其社会价值,从而导致厂商的生产脱离供需规则,使市场失灵。一般说来,工业经济的发展带来外部不经济较为明显,而网络经济的发展带来外部经济较为明显。§2.2.2网络外部性的基本规律网络经济的外部经济性简称为网络外部性(networkexternality),主要来自网络经济的协同作用和服务功能。表2.1说明了电话网中用户数与网络的总效用以及边际效用的关系。当电话网中只有一个用户时,这个用户是没有通信可言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均为0。一般说来,当网络中的用户为n时,总效用为n(n-1),边际效用为2(n-1)。表2.1的第2行和描第3行述了网络经济的两个基本规律:梅特卡夫法则和边际效用递增规律。表2.1电话网络中的总效用和用户边际效用电话用户数(n)12345…N总效用(TU)0261220…n(n-1)n2边际效用(MU)02468…2(n-1)1.梅特卡夫法则鲍勃·梅特卡夫(BobMetcalfe)研究了网络的用户与总效用之间的关系:网络的价值(总效用)以用户数量的平方速度增长。也就是说,网络中的每个用户所获得的消费利益(或效用)取决于网络用户的数量。它说明,网络具有协同功能,加入网络的用户之间既具有竞争性,也具有互补性,是一种协同性竞争、部分竞争。2.边际效用递增规律简单地说,效用(utility)就是满足。较准确地说,效用就是指一个人从消费一种物品或劳务中得到的主观上的享受或有用性。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则是指消费的某种物品增加一个单位时所获得的效用的增加量。在经济学中,边际效用用于描述消费者在不同消费可能性之间的选择方式,并进一步推导出需求曲线。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传统商品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ofdiminishingmarginalutility)。从个人需求来看,当一个人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所得到的总效用趋于增加,但增加的速度会越来越慢。这是由于个人从一种物品中得到的享受或满足程度会随着对该物品消费的增加而降低。表2.2为对传统物品而言,消费数量Q与对应的总效用U和边际效用MU之间的关系。图2-2为对应的关系曲线。市场的总需求是个人需求的总和。因此,随着市场上某种商品投入量的增加,由于需求相对减少,该商品的价格会降低。这就是“物以稀为贵”的规律。某物品消费量Q总效用U边际效用MU00144273392410151000123455MUQ图2-2对应的边际效用曲线表2.2消费物品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但是,由于网络经济的外部性的存在,即网络越大,效益越高。如表2.1所示,加入电话网中的用户数越多,电话网的效益越明显,从而使边际效用呈递增规律。因此,网络的边际效用递增规律与梅特卡夫法则是同一问题的不同描述形式。著名经济学家W·布莱恩·阿瑟认为,效益递增实质上是一种从领先到进一步
本文标题:第2章-网络经济与网络市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457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