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09深基坑变形观测方案
浐灞生态区广大门村城中村改造项目DK9深基坑变形观测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深基坑变形监测方案1目录一、工程概括...................................................................2二、人员组成与作业流程..........................................................3三、监测依据及技术标准..........................................................5四、监测目的及内容..............................................................5五、位移监测网点的布设..........................................................7六、使用仪器与精度要求..........................................................7七、监测频率及监测方法..........................................................8八、观测成果的计算、分析及预警报告.............................................11九、安全保障...................................................................12附件一:.......................................................................13附件二:.......................................................................14深基坑变形监测方案2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浐灞生态区广大门村城中村改造项目DK9工程地点西安市浐灞一路与广新路交叉口东北侧建设单位西安伊合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单位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勘察单位西安中勘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天津广源恒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天西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程规模197087㎡本工程位于西安市浐灞一路与广新路交叉口东北侧,项目由1#楼、2#楼、3#楼、4#楼、5#楼、6#楼、7#商业及地下车库组成。1#楼为地下2层,地上32层,建筑总高度为99.6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07.6m;2#楼为地下2层,地上32层,建筑总高度为99.3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08.55m;3#楼为地下2层,地上32层,建筑总高度为97.5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08.25m;4#楼为地下2层,地上32层,建筑总高度为97.5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08.05m;5#楼为地下2层,地上32层,建筑总高度为92.8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07.25m;6#楼为地下2层,地上17层,建筑总高度为53.2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08.05m;7#楼商业为地下2层,地上3层,建筑总高度为13.34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08.04m。本工程1#、2#楼地下负二层为人防区,地下室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主楼结构形式为全剪力墙结构,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二、人员组成与作业流程1.人员组成本次我公司计划配备一个测量组完成本工程项目的沉降观测,人员安排如下:深基坑变形监测方案3职务姓名备注技术负责人马创科栋号长王飞测量员胡月胜施工员赵凯施工员张樊樊专业监测人员组成固定的监测队伍,随工程实际施工进度、监测数据变异情况及时开展测试工作。2.作业流程变形监测是高精度的测试工作,关乎工程的安全、顺利施工。测试数据是第一手资料,对积累经验,调解纠纷等起重要作用。遵循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根据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特制订本项目工作流程如下。监测基准网观测踏勘、编写技术方案工作基点,观测点布设深基坑变形监测方案4三、监测依据及技术标准监测依据为本工程基坑设计图纸、施工进度计划、本基坑监测方案及以下主要规范: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监测基准网平差,是否符合规范要上交资料观测点平差计算,是否符合规范要否是观测点观测是否进入下一周期观测深基坑变形监测方案5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5.《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BJ04/T306-2014)6.《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6)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6-2011)8.《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等。四、监测目的及内容1.监测目的及要求在深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主动力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的变形,即使采取支护措施,一定数量的变形总是难以避免的。这些变形包括:深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以及周围土体的沉降和侧向位移。无论那种位移的量超出了某种容许的范围,都将对基坑支护结构造成危害。因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进行综合、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工程情况有全面的了解。确保工程顺利进行通过基坑变形监测,提供为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的变形监测数据。本基坑工程监测,在基坑开挖过程与支护结构使用期内,必须进行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竖向位移监测,基坑周围已有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地下管线的沉降观测,基坑监测项目具体要求如下:(1)基坑坑顶水平位移监测;(2)基坑坑顶竖向位移监测;(3)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2.监测内容深基坑变形监测方案6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依据有关规范的规定和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及建设单位对基坑变形监测的有关要求开展监测。内容主要包围基坑支护结构,具体为:(1)基坑顶水平位移,7个监测点。(2)基坑顶垂直位移,39个监测点。(3)锚索端头水平位移,86个监测点(4)锚索端头垂直位移,86个监测点(5)基坑周围邻建,48个监测点。基坑工程监测应针对监测对象的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并形成完整、有效的监测系统。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相结合进行,以仪器监测为主,巡视为辅。应由安全专员进行巡视检查,巡视以目测为主,内容是检查支护结构是否出现开裂;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基坑支护结构的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驰或拔出的迹象;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周边管道是否出现泄漏;基坑附近地面荷载是否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周边件(构)筑物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五、位移监测网点的布设位移变形监测网由基准点、工作基点、观测点组成,变形监测网的布设,是为了直接获取监测体的变形量。基准点是变形监测的基准,点位要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且须建立在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区域,是为了保证数据具有可比性。工作基点是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使用,是为了方便观测。平面、高程控制网利用本工程附近网点联测建立,与本项目坐标、高程系统统一。监测点的点位,应根据工程规模、基坑深度、支护结构和设计要求合理布设。变形观测点,按照设计要求,直接埋设在能反映监测体变形特征的部位,要求结构合理、设置牢固。观深基坑变形监测方案7测点宜布设在基坑顶部,平面上对称布置。监测点均做明显标记并编号,并做好保护工作。监测点平面位置情况,详见基坑变形监测点布置示意图。六、使用仪器与精度要求1.观测仪器为确保本工程周边建筑物及支护结构的安全,本基坑变形监测主要采用监测仪器设备有:观测仪器设备配备情况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1全站仪1台2电子水准仪1台3铟瓦条码尺2只4笔记本电脑1台5台式电脑1台1)全站仪采用,精度指标±0.5,±(0.6mm+1ppm·D)。2)水准仪采用,苏一光水准仪及配套铟瓦条码尺,精度指标±0.3mm/km,水准尺。2.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基坑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其水平位移报警值按下表确定。其中,监测点坐标中误差是指监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为点位中误差的1/2;当根据累计值和变化速率选择的精度要求不一致时,水平位移监测精度优先按变化速率报警值的要求确定。全站仪、棱镜安置,对中误差小于设计要求0.5mm。3.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基坑顶部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其竖向位移报警值按下表确定。其中,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是指相应精度与视距的几何水准单程一测站的高差中误差。水准测量为0.3mm的电子水准仪,误差符合设计要求。七、监测频率及监测方法深基坑变形监测方案81.监测频率本次基坑变形监测工作自土方开挖开始至基坑回填结束。按设计和有关规范要求,基坑监测频次为4次/月。(1)初始值观测变形测量的时间性很强,它反映某一时刻变形体相对于基点的变形程度或变形趋势,因此基坑支护各项目初始值是整个变形观测的基础数据。初始值取独立连续三次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具体观测内容的开始观测时间如下:1)基坑顶部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在基坑开挖前(或降水开始前),对基坑顶部等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观测点进行布点,并完成初始值的观测。(2)观测频率与周期的调整监测周期并非一成不变,要依据监测体变形量的变化情况适当调整,以确保监测结果和监测预报的适时准确。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做好相关记录。①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②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③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周边管道出现泄漏;④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⑤支护结构出现开裂;⑥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⑦基坑支护结构的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驰或拔出的迹象;⑧周边件(构)筑物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深基坑变形监测方案9⑨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2.水平位移监测方法1)共布设3个基准点及2个工作基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统一基准,准确反映实际变化,每次观测水平位移时要求首先观测工作基点位移。再以工作基点观测基坑顶部各点的水平位移。2)基坑顶面水平位移观测点,使用高精度全站仪配合棱镜并采用极坐标法施测。采用全组合分组观测法,每组不多于五个方向,进行两测回观测,两次照准目标读数差不能大于2〞,半测回归零差不能大于3〞,一测回内2次互差不能大于5〞,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不能大于3〞。每次观测前需对基准点进行检测。3)监测方法: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是利用数学中的极坐标原理,以两个控制点为坐标轴,以其中一个点为极点建立坐标系,测定观测点到极点的距离,测定观测点与极点连线和两个已知点连线的夹角。如下图所示。图2极坐标法测定点位示图测定待求点C坐标时,先计算已知点A、B的方位角深基坑变形监测方案10oBABABAXXYY180测定角度和边长BC,根据公式计算BC方位角:BABC计算C点坐标:)(CosSBCBCXX)(BCSinSYYBC3.竖向位移的监测方法1)计划在影响范围以外设置3个高程基准点。沉降基准点埋设稳定后,方可作为沉降观测基准点的高程。根据阶段施工的现场具体情况,基准网水准路线长控制在1km以内。2)各个观测点,尽量采用不转点直接观测,路线拟为闭合路线或符合线路。观测过程中遵循观测仪器与标尺、观测路线、观测方法、观测环境、观测与数据分析人员五固定的原则。3)观测按变形测量的精度要求施测。根据本工程情况,使用水准仪按变形测量规范的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技术要求观测。二等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表7等级水准仪型号水准尺观测次数读数方式视线长度(m)前后视较差(m)前后视累
本文标题:09深基坑变形观测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567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