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作者:————————————————————————————————日期: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4.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5.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6.CPI: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就是消费者价格指数即CPI。7.黄金律稳态:使稳定状态消费最大化的资本水平。如果一个经济的资本大于黄金规则稳定状态,那么,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有试点上的消费。与此相比,如果经济的资本小于黄金规则稳定状态,那么,达到黄金规则就要求增加投资,从而减少现在这一代的消费。8.稳态:满足新增投资正好与折旧相同的点,在该点资本存量会保持稳定不变的水平。我们称这个资本存量水平为资本存量的“稳定状态”或简称“稳态”,记为k*。9.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当的状态。10.摩擦性失业: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11.结构性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12.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称为周期性失业。13.古典两分法:货币供应数量增加,只会导致普遍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不会改变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所以货币数量的变动不会改变厂商和家庭的决策,也不会改变产出和就业这类实际变量。由于这种观点将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分割开来犹如泾渭分明,互不影响,因此这种观点被称为古典两分法。14.乘数效应:政府购买增加对于国民收入增加的放大效应称之为“乘数效应”。15.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也就是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需求。16.总供给:是指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17.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元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部分。18.投资乘数:指投资量变化数与国民收入变化数的比率,它表明投资的变动将会引起国民收入若干倍的变动19.计划总支出:一个社会中家庭、企业和政府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定义为计划总支出,并且用E表示。20.挤出效应:利率的上升增加了私人投资的成本,使私人投资下降。这种由于政府购买增加而使利率上升,从而导致私人投资下降的现象被称为挤出效应。21.IS-LM模型: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关系的模型。22.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在短期内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23.利率的传导机制: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利率下降,从而导致投资的增加,最终引起收入的上升。25.流动性偏好:人们愿意持有货币以保持这种在交易过程中的便利性的倾向。26.政府购买乘数:是总收入的增量和政府购买的增量之比,即每增加一单位的政府购买所带来的收入的增量。27.价格黏性:由于产品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在这个价格水平上企业可能无法销售出所有的产品,这时劳动力需求曲线将随着经济周期而移动,从而使实际工资变动表现出某种顺周期性,这就是价格粘性模型。28.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过程。外部时滞又可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两个阶段。29.交易性动机:指人们持有一定数量货币的目的是为了日常交易。30.预防性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意外事件而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31.投机性动机:是指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等待有利的投资机会进行投机。32.通货膨胀: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二、简答题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2、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有什么区别?答:国民生产总值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出和收入的一个常用指标,它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因此GNP是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凡是本国国民创造的收入,无论他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而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则不计入GNP.而GDP是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的,它统计一国领土范围内的总收入,不管这种收入是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GDP.3、比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答:(1)名义GDPa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b造成名义GDP变化的原因:物质产量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2)实际GDPa为了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的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这个用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称为实际GDP。b实际GDP可以用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3)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的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4、解释GDP为什么不能成为总体福利或幸福感的良好衡量尺度?答:1.GDP中只包括了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时很难区分。2.GDP是由本期所生产和服务的价值构成的,GDP应该排除过去生产的。3.一国经济中有些经济活动不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因而没有市场价格。地下经济与黑市,为了逃税或逃避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劳动保障法等,这些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躲过了政府的记录,没有计入GDP中。还有一些事公开了但没有市场交易行为的4.经济福利:人均水平,人均GDP只是反映收入的平均水平,并没有反映首付的分配情况。自然资源和环境,自然资源从地下开采出来后他的价值被计入GDP5、分析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分歧。答:主要分歧有:(1)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古典学派认为,人们的预期不是被动地重复过去,而是主动的、有理性的,人们能够利用现有的一切信息形成理性预期并指导自己的行动,由于理性预期的存在,价格、工资就具备完全伸缩性,市场是能够出清的。凯恩斯学派则认为,即使理性预期存在,价格、工资的刚性仍然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从而导致市场不能出清。(2)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古典学派认为价格、工资具备充分伸缩性,市场能够出清,因此政府干预经济是没有必要的。而凯恩斯学派认为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着缺陷,市场出清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此政府要担负起市场出清的任务,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是必要的。6、国民收入的衡量方法有哪些?收入法用这种核算方法,是从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看,也就是从企业生产成本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了多少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GNP–NFP支出法是把一个国家一年期间投入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物品和劳务按购买者(需求者)支出的金额(因而也是这些产品和劳务的销售金额)分类汇总而成。即:Y=GDP=C+I+G+NX7.什么是资本积累的黄金法则?实现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的条件是什么?答:长期消费总水平最高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记为k*。长期消费水平达到最大化,也就是黄金律稳态水平的基本条件是MPK=δ。即在资本的黄金律水平上,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等于折旧率。8、简要说明技术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扮演的角色。答:技术进步正是新古典增长理论不同于哈罗德—多马模型的重要之处。在宏观经济中,考虑到技术进步时的总产量生产函数与技术具有正向关系,即给定资本和劳动,技术状况的改进将带来产量的增加。在增长理论中,为了便于分析技术进步,常将生产函数写为如下形式:Y=f(K,NA),NA为劳动与技术状况的乘积。这种考虑技术状况的方法据说更容易考察技术进步对产出、资本和劳动之间关系的影响。如果将NA称为有效劳动力,则技术进步意味着增加了经济的有效劳动力。在这种考虑之下,公式所示的生产函数表示产出是由资本K和有效劳动力NA两个要素生产的。由于有效劳动力被定义为NA,即劳动力N与技术状况A的乘积,因此,有效劳动力NA的增长率为劳动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和。在稳态时,总产出的增长率由劳动力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之和所决定,这一增长率与储蓄率无关。利用这一重要结论,并注意到人均产量被定义为总产量与劳动力之比,则知,在稳态时,人均产量增长率决定于技术进步率9、试分析外生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的联系与区别。答:(1)外生增长理论假定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等因素都是外生变量,而内生增长理论则放宽这些假设条件,将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这些因素作为内生变量来考察。(2)外生增长模型的生产函数具有编辑报酬递减的性质,而内生增长模型的生产函数具有边际报酬不变的性质;内生增长理论把一国总资本的边际报酬不变主要归纳为以下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人力资本,另一个原因是:知识积累(技术进步)(3)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储蓄率s决定着一个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在索洛模型中,依靠储蓄积累起来的资本仅仅局限于物质资本,物质资本的单纯增长的必然是边际报酬递减,资本的积累并不能带来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在内生增长模型中,储蓄所带来的投资延伸到了人力资本和知识领域,资本的积累不仅包括物质资本的增长,而且包括人力资本的开发和知识的积累,因此,储蓄的增加必然带来要素生产力的提高,持续的经济增长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内生增长理论之所以强调储蓄在经济主张中的决定作用,正是因为储蓄带来的人力资本开发、知识积累等因素,构成了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推动力。(4)索洛模型是"假定经济增长率,而内生增长模型是"解释经济增长率。比如说,如果假定一国的技术进步率是2%,人口增长率是1%,那么按照索洛模型就可以确定这个国家3%的经济增长率和2%的人均增长率,至于原因,索洛模型不能回答。而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一个多家的生产力增长率是不应该随意假定的,而应该是由其内在的经济机制决定的10、为什么在一个岗位空缺市场和失业市场并存的经济中,劳动者并不能在两个市场中自由转移?答: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中,工作机会的数量和失业工人的数量一般来说是相当的,因此,我们可以假定两个不同类别的劳动市场。在一类市场上,劳动的需求大于供给,工作岗位大量闲置;而另一类市场上,劳动的供给大于需求量,许多人处在失业状态。由于劳动者在市场之间专业需要时间和成本,因此,劳动市场岗位空缺和事业并存的现象将持续下去。11、为什么说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行为都有可能导致失业?答:从政府行为来看,最低工资制度用政府行为替代了市场的调节,使劳动市场无法达到供求平衡的市场出清水平,从而导致失业。从企业行为来看,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可能主动地将实际工资水平定在高于劳动市场出清的均衡水平上,从而导致了失业。从劳动者行为来看,劳动者组成工会后,通过集体谈判决定的工资水平往往会高于市场水平,也会导致失业。12、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答:(1)核心原因:发行货币大于市场货币的需求量(2)总需求冲击,总需求增加,物价上涨(3)总供给冲击。a工资拉动,工资水平提高,物价水平提高。b原材料价格上涨(石油危机)。(4)结构性劳动效率提高,利润率水平提高。生产效率不同,一部分行业利润率水平偏高,拉动通货膨胀。低效率厂向高效率厂看齐,提高产品价格,拉动通货膨胀。工人通过工会要求同高工资人群有相同工资,从而拉动整个整体趋于高工资。1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是什么?答:(1)长期总供给主要受人口(劳动力)、资本存量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人口和资本存量的增加以及技术进步都会增加总供给;反之则相反。例引进新技术,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总产量提高,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长期总供给的增加意味着与之对应短期总供给也会增加,这是因为在短期内短期总供给量和长期总供给量会出现偏离,但是在长期内两者必须相等
本文标题: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588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