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企业管理学(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系统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内部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最优组合问题。本章内容有:生产运作战略决策与技术选择、生产运作能力及设施选址与布置、综合计划与主生产计划、MRP、MRPII与ERP、新型生产方式。11.1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11.1.1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概念及发展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企业的生产与运作活动就是一个“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如图11-1所示。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1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生产要素产品/服务生产过程输入输出反馈图11-1生产系功能示意图11.1.2生产运作管理系统的组成1.产品与服务产品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成品或半成品。服务主要指无形产品。产品和服务应满足用户和市场的需要,即品种对路、质量优良、价格便宜、交货及时。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1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2.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包括人(劳动力)、财(资金)、物(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工艺设备、原材料、零部件、能源)以及信息(计划、工艺图纸、情报等)。生产要素是从事生产活动的前提条件,实现生产管理目标的保证。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1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3.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指产品的形成过程,也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过程。4.反馈反馈是把生产过程输出的信息返回到输入的一端,以便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及时提供依据,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和生产计划任务的完成。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1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11.1.3生产运作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如图11-2所示。企业目标经营决策生产运作管理销售管理研究与开发图11-2企业管理系统关系简图保证保证反馈反馈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1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1.生产运作管理是其他系统运行的基础(1)与经营决策的关系在生产运作管理与经营决策的关系中,经营决策处于企业上层的决策性地位,确定了企业的目标、方针、战略、计划。而生产运作管理则位于企业的中层,处于执行性地位,根据经营决策下达的具体任务,组织生产活动并保证实现。它们之间是决策和执行的关系。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1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2)与技术开发管理的关系技术开发为生产运作管理提供设计图纸、先进生产技术、先进制造材料等,是生产运作管理的技术保证和后盾;生产运作管理则为技术开发管理进行的科学实验提供信息和设备。它们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同处于执行性地位,保持着密切的协作关系。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1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3)与销售管理的关系生产运作管理为销售部门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和零部件,对销售管理起保障作用。同时销售管理为生产提供市场信息,是生产管理的产品的价值实现的保证。二者同处于生产性的地位,有着十分紧密的协作关系。2.生产运作管理决定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实现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1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11.1.4生产运作管理的任务和内容1.生产与运作战略根据企业的目标和总体战略,对生产与运作管理系统进行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规划,确定生产和运作管理所应遵循的计划、内容和程序,形成企业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模式。2.生产准备与生产组织生产准备与生产组织是指生产的物质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工作和组织工作,包括工厂与车间的平面布置、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工作研究、生产过程的组织、物资管理、设备管理等。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1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3.生产与运作计划指与产品有关的生产计划工作和负荷分配工作。4.生产与运作控制生产与运作控制指围绕着完成计划任务所进行的检查,调整管理工作。包括进度控制、库存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及企业的标准化工作。5.先进生产与运作模式如CIMS、JIT、LP、AM等。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1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2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与技术选择11.2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与技术选择11.2.1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1.生产与运作战略的概念生产与运作战略是指在企业经营战略的总体框架内,决定如何通过生产运作活动来达到企业的总体目标。具体的说,就是通过对企业各种资源、要素和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决策原则,以及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的一系列决策计划、内容和程序,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生产与运作战略的影响因素(1)外部因素包括政治和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市场因素、技术条件等。(2)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现有产品和服务及开发能力、客户关系现状、物流能力、分销体系、人力资源、设备状况、财务状况、融资能力、专有技术和产品及工艺的专利保护等。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2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与技术选择总之,影响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的因素很复杂,要考虑整体的政治、经济、社会、市场和技术等多种因素,还要考虑企业内部的条件约束。由于环境和条件总是随时间而变化的,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也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部门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改进内部条件,修正战略。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2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与技术选择3.生产与运作的竞争策略竞争策略可分为进攻型策略和防守型策略。常用的进攻型策略有正面攻击和侧翼攻击。正面攻击是指与竞争对手在产品、价格、促销以及分销渠道的全方位竞争。侧翼攻击则是选择竞争对手薄弱的环节作为进攻的突破口。这时,需要进攻者耐心开发相对未设防的细分市场,避开竞争对手的反击。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2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与技术选择常用的防守型策略有提高结构壁垒和和降低进攻动机两类。这些竞争策略最终都是要通过产品和服务体现出来。不同的竞争策略对产品和服务有不同的要求,在产品的品种、质量、价格、可获得性、服务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根据竞争策略的特点,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制定相应的产品战略对赢得竞争非常重要。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2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与技术选择11.2.2生产与运作技术的选择生产运作技术是用于产品制造和服务提供的新工艺、新流程和测试手段、加工设备等。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生产运作技术是生产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技术选择构成企业生产运作战略的重要内容。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2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与技术选择1.生产与运作技术选择的原则(1)技术地位的选择企业在技术地位的选择中,要根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优势、和持久创新能力,决定采用最新技术还是适用技术,从而做好技术地位的选择。(2)技术开发技术开发的指导思想要与企业整体战略相一致,首先应选择符合企业总体战略并且开发成功率较高的技术进行开发。一般涉及到独到的生产运作技术时,必须自己开发。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2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与技术选择(3)技术引进实践表明,技术引进是改变落后技术面貌的捷径。处于技术跟随地位的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可以节约成本,缩短时间、减少风险。但一般通过技术引进不能得到专有技术,而且还需要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生产能力。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2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与技术选择2.新技术的选择和运用(1)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是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实现制造业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现在,先进制造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包含了CAD/CAPP/CAM、FMS、AS/RS等自动化系统在内的多种制造技术。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2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与技术选择(2)现代管理技术现代管理技术是现代管理方法的技术体现,如ERP、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电子支付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企业应该根据生产与运作类型,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生产运作管理。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2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与技术选择11.3生产运作能力及设施选址与布置11.3.1生产运作能力1.生产运作能力的概念生产运作能力是一个设备、工序或者企业的最大产出率。企业的生产运作能力是人员、设备和管理能力的总和。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3生产运作能力及设施选址与布置生产运作能力可以采用投入或产出来度量。如某电视机生产厂年产产品多少件,属于产出度量,而某零件制造商由于产品批量多变化大,可以采用投入度量更方便,如可用的设备工时数。设备在除去正常维修保养时间以外,连续运转时的产出能力为技术上的最大能力,称为“最大能力”。而在企业合理的安排人员和时间的条件下,设备的最大产出能力,即经济上的最大能力,称为“正常能力”。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3生产运作能力及设施选址与布置2.生产运作能力规划能力规划是设施建设规划的依据,是基本建设投资得到合理有效使用的重要保证。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必须对企业现有的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估,以便发现生产能力中的薄弱环节和富余环节,提高生产运作的效率。生产能力规划的具体内容取决于企业的生产方式以及战略规划,其决策总的来说是通过以下步骤完成。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3生产运作能力及设施选址与布置(1)能力需求估计在对未来能力需求的估计中,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竞争关系以及生产率提高等多种因素,把市场需求预测转换为对能力的需求预测。(2)能力需求与现有能力的比较如果能力需求超过现有能力,就需要扩大能力。在扩大能力时,需要考虑各工序能力的平衡,把提高瓶颈环节的生产能力作为提高整体能力的关键。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3生产运作能力及设施选址与布置(3)制定候选方案根据不同的生产运作战略,制定出相应的能力计划方案。包括生产能力扩大的时间和规模、地点的选择、外包和加班等临时措施、生产能力的缓冲要求等,制定不同的候选方案。(4)方案的评价方案的评价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个方面。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3生产运作能力及设施选址与布置11.3.2设施选址1.选址问题及影响因素设施是企业生产运作的物质实体,包括工厂、车间、设备、仓库、办公楼等。生产运作能力的变化都伴随着设施的选址问题。设施的选址对以后设施的布置以及投产后的生产经营费用、产品成本、质量等都有重大而长远的影响,必须慎重决策。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3生产运作能力及设施选址与布置从经济角度看,影响设施选址的因素一般有:是否接近目标市场和原料市场、人力资源的供给与价格、能源与交通、土地与基础设施、气候与环境等。此外,还要考虑政治的、社会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设施选址包括:第一,厂址的区域选择;第二,地点选择。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3生产运作能力及设施选址与布置2.设施选址的方法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地址选择方法。(1)量本利分析法任何方案都有一定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对不同方案中成本和收入随产量变化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到不同方案的比较结果。V0V1销售量TC2收入TC1V2FC2FC1P1P2图11-3两种选址方案的比较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3生产运作能力及设施选址与布置O如图11-3所示,假设产品价格不变,其收入曲线相同。销量大于V0时,两个方案都有赢利,但由于方案1的总成本较低,在相同销量下赢利也较多。但在选址方案不同时,销售量也不会相同,上述假设并不成立,因此不能简单的认为总成本最低的方案赢利一定高,还要在其他条件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3生产运作能力及设施选址与布置(2)负荷距离法负荷距离法的目标是选择原材料和目标市场的运输成本最小的方案。通过对所有备选方案的原材料供应和产品及服务的移动成本进行比较,当原材料供应和与市场的接近程度非常重要时,成本最小的方案往往具有较大吸引力。在负荷距离的计算中,首先把选址与目的地址之间的负荷距离进行计算,在根据不同的运输成本求加权和。显然,负荷较低的方案就是较优的方案。由于选址方案存在很多矛盾的条件,难以求解,该方法可以和仿真技术结合起来使用。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11.3生产运作能力及设施选址与布置11.3.3设施布置1.设施布置及
本文标题:企业管理学(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60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