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技工职业技能考试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预测试卷(八)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每道题包含一段文字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注意:答案可能是完成对所给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满足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阅读以下文字,回答第1~4题:2003年8月揭晓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一致认可,许多官员一见到它,便当即脱口而出:她就是中国!会徽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主体部分为大红底色的白色“京”字的肖形印。篆体的“京”字形状酷似汉字中的“文”字,取意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整个“京”字图形又像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一个飞扬的“京”,一个舞动的“文”,一个飞奔的“人”,潇洒飘逸、气韵生动,有其深厚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外部形象,体现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体现。肖形印下面的黑色的英文Beijing2008”字样。再下是奥运五环图。“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肖形印、中国字、奥运五环图有机地结合起来,简洁之中充满了深沉的活力,尺幅之地凝聚着东西方的气韵,笔画之间升华着奥运会的精神。中国印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它采用中国传统的印章形式,同时配以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奥运会五环图;它以“中国红”为底色,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篆刻等古老艺术;同时又富有新意地运用中国笔墨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Beijing2008”,把庄严和浪漫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中国人以其海纳百川的胸怀,张开双手热情地拥抱奥运、拥抱世界、拥抱地球。“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奥运会会徽设计史上的一座丰碑。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看作一个汉字,她便是奥运会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的引入。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中的一笔一画充满着对生活气氛的烘托和对生命意义的隐喻。“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汉字“京”字,则是奥运会近百年历史中对举办城市名单最大一处空白的填补。舒展的笔画和简洁的构图,充分表现了北京人的热情与豪迈、活力和魅力,充分预示着北京的未来。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当作一个“人”形画,她便是东方绘画表现手法上的一次杰出应用。夸张的身体比例和肢体位置、奔放的舞姿,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满怀热情与希望,富有激情与活力的舞者正在向人们欢呼,她舞出的不仅仅是中国人的热情,她还将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写意地“跳”了出来。1.下列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正式名称叫“中国印”或“舞动的北京”B.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主体部分是“肖形印”C.中间Beijing2008字样显示举办的时间和地点,下面的五环图是奥运会的标志D.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各部分有机结合,充满了深沉的活力,凝聚着东西方的气韵2.下面对2008年奥运会会徽主体“肖形印”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印章在中国表示讲诚信、守信用的意思。会徽采用中国印的形式,表明了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承诺B.“肖形印”以红色为底色,象征着中国取得奥运会的举办权,是红色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伟大胜利C.印上的图案是一个“京”字,又像一个舞动的“文”字和一个飞奔的“人”,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D.会徽主体部分“肖形印”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到的外部形象,是中华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体现3.下列对“‘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奥运会会徽设计史上的一座丰碑”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第一次把表意的汉字字形引入到奥运会会徽的设计中来B.“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奥运会百年历史中对举办城市名单最大一处空白的填补C.“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东方绘画表现手法上的一次杰出的应用D.“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第一个体现了奥运会“更高、更快、更强”理念的奥运会会徽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的想像不正确的一项是()。A.“舞动的北京”的“京”,既可以理解为中国申奥成功的喜悦,也可以理解为北京人张开双手欢迎世界人民的热情B.肖形印上的“人”形画可以想像成田径场上奔跑的运动员,它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同奥林匹克精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C.肖形印可以想像成一艘船,五环图可以想像成大海的波浪,寓意中国这艘大船正乘北京奥运的东风在破浪前行D.“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一致认可,主要原因应该是它把奥运会的五环标志添加在其中阅读以下文字,回答5~8题:在古代建筑中,没有任何一种像古希腊和古罗马那样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和联系。与微型、完美和富于诗意的希腊城邦相比,罗马帝国是冷静、实际和充满着扩张性的。从公元前一世纪开始,罗马迅速发展为世界强国,它的建筑风格也随着领土的无边蔓延而远播。罗马人后来并吞了已经衰落了的希腊。罗马人不仅迷恋希腊的雕塑和绘画,也对它的建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那个“全面希(腊)化”的时代,他们把希腊的柱子和匠师迁移到了罗马。但是希腊建筑的细腻优美情调显然不符合罗马人的口味,罗马不需要像希腊人那样,诗意地展示它的优美。罗马是君权至上的大帝国,需要足以表现帝国的强大和气魄的建筑,漫步在罗马遗址巨大的柱列间,人们会觉得自己像蚂蚁一样弱小,诗人爱伦坡的诗句“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正是一语道破了这两大建筑风格的真谛。罗马大斗兽场在艺术成就上被谈论最多的是它的外形。我们知道,希腊建筑是建立在单纯的梁与柱关系的系统之上,希腊人创造了柱式,帕台农神庙就是完美的体现。到了罗马人这里,他们更注重运用拱券,使罗马建筑可以产生复杂的跨度和开敞的室内空间。如果说希腊的建筑是艺术家的创造,那么罗马更类似于工程师的构想。我们注意到,这座大斗兽场是连接的拱券支撑的,在它的表面,罗马人巧妙地“贴”上了一层古希腊柱式,它在表面虽然只起装饰作用,却好像比拱墩更突出地起着实际支撑的作用。如果你用有关希腊柱式的知识来辨认,就可以看出原来罗马人是如此精通希腊柱式的语言内涵。他们把多立克柱式放在最下层,让人感到它们在有力地支撑着上面巨大的重量。第二层的爱奥尼柱式显然是一种过渡,它们优雅地举起斗兽场院的上半部分。科林斯柱式被放在最后一个承重层,它们华贵的仪态使斗兽场充满生机,好像花环盘绕在斗兽场的顶部。由多立克到科林斯的性格过渡的顺序,被罗马人恰到好处地发现和运用了。在大斗兽场的外部造型上,罗马人为了实际的需要把希腊柱式进行了重新拼装,檐部变成了圆形斗兽场的装饰带。我们很容易想像如果没有这些希腊柱式的装饰,大斗兽场将会多么单调和乏味,——罗马的工程师借助希腊艺术家的作品,表达了他们追求美和文化素养的愿望。在罗马建筑中,希腊柱式一直被当作“形容词”来使用,因为安排得恰到好处,它们往往又好像具有“动词”的意义。更重要的,随着在大斗兽场形体上的希腊柱式组成的网格,展示了罗马建筑的“语法”。罗马建筑借助希腊的语言,表达了它的思想。(选自《大地之灵•罗马大斗兽场》,有删改。)5.下列对古罗马与古希腊建筑差异和联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建筑呈现的气势与风格上,二者的追求是不同的B.古罗马建筑与古希腊相比,外形更加复杂多样,融入了更多技术成分C.在追求建筑的美感与文化感上,二者的需求是一致的D.古罗马建筑完全继承了古希腊的实用性,批判继承了古希腊的艺术性6.下面是有关希腊柱式的知识,请根据文意推断,对应正确的一项是()。①柱顶较高,柱头完全被装饰化,如花篮端放,花细腻。②柱身纤细,如有弹性,呈现一副窈窕有装饰的女性姿态,轻快生动。③柱身粗壮、质朴、简洁,表现了石材的个性,显示了男性的刚劲和优美。A.①多立克柱式②爱奥尼柱式③科林斯柱式B.①科林斯柱式②爱奥尼柱式③多立克柱式C.①多立克柱式②科林斯柱式③爱奥尼柱式D.①爱奥尼柱式②科林斯柱式③多立克柱式7.对希腊柱式“形容词”、“动词”;“语法”意义的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支撑作用结构作用修饰作用B.修饰作用结构作用支撑作用C.修饰作用支撑作用结构作用D.结构作用支撑作用修饰作用8.根据本文内容,以下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罗马人对古希腊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全面希化”,并加以改造,终于诞生了自己的建筑风格B.帕台农神庙是一座建立在柱梁关系的系统之上的完美建筑体,是体现诗意美的古希腊建筑的代表C.爱伦坡的诗句表现了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的不同风格,也表现了两国人民面对世界的不同心态与情调D.古罗马大斗兽场融技术的实用性与艺术的装饰性于一体,其建筑语言与建筑思想的完美结合堪称经典阅读以下文字,回答9~11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说“春秋”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徐文在《文史哲》第三期著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由战国时人命名的,确立于西汉。春秋以前是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来命名时代的,战国人继续使用前人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名称,但其历史年代学的观点略有变化,在命名新的历史时代时有了自己的特点。一方面,自周王室东迁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争不休,周王室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还常有求于大国。显然,仍以族、地、王朝三名合一的年代学命名已失去意义。另一方面,战国是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战国人发展了春秋时已有的“天命靡常”的观点,命名当世为“战国”;又根据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各国国史均名曰《春秋》,称这段历史时期为“春秋”。西汉时,人们继承了战国时人对春秋时代的称谓。至于说“春秋时代是由鲁国国史《春秋》得名”的看法,徐文商榷说:鲁史《春秋》被拔高到经典的地位,是汉以后儒学作为官学后的事,战国时人未必肯把它奉为经典;鲁国当时并非大国,地位衰微;再者,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众多的《春秋》还会大量保存的,否则墨子何以会说“吾见百国《春秋》”?可见,战国人是不会以鲁《春秋》来命名这一时代的。9.徐文认为“春秋”不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的,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A.鲁史《春秋》当时并未被奉为经典B.当时大国争霸,周王室无力控制诸侯C.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为名,并非鲁国一国D.鲁国当时并不是大国,而且地位衰微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夏、商、周三代的名称,是由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命名的B.“春秋”这一时代称谓始于战国,两汉时人们继承了这一称谓C.“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以思想活跃、百家争鸣作为历史背景的D.产生于战国的“天命靡常”的观点,是“战国”时代得名的依据11.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千项是()。A.周王室东迁后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却常有求于大国,因此,只好听任鲁国的统治者以“春秋”作为时代的称谓B.徐文提出商榷的意思是,即使“春秋”的命名与史书有关,也不能认定是以鲁国的国史命名,因为各国国史均名为“春秋”C.春秋时,周王室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已被破坏,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名合一的年代学命名便失去存在的基础D.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争不休,权力的再分配、思想的解放使传统的历史年代学观点产生了一些变化阅读以下文字,回答12~15题: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德里亚海。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的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到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以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12.划线句的观察角度和描写特点是()。A.平视形色兼备B.俯视情景交融C.俯瞰化静为动D.俯瞰虚实相生13.“团花簇锦”在句中指代的是()。A.圣马克方场B.威尼斯城的诸小岛C.圣马克方场的钟楼D.沙堤隔开的亚德里亚海14.对“夏初从欧洲到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以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说明欧洲北部春来得早,威尼斯四季春常在,所以游客多。B.通过北欧和威尼斯两地气候对比,说明威尼斯气候宜人,景色迷人的原因。C.用北欧春色早逝,反衬威尼斯春色长存,同时流露出游客对春色
本文标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预测试卷(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621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