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历史教学中思维可视化形态路径的深度建构
龙源期刊网历史教学中思维可视化形态路径的深度建构作者:赵士祥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7年第10期关键词思维可视化,形态解析,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7)19-0042-08知识一般会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能够用文字、图表、符号等加以表述的;另一类是不能够表述而能在行动中获得的。我们通常称前者为显性知识,称后者为隐性知识。实现历史知识传递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让隐性知识显性化,让知识构建活动具有思维可视化的特征。历史教学中的思维可视化,是视觉表征在改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知识传递。一般而言,“可视化是把各种文字符号图形化或图像化,可视化教学就是以师生为主体,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把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图形、图像表示出来”。①本文所论的思维可视化,主要是指用来帮助学生掌握史实概念、理解史事、感悟史论的,同时将结构化思考、逻辑性思考、辩证性思考、追问意识等融合进来的图示思维法。除去表达史实之外,思维可视化的历史教学目标,还在于传输师生的见解、经验、态度、期望、观点、预测及相应的价值观,并以这种方式帮助师生正确地重构历史理解。一、历史教学思维可视化的路径类型历史教学的思维可视化,是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见的思维路径、知识结构、认知策略清晰地呈现出来。通俗地说,是把师生大脑中的历史学科思维给“画”出来的过程。思维可视化历史教学的技术有两大分类:一是思维导图、思维地图、概念图等方法;二是生成图示的Mindmanager、Mindmapper等软件系统。历史教学思维可视化的活動,能聚焦学生心理、把握知识规律、优化加工策略、增加学习效率,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历史知识的理解运用。历史教师运用可视化技术会有一些误识:比如认为思维可视化就是画画思维导图;热衷于教材知识的重复记忆,认为“画图”浪费时间;认为画图仅是为了提高记忆效率,曲解“有效学习原理”;仅关注可视化,严重丢失了“思维”,等等。我们通过分析会发现:实践上思维导图是可视化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不能等同于思维可视化,而可视化的确有助于提高史实的记忆效率,但可视化的重点在于发展思维,而非仅是记忆史实,缺乏思维的可视化,不能称为思维可视化。所以,可视化是教学的手段,思维才是学习的核心,思维可视化的路径类型参见下页表1。历史概念图的模型见图1。历史概念图注重知识之间的关系,能构造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便于师生整体掌握历史学科体系。一般意义上,历史概念图既是教师的备课工具,又是一龙源期刊网种学生的学习方法。因为历史学习具有信息点繁杂、知识链冗长、概念名词抽象等特点。这就需要教师精细备课。而单线的历史备课容易把某些重要概念遗漏掉,更重要的是不利于教师整体把握历史教材。历史概念图呈现的知识网络,则可以囊括与主题相关的所有概念。教师只要把所有与主题相关的概念列出,然后通过连线和连接词标注概念之间的关系,最后所有概念的网络图就直观地呈现出来了。使用这样的工具备课既可以保证历史概念的完整性,又可以彰显概念之间的逻辑性。概念图作为一种历史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历史学习的常法是机械记忆,这样不容易培育学生的思维。概念图的运用不仅能让学生简便的掌握史实,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建构新的历史知识体系,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解释能力。当概念图被视为一种新型教学评价工具时,其教学功效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说:“传统的书面考试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考查不足。而概念图在这方面却占有优势,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制作的概念图,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深度和建构知识的能力”。①历史思维导图的模型见图2。思维导图是师生学习活动思考过程的展现。它比较注重激活师生发散性思维。历史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绘制,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发现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可以对学生采用有针对性的对话、指导等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科探究欲望。历史知识地图小种类繁多,其一般模型图此处省略。历史知识地图是第三大类可视化方法,其每一小种类的地图功能各不相同。所以,历史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知识的不同,选用与之相配的知识地图。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常选用的是括号图、树形图等小类法,选择的种类算是比较单一的,基本上对其他类知识地图的了解不够深入。历史知识地图一般形态简单,绘制手段简易,一线教师需要研究各小种类地图的相关绘图技术。历史教学中概念图、思维导图、知识地图一起构成了思维可视化的三大路径。这三大路径可以将复杂的知识体系、思维活动形象地展示出来,避免了文字冗杂带来的学习干扰,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时面临的困难有:师生对知识概括能力不足,学科思维结构化偏弱,对历史教材研究不深刻,“画图”存在错误(或过于简单)的现象;不知道如何将“图”与具体的学习相结合,运用的效果不好。解决上述困难的最好办法是把历史学科结构及学习策略彻底摸清楚,积极给予学生展示、改进的机会,使图画与学科深度融合到一起。从历史教学的改革趋势而言,建构思维可视化的形态路径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一,内化科学方法,强调学习过程。历史教师运用概念图、思维导图,把所有与主题相关的历史概念进行结构化、网络化,既可以整合新旧知识的逻辑,用简明扼要的方式把历史概念、历史脉络展示出来,提高师生“用”教材的能力,内化科学的学习方法,又可以增强师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使师生的思路更清晰、过程更流畅。思维可视化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龙源期刊网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科学方法的内化。历史教学思维可视化是捕捉学生学习创意所必需的,“一方面知识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和学生需要及时地对某些粗糙、杂乱、无序的思想进行整理,使其变得有序、清晰、精致。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会产生一些学习创意,而这些新的想法是转瞬即逝的,错过了就再也难以捕捉了。”①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第二,运用知识信息,内驱学力素养。有些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常用方法是死记硬背,但僵化性记忆的效率较低,而且容易遗忘。历史教学中的思维可视化,可使学生按照自己对知识信息的理解,把自己的思考过程用图的形式示意出来,学生在思考和动手绘制的过程中,既对知识信息进行了深度加工,也达到了对史实的记忆效果,而这种记忆会更加深刻,学习效率也会更高。在知识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中,学生的提问比其回答更可贵。这不仅代表学生对教师提问的思考,而且能够思考和这一问题相关的其他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做到了驱动学生学力素养的发展。思维可视化的每次分支、每条连线,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离不开学生的认识活动,过程实质上是一种选择、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造精神形成的过程。无论是从知识的掌握到技能的培养,再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转化,思维可视化培育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注意力、认知力和转化力等学力新要素。第三,运演具象思维,深化历史感悟。历史教学思维可视化,有利于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能使学科思维更轻松地呈现出来。可以说,师生选择不同的图形,以及在其中插入相关的要素,都能把内敛、抽象的思维过程转化成形式多样的图,使学生的知识见解更加形象而生动。思维可视化历史学科活动主要是使用关键词、简单的图形、线条来表现复杂的观察、制作、搜集整理、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一幅图的学科活动可以把一节课乃至一本教材的内容都集中起来,删减了历史教材上杂乱的知识,减轻了记忆负担,加快了知识整理速度。思维可视化给历史学习引入了新机制,把历史物象资料融入到逻辑思维中,这一过程又是师生形象、逻辑和灵感等思维的交叉融合,历史学习自然会更有趣、更高效。可视化具象了历史学科思维,让抽象的问题以形象的感悟表达出来,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历史感悟。历史教学的思维可视化,既可以作为先行组织者,在学习开始时将图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学科整体内容有一个把握;又可以作为历史教学进程的引导工具,随着教学流程的推进,让图引导学生的思考。此外,思维可视化还可以作为学习的归纳工具,用图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分析所学知识,把新旧历史知识联结起来。二、历史教学思维可视化的形态解析传统的历史教学设计,隐含了很多无实际意义的要素,整个教学结构不利于师生把握学科体系。同时僵化的教学形态也限制了师生产生创新思维。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话,历史教学中课堂模式的变革与教学方法的变革会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形式与本质的协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能力会得以迅速提高。龙源期刊网思维可视化与历史知识建构(1)历史概念图。历史概念图又可称为概念构图。学生通过历史概念图可以把头脑中诸多的历史要素表达出来,并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历史知识得到宏观上的深化。历史概念图由节点、连线和连接词构成。图示首先把概括性最集中的核心概念置于圆圈(或图框)中,放置于最核心层,形成一个节点。然后,把与之相关的分层概念依次按照一定的逻辑,用连线与核心概念依次相连,连线可以是单向的、双向的,也可以是非方向性的。连线上标注出连接词,用来解释说明两个历史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3。历史概念图既可用纸笔进行手绘,也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進行绘制。手绘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利于展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历史课堂中执教者常会用粉笔将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用概念图勾勒出来,按步骤把历史知识结构化,最后将所有相关的概念网络化并展示给学生。学生也可以根据一定的历史要素线索自己绘制概念图。历史概念图的建构要有一定的直观性。一个好的历史概念图看起来要让人一目了然,一幅历史概念图若过于复杂,让学生看着摸不着头绪。那么,这个概念图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历史概念图的直观性也不等同于过于简单的再现史实,直观是指历史概念图要包含学生学习的活动、探知、合作的设计过程。这样的直观性可以让历史教师依据学生的构图,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创新,并使其得到相应的完善。因此,历史概念图把琐碎的知识串连成线,找出众多知识与核心概念的内在联系,使其知识结构在学科活动中更加完整,会最大程度地发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2)历史思维导图。历史思维导图是通过联想、推理等方法,使知识之间建构起联系,形成与主题要素相互联系的各层级知识(或概念)基本的思维网络。历史思维导图把中心主题放于突出位置,通过分支、层级的方式,逐步对历史学科知识进行体系分类。制作历史思维导图一般步骤是要选定中心主题,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线条,绘制不同的分支主题,在分支结构骨架之间穿插、标注文字和图形。最后使用线条连接各层内容,使整体布局均匀、整洁,历史教师在绘图的过程中尝试确立自己的不同风格的教学特色。历史思维导图通过颜色、形状等生动化手段,开发学生左右脑,调动学生历史想象力。绘制历史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在各级分支的绘制上注意留白,这样有利于补充之前思维的不足之处。如图4(见下页)。图4案例的结构清晰,内容明了。历史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导图中每个节点都可以隐藏,也可加注特殊图形,演示时教师可以随着讲解步骤逐一展开,最终形成一幅完整的历史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既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及时地记录教学灵感。学生能有效地参与到历史思维导图的建构中,方便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协作。学生根据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参与建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与其他人充分地进行交流。(3)历史思维地图。思维地图“是美国教育学博士DavidHyerl创立的帮助人们学习的工具,这是继思维导图和概念图之后又一种知识可视化的教学技术,它在美国兴起并在许多国家龙源期刊网和地区被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①目前,我国关于思维地图的系
本文标题:历史教学中思维可视化形态路径的深度建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699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