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4T 2670-2016 茶叶烘焙机
ICS65.060B93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670—2016茶叶烘焙机Thetearoastingmachine文稿版次选择2016-06-15发布2016-07-15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2670—2016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宣城市三九茶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岳西县云峰机械有限公司、安徽宣城华阳茶叶机械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霞、汪满珍、汪维亮、刘会节、胡电有、吴荣辉。DB34/T2670—20161茶叶烘焙机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茶叶烘焙机的型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牌、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茶叶用烘焙作业的柜式设备(以下简称“烘焙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3768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反射面上方采用包络测量表面的简易法GB/T3785(所有部分)电声学声级计GB/T9480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使用说明书编写规则GB10395.1农林机械安全第1部分:总则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GB/T13306标牌GB16798食品机械安全卫生JB/T5673农林拖拉机及机具涂漆通用技术条件JB/T8574农机具产品型号编制规则JB/T10808-2007茶叶加工成套设备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茶叶烘焙机采用电辐射原理加热,使茶叶水份蒸发,循环空气排出水份,完成茶叶烘焙作业,烘室温度为60℃~120℃的柜式设备。3.2干燥强度单位面积时间内,茶叶经过烘焙机烘焙后的失水量。3.3升温时间DB34/T2670—20162烘焙机工作空间的温度从20℃升到最高工作温度的时间。3.4电耗率蒸发单位质量水所消耗的电能量。4型号与标记4.1型号应符合JB/T8574的规定。4.2标记6CHB-□□改进代号:以英文字母大写表示主参数:以有效干燥面积圆整数表示,单位为m2特征代号:表示烘焙功能类别代号:表示茶叶机械示例1:6CHB-10表示10m2的茶叶烘焙机。示例2:6CHB-8A表示8m2的茶叶烘焙机首次改进型号。示例3:改进代号是在原产品型号后加注大写字母顺序号来表示。5要求5.1安全要求5.1.1对地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Ω,并应具有可靠的接地装置。5.1.2对影响安全的传动部位应有防护装置,防护装置应符合GB10395.1的规定,易松脱的零部件应有可靠防松装置。5.1.3高温和有触电危险的部位应设置符合GB10396安全标志。5.1.4烘盘内必须光洁,光滑,不会引起割伤手的可能。5.1.5凡与茶叶接触的零部件材料应保证不影响茶叶品质并符合GB/T16798有关食品机械标准规定。5.1.6茶叶烘焙机各润滑部件不得有渗漏油现象,不得污染茶叶。5.1.7微波加热设备的应符合JB/T10808-2007中5.2的规定。5.1.8使用说明书应详细说明安全操作方面的内容。5.2主要性能5.2.1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1。DB34/T2670—20163表1主要性能序号项目单位性能指标1干燥强度Kg水/(m2·h)≥0.62小时生产率kg/h不低于使用说明书的规定3温度均匀度%不大于最高工作温度的±44电耗率kW·h/kg水≤1.85单位有效摊叶面积生产率kg/(m2·h)≥26噪声dB(A)≤827工作温度稳定性℃≤35.2.2升温时间不大于30min。5.2.3轴承温升不大于25℃。5.2.4平均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MTTFF)应不低于200h。5.2.5可靠性(有效度)不低于95%。5.3装配和外观质量5.3.1茶叶烘焙机所有零部件必须经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装配。5.3.2茶叶烘焙机不得有明显的泄漏茶叶现象,整机上凡能开闭处及连接部位不得有泄漏茶叶现象。5.3.3装配后产品整机运转应平稳,灵活、无卡阻现象,转动、传动和调节装置(机构)应灵活可靠,操作方便,不得有异常声响。5.3.4焊接件焊缝应均匀,牢固,不得有虚焊、烧伤、漏焊、裂纹、夹渣、气孔、焊渣未除等缺陷。5.3.5钣金件各咬接处应平整,牢固。5.3.6茶叶烘焙机外观应整洁、不应有磕碰伤、划痕和毛刺。5.3.7表面涂漆质量应符合JB/T5673的规定,漆膜厚度应不小于45μm,漆膜附着力应不低于2级。5.3.8油漆表面应平整、均匀、光滑,不应有漏漆、起皱、流挂、剥落、锈蚀和锈痕。6试验方法6.1试验条件烘焙温度设定为65℃±5℃,试验原料含水率为22%~28%的茶叶,烘后毛茶含水率不大于6%。6.2含水率测定将抽取茶叶样品按对角线多点法随即取样,充分混合均匀后,称取测定小样10g,测定茶叶烘前含水率H1与茶叶烘后含水率H3,分别测定3次后取平均值。6.3小时生产率测定经过烘焙后的茶叶质量,按公式(1)计算:TWE60......................................(1)式中:DB34/T2670—20164E——小时生产率,单位为kg/h;W——烘焙后的茶叶质量,单位为kg;T——工作时间,单位为min。6.4单位有效摊叶面积生产率经过烘焙、摊凉后的茶叶质量,按公式(2)计算:TSWE601......................................(2)式中:E1——单位有效摊叶面积生产率,单位为kg/(m2·h);S——有效摊叶面积,单位为m2。6.5干燥强度根据6.1和6.3测定的数据,按公式(3)计算:11311EHHHQ....................................(3)式中:Q——干燥强度,单位为kg水/(m2·h)。6.6电耗率用能耗仪测量电耗,并根据6.1和6.2测定的数据,按公式(4)计算:3111HHHWDDH...................................(4)式中:DH——电耗率,单位为kW·h/(kg水);D——电耗量,单位为kW·h。6.7温度均匀度用温度计测量烘室对称中心线上与上、下壁150mm处及烘室中心三点温度,计算其最大差值。6.8噪声6.8.1采用GB/T3768的规定进行,测试仪器应符合GB/T3785中规定的2型或2型以上的声级计。采用声级计的A权级网络。6.8.2烘焙机周围不应放置障碍物,与墙壁的距离一般应大于2m。将测试仪器置于水平位置,传声器面向噪声源,传声器距离地面高度为1.5m,与烘焙机的距离为1m(按基准体表面计),用慢档进行测量。每一次测量点数为五点,即沿烘焙机周围测量表面矩形每一边的中点(共四个点)和烘焙机正上方1m处的一点。取机器空载各点噪声最大值为最后测定结果。同时,应测量相应点的背景噪声。6.8.3当在每个测量点上测量A声级时,若与背景噪声的A声级之差小于3dB(A)时。测量结果无效;若相差大于10dB(A)时,则本底噪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当相差在3dB(A)~10dB(A)时,则按表2进行修正。取三次试验测定值的最大值作为样机噪声的测定结果。DB34/T2670—20165噪声修正值见表2。表2噪声修正值噪声修正值背景噪声与机组噪声的差值dB(A)34~56~89~1010从测量值中应减去dB(A)3210.506.9工作温度稳定性用温度计测量工作状态下烘室中心2h内的最大变化量。6.10升温时间用电子秒表记录烘室中心由20℃加温到100℃的时间。6.11轴承温升用点温计测量轴承外壳上的温度,环境温度与性能试验结束时的温度差。6.12可靠性试验6.12.1试验样机:平均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考核至少2台,有效度考核至少2台。6.12.2试验采用定时截尾试验方法,时间为200h,测定每台样机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然后计算平均值。平均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按公式(5)计算:riitrntrMTTFF101..............................(5)式中:MTTFF——平均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n——抽样试验台数;r——故障台数;ti——第i台样机出现首次故障时累计工作时间,h;t0——定时截尾试验时间,h。6.12.3样机累计作业时间300h。试验过程中除易损件外,不允许更换其他零件。有效度按公式(6)计算:%100zgzTTTK................................(6)式中:K——有效度,%;ΣTg——故障排除时间,h;ΣTz——纯工作时间,h。7检验规则7.1检验分类DB34/T2670—20166茶叶烘焙机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7.2出厂检验烘焙机出厂前应逐台对5.1、5.3进行检验,检验部门检验符合本标准规定要求后,方可发放产品出厂合格证。7.3型式检验7.3.1茶叶烘焙机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a)新产品投产或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产品的结构、材料、工艺参数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产品停产1年以上后恢复生产时;7.3.2型式试验内容应包括本标准第5章中的全部项目内容。7.3.3按GB/T2828.1中的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采用特殊检查水平S-1。7.3.4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的样机应是企业近12个月内产的、未经使用的合格产品。在工厂明示的合格产品存放处或生产线上随机抽取,抽样基数不少于10台(市场或使用现场抽样不受此限),抽样数量为2台。7.3.5检验项目按其对产品的影响程度分为A类、B类、C类,项目分类见表3。表3检验项目分类表分类序号检验项目A1安全要求2干燥强度3小时生产率4温度均匀度B1电耗率2单位有效摊叶面积生产率3噪声4工作温度稳定性5升温时间6轴承温升7平均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MTTFF)8有效度C1装配质量2漆膜外观3漆膜附着力4漆膜厚度5产品标牌6使用说明书7包装质量7.4判定规则7.4.1抽样检验的合格判定按表4执行,表中AQL为可接收质量限,AC为接收数,RE为拒收数。DB34/T2670—201677.4.2采用逐项考核,按类判定,以项目分类中达到的最低要求判定产品质量。7.4.3被检样品的A、B、C各类项目不合格数均不超过相应的可接收质量限,方可判定被检样机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表4抽样判定表不合格分类ABC项目数487检查水平S-1样本字码A样本数(n)2AQL6.52540ACRE011237.4.4购货单位监测产品质量时,抽样方法及可接收质量限AQL值由供需双方按GB/T2828.1的规定协商确定。8产品标牌、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8.1产品标牌烘焙机的明显位置处应固定永久性的产品标牌,标牌符合GB/T13306的规定,其中内容包括:a)产品名称和型号;b)主要技术参数(整机质量、配套功率、有效干燥面积等);c)外形尺寸:长×宽×高,单位为mm×mm×mm;d)产品编号;e)制造日期;f)制造厂名称、厂址;g)产品执行标准号。8.2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的编制应符合GB/T9480的规定,应包括以下内容:a)使用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说明;b)主要技术参数;c)机器工作原理、示意图;d)机器的安装与调试;e)使用方法和操作程序;f)故障分析和排除;g)维护和保养;h)制造厂的名称、地址、邮编和电话。8.3包装8.3.1烘焙机出厂包装牢固可靠,应保证在正常装运中不致碰伤和受潮,如购方有特殊要求时,供需双方可协商确定。DB34/T2670—201688.3.2包装箱内应附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装箱清单及备件和随机工具。8.3.3包装箱外表面应标明以下内容:a)产品名
本文标题:DB34T 2670-2016 茶叶烘焙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740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