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cf打油诗篇一:西花厅情怀部分讲解词情怀厅(情意)一样的追求,一样炽热的爱情,一样的生活俭朴、廉洁奉公。周恩来与邓颖超在生活中是一对恩爱的伴侣,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又是难得的战友、知己。他们携手半个多世纪,一直为着共同的崇高理想并肩前行、患难与共,也因同样深厚的情感而成为彼此的心灵支柱。他们心心相通、情意交融,互爱、互勉、互敬、互励,成为了夫妻楷模。文物:01、周恩来邓颖超结婚照片02、1954年邓颖超致周恩来信03、1947年周恩来致邓颖超信04、1947年邓颖超致周恩来信05、周恩来邓颖超结婚25周年银婚纪念照06、1964年邓颖超书写的“夫妻庆幸能到老”诗这张照片是1925年8月8日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广州结婚时的合影。他们在五四运动中相识,在大革命高潮时结合。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他们并肩战斗在对敌斗争的最前沿;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们身居高位却乐于清贫,为国家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殚精竭虑,无私奉献。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1964年6月14日是传统的端阳节,邓颖超让炊事员包了一些粽子,准备了周恩来家乡的绍兴花雕酒和几样小菜,与他共进午餐。饭后,总理又匆匆忙工作去了。邓颖超望着总理的背影,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这首诗:“夫妻庆幸能到老,无限深情在险中,相仳相伴机缘少,革命情谊万年长。”这张照片就是《瞻望未来》的原件,它曾经挂在周总理的卧室中。文物:07、周恩来邓颖超各种交费凭证(西花厅煤水电表、党费收据、吃饭收据、交政协报收据、购买西花厅院内水果付账收条等)这是一张西花厅《应缴房租水电费表》,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周恩来的住房面积不是最大的,而他所缴的电费是最高的,因为他经常是夜以继日地工作着。1955年7月,我国开始实行工资制,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工资放在一起由警卫人员代为管理,邓大姐定期查账。他们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吃的、穿的、用的,每一样东西都用自己的工资支付,房租、水电费也不例外。周恩来和邓颖超都是国家领导人,但是他们在外用餐,也一样要付餐费。这是1966年周恩来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用餐后付费的收据。这是邓颖超在石景山庄用餐后的收据。邓颖超是全国政协主席,她订政协报也要自己付费。而工资一有结余,他们就拿出来缴党费,这里展出的是他们缴党费的收据之一。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吃饭付款、订报交费本是凡人之日常事。周恩来、邓颖超身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如同百姓,他们对身边工作人员就此类事特别强调、经常叮嘱。他们严格要求自己,甚至西花厅院内种植的水果,他们也付费购买。这就是一张邓颖超购买西花厅院内水果的付账收条。文物:08、周恩来穿过的衬衣09、1954年在日内瓦购买的衬衣领10、周恩来使用过的衬衣领口和袖口11、邓颖超穿了几十年的毛衣(附照片3张)在我们的印象中,周总理总是那样风度翩翩,仪表堂堂。殊不知,他仅有的几套衣服大都穿了几十年。这是周总理穿过的一件衬衣。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总理到印度访问,因为气候炎热,就在瑞士买了两件衬衣,当时每件衬衣都有备用的领子,他觉得非常好,说:“衬衣的领子、袖口最容易破,如果换上备用的,就可以接着穿了,我们应该借鉴。”以后周总理再做衬衣时,他都要求工作人员多买几尺布,不仅做出备用的领子,还增加了备用的袖口。就这样,周总理的衬衣一穿就是很多年。1963年,周总理出访十四国前,又添置了几件衬衣,而后就再也没有添置过,只是更换领子和袖口。这件毛衣是邓颖超穿过的,每年春、秋、冬三季她都穿在身上,从她这几张不同时期的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件毛衣她至少穿了二十几年。这张是1960年2月她在海南拍摄的,1980年她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出访泰国时,还把这件毛衣当作“礼服”,1985年她视察重庆时仍穿着这件毛衣。文物:15、邓颖超送给周恩来的枫叶16、周恩来回赠给邓颖超的茶花这里展出的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和邓颖超互赠的枫叶和茶花。日内瓦会议开了两个多月,邓颖超为了表达对周恩来的思念,委托信使将一片压好的枫叶送给周恩来,上面写着:“枫叶一片,寄上想念。”背面是:“祝日内瓦会议圆满成功。”周恩来收到枫叶后,委托同志们在日内瓦驻地院中采集了的山茶花回赠给邓颖超。枫叶、山茶,成了传递两地相思的使者。再请看这片枫叶,在它上面写有一首诗,这是邓颖超1956年送给周恩来的。这是一种能穿越时空的浪漫,这是一种无时无刻都可以在生活的情趣中洋溢出来的浪漫,想到周恩来和邓颖超一生不渝的爱情,让我们不由得为此感慨、感动。文物:18、周恩来从日内瓦给邓颖超带回的瑞士手表19、1955年周恩来邓颖超通信这块瑞士女表是周总理在日内瓦开会期间为邓大姐买的。因为表针儿小,大姐存放了好几年,一直没有使用。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邓大姐把这块手表换给了她的秘书赵炜,赵炜佩戴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了多年,后来就一直珍藏。文物:20、周恩来邓颖超与陈毅夫妇的合影21、周恩来邓颖超使用过的麻将牌这是总理、大姐和陈毅、李先念在总理家曾经用过的麻将牌。文物:22、1961年7月周恩来邓颖超在西花厅合影23、胡絜青送给邓颖超的绢面团扇周恩来和邓颖超身居高职,却和我们老百姓一样,有着浓浓的人情味。1961年邓颖超手术初愈,为了答谢妇科专家林巧稚及其助手,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北京东单大街一家普通的小饭馆里请他们吃饭,并邀请老舍夫妇作陪。席间,老舍夫人胡洁清送给邓颖超一把精心绘制的绢面团扇,祝她早日康复。邓颖超非常高兴,回家后特意手持扇子拍了一张照片送给老舍夫妇,表达了她对这件礼物的珍爱。1988年,胡洁清又将一把绘有和平玫瑰的扇子送给邓颖超。文物:24、周恩来文革时期使用过的保温杯25、周恩来邓颖超使用过的提盒“文革”时期,周总理经常接见造反派代表,一谈话就是几个小时,总是顾不上吃饭。工作人员就将做好的麦片粥、玉米粥、菜粥放到这个保温杯里,给总理带到车上或会场,让他抽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空喝上几口充饥。这套提盒也是周恩来、邓颖超用过的,周总理工作忙时往往不能按时吃饭,特别是“文革”时期经常有急件放不下。于是工作人员就在每个盒内放上热水,把菜盘放在上面温着,水凉了再换热水,几乎每顿饭都要温上好几次。后来邓大姐也用它温过菜。一套提盒用坏了,又买了一套,后来又将两套剩下的好的部分凑成一套继续使用,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套提盒上,有两种图案。文物:26、邓颖超给周恩来的“建议”1958年,粮食局势十分严峻,为了安排好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周恩来日夜操劳。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和全国人民一起节衣缩食,共度难关。与他心心相印的妻子——邓颖超,为他的健康担忧,在1962年元旦这天,给他写下了衷心的建议。文物:27、1970年周恩来邓颖超在西花厅合影这是“文革”十年中他们拍摄的唯一一张合影。1970年4月,西花厅的海棠花盛开了,西花厅的工作人员和邓大姐都十分想与周总理拍摄一张合影,可是当时总理工作异常繁忙,谁也不忍心打扰他。后来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大家在西花厅的院子里照了4张合影后,总理和大姐拍摄了这张照片,这也是他们留下的最后一张正式的合影。情怀厅(情深)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周恩来与邓颖超的情,意达彼此,深及亲人。他们没有亲生的儿女,但有更多的革命后代在他们的培养、哺育、照顾、关心下成长起来。对父母,他们爱中有敬;对亲属,他们爱中有严。每一位亲属,都深受过周恩来严于律己、严上加严的教诲;每一个称呼着“周爸爸,邓妈妈”的儿女,都曾生活在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爱的世界里。文物:01、周恩来邓颖超送父亲的照片02、1942年周恩来邓颖超通信周恩来和邓颖超都很早就离开父母,投身革命,但他们都没有忘记对父母尽孝。只要生活稍事稳定,他们就把父母接到身边,共同生活。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为人忠厚,不善交际,一生颠沛流离,收入微薄,但他对儿子投身革命从不阻拦,还帮助做些革命工作。虽然周恩来很小就被过继给小叔父,但他和生父还是有着深厚的感情。1938年国共合作后,周恩来生活相对稳定下来,从这时起,周贻能以普通家属身份生活在革命队伍中,直到1942年在重庆逝世。1942年,周恩来因病住院,此时他的父亲也突患疟疾,邓颖超就担当起照顾老人的责任,这里展出的周恩来和邓颖超通信,内容就是关于父亲病况的。文物: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03、1940年杨振德致周恩来邓颖超信04、周恩来邓颖超在杨振德墓前05、1944年邓颖超致周恩来信邓颖超的母亲是一位坚强、勇敢的长辈,她毫不动摇地支持女儿从事革命工作,深受周恩来和邓颖超的敬重。她曾因支持女儿革命而遭到国民党的逮捕,直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后才被释放。这是1938年,老人在武汉和女儿的合影。建国后,邓颖超把这张照片放大挂在中南海西花厅自己卧室的床头,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文物:06、周恩来邓颖超十条家规07、周恩来邓颖超与亲属合影08、周恩来邓颖超和亲属聚餐09、周恩来及亲属等给邓颖超的新年贺信篇二: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近代爱国诗歌三首教案》《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学习目标1、感受诗歌创造意境和丰富意象。2、感悟诗歌蕴藏的爱国情感,陶冶情操。3、背诵诗歌。教学过程: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首联是说:我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早已感到疲惫。如果继续下去,再而衰,三而竭,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这与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杜牧的“清时有味是无能”等诗句同一机杼,都是正话反说、反言见意之辞。颔联若用现代语言表达,即“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此联已成为百余年来广为传颂的名句,也是全诗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它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生死以”,语出《左传·昭公四年》:郑国大夫子产因改革军赋制度受到别人毁谤,他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这里的“以”字原意是“为”、“做”或“从事”,准确地理解它的含义才能读懂全诗。颈联从字面上看似乎心平气和、逆来顺受,其实心底却埋藏着巨痛,细细咀嚼,似有万丈波澜。“谪居”,意为罢官回乡或流放边远地区。按封建社会的惯例,大臣无论受到什么处分,只要未曾杀头,都得叩谢皇恩浩荡。这就像普希金笔下那个忠心耿耿而无端受责的俄国老奴对暴戾的主子说的话一样:“让我去放猪,那也是您的恩典。”接下来是说:“到边疆做一个多干体力活、少动脑子的‘戍卒’,对我正好是养拙之道。”“刚”,即“刚好”、“正好”。也就是说:“您这样处理一个罪臣再合适不过了。”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尾联从赵令《侯鲭录》中的一个故事生发而来:宋真宗时,访天下隐者,杞人杨朴奉召廷对,自言临行时其妻送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杨朴借这首打油诗对宋真宗表示不愿入朝为官。林则徐巧用此典幽默地说:“我跟老伴开玩笑,这一回我也变成杨朴了,弄不好会送掉老命的。”言外之意,等于含蓄地对道光帝表示:“我也伺候够您了,还是让我安安生生当老百姓吧。”封建社会中的一位大忠臣,能说出这样的牢骚话来,也就达到极限了。我们认真体味这首七律,当能感觉出它和屈原的《离骚》一脉相通的心声。对仗工稳而灵活,是此诗写作技巧上的一个特点。如,以“国家”对“祸福”,以“生死”对“避趋”,按词性来说,都是正对。“生死以”的“以”字作“为”解,是动词;而“之”字是虚词。作者既用“以”字的实词义表达思想内容,又借它的虚词义来与“之”字构成对仗,显示了驾驭文字的深厚动力。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背景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从重发往林则徐伊犁,效力赎罪。”他忍辱负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戌途。被发配到新疆伊犁,可谓英难失路,其悲愤之情自可想见。但诗人在古城西安与妻子离别赴伊犁时,在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却不见叹息的悲鸣。首联以自谦自慰的口吻,道出所遭遇的不幸,语冷带嘲。颔联直抒胸臆,表达为国献身,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颈联表面上是感恩之言,实际是对道光帝反
本文标题:cf打油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769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