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史学概论-庞卓恒简化版
1第一章历史和历史学历史一词有三层基本含义:一是指过去发生的事件与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一是指有关过去的记录与研究,即历史著述,即是经过人脑的思考、加工而形成的主体化的历史;它还指一门学科,或一门专业。第一节什么是历史一、历史与历史著述的区别和联系历史,广义说来,是指宇宙间万事万物发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它是一切事物固有的属性。没有无历史的事物。相对于广义的历史而言,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史即是狭义的历史。通常意义上的历史学就是以这狭义的历史为研究对象的。所谓历史著述,是指历史记录者、研究者、认识者通过对客观历史的记录、描述、研究而形成的历史书籍。它是客观历史经过记录者、研究者的主体加工而形成的含有主体烙印的历史。历史著述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历史记录属于初始层次,它是对历史事物、现象的记录,其基本特点即是侧重记人、记事、记物,而较少分析其因果关系或相互联系,史学著作则属于较高层次,它是历史认识者,研究者通过对历史事物,现象和过程的把握,借助于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对包括历史记录在内的各种史料进行鉴别、分析而达到的对历史事件或过程的相互联系或性质、特点等等的认识。历史本身是活生生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而历史著述则是对这一过程的描述和反映。前者是客观的,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向前运动发展着,而后者则是主观认识的产物,反映着人们对历史过程的看法。所以,历史与历史著述有着本质的不同.两者之间存在着“被加工原形”与“加工产物”的关系。任何历史著述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客体历史本身,即使是经著述者本人故意歪曲了的历史著述,也在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上折射着历史的真实。历史著述是以客观历史本身为基础、为反映对象的,离开客观历史本身,历史著述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决定了历史著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与客观历史的真相相吻合。但无沦如何,两者的吻合不可能达到绝对的一致。这是由客观真理的绝对性与人的认识能力的相对有限性的矛盾决定的。二、历史是人类社会经历过的客观存在的过程历史长河中的每一事物、现象都是历史的一分子,都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所谓人类历史过程的客观必然性,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避免的和确定不移的趋势。为什么历史进程会具有客观必然性呢?这是由人类历史自身的特点决定的。首先,单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尽管是有目的、有意图的,但是,每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都必然会受到其他人的不同的目的、意图的制约。其次,人的活动的历史前提也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无限制的发挥。人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产物。2客观实在性是历史的基本属性。这一基本属性决定了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存在资格,决定了客观历史可以为人们所识。历史相对主义、历史客观主义以及片面性20世纪以来,历史相对主义思潮泛滥于西方,导致学者们纷纷否认历史的客观实在性质。否认客观历史的存在,它们把历史归结为一种知识、一种回忆或一种解释的学问。历史客观主义承认在历史研究者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客观的历史,这个客观历史可以被认识。这种观点以19世纪德国的兰克学派为代表。兰克学派的开创者利奥波德·冯·兰克(1795—1886年)是享誉欧洲史坛的大历史学家。他的治史名言是:“陈述实际发生的事情”,即如实直书。兰克标榜“客观主义”,主张在历史著述中“消灭自我”。历史相对主义、历史客观主义都只认识到问题的一个侧面,而且过份地将这个侧面夸大了。历史相对主义过份夸大了人的认识的相对性,实际上是主张不可知论,这必然会导致否认客观历史的存在。历史客观主义虽然承认客观上存在着历史自体,但却过份地夸大精英人物及其思想的历史作用,抹煞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大众的社会实践的作用,这必然导致对历史的客观性作片面的理解;在史学认识论上极力强调排除自我,否认历史研究者的主观因素,这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历史客观性问题上的主张第一,历史本身是客观地存在着的,它独立于认识者、研究者的主体意识之外。第二,人类历史是以往经历过的客观存在的过程,它有自己独特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运动规律。第三,人类历史及其发展规律可以被认识,只是它被认识的途径,特点、方法与其它学科有差别罢了。人类客观历史为什么可以被认识。历史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它研究的是人类的过去。既然历史具有客观实在性,则它可以被认识。人类历史与现实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实是历史的延伸体,历史与现实虽有时空差距,但其基本属性及其运动规律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类能够认识现实,同样也能认识历史。另一方面,历史虽已过往,但却遗下了大量的残留物,诸如遗址、遗迹、文献资料之类,在这些残留物里包含有历史的真实信息。我们只要借助一些特有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即能释读这些残留物里所隐含的历史密码。在弄清大量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发现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进而发现人类历史的规律。第二节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一,“科学”与“艺术”之争19世纪便是史学向科学迈步的关键时期。所谓史学的科学与艺术之争,也是在这个世纪提出的。19世纪以艺术来要求史学的学者首推英国史家马考莱(1800—1859年)。他最重要的3历史著作是《詹姆士二世即位以来的英国史》。与马考莱同时代的另两位英国史学家卡莱尔(1795—1831年)和弗劳德(1818—1894年)也是倾向于把历史学作为艺术来对待的。上述三人都把史学当作一种艺术,一种服务于现实需要的艺术。就在同一个世纪,客观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先后崛起于欧洲。它们不但把史学当作科学来研究,而且明确地宣称史学不是一门艺术。客观主义史学以兰克学派为代表。兰克标榜“客观主义”和“科学方法”。所谓“客观主义”,用兰克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如实直书,在书中“消灭自我”。“科学方法”也即史料批判的方法。其主要内容是:史学研究必须搜集大量的原始材料,对这些资料要进行严格的鉴别、辨析,考证史料及其内容的真伪,务必使史学研究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之上。兰克的代表作《教皇史》。与客观主义史学相比,实证主义史学的科学主张又前进了一步。实证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孔德(1798—1857年)。孔德认为,科学研究须以“实证的”事实为前提条件,社会历史领域与自然科学领域一样,同样存在着“实证的”事实。正当史学踌躇满志准备跨进科学大门之时,却遭到了来自两个方面的攻击。一是哲学领域相对主义思潮的兴起导致了人们对历史学科学性的怀疑。主张历史相对主义的“分析的历史哲学”明确提出历史学不可能成为科学,至少不能成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那种科学。二是从艺术角度对历史学学科性质的诘难,即认为历史学是一种艺术而非科学。最先从艺术角度对“科学的”历史学发难的是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1866—1952年)。他认为史学是一门研究过去真实的艺术。克罗齐此论一出,当即受到欧洲史学界特别是德国、英国学者的批判,引起了一场热烈的争论。1903年,英国史学家布瑞(1861—1927年)在就任剑桥大学近代史讲座钦定教授的就职演说中,作了题为《历史科学》的演讲,提出“历史学是一门科学,不多也不少”的观点。布瑞的这一观点受到了哲学家罗素和史学家屈维廉的批判。认为,历史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在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在肯定历史学科学性的前提下,又承认艺术对历史学的补充作用。它认为,就学科个性而言,历史学是科学而非艺术。因为,与其它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一样,历史学的任务即是从客观事实出发,探求历史事物,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寻找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只不过在研究对象、理论、方法上具有自己的特点而已,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门科学。同时,历史学也离不开艺术。首先,历史学离不开文字的表达,史学成果、史学发现欲为人知晓,必借助文字形成书籍流布传播。文字表述需要讲求表述的艺术。其次,史学研究在规律的论证上虽主要采取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科学认识形式,但在对个别事物的描述上却离不开形象思维即艺术思维方式。历史学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历史,即人类社会既往的各种历史现象及其发展过程。历4史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对历史现象和过程的探寻和描绘,揭示寓于其中的历史规律。历史学是研究社会历史现象和过程并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我们在上一节里曾把历史著述区分为历史记录和史学著作两个层次,其目的在于强调历史记录并不就是历史学著作。历史记录是历史观察者或听闻者对历史事件、人物、过程等的记录。虽然它也掺杂有记录者的主观意识,反映记录者的历史观和价值取向,带有某些理论观点,但一般说来,它不会对历史现象和过程进行全面的理论分析,从而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揭示历史过程的内在规律。历史记录主要地还是资料性的东西,它不能提供对历史过程的总的看法。所以,它只是人们认知客观历史过程的媒介体,它本身包有大量的关于客观历史过程的信息密码,通过对这些密码的破解、释读,我们才能了解客观历史的真相,并进而探讨历史发展的规律。用文字对这一研究过程、研究结果进行表述,就形成史学作品。历史学是否具有自然科学那样的科学性呢?首先,与自然科学—样,历史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同样是不以任何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第二、科学研究的目的必须揭示事物、现象间的内在因果联系,揭示事物、现象发展运动的规律。自然科学如此,历史学也同样如此。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是科学的历史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特性,第一,它把社会历史视为客观自然过程,是不以任何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就使得历史研究的对象具有了客观实在性。第二,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基本运动规律,并进而创立了一系列反映历史现象真实联系的概念、范畴与方法论体系,这给历史认识和研究者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武器。第二章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其学科结构第一节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历史学是以人类社会的历程为研究对象,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两者之间又存在根本的区别。首先,由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统一于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科学与史学也因而具有统一性。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那么,适用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同时适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哲学是自然科学和历史学统一的契合点。第二,自然科学的发生发展史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这不仅表现在科技发展史的研究方面,更重要的是从自然科学的发展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和后者对前者的促进作用去加以研究的。第三,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特别是在今天,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二,历史学与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5(一)历史学与哲学的关系历史学从客观存在的史实出发,描述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揭示人类社会运动的规律,是一门实证性很强的学科,哲学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具有高度的理论性、抽象性和概括性,思辨色彩极浓。哲学与历史学的关系,并非并列平行的关系,而是一般和个别,指导性理论和实证性基础的关系。哲学为历史学提供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不受任何哲学影响的历史学是不存在的。历史学的发展也会促进哲学内容的更新,历史学为哲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经验和史实的依据。史学与哲学还有学科上的交叉融合,表现为哲学史和历史哲学两个方面。哲学史是对哲学本身的历程作历史考察,属于哲学学科之一,又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历史哲学既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又是历史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涵盖了人类社会以往的一切活动领域及其过程,而其他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人类社会的某个特定的方面或特定领域及其规律。简言之,历史学侧重从历史纵向上整体地研究过去的人类社会,其他各门社会科学则侧重于截取现实社会的横断面中某一领域加以解剖。具体说来,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第一,历史学的总体性、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研究对象上与其它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有交叉重叠之处。第二,历史学与其它社会科学研究之间有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第三,史学与其它社会科学互相依存、互相贯通的关系又决定了它们之间在研究理论上、方法上可以相互借鉴。第二节历史学的学科结构历史学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学
本文标题:史学概论-庞卓恒简化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84449 .html